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章 佛教的容受與民間信仰
 
第二節 高句麗的佛教容受
 
一、高句麗的佛教公傳
 
據《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所述,在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三七二),前秦王苻堅(三五七─八五在位)在遣使高句麗之際,亦遣僧順道攜帶佛像及經卷同往,此事件被視為朝鮮佛教初傳。小獸林王遣使朝貢以表謝忱,兩年後僧侶阿道來朝,翌年創建肖(省)門寺與伊弗蘭寺,各別由順道與阿道擔任住持。
 
在前秦稱霸華北,促使前燕滅亡的西元三七○年為止,高句麗隸屬於前燕的冊封體制之下。故國原王十二年(三四二),興起於遼河流域的前燕侵略高句麗,攻陷國都丸都城,將葬於王陵的先王屍首掘出,俘虜母后、王妃及五萬民眾,並破壞及焚毀城池之後凱旋而歸。翌年,故國原王臣服於前燕,將先王屍首領回,此為屈辱的順服行動。前燕於西元三七○年滅亡後,故國原王將前燕的亡命者慕容評等人逮捕送返前秦,高句麗此後改入前秦的冊封體制之下。
 
高句麗與南方的新興勢力百濟交戰,於西元三七一年遭百濟攻陷平壤,故國原王戰死沙場。同年,百濟遷都於漢江流域的漢山。對高句麗而言,南方防禦政策成為當務之急。西元三七二年,百濟向東晉朝貢,獲賜「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之號,在此情況下容受前秦傳入的佛教信仰。從中國南北朝與朝鮮半島各國的政治考量之下,亦可窺知佛教公傳之年的說法是否恰當。
 
對照於《三國史記》的紀錄,《三國遺事》與覺訓所撰的《海東高僧傳》則提出諸種不同說法。《三國遺事》援引〈高麗本記〉,引介阿道是來自東晉的說法,並引用〈僧傳〉所記載的順道、阿道皆來自魏國,而非前秦之說。然而,被視為〈高麗本記〉原本的《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之中,並無阿道是來自東晉的記載。被視為〈僧傳〉原本的《海東高僧傳》之中,亦沒有阿道來自魏國的紀錄。有關《三國遺事》所引用的〈高麗本記〉,研究者指出或許是出自比《三國史記》更早編纂的《舊三國史》記述。至於〈僧傳〉方面,則指出一然存世之際所流通的《海東高僧傳》與當時流傳的刊本《海東高僧傳》,兩者在內容上略有差異。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