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從典範轉移到乘著歌聲的翅膀
 
筆者怎麼成為小兒外科醫師?這故事可能要從我為什麼學醫開始。從日本統治台灣那個時代到現在,醫師都是穩當又收入不錯的行業,只要考得上,很多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擠進這個窄門,適不適合當醫生是次要考量。筆者家族務農,只要不當農夫,長輩從不勉強我選擇什麼志願。當年一試決定自己的醫療事業,甚至於後來的終身大事。驀然回首來時路,嘗盡酸甜苦辣之後,竟然心存滿滿的感恩!自覺老天待我不薄。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曾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一個曾經不想當醫生的人,莫說準備好當醫生,甚至壓根兒都沒有想到當小兒外科醫生!在拙作「過河卒子」已經交代過心路歷程。包括筆者在內,很多人的職業選擇是靠機遇,機遇不一定可以完全操之在己,客觀環境常常左右我們的選擇。
 
不管喜不喜歡,筆者可能是造物主無意間選中要好好考驗的人之一,因為一大堆造物主未竟全功的小孩子,就留給小兒外科醫師手上完成!還好造物主待我還算仁慈,那段時間給了我兩個可愛的女兒,成為我踏入這一行的催化劑!一般人進入某一行業,都會先被它的好處和遠景所吸引,我的授業師陳秋江教授卻告誡我小兒外科醫師難為,要我好好考慮!筆者沒有因此知難而退,反而一入行就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還好陳教授的言教、身教都非常到位,讓我學到兒童的反應永遠比我們知道的快半拍,才能及時提供他們最適切的處置。他也教導我要精確掌握病人異常部位的解剖學構造,才能精準下刀,這一點是小兒外科醫師須錙銖必較的。
 
之後在台北長庚醫院師事林哲男教授,不僅知道門診手術適用於像疝氣手術的病人,更懂得幫病人家屬看緊荷包,也積極寫論文、參與國內外醫學會,以文會友。除了兩位恩師的教誨,也感謝洪文宗、陳維昭教授以及一路上遇到的長官、長輩知遇之恩。這麼多年下來,也深深體認小兒外科沒有小手術,因為任何小朋友多是父母或祖父母的心肝寶貝,對小手術出意外是「零容忍」!小兒外科也切忌速食文化,因為手頭上病人一生的生活品質,就決定在刀口上,甚至於小兒外科醫師一念之間!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