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4/5

最麻煩的是基礎建設。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飛地太多,修路、修地下管道都無法迴避國界線問題。比如鋪路,荷蘭人鋪了十幾公尺就鋪到了比利時人的地頭,你要不要繼續鋪下去?想繞道,這座小城也沒地方讓你繞道。地下管道更是錯綜複雜,荷蘭人的地頭下面,很可能埋著一堆比利時人的管道,你要不要讓他鋪?再來就是路燈之類的公共資源,一條街被荷蘭和比利時截成了七、八段,荷蘭人是不是只在自己的幾段建路燈?再說,比利時人站在自己的國界線上,也能享受荷蘭路燈的燈光,荷蘭人要不要計較?
 
一城兩國的生存之道
 
所有的問題都無法用爭吵乃至動武之類的方式解決,唯有坐下來協商。而協商,恰恰是荷蘭人和比利時人的特長。沒錯,以商立國的荷蘭人,還有與荷蘭一直「難捨難分」的比利時人,幾百年前就是談判的好手。
 
協商有多重要?巴勒納紹近幾十年的發展告訴了你。為了取經,甚至連以色列前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都曾專程拜訪此地,來學習不同族群如何在協商中共存。
 
建築跨國界線?那好,從外牆到內部,都畫上國界線。所以,據說連巴勒納紹旅館的房間裡都能見到國界線,睡覺時在荷蘭,早上起來後去比利時洗臉、刷牙、上廁所。
 
那麼,如何判斷建築的歸屬?也好辦,一棟樓弄2個門牌號碼、2個地址就行。
 
基礎建設難辦?那就坐下來好好分工。資料顯示,巴勒納紹城中心的電力由比利時供應,市郊則由荷蘭負責,有線電視同樣如此。荷蘭人口更多,地域更廣,包了全城的燃氣和水。通信、治安由兩國共同負責,垃圾車各出一輛……。
 
當地民眾都擁有荷蘭和比利時兩國的護照。何況根據《申根公約》,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漫步、開車乃至工作,都已無國界限制。融合也帶來了更多自由,比如商店營業時間會遵循規定更寬鬆的一方,因此這裡往往能在其他地區商店多半不開門的週日,吸引周邊城市民眾前來購物。
 
哪怕是昔日鑽漏洞的行為,在如今的巴勒納紹也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呈現。
 
早年的巴勒納紹,罕有居民不鑽漏洞。最臭名昭著的當數一家被國界線一分為二的銀行,只要有一國的稅務人員來查帳,銀行人員就會將帳本移到另一國。也有一些商店為了避稅,選擇站在稅收較低的一邊賣東西。
5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