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皮膚結構與傷口的癒合過程
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約佔體重的16%,新生兒皮膚的總面積約為0.4至0.5平方公尺,成人則可達到約1.6平方公尺,相當於一張榻榻米。表面看似僅是覆蓋一層薄皮,實則其結構與功能相當複雜。
皮膚如同一道堅固的城牆,是抵禦外來有害物質的第一道防線。同時,皮膚具備感覺、調節體溫、吸收、分泌、排泄、新陳代謝以及免疫調節等多種功能,協助身體維持內部的恆定狀態。此外,皮膚也是身體與外界互動的重要器官,通過觸覺、壓覺、痛覺、溫度覺等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並做出即時反應。不僅如此,皮膚的色澤和質地也能反映體內的健康狀況,甚至提示潛在的疾病或身體異常。
不同性別、人種及身體部位的皮膚厚度皆不盡相同。例如:男性的皮膚比女性厚;黑人皮膚比白人厚。以身體部位來說,眼瞼的皮膚最薄,而手掌和腳底的皮膚則是全身最厚的,擁有最強的保護功能。
皮膚的結構
皮膚主要由三層結構組成,分別為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層(圖1-1)。每一層都具備獨特功能,彼此間協同合作以保護我們的身體。
一、表皮
表皮層是皮膚最薄的部分,表皮的最外層是由扁平的角質細胞堆疊而成,形成多層的板狀結構。這些細胞內充滿了一種稱之為角質蛋白的物質,這種蛋白質對皮膚具有保護作用,能抵禦外界損傷。角質細胞外則被脂質包覆,角質細胞和脂質猶如城牆的磚塊和水泥,共同構建出堅固的屏障,既能抵抗物理及化學性傷害,防止微生物和異物入侵,還可以防止體內的水分流失。
二、真皮
真皮層是皮膚的第二層,位於表皮層的下方,是皮膚結構中最厚的一層,佔表皮與真皮加總厚度的90%。真皮層不僅提供支撐結構,更是許多重要生理功能的關鍵所在。真皮層由多種不同的組織和細胞組成,這些組織和細胞共同賦予皮膚彈性、強度以及感知功能。真皮層的結構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
1.乳突層
位於真皮層的最上層,由富含纖維的結締組織構成,內含微小的血管和末梢神經。乳突層的血管負責為表皮層提供營養和氧氣,同時帶走代謝廢物;而末梢神經則讓我們能夠感知溫度、疼痛和觸覺等外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