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書緣起
大學不能只談生意經!學校是辦教育的地方,但在教育制度中,大學老師卻是各級學校中,唯一不必修教育學分的人,但他們面對的學生,是半個大人、也是半個孩子。一般的觀念是,學校就是這個樣子,加上「教授大、學生小」的不對等關係,常會忽略學生的需求,遇到要改變時,學校的反應往往是「因為學生怎樣,所以不能這麼做!」跨世代的溝通,這樣可行嗎?
社會早已走向多元,大家從四面八方來到學校,背後都有不同的家庭、文化等因素,影響每個人的認知與行為;看似一對一的互動,其實是跨世代、族群的溝通,一些傳統的觀念或作法,都必須有所改變。透過大葉大學的經驗分享,希望可以提醒做為師長的「大人」們,在感嘆年輕人很難溝通的時候,也應該反求諸己,先嘗試改變,就可以發現,原來孩子也會不一樣!大葉做到了,如何做到的?
前言
大學不能只談「生意經」
在台灣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各級學校老師中,只有大學老師不必修教育學分。當然,大學老師的角色,跟中、小學不同,但怎麼教學、怎麼跟學生相處,還是有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其中的關鍵就是「溝通」。
老師跟學生是這樣,學校與老師、家長、學生之間,也都是如此。尤其,當社會早已走向多元,大家從四面八方來到學校,背後都有不同的家庭、文化等因素,影響每個人的認知與行為;看似一對一的互動,其實是跨世代、族群的溝通,一些傳統的觀念或作法,都必須有所改變。
心中傳來改變的聲音
自從二○一○年十月接任大葉大學校長、擔任第六任校長開始,武東星心中就有一股「要開始改變」的聲音,催促著向前。
武東星回顧自我的人生里程,幾乎與學校、教育脫不了關係。大學時期,擔任家教及補習班老師,研究所階段於五專任教,當年完成博士學位時,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會走上教職之路;然而,他的論文指導教授李明逵老師提醒,若是缺乏產業界的實質經驗,將來如何教導學生和產業接軌?
這番話,促使武東星先到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再返回大學任教。一路歷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所(與電子所合併後稱電光所)課長、虎尾科技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中興大學材料系主任和工學院副院長、大葉大學董事會董事等職務,訓練出他在教育行政管理的完整資歷。
不僅如此,在產業的經歷,也讓武東星觀察到,不論是研究中心或是學校,都有與業界脫節的情況。因此,接任大葉大學第六任校長後,他就把重心放在協助師生在產學交流與產品開發發展上。
或許是長久一直浸淫在教育中,讓武東星對於教育有著一種理念與期待。大學,是辦教育的地方,要發揮教育的功能,遇到學生的抱怨就要想辦法並予以改進,不能因噎廢食。一般的觀念是,學校就是這個樣子,加上「教授大、學生小」的不對等關係,常會忽略學生的需求,遇到要改變時,學校的反應往往是「因為學生怎樣,所以不能這麼做,」成為改變的種種阻礙。
大學不能只顧經營
雖然這是武東星第一次做校長,但他認為,一所大學,不能只顧經營,大學的目的是把學生教好,一切「事在人為」。
所幸,在接任大葉大學校長之後,大葉的表現如同天蠶蛻變,於國內、國際都創造出許多傑出的成果。
在學術研究方面,據台灣ESI論文統計,大葉工程領域進入世界前百分之一(以論文被引用次數計算);而WOS論文統計,也顯示出大葉的機械學門、農學類、材料類、生物及免疫類等領域,已蓄積相當的研究能量。
學生的學習表現更是優異,國際比賽屢獲佳績:德國紅點(RedDot)設計、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莫斯科俄羅斯阿基米得國際發明展、義大利國際發明展、日本國際微機構競賽、韓國首爾女性影展殊榮,在在印證國際間的學術研究及專業表現,備受肯定。
隨著台灣近年來努力推動大學國際化的潮流,大葉大學更拔得頭籌,榮登二○一一年全球綠色大學排行(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亞洲地區受評學校第一名、世界第十六名,在四十二個國家、一百七十八所大學的競逐中,脫穎而出。
歷年來,第一至十五名都是由歐、美高知名度學府,如:英國諾丁罕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康乃爾大學等囊括,大葉大學能打敗眾多世界名校而名列十六,實屬不易。成為全台及全亞洲第一名的綠色大學,展現出大葉大學「綠色思維藍圖三部曲」:綠色生態營造、綠色生活經營、綠色生命教育。
近年來,大葉大學的辦學績效也展現非凡氣勢。連續兩年的大學指考達到罕見的滿招記錄。在大學競爭激烈、少子化世代,學生人數由九千人成長為一萬一千多人,可說是逆勢成長。
大葉如同脫胎換骨,校務更是蒸蒸日上。日前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核定,一○二至一○三年補助經費高達新台幣一億元,最新揭曉的二○一三年西班牙Webometrics 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結果,大葉大學的全球排名又在大幅進步七十四名後,躍升至第一五三二名,在超過兩萬一千所參與評比的國際高等學府中,由二○一二年的「全球前百分之八」一舉向前跨進至「全球前百分之七」的領先地位。
在師生的努力下,大葉的優異表現也讓武東星榮獲亞洲最佳商管學院獎「教育卓越貢獻獎」,成為第一位獲得獎項的台灣校長,讓師生皆引以為傲。
瞭解需求才知道該怎麼做
對一所大學來說,能夠有這樣的成果,不是校長自己一個人的貢獻,最主要還是來自於學校師生願意反映自己的需求,以及諸多同仁的配合。
當然,做為校長,必須採用一些方法,來達到改革的目的。像是自上任後,武東星一方面在校園中進行走動式管理,觀察思考師生需求,另一方面也透過學生的電子郵件(E-Mail),瞭解大家的問題與意見。
大葉的校長信箱不是虛設,學生可以直接寫信給我,透過跟學生的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接到信件後,武東星會排時間跟學生面對面談話,也會問學生:「可不可以把電話留給我?」希望讓學生感受到校方對學生意見的重視。
「我不是校長,學生才是校長,」武東星常說,要「以學生為本體,讓學生一同治校。」學生勇於表達意見,學校則會依其建議來調整,這麼做會讓學生明白,找校長是有用的,也比較有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決定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
其實,與同學的互動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作法。譬如說,有時武東星會在晚上去學生社團看他們練習,學生還會驚訝地說:「校長,你怎麼來了!」透過平日練習時給予他們鼓勵,比到了期末表演才出席更重要。
也因為與學生互動多,才有機會在生活中發現他們的需求。以宿舍來說,全面裝置Wi-Fi,讓學生與時代接軌,住宿安全更通過教育部認證,未來,還將全面實施「住學合一」,每棟宿舍都將有一個書院空間。另外就是讓很多學校頭痛的交通問題,學校實施兩年且十分成功的525交通專案與五車共構,其實就是為了確保學生交通安全,更因此獲得一○一年度獲教育部評鑑為大專組唯一「金安獎」。
再則,在校園環境中,改造被戲稱為「好漢坡」的連續陡坡、建造戶外無障礙景觀電梯等,都是為了讓學生生活更便利。此外,大葉大學是山坡地形,各單位辦公室分處不同地方,學生要辦停車證、畢業證書等,得山上、山下跑。因此,學校決定將師生最常接觸的單位放在同一個地點,設置聯合辦公室,只要「One Stop」,學生就可以處理好所有程序,並且透過「家戶聯防」相互監督,提升行政效率,讓員工提供有品質的行政服務。
當校長,百分之七十的時間都在處理小事,可是小事若不處理就會變成大事;學校的每件事都跟校長有關係,面對學生、家長的反應、教育部的訴求,腳步要很快,很快要予以回應。
辦一所值得感謝的大學
有些大學校長會問:「為什麼大葉可以做得到?是不是媒體曝光多、學校交通變好?」其實,這些只是有形的結果,而在武東星心中思索的,其實是「少子化時代,如何治校?」,也因此,設定了「唸大葉,好就業,就好業」的教學目標,「要辦一所讓家長感謝的大學!」
舉例來看,政府提出六大新興產業趨勢,如: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觀光旅遊、醫療照護、文化創意,而大學要更貼近產業,學生畢業才更容易就業。當大學愈來愈普及,有些頂尖大學要專注在學術研究上,但大部分的大學還是要朝產業相關領域發展,像是大葉大學將成立的護理系,就反映出在地醫療體系「地域性缺人」的需求。
由於大學數量大增,若教學內容沒有與社會接軌,即使有多張證照卻沒有實務經驗,還是會讓企業老闆抱怨連連:「學生來,卻不能用!」以前大家迷信的證照、課程,是否真正符合業界的需要?看看那些有文憑卻沒法就業的大學生與日俱增,就知道學校必須要改變。因此,大葉大學盡可能提供學生進入社會所需的職能,像是聘請企業界人士來擔任業師,指導學生學習,希望訓練出將來可以好就業、就好業的學生。目前,大葉大學就業輔導的媒合率在七、八成以上,也就有效減少了畢業生因工作不如意而躲在家中的狀況。
此外,針對六成大葉學生對外文能力缺乏自信的情況,校方改變以往以兼任方式聘請外文老師的做法──為了讓學生擁有如同在雙語學校的學習環境,外籍教師改聘為專任老師,透過長時間接觸外文的方式,慢慢培養學生的信心。相信一、兩年後,有外文能力自信的學生可以從現在的四成提升為六成。
老師、學校、學生的關係正在改變
時代在改變,老師、學校、學生三者的關係也要改變,三者是一體的。
回顧自己當學生的年代,武東星表示,當時社會只有單一價值觀,就是「用功讀書、考試,大學畢業再說」。在那個年代,學生總是沈浸在學海裡苦讀。而大葉大學則是發展出一套極具本身特色的德國式師徒制,讓學生在專業課程中可以選擇自己的師徒導師,在日常生活中則有班級導師輔導,幫學生培養個人專長與健全的人格。
武東星認為,學校就是舞台、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不會哭的要教他哭、不會演的要教他演,要設計很多活動讓學生站上舞台,要讓學生在舞台上發光發熱。
現在的大學老師,要面對的問題跟以往不同,而且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潛力,鼓勵他們參與各種活動,甚至在活動中學習一些課堂上無法教的東西。例如:參與各項競賽,舞台展演對於高年級學生尤其重要,有些作品必須借助團隊合作力量,就如同社會,讓學生在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透過準備過程,老師從旁善加誘導,如:汽車可以嘗試使用新材料,由此實踐如同國外用「計畫」,而非以「筆試」做學生成績的唯一衡量標準。
透過師徒導師制度,老師更需要做適性教學與多元評量的設計,將每個學生都拉起來。所以,武東星提倡「擁抱改變、熱情學習」,勉勵全校教職同仁,以樂觀積極態度為學生及學校打拼,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更多效能與創意。
為了真正成為學生的後盾,學校還有一筆預備金,做為獎勵學生之用;例如:視覺傳播學系學系得到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學校就全額支付讓他們到德國領獎,讓他們體驗榮躍時刻。另外,學生的證照獎勵、上課做筆記評比獎勵、學生參與社團獎勵等,都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學生一生受用的態度
在培養就業技能之外,態度決定一切,最為重要,也就是大葉一直強調的四肯精神:「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這些,不是只有在學校才用得到,出了社會、進入職場,更是企業主偏好的工作態度。
態度是可以培養的,心理學上有所謂的「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意指人在被賦予更高期望後,他們會表現更好的一種現象。也就是說,內心帶着負面期望的人會失敗,內心帶着正面期望的人將會成功。
每天跟學生說「你會飛」,剛開始學生會反映:「我怎麼可能會飛?」但是,若一直灌輸他們「你會飛」的觀念,有一天,學生會真的想辦法運用工具飛起來了。教育應該就是要透過畢馬龍效應,教導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學生,灌輸、訓練他們建立起對自我的信任與信心。
不過,做好的事情也要選擇好的方法,這是武東星一直以來的信念,而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參加公益活動,就是培養出四肯精神最有效的方式,比不斷說教有用得多。
其實,為推動大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教育部原本就鼓勵各校規劃服務學習課程;在大葉大學,則是以服務學習時數要滿一百小時,做為畢業門檻。
以企業管理學系為例,學生融合課程所學,透過服務幫助大村在地葡萄農家做行銷、開創新的商機,提高農民經濟收益;或是英美語文學系透過營隊及課後輔導形式,協助弱勢家庭孩童學英語的「扶英計畫」,獲得學童與家長的肯定。諸如此類,都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所學與能力貢獻社會,一方面服務人群,一方面也讓大家感覺自己學到的東西是真正有用的,進而更願意自主努力學習。
在大學教育中,課堂上可以傳授專業知識,但正確的工作態度、責任感及付出的精神,則需要透過服務學習課程來培養。
另外,武東星也鼓勵學生加入社團,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從中學習人際應對、團隊合作技巧,當社團幹部有助於訓練將來就業能力,開發個人潛能,讓自己具備多面向能力。
培養新時代所需人才
長江後浪推前浪,每年都會有大學新鮮人進來,也有學生畢業離開。在畢業典禮上,武東星會在畢業生的「夢想行囊」中準備「四肯麵包」,要說的就是:「態度是人生的關鍵」,將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虛心學習,把大葉人四肯精神發揚光大,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未來。
對於大葉大學,武東星期許,能夠成為一所「唸大葉,好就業,就好業」的特色大學;學生有特質、學校有特色,透過培養「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四肯特質的大葉人,提供業界需要的人才,真正落實「企業夥伴型大學」的辦學目標。
透過這本書,希望讓大家先瞭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再透過不同的案例,分享大葉的實際作法,也看看大學學生們對自己未來的期許。這並不表示我們的想法或作法就是最好的,只是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注意到,教育需要改變,身處其中的學校、老師、家長也要跟著改變;無論要把孩子帶到什麼方向,都不能單方面要求,必須用對方能夠聽懂、理解的方式,雙方溝通清楚,培養出來的能力、觀念或態度,才可以成為陪伴孩子一輩子的價值,不會一畢業就丟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