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鄉土中國

鄉土中國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社會學巨擘費孝通,理解中國必讀之書
結合深厚理論和嚴謹考察的上佳社會學入門讀物
內容精煉,從實證解構中國鄉土基層社會特性和國民性

  搞清楚我所謂鄉土社會這個概念,就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具體的中國社會。——費孝通

  前TED時代,社會學大師關於中國人道德、男女、家族、訴訟、禮治、長老統治、無為政治、慾望與需要……的十四堂Talk。帶你認識從土裡種出來的中國,理解在傳統與現代中轉變的中國人。

  本書取自費孝通20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的“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徵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包括鄉村社區、文化傳遞、家族制度、道德觀念、權力結構、社會規範、社會變遷等。書中涉及的中國社會的傳統結構與中國國民性格,對當今社會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如何相處,仍有諸多可借鑒之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


  1910年11月2日生於江蘇吳江市。193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社會學學士學位;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雲南大學燕京社會學研究室主任、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中國民主同盟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80年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該年度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榮譽獎,並成為該會會員。1981年接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該年度的赫胥黎(Huxley)獎章。1988年在美國紐約獲不列顛百科全書獎。1993年在日本福岡獲該年度亞洲文化大獎。主要作品有《江村經濟》、《祿村農田》、《鄉土中國》、《民族與社會》、《從事社會學五十年》、《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行行重行行》等,著作等身,影響深遠。
 

目錄

重刊序言
鄉土本色
文字下鄉
再論文字下鄉
差序格局
維繫著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別
禮治秩序
無訟
無為政治
長老統治
血緣和地緣
名實的分離
從慾望到需要
後記
附錄 個人.群體.社會─ 一生學術歷程的自我思考
 

重刊序言

  這本小冊子的寫作經過,在《後記》裡已交代清楚。這裡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後期,根據我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應當時《世紀評論》之約,而寫成分期連載的十四篇文章。

  我當時在大學裡講課,不喜歡用現成的課本,而企圖利用和青年學生們的接觸機會,探索一些我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課題。那時年輕,有點初生之犢的闖勁,無所顧忌地想打開一些還沒有人闖過的知識領域。我藉「鄉村社會學」這講台來追究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講的,所講的觀點完全是討論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沒有經過琢磨,大膽樸素,因而離開所想反映的實際,常常不免有相當大的距離,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樣。我敢於在講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盤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方法。我並不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在傳授已有的知識,這些學生們自己可以從書本上去學習,而主要是在引導學生敢於向未知的領域進軍。作為教師的人就得帶個頭。至於攻關的結果是否獲得了可靠的知識,那是另一個問題。實際上在新闖的領域中,這樣要求也是不切實際的。

  在教室裡講課和用文字傳達,公開向社會上發表,當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教室裡,教師是在帶領學生追求知識,把未知化為已知。在社會上發表一種見解,本身是一種社會行動,會引起廣泛的社會效果。對實際情況不正確的反映難免會引起不良的影響。我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在發表這些文章之前,猶豫過。所以該書初次出版時在《後記》中向讀者懇切說明:由於刊物的編者「限期限日的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後再發表。」「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說是完稿,只是一種嘗試的記錄罷了。」嘗試甚麼呢?嘗試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甚麼樣的社會」這個問題。

  這書出版是在1947年,離今已有37年。三聯書店為甚麼建議我把這本小冊子送給他們去重刊,我不知道。我同意他們的建議是因為我只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經歷中留下的一個腳印,已經踏下的腳印是歷史的事實,誰也收不回去的。現在把它作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輕人在知識領域裡猛闖猛攻的標本,拿出來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義。至於本書內容所提出的論點,以我現有的水平來說,還是認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沒有現實的意義。

  這本小冊子和我所寫的《江村經濟》、《祿村農田》等調查報告性質不同。它不是一個具體社會的描寫,而是從具體社會裡提煉出的一些概念。這裡講的鄉土中國,並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裡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並不排斥其他體系同樣影響著中國的社會,那些影響同樣可以在中國的基層社會裡發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謂鄉土社會這個概念,就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具體的中國社會。概念在這個意義上,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工具。

  我這種嘗試,在具體現象中提煉出認識現象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 Ideal Type 這個名詞來指稱。Ideal Type 的適當翻譯可以說是觀念中的類型,屬於理性知識的範疇。它並不是虛構,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於具體事物中的普遍性質,是通過人們的認識過程而形成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形成既然是從具體事物裡提煉出來的,那就得不斷地在具體事物裡去核實,逐步減少誤差。我稱這是一項探索,又一再說是初步的嘗試,得到的還是不成熟的觀點,那就是說如果承認這樣去做確可加深我們對中國社會的認識,那就還得深入下去,還需要花一番工夫。

  這本書最初出版之後,一擱已有37年。在這一段時間裡,由於客觀的條件,我沒有能在這方面繼續做下去。當三聯書店提出想重刊此書時,我又從頭讀了一遍。我不能不為當時那股闖勁所觸動。而今老矣。回頭看,那一去不復返的年輕時代也越覺得可愛。我願意把這不成熟的果實奉獻給新的一代年輕人。這裡所述的看法大可議論,但是這種一往無前的探索的勁道,看來還是值得觀摩的。讓我在這種心情裡寄出這份校訂過的稿子給書店罷。

1984年10月11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466207
  • 規格:精裝 / 208頁 / 12.8 x 18.8 x 2.9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鄉土本色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我說中國社會的基層是鄉土性的,那是因為我考慮到從這基層上曾長出一層比較上和鄉土基層不完全相同的社會,而且在近百年來更在東西方接觸邊緣上發生了一種很特殊的社會。這些社會的特性我們暫時不提,將來再說。我們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稱為土頭土腦的鄉下人。他們才是中國社會的基層。
 
我們說鄉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卻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在我們這片遠東大陸上,可能在很古的時候住過些還不知道種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樣,對於我們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興趣罷了。以現在的情形來說,這片大陸上最大多數的人是拖泥帶水下田討生活的了。我們不妨縮小一些範圍來看,三條大河的流域已經全是農業區。而且,據說凡是從這個農業老家裡遷移到四圍邊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實地守著這直接向土裡去討生活的傳統。最近我遇著一位到內蒙旅行回來的美國朋友,他很奇怪地問我:你們中原去的人,到了這最適宜於放牧的草原上,依舊鋤地播種,一家家劃著小小的一方地,種植起來;真像是向土裡一鑽,看不到其他利用這片地的方法了。我記得我的老師史祿國先生也告訴過我,遠在西伯利亞,中國人住下了,不管天氣如何,還是要下些種子,試試看能不能種地。 ── 這樣說來,我們的民族確是和泥土分不開的了。從土裡長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
 
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城裡人可以用土氣來藐視鄉下人,但是鄉下,「土」是他們的命根。在數量上佔著最高地位的神,無疑是「土地」。「土地」這位最近於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對,管著鄉間一切的閒事。他們象徵著可貴的泥土。我初次出國時,我的奶媽偷偷地把一包用紅紙裹著的東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後來,她又避了人和我說,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時,可以把紅紙包裹的東西煮一點湯喝。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 我在《一曲難忘》的電影裡看到了東歐農業國家的波蘭也有著類似的風俗,使我更領略了「土」在我們這種文化裡所佔和所應當佔的地位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蓋亞2024★國際書展新書展|譚劍《復仇女神的正義》、星子《乩身II 3》全新上市!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