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80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

80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

  • 定價:360
  • 優惠價:79284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本書記錄台灣八○年代各大學校園裡,學生對抗不合理的大學權力結構,爭取校園民主化,並實踐政治、社會關懷的過程。

  在集體行動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如何讓一個個人,由思想、理念走向行動,尤其是在八○年代初始,高壓的政治氛圍及逸樂的校園文化同時存在於這塊島嶼所有的大學中。

  於是,這本書,在九○年第一次學生大規模的抗議「三月學運」之後,嘗試去記錄、上溯、蒐尋八○年代的學運脈動。

作者簡介

鄧丕雲

  1962年出生於台北市。
  1986年畢業於台大政治系。
  1988~1992年間先後在立法院、首都早報及台灣研究基金會工作。
  1992年起就讀於東吳政治學研究所。

 

目錄

自序

第一部醞釀期(1980~1986.6)
第一章 白色恐怖末期
第一節 威權統治下的台灣校園
第二節 ?釀中的學生運動-意識、組識、議題與行動
第三節 黨外、媒體與學生運動

第二章 潛伏(1980~1982.9)
第一節 沈寂的校園
第二節 學生行動團體的出現【註一】

第三章 爆發(1982.9~1984.6)
第一節 台大「學生主權」運動
第二節 議會抗爭的出現-台大代聯會
第三節 大學問題的湧現

第四章 轉接(1984.7~1986.6)
第一節 台大校園運動的持續與挫折
第二節 「輔新事件」
第三節 暗潮洶湧的各大學校園
第四節 社會參與的?釀
第五節 「李文忠事件」
第六節 「事件化理論」

第二部 突破期(1986.7~1988.6)
第五章 政治自由化
第一節 民間力量的崛起
第二節 學生運動風起雲湧

第六章 鹿港反杜邦運動
第一節 尋找運動新方向
第二節 台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
第三節 文化社
第四節 「新民粹」

第七章 自由之愛
第一節 誕生:大新事件
第二節 成長:校園言論自由運動-兼及「菁英結盟,向下動員」
第三節 高峰:大學改革
第四節 徬徨:民間哲學
第五節 退守: 5.11台大學生日與代聯會選舉

第八章 校園運動風氣雲湧
第一節 學運團體的萌芽
第二節 開拓期(1986.9~1987.3)-政大、台大、高醫與中興法商
第三節 密集期(1987.7~1987.6)-輔大、北醫、淡江、中央、東海、逢甲與成大
第四節 舒緩期(1989.7~1988.2)-文化、東吳與中原

第九章 從大革會到民學聯
第一節 校際網絡的出現
第二節 第一個全國學運組織-大學法改革促進會
第三節 大學改造與社會參與
第四節 民學聯的出現

第十章 學生自治運動
第一節 校園運動的轉變-由自由化向民主化的過渡
第二節 類型Ⅰ:由學生代表性組織推動-北醫、政大、輔大、清大、東海、東吳與台大
第三節 類型Ⅱ:由學運社團推動-中興法商、中央與成大
第四節 另一種校際網絡-學生代表性組織的串聯

第十一章 學運整合的失敗
第一節 國會改造的爭議
第二節 社會實踐的確立
第三節 編研會-座談會式的校際網絡
第四節 五四衝突事件-編研會V.S.民學聯

第三部 蛻變期(1988.7~1990.2)
第十二章 後蔣經國時代-新支配體制與學運的多元發展
第十三章 大學改造(一)-內涵的豐富化
第一節 大學法抗爭
第二節 新議題
第三節 新團體
第四節 新型式-學運中的劇場運動

第十四章 大學改造(二)-學生政府的建立
第一節 學生政府與學生運動
第二節 類型Ⅰ:由學生代表性組織推動-清大、輔大、陽明、北醫、交大、師大、淡江、東海、東吳、中央、高醫及台大
第三節 類型Ⅱ:由學運社團推動-成大、中原、逢甲、文化及淡專

第十五章 社會實踐
第一節 社會參與方向的轉變
第二節 環保運動的參與
第三節 校園運動與社會實踐-兼及民學聯:學運與社運

第十六章 政治抗爭的萌芽
第一節 學生政治意識的崛起-突破校園政治禁忌
第二節 新青年與獨派學生的串聯
第三節 學運與校園外公職人員的選舉
第四部 野百合學運(1990.3~1990.6)

第十七章 三月學運(一)-導論
第一節 三月學運的性質
第二節 三月學運在台灣學運史上的意義

第十八章 三月學運(二)-廣場學生自治領的發展
第一節 前奏:學生開始抗爭
第二節 序曲:寒風中的煎熬(3.16~3.18)
第三節 主旋律:我們來創造歷史(3.19~3.20)
第四節 尾聲:撤退的號角在黎明前響起(3.21~3.22)

第十九章 三月學運(三)-廣場學生自治領的構成
第一節 四大原則
第二節 四大訴求
第三節 現場組織
第四節 群眾動員

第二十章 三月學運(四)-後續發展
第一節 媒體成?學運的戰場
第二節 全學聯的籌組
第三節 五月學運-反軍人干政運動
第四節 校園版圖的改變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994201
  • 叢書系列:台灣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