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傅雷音樂講堂:認識古典音樂

傅雷音樂講堂:認識古典音樂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原書資料) 三言社出版
1JA002《傅雷音樂講堂:認識古典音樂》
出版日期:2003年9月10日 $340
ISBN:9867581008

  學藝術史出身的傅雷,以歐洲藝術為基底來欣賞歐洲音樂,而且用中國詩詞來詮釋古典音樂,形成獨特的中、歐音樂藝術觀。

  傅雷集品格與學藝於一身,且不憚其煩地訓導傅聰「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次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傅聰本身的品格與藝術素養,以及從演奏中顯露的藝術才華,在相當程度上可看作是傅雷美學觀或藝術哲學由理論到實踐的轉化,甚至是印證。

  巴赫的對位如建築,貝多芬的結構嚴謹,莫札特的用料經濟,白遼士的配器輝煌,德布西的合聲五光十色;韋瓦第自然流暢清新優雅,巴赫深厚典雅神聖不可侵犯,韓德爾坦白高傲又堂皇……。在本書中,傅雷談古典是什麼;細屬巴赫、韓德爾、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等音樂家的時代背景、作品特色和歷史意義;深入賞析傅聰演奏《瑪祖卡》、莫札特作品樂曲;與傅聰及當代著名音樂家傑維茲基、曼紐因談人生論音樂。

本書實為認識古典音樂的最佳入門書。

作者簡介

傅雷(1908-1966)

  我國著名文學藝術翻譯家、藝術鑑賞家、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譯文以「行文流暢,用字豐富,色彩變化」有「傅譯體」美稱。譯著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羅曼‧羅蘭獲諾貝爾獎的長篇巨著《約翰‧克里斯多夫》,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伏爾泰的《憨第德》、巴爾札克的《高老頭》以及丹納的《藝術哲學》等等。他對輸進優秀的文化遺產及拓展華文讀者的視野做出的貢獻,無人能出其右。

  早年留法受羅曼‧羅蘭影響酷愛音樂,三○年代中期對中外音樂史已頗有研究,而時日愈長,修積愈深,音樂藝術上的造詣更見豐厚。其撰寫的音樂述評、樂曲賞析、與傅聰及世界大師們的音樂通信,無不語中竅要,真知灼見。一部家書,更是膾炙人口,被譽為「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令一代代讀者為之傾倒,長銷不衰。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於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世,悲壯地走完一生。

 

目錄

〈推薦序〉當風吹過想像的教室 莊裕安
〈代序〉傅雷的音樂藝術觀 劉靖之
編者附記 傅敏

音樂述評
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蕭邦的少年時代   
蕭邦的壯年時代   
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莫札特   
音樂之史的發展   
中國音樂與戲劇的前途   
關於音樂界   
與周揚談「音樂問題」提綱

音樂賞析
傅聰演奏《瑪祖卡》的樂曲說明   
莫札特作品音樂會的樂曲說明   
傅聰鋼琴獨奏會的樂曲說明

音樂書簡
致夏衍   
致傑維茲基   
致曼紐因
致耶魯大學音樂院院長
布魯斯.西蒙茲

與傅聰談音樂
傅聰的成長   
與傅聰談音樂   
與傅聰談音樂信函   
音樂筆記
關於莫札特
關於表達莫札特的當代藝術家
莫札特出現的時代及其歷史意義
什麼叫做古典的?
論莫札特/羅曼.羅蘭著
莫札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靈魂
論舒伯特——舒伯特與貝多芬的比較研究/保爾.朗陶爾米著
蕭邦的演奏——後人演奏的蕭邦及其他
論蕭邦的隨意速度
關於表演蕭邦作品的一些感想/傑維茲基著

 

推薦序
當風吹過想像的教室

  我在二十五歲那年,初次接觸香港三聯繁體首版《傅雷家書》。這時已過親子關係劍拔弩張的青春期,開始用悲憫看待日漸白頭的老父,甚至以移情的心境,享受一位「回頭浪父」的懺悔。同時期大約也達成自學欣賞西洋古典音樂的入門初階,不再對作曲家或專有名詞感到茫然陌生。

  再過四年,我竟然先後在四家古典音樂雜誌,展開持續十四年專欄主筆與新片評介寫作。猶記得落筆第一篇,在《音樂月刊》的專欄〈遣悲懷〉的某一段,寫到聽舒納貝爾彈奏莫札特的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浪漫曲。曾經覺得音樂的氛圍像李白〈將進酒〉的「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後來又發現更像王維〈辛夷塢〉的「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很明顯就受傅家父子的影響。

  那時《音樂與音響》雜誌,轉載過傅聰在香港的談樂錄。他將莫札特、蕭邦、德布西,與李白、莊子、李後主、王維對應類比,曾在愛樂友之間掀起後繼的熱烈討論。友朋間雖然有所修正,紛紛表示這個「大風吹」、「對號入座」遊戲雖然未必精準對焦,但都肯定原始創意的新鮮活潑,大有助興於讀中國詩與聆西洋樂。

  剛起步的唱片評介學徒期,當然會觀摩海內外名家同行的說法。大家拿到的唱片樣本,都是最新一季跨國唱片公司的熱門新貨,頗有「仙拚仙」的競寫趣味。往往一張唱片有七葷八素的評價落差,有時不免會懷疑自己的功力,但更愛嫁禍於別人的跋扈偏見。傅雷談音樂的文章,兩處對我格外有所啟發。

  我在開章名義的那篇〈遣悲懷〉專欄,就特別提到喜歡在禮拜天早上,慢慢啜飲一壺有《彌賽亞》伴奏的英式伯爵晨茶。有位信仰虔誠的樂友十分不以為然,不解我為何有這種瀆神的壞習慣。他不能體會我假日剛起床時,需要一種介於義大利歌劇與德意志神劇之間,最適合為耳蝸暖身的音樂。我那時同樣有李希特指揮的《馬太受難曲》與《彌賽亞》,前者是日本資深樂評人公認「十大荒島唱片」第一名,無奈聆聽次數遠遠不及後者。

  我曾經懷疑自己的欣賞品味,直到遇上也把韓德爾擺在巴赫之上的傅家父子。在一九六一年二月兩篇家書裡,我得到美妙的啟示與解脫。傅聰提到韓德爾的人性本色,應是較健康的藝術態度,「韓德爾是智慧的結晶,巴赫是信仰的結晶」。傅雷進一步解釋,「韓德爾有種異教氣息,不像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縛,常常匍匐在神的腳下呼號,懺悔,誠惶誠恐的祈求。」傅雷提到韓德爾在身上,結合德意志人尋求文藝復興理想,與拉丁種族憧憬陽光快樂,正是我看上《彌賽亞》兼具歌劇與神劇之妙的理由。

  傅雷以中國人的觀點,認為儒家與道家思想的民族,確實會比較喜歡史卡拉第、韓德爾、莫札特、舒伯特。如果從佛教的立場,天堂地獄只是佛教的小乘,專為知識水準較低的大眾而設。「真正的佛教教理並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獄;而是從理智上求覺悟,求超渡;覺悟是悟人世的虛幻,超渡是超脫痛苦與煩惱。」偉哉傅雷,他幫我解決不親近西洋古典「教堂音樂」的困擾。

  另一個異曲同工的例子,就是貝多芬與舒伯特的拉鋸戰。我一開始聽古典音樂,拿舒伯特卡帶的機會便遠超過貝多芬,就我理性認知這是「不對的」,舒伯特怎會重要過貝多芬?傅雷書信與翻譯法國樂評家保爾?朗陶爾米〈論舒伯特〉專文,帶給我啟蒙快意。「一切情感方面的偉大,貝多芬應有盡有。但另一種想像方面的偉大,或者說一種幻想的特質,使舒伯特超過貝多芬。」可想我是多麼喜歡這樣的解說,這既不會刻意貶低貝多芬、拉抬舒伯特,又一語中的道出箇中三昧。

  不管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或奏鳴曲,貝多芬最擅長的是奏鳴曲式兩個主題的對立,為何它們會從頭到尾鬥得那麼凶猛呢?「他的兩個主題,一個代表意志,自我擴張的個人主義;另一個代表曠野的暴力,或者說命運、神,都無不可。」舒伯特沒有這種嚴重掙扎,「舒伯特身上絕對沒有更新,沒有演變。從第一天起舒伯特就是舒伯特,死的時候和十七歲的時候一樣。在他最後的作品中也感覺不到,他經歷過長期的痛苦。」

  所以有人說,舒伯特的起點是貝多芬的終點,貝多芬一直在追求的幸福感,舒伯特一開始就擁有了。舒伯特與貝多芬都依歌德敘事詩《魔王》寫過歌曲,後者的作品已被淡忘,前者卻成為德國藝術歌曲頂尖代表作。貝多芬的《魔王》側重戲劇張力,舒伯特也有這樣的能耐。但舒伯特行有餘力,還能欣賞歌德詩行的細節,能用伴奏將種種氛圍表露無遺。貝多芬因為緊張,而喪失舒伯特的閒適。

  傅雷諸多音樂觀念啟發我後來的樂評文字,比較敢於信賴自己的直覺,不再亦步亦趨服膺專家前輩。日後,我與巴赫、貝多芬有更加親密的接觸,慢慢修正之前的認知,確立兩人在西洋音樂史的拔尖地位。這時,我對他們的喜愛,已是出自肺腑的真誠感動,不是懾服於鴻儒史家的權威。同樣出現在文學趣味,我喜歡林語堂超過魯迅的「情意結」,焦慮似乎也一併解決。

  音樂是非常抽象的藝術,要行之於文字,常得維繫於具象的比喻,傅雷也教了我很多招數。傅雷初訪羅浮宮,在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前,便展露拿手功夫,「這愛嬌的來源,當然是臉容的神祕,其中含有音樂的攝魂制魄力量」。帕華洛帝《公主徹夜未眠》唱得如此盪氣迴腸,在於拉長的美聲詠歎樂句。西洋古典調性音樂,講求樂句要結束於穩固的和聲,這種圓滿的安定感,帶來聆樂後的滿足與平靜。

  普契尼深知如何扣人心弦,他把樂句總結前懸而未決的詠歎,拉得又高又長又嘹亮又恍惚,就像蒙娜麗莎讓人捉摸不定的謎樣微笑。難怪教堂音樂把沒有解決調性穩定的音程,稱作「魔鬼音程」,因為你無法得知,那樣曖昧微笑的蒙娜麗莎會是處女抑或妓女。傅雷如此一語雙關左右逢源,既以音樂來烘托繪畫,又拿繪畫來闡釋音樂,用的卻是平易近人的修辭。

  談傅雷與音樂,當然不能遺漏,他翻譯羅曼?羅蘭以貝多芬為原型,所創作的長篇鉅著《約翰?克里斯多夫》。我是在生命裡最難熬的三個月,趁外科實習空檔的疲憊,用讀勵志書的態度苦苦啃完。想必「三、四年級」的愛樂友,當年各自會有不同的特殊啟蒙經驗。傅雷曾說,這部小說之於他,有如《聖經》之於基督徒。現今的發燒友也喜歡用「唱片聖經」、「音響聖經」那樣的名詞,然而與傅雷當年苦心誠摯投入龐然翻譯工程,大大不可同日而語。

  傅雷年輕時代據說脾氣非常暴躁,曾因為一條領帶打不好,怒而用剪刀將它剪碎。一個法文單字譯不好,全家要陪著遭殃。但傅雷也有細膩面,他曾透過傅聰蒐集五十多種英國玫瑰,長期訂閱英國出版的《玫瑰月刊》,還是英國月季花協會的海外會員。傅雷雖然訓示傅聰,「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他早年瘋狂愛上法國女郎瑪德琳?貝爾,不只徹底違背這句話,還差點辜負未婚妻朱梅馥。因為日後讀了《譯壇巨將傅雷傳》、《傅雷別傳》,比家書更完整的面貌,而更加喜歡傅雷。這倒有點像讀多了巴赫的傳記雜聞,愈來愈覺得音樂之父平易可親。

莊裕安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350423
  • 叢書系列:藝術叢書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與傅聰談音樂

  傅聰回家來,我盡量利用時間,把平時通訊沒有能談徹底的問題和他談了談;內容雖是不少,他一走,好像仍有許多話沒有說。因為各報記者都曾要他寫些有關音樂的短文而沒有時間寫,也因為一部分的談話對音樂學者和愛好音樂的同志都有關係,特摘要用問答體(也是保存真相)寫出來發表。但傅聰還年輕,所知有限,下面的材料只能說是他學習現階段的一個小結,不準確的見解和片面的看法一定很多,我的回憶也難免不真切,還望讀者指正和原諒。


一、談技巧

問: 有些聽眾覺得你彈琴的姿勢很做作,我們一向看慣了,不覺得;你自己對這一點有什麼看法?
答: 彈琴的時候,表情應當在音樂裡,不應當在臉上或身體上。不過人總是人,心有所感,不免形之於外:那是情不自禁的,往往也並不美,正如吟哦詩句而手舞足蹈並不好看一樣。我不能用音樂來抓住人,反而教人注意到我彈琴的姿勢,只能證明我的演奏不到家。另一方面,聽眾之間也有一部分是「觀眾」,存心把我當作演員看待;他們不明白為了求某種音響效果,才有某種特殊的姿勢。

問: 學鋼琴的人為了學習,有心注意你手的動作,他們總不能算是「觀眾」吧?
答: 手的動作決定於技巧,技巧決定於效果,效果決定於樂曲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對於所彈的樂曲沒有一個明確的觀念,沒有深刻的體會,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現什麼,就不知道要產生何種效果,就不知道用何種技巧去實現。單純研究手的姿勢不但是捨本逐末,而且近於無的放矢。倘若我對樂曲的理解和處理,他並不完全同意,那麼我的技巧對他毫無用處。即使他和我的體會一致,他所要求的效果和我的相同,遠遠的望幾眼姿勢也沒用;何況同樣的效果也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獲致。例如清淡的音與濃厚的音,飄逸的音與沉著的音,柔婉的音與剛強的音,明朗的音與模糊的音,淒厲的音與恬靜的音,都需要各個不同的技巧,但這些技巧常常因人而異:因為各人的手長得不同,適合我的未必適合別人,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我。

問: 那麼技巧是沒有準則的了?老師也不能教你的了?
答: 話不能那麼說。基本的規律還是有的:就是手指要堅強有力,富於彈性;手腕和手臂要絕對放鬆,自然,不能有半點兒發僵發硬。放鬆的手彈出來的音不管是極輕的還是極響的,音都豐滿,柔和,餘音裊裊,可以致遠。發硬的手彈出來的音是單薄的,乾枯的,粗暴的,短促的,沒有韻味的(所以表現激昂或淒厲的感情時,往往故意使手腕略微緊張)。彈琴時要讓整個上半身的重量直接灌注到手指,力量才會旺盛,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用放鬆的手彈琴,手不容易疲倦。但究竟怎樣才能放鬆,怎樣放鬆才對,都非言語能說明,有時反而令人誤會,主要是靠長期的體會與實踐。

  一般常用的基本技巧,老師當然能教;遇到某些技術難關,他也有辦法幫助你解決;愈是有經驗的老師,愈是有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方法教給學生。但老師方法雖多,也不能完全適應種類更多的手;技術上的難題也因人而異,並無一定。學者必須自己鑽研,把老師的指導舉一反三;而且要觸類旁通;有時他的方法對我並不適合,但只要變通一下就行。如果你對樂曲的理解,除了老師的一套以外,還有新發現,你就得要求某種特殊效果,從而要求某種特殊技巧,那就更需要多用頭腦,自己想辦法解決了。技巧不論是從老師或同學那兒吸收來的,還是自己摸索出來的,都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決不可當作刻板的教條。

  總之,技巧必須從內容出發;目的是表達樂曲,技巧不過是手段。嚴格說來,有多少種不同風格的樂派與作家,就有多少種不同的技巧;有多少種不同性質(長短、肥瘦、強弱、粗細、軟硬、各個手指相互之間的長短比例等等)的手,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來獲致多少種不同的技巧。我們先要認清自己的手的優缺點,然後多多思考,對症下藥,兼採各家之長,以補自己之短。除非在初學的幾年之內,完全依賴老師來替你解決技巧是不行的。而且我特別要強調兩點:(一)要解決技巧,先要解決對音樂的理解。假如不知道自己要表現什麼思想,單單講究文法與修辭有什麼用呢?(二)技巧必須從實踐中去探求,理論只是實踐的歸納。和研究一切學術一樣,開頭只有些簡單的指導原則,細節都是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把摸索的結果歸納為理論,再拿到實踐中去試驗;如此循環不已,才能逐步提高。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1/10/28
為了加強了解樂評,又多看傅雷音樂講堂,本書雖然在簡介上說適合入門者,建議是
最好對音樂有點認識之後,再看此書,重點除了傅雷的評論文章外,對於他的兒子傅聰的
信件,中間透露出很多作者個人的音樂觀點,可以當作輔助議題。

"巴赫的對位如建築,貝多芬的結構嚴謹,莫札特的用料經濟,白遼士的配器輝煌,
德布西的合聲五光十色;韋瓦第自然流暢清新優雅,巴赫深厚典雅神聖不可侵犯,韓德爾
坦白高傲又堂皇"。代序的作者直接的結論,完全沒有傅雷那種比較謙遜,內殮的文字態度。
對於音樂的態度,拿傅雷音樂講座參閱,以作者的音樂評述萹,貝多芬最有名的第九號
交響樂為例,”經過十一年之後的作品(八號交響樂),貝多芬把他過去的音樂方面成就
做了一個綜合,同時走上一個新路,樂章開始的Allegro manon troppo,la-mn的和音,好似
從遠方傳來的呻吟,也好似從深淵中浮起來的神秘的形象,直到第十七節,才響亮的停留
在d小調的基調,而後是許多次要的樂旨,而後之本章副句b大調, 第二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個交響樂的原子,迅速露一下臉。”撰寫樂評除了自己的想像力及對音樂樂器的理解
外,更要對該作者作品有點熟習,這個也許對聽者沒有影響,想要入門,可能真的要
多聽作品,才能比較分析。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