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街頭守門人:台大新聞E論壇反黑箱服貿運動報導紀實

街頭守門人:台大新聞E論壇反黑箱服貿運動報導紀實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無資源,無支薪,E論壇如何完成二十二天不間斷的現場報導?
即使剩下十個人關注,我們都不會放棄報導事實。
  
  「那時我們沒有固定的帳篷、桌子和椅子,只見到濟南路舞台旁,主辦單位原本給媒體設立的帳篷區還有空位,就先行坐下打稿。其餘沒有椅子和桌子的E論壇記者就繞著帳篷席地而坐,用電腦打稿、4G基地台傳稿。E論壇的第一天就是在如此克難的情形下開始的......」
  
  318占領立院行動開始,台大新聞E論壇自發性投入報導,他們原先只是一群單純記錄事件現場的學生,卻一躍成為反黑箱服貿運動的重要新聞來源;從僅僅八百多人關注的新聞所粉絲專頁,變成十三萬人仰賴的獨立媒體。

  他們以自己的青春為柴火。二十二天的日升日落,背後是每分每秒的緊繃,與將近九十人的輪番上陣與同心協力,累積成1,234則好新聞。他們來自台大、政大、師大、交大、東華等台灣各大學院校,從蹲坐馬路邊捧著電腦打稿,到攀爬拒馬、徹夜守候,只為了每一個可能的新聞現場。

  這本書記錄了他們在反黑箱服貿運動期間,最真實的二十二天。

  在新聞報導背後,他們歷經了什麼樣的挫折、掙扎與衝突?又長出了什麼樣的新聞使命、熱情與信念。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這群年輕人在沒有資源與支薪的情況下,決定以記者的身分走入現場?又是什麼動力,使他們甘願忍受日曬雨淋,堅守五百多個小時的現場報導?在沒有中心領導的扁平組織下,他們如何集體協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報導?

  這裡頭有集體的故事,也有個別記者的心聲。有人在這場運動啟蒙了他們的新聞使命,從中體會到如何運用所學貢獻社會。也有人瞭解到新聞是眾志成城的事業,需要團體協力合作。

  這本書不僅展現了新世代的新聞魂,也展示了新媒體的可能。

名人推薦
  
  王泰俐(台大新聞所教授)
  王維菁(師大大傳所副教授兼所長)
  方念萱(政大新聞系副教授)
  何榮幸(天下雜誌總主筆、台大新聞所實務教師)
  吳筱玫(政大新聞系教授)
  李怡志(雅虎台灣媒體發展管理部總編輯)
  李明璁(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
  林樂群(公共電視國際部經理)
  林鴻亦(輔大新聞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林麗雲(台大新聞所教授)
  胡綺珍(師大大傳所副教授)
  柯裕棻(政大新聞系副教授)
  音地大帝(大腸花論壇主持人、巨獸搖滾音樂祭主辦人)
  柳林瑋(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洪貞玲(台大新聞所教授)
  苗博雅(廢死聯盟法務主任)
  范雲(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夏珍(風傳媒總主筆)
  張錦華(台大新聞所教授、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
  張鐵志(作家、政治與文化評論人)
  許瓊文(政大廣電系副教授)
  郭力昕(政大廣電系副教授)
  陳一姍(天下雜誌副總編輯)
  陳炳宏(師大大傳所教授)
  陳順孝(輔大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輔仁大學傳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馮小非(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
  黃兆徽(台大新聞所實務教師)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劉力仁(自由時報新北都會組長)
  劉昌德(政大新聞系副教授)
  蔡如音(師大大傳所副教授)
  鄭一平(壹電視工會理事長)
  鄭國威(泛科知識總編輯)
  聶永真(永真急制workshop)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新聞e論壇 (原台大新聞E論壇)


  「三月「反黑箱服貿運動」時,台大新聞所學生自發前往現場採訪,隨後發展成包括台大、政大、師大、清大、交大、東華等近九十名各校學生和公民的報導團隊。當時我們借用作為新聞發布臨時平台的粉絲專頁「台大新聞E論壇」,在二十二天內,追蹤人數從890人快速成長至12萬餘人。

  報導團隊現已正式更名為「新聞e論壇」,並透過群眾募資獲得初步資金持續製作新聞專題至今,目前仍在研究年底階段性計劃結束後是否繼續運作。

  網站:newseforum.com
  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NewseForum
 

目錄

序言 街頭的新聞革命
E論壇大事記
台大新聞E 論壇反黑箱服貿運動工作團隊名單

第一章   為歷史翻頁的新聞人
台大新聞E論壇出現之前
我們來採訪吧:團隊成形
有志一同踏入現場:團隊擴大
E論壇記者如何看待自身角色

第二章   即時新聞的考驗
323行政院事件編輯台機制演變
那一夜,我在行政院現場──記者採訪經驗
那一夜,我在行政院現場──編輯台處理經驗
那一夜之後──受害者專題

第三章   非典型媒體的萌芽
團體協力寫報導,人人都有審稿權
分工的考驗:330凱道集結大現場
數人頭新聞學
遇到侵權事件該怎麼辦?
引用照片、標示出處與新聞倫理

第四章   編採衝突:新聞取捨的對話
記者:「那是我拚命換來的新聞!」
編輯:篩選、把關、不在場的艱難
E論壇解放會議
人資小組排班血淚
E論壇編輯原則建議

第五章   新媒體的未來
退場後,放不下的記者魂
分身乏術,進退兩難的掙扎
對於轉型的想像
小媒體做好新聞

第六章   先做人,再當記者

後記
附錄: E 論壇精選新聞
本書製作團隊
 

序言

街頭的新聞革命


  重要的歷史事件,總能為時代帶來變革。人們說,反黑箱服貿運動將台灣的新媒體發展往前推進了一步,而台大新聞E論壇(現為新聞e論壇)成為這當中被提及的一個名字。在三月十八號之前,我們沒有預料到,接下來的二十幾天、甚至幾個月,我們將會以新聞人的身份,參與一場公民運動;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場「媒體運動」,E論壇用自己的方式,嘗試實踐理想中的新聞樣貌。

  長期以來,由於新聞環境惡化,有志於新聞工作的媒體人,越來越難在體制內實踐自己的初衷與理想,只能在收視率跟業配的夾縫中求生存。在這個媒體產業盛況不再的年代,選擇念新聞的我們,也總是被「警告」不要輕易踏入這一行。面對圈內人的無奈、圈外人的批評;面對「爛新聞」的超高點擊率;面對黯淡無光的職業前景;每個從新聞系所走出來的學生都在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好新聞?記者的未來在哪裡?我們真的能發揮所長嗎?

  黎明來臨之前,總會經過最深的黑暗。「三十秒事件」成為引發反黑箱服貿運動的導火線,三月十八號當晚,許多人透過網路,全程目睹群眾翻進立法院圍牆,並佔領議場。這一幕震撼了所有人,也震撼了我們的心。在這本書裡,你會看見E論壇的雛形:一群剛好身在事件現場而意外進入現場的學生,在第一時間透過各種方式,將第一手資訊傳遞出去。身為新聞傳播科系的學生,我們跟每一個聲援者一樣,渴望成為「在場」的那個人;但是我們「在場」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自己的眼睛與行動,報導事實,讓更多不在場的人也能掌握資訊。這是記者的職業本能——現場之於記者便是生命,而E論壇出現以後的每分每秒,就是實踐這個初衷。
 
  在E論壇剛開始運作時,我們並不知道能走到哪裡。一群具有傳播背景的學生與公民,一致懷抱著對於好新聞的熱血,踏出了第一步。但是,現實與困境總是殘酷地擋在我們的面前。我們被擋在行政院記者會不得其門而入,有時甚至無法進入立法院內,只因為我們沒有正式記者證,不被認定是正式的「媒體」。但不管是爬拒馬或是直接睡在議場內,我們仍然想盡各種辦法,努力將最正確的資訊,送到讀者面前。

  「守門人理論」,是傳播學中相當有名的學理,將記者描述為資訊的守門人,負責為讀者篩選資訊。我們知道,做為讀者信任的「守門人」,這份信賴得之不易。在那段時間裡,讀者對於新聞的渴望,並且從不吝給予E論壇高度肯定,不僅讓我們在混亂的抗爭後或疲倦的深夜裡,得以堅持下去,也使我們更加相信,新聞工作仍然有它存在的必要。透過一則又一則的新聞,我們實踐了做為記者的信念。

  在忙亂的事件現場,我們極少提及與自身相關的事情,總是把最多的篇幅與心力,留給一則又一則的報導。但是在上千則的新聞之外,E論壇也有自己的故事,那些發生在新聞背後的故事。我們的故事與運動本身無關,但又伴隨著運動的發展高低起伏。在台大新聞E論壇選擇轉型之後,我們想為自己留下紀錄。這本《街頭守門人》,紀錄了E論壇在反黑箱服貿運動期間,最真實的二十二天。所有的情緒、掙扎、矛盾與激勵,都成為E論壇記者們最厚實的養份,讓我們從中長出對新聞工作的熱情與信念。

  如果你未曾見過E論壇,你可以透過這本書認識我們;如果你是E論壇的讀者,請與我們一起回顧這段旅程。

  讓我們繼續為你報導。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109307
  • 叢書系列:島嶼新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2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E論壇記者如何看待自身角色
 
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晚間,發生了台灣史上第一次人民占領立法院事件;三名台大新聞所學生,即刻利用身邊的手機與電腦報導現場,爾後臨時號召組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採訪團隊。當一個準新聞從業者遇到這樣的事件時,是如何看待自身角色,並採取行動?又是什麼,讓一群準新聞從業者,選擇「記者」這個身分位置?不是站在後邊觀看、也不是往前衝,而是試圖在衝突之中站穩腳步,平心靜氣地做一個報導者?
 
在「台大新聞E論壇」成立之初,每個記者加入報導團隊的動機各有不同,也許從一開始就抱持著報導者的心情記錄;也許是想爭取詮釋權,發揮影響力而來報導;也許是想拉開距離,從社運者轉為報導者;也許是從圍觀者到報導者,單純希望透過報導,來影響身邊親友的想法。原因林林總總,但最終,我們基於對新聞價值的肯定而成為同路人。
 
多元注視  拒絕非黑即白
新聞寫作,時常落入非黑即白的陷阱,也許是為了使讀者容易進入情境,抑或者那是書寫者理解與表達的最短途徑。就如資深媒體人賽謬爾・弗里德曼(Samuel Freedman)曾說:「把報導個體簡化為要麼是罪犯,要麼是受害者,就好像我們的讀者無法分辨灰色調,凡事非黑即白一樣。」在我們接受的新聞傳播教育裡,相關反思論述時有所聞,對我們並不陌生,但實際面對新聞處理的有限篇幅時,必要的斷章取義卻也讓我們明白,拒絕貼標籤的寫作方式,有時並不是那麼容易。
 
「台大新聞E論壇」採訪團隊的初始動機,就是想要藉由採訪,呈現在場參與者的想法,拼湊出一個較貼近事實、屬於大眾對於這場運動的樣貌。反黑箱服貿運動的參與者相當異質,我們在現場看見了各式各樣的人,有學生、不同職業的上班族、社運人士、退休的阿公阿嬤、外國籍人士……比例高低不一,但絕不是「暴民」一詞可以概括的。台大新聞所蔣宜婷說:「當我走在濟南路上,目光常常在不同的面孔上逗留,想像他們走出來的掙扎跟艱難,對我而言,社會運動參與者永遠不是那麼容易被簡化成被煽動而毫不思考代價。」

今天走上街頭的這些人,一定都捨棄了原先生活中的某些部分。而促使他們如此選擇的原因,就是我們最想知道的事情,這就是最初「百人大告白」採訪預設的人物特寫角度。我們想要在新聞中忠實呈現我們在現場所看見的、所聽到的、所感覺到的。我們想做最誠實的一雙眼睛,把多采多姿的世界交給閱聽人,努力將這些轉化成具傳播價值的內容,然後把理解和判斷的權力留給讀者,這是我們嘗試努力的方向。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