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飢餓之路

飢餓之路

The Famished Road

  • 定價:680特價:480
  • 特價再9折:4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8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我們是珍貴的,總有一天我們的受苦,會變成塵世的驚奇

  ◎這是個金色的故事。但它的母親是一塊傳說中黑色的大陸,所以我們一旦開始聆聽,會時不時吹起遠古獵獵的風,偶爾連下七天的大雨,還有漫天席地而來的黑暗……但世界終究是座燦爛的花園,陽光是它美麗的承諾。阿紮羅是個小靈兒,原本總是不停地從甜蜜無憂的魂靈國度投生到人間,又匆匆離去。然而這一次,為了他母親飽受苦難的臉,他決定背棄跟同伴的誓約,就此駐留人間,忍受生命的殘酷和人世的冷漠……夢魘終會過去。漫長的黑暗之後,一個絕美的天使還是誕生了。這是個金色的故事。

  奈及利亞詩人歐克里運用詩的語言、音樂的節奏,繁複的技巧,揉合神話、傳說、夢幻和現實,描寫並重現一個民族的性格與命運:天空不是敵人,命運是他們最好的朋友,即使注定要品嚐塵世的苦果,但他們是神創造的奇蹟,賜給這世界最好的禮物。

作者簡介

班‧歐克里(Ben Okri)
  1959年生於奈及利亞。曾多次獲得國際性文學獎,幾年來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飢餓之路》是英國「布克獎」得獎作品,被譽為媲美馬奎斯的《百年孤寂》,但又具有非洲氣味的魔幻寫實經典。作品多以後殖民為其主題,並融合現代主義與約魯巴(Yoruba)民間文化。代表作有1991年的《饑餓之路》、1992年的詩集《非洲輓歌》(An African Elegy)、1993年的《迷魂之歌》(Songs of Enchantment)、1995年的《神靈為之驚異》(Astonishing the Gods)、1996年《危險的愛》(Dangerous Love),以及1998年《無限的財富》(Infinite Riches)等。其中《迷魂之歌》與《無限的財富》都是以《飢餓之路》裡的主角而延伸出的長篇小說,歐克里稱之為「夢的綿延」。

譯者簡介

王維東
  男,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碩士生導師,多年從事翻譯教學與研究。主要譯著包括英譯漢《格列佛遊記》(1996)、《第十一戒》(2000)、《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中國十八世紀小說中的兩性關係》(2001);漢譯英《珍品》(1997)、《心比身先老》(1999)、《書桌》(1999)等。撰寫並發表翻譯理論及實踐方向的論文數篇。有豐富的影視劇本翻譯經驗,曾參與過大型教學系列片《走遍美國》的節目製作及文字譯注工作。

 

另一種表達
王維東

  本書作者班‧歐克里一九五九年生於西非的奈及利亞。他幼年在倫敦度過,並就讀當地小學,七歲隨父親回到奈及利亞。中學畢業後,歐克里在一家塗料店做店員,十八歲移居英格蘭,在艾賽克斯大學(Essex University)研修比較文學。十九歲時就已寫出第一部長篇小說《鮮花與陽影》。由於生活窘迫,他未能讀完大學。但他自幼深受非洲民間?事傳統的薰陶,閱讀十分廣泛,並通過小說創作向世人展示他傑出的文學才華。他的代表作包括《饑餓之路》(1991年)、《非洲輓歌》(1992年)、《迷魂之歌》(1993年)、《神靈為之驚異》(1995年)、《危險的愛》(1996年)等。其中《饑餓之路》於1991年獲英國最具權威的文學獎項「布克獎」。此外,歐克里也撰寫了文論集和大量短篇小說,榮膺多個文學獎項,近年來在世界文壇備受矚目。他目前以訪問作家的身份客居於劍橋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饑餓之路》以一個虛構的城市貧民窟為背景,並以第一人稱「我」----即小說主人公阿紮羅----展開?述。阿紮羅是個小靈兒,像眾多其他小靈兒一樣,本不願意降生到人間世界。但阿紮羅厭倦了生與死的迴圈,也厭倦了介乎生與死之間溫吞卻又無趣的存在狀態,於是斷然背棄了與鬼魂夥伴所訂立的誓約,決定再次投生人間,並且永不返回魂靈國度。從此躋身於充滿痛苦與不幸的生者世界,於是鬼魂不時出現,竭力把阿紮羅誘回到百憂皆消的夢幻世界。深愛阿紮羅的父母拼命留住他的生命,致使他們自己一貧如洗。阿紮羅的父親與一個又一個對手進行了神秘的較量,母親則以她的剛毅和艱忍維繫著家庭的存在。

  阿紮羅經常造訪寇朵大嬸的酒鋪;寇朵大嬸是個邪惡的女巫,與政客眉來眼去,互做交易,她本人因此墮落為一個可恥的政壇小丑。阿紮羅親眼目睹了富人黨和窮人黨之間的殘酷而無聊的爭鬥,親身領教了政客的謊言、打手的兇暴、普通民眾的麻木和愚昧、有權有勢者的肉欲和貪婪、窮人的辛酸和無奈、災禍的無情、路的饑餓、森林的詭異、生存環境的惡劣、巫師的神通之廣大、所存無多的真和善、夢想與希望的巨大能量。阿紮羅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與命運相抗爭。這一切就發生在奈及利亞即將擺脫殖民主義統治、獲得民族獨立的前夜,使阿紮羅的?述具有一種追求不止的使命感,表達了對生命和歷史的深刻反思。

  誠如一些評論家所指出的,《饑餓之路》一書的魅力不在於故事情節本身,而在於它史詩般的?事方式以及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是作為讀者,我們首先有必要領悟歐克里寫作此書的精神主旨。書中阿紮羅的父親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愛比死更艱難。」倘若是用麻木去迎對苦難,那麼生活再苦也會變得較易忍受。愛有時確能消彌苦難,但有時也會加劇苦難。隨著故事漸漸趨向高潮,阿紮羅不得不面對選擇生者世界,選擇在饑餓路上踽踽而行的各種後果。小說自始至終都在描寫苦難,但這種描寫與曾經盛行一時的自然主義手法迥然不同。歐克里似乎對苦難主題情有獨鍾;他把人類的精神歷史視為一部苦難史,但我們讀遍全書也找不到一般意義所謂的「解決之道」(在一次訪談中, 當被問及「夢幻」將把他帶向何方時,作者坦然回答說他根本就不知道。「這種夢幻的特點即是如此;它對於讀者有多新,對於我就有多新。」)。

  苦難和不幸的場面在小說中反復出現,有時甚至陷入了驚人的重複。但更驚人的是,作者始終用一種氣定神閑的口吻進行?述,似乎在與讀者比拼耐力。讀至最後一章時,我們也許能夠發現,整部小說在訴說苦難的同時,更是在謳歌並禮贊苦難。歐克里用審美的目光看待並再現歷史,把苦難視作人類精神歷程中的一個永恆現實。另一方面,神話、夢幻和信念也從未消逝,它們構成了現實世界的另一部分。人們用這些神話、夢幻和信念承受或抵抗苦難的命運。這兩方面的現實彼此推動,形成了人類精神史的全部內容。這或許是貫穿於歐克里所有作品中的一條主線,牽繫著他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而《饑餓之路》則是其中最優秀的一部。在這裏,我們不妨援引他的一段話:

我們是神創造的奇蹟,
註定要品嘗世間的苦果。
我們是珍貴的。
總有一天我們的苦難,
會變成塵世的驚奇。

  歐克里並不只是非洲人民生命體驗的代言者。他所?述的一切關係到整個人類的命運。因此,他的作品必能在世界各地找到知音,引起廣泛而深切的共鳴。

  這部小說有著多重藝術特色,好比魔幻與現實的混合、妙味無窮的語言、對經典文本的借用和引申、標誌手法的巧用、以及撲朔迷離的人物形象。以下分別作簡要介紹:

一、魔幻與現實的混合

  奈及利亞本來就有悠久的民間?事傳統。歐克里把這一傳統與魔幻現實文學奇妙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把歐洲的理性主義與拉丁美洲的非理性主義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亦真亦幻、真幻難辨的藝術效果。歐克里曾經這樣告誡讀者:「閱讀就像寫作一樣,是一種創造行為。如果讀者僅僅根據自身的侷限去閱讀作品,那麼所得感受也會有同樣的侷限。」在他看來,現實是多向度的;魔幻想像不是幻覺,也不是對現實的扭曲。這種獨特的現實觀為作家想像力的張揚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突破口。《饑餓之路》中的阿紮羅是物質世界和魔幻世界的連接點。他眼中的世界變幻無定——人間世界與鬼神世界之間不存在界限,鬼魂的幽影不時顯現,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死而復活,幾百年前的人會跟當今時代的人交談,動物似乎神聖不可侵犯,鬼魂會加入人間的廝鬥,此人是彼人的化身,人和鬼神互為化身,醜陋之物往往醜到令人作嘔的地步,本應靜止的器物會突然移動,看似互不關聯的行為變得息息相關,巫師確能呼風喚雨,符咒往往奏效,語言常能發揮其令人難以置信的作用。更有趣的是,小說作者本人對所有這一切似乎深信不疑,看不出兩者之間有什麼隔閡。

二、妙味無窮的語言

  《饑餓之路》固然是一部小說,但最能打動讀者的是它那種不落俗套的?事風格。那雄渾流暢的氣勢和散文詩一般的節奏令人久久難忘。有人說,讀歐克里的小說與其說是在讀,不如說是在聽。讀這樣的書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他的語言既有精緻細膩的一面,更有刀削斧劈的一面。讀者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被他磅耬的?事力量所吸引,從而進入一個神秘莫測的世界。小說中隱喻迭出,令人目不暇給。作者的想像瑰麗而又奇特,每每使人想到「神來之筆」一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優美的文筆並不侷限於描述美好的景物;庸常,鄙陋乃至血腥的場面同樣得到了美的昇華。米蘭·昆德拉說:小說應該像音樂。中國一位已故作家也曾敏銳地指出:「小說正向詩的方向改變著自己。」我認為,《饑餓之路》為這類判斷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本。

三、經典文本的借用和引申

  本書開頭的「一開始有條河。後來河變成了路」是對《約翰福音》第一章中「一開始有了言詞……」一句的借用和引申。非洲有句諺語:「當路在饑餓中等待時,你萬不可貿然行路」;而歐克里則這樣寫道:「因為曾經是河的緣故,路老是餓著肚子。」從文句上看,歐克里借用或模仿了其他文本中的表述方式,但他這樣做往往是為了表達一種獨特的思想內涵。如《聖經》中的「言詞」喻指的是一種消彌衝突的確鑿力量,而歐克里的「河」與「路」則喻指衝突和混亂本身,只有悖謬才能將其消彌。此外,《饑餓之路》中阿紮羅死而復活的情形與《聖經》中浪子歸來的場面極其相似。歐克里還大量借用了拉丁美洲魔幻主義文學中的各種元素,並加以創造性的引申,如城市與鄉野、西方與本土、自然與超自然之間的對立共存,打手、瘋子、怪人、施虐狂及一系列恐怖因素,事件的迴圈式重複,宴飲及狂歡的場面,政治爭鬥,人形與獸形、男人與女人、年輕與老朽的混合及轉換等等。

四、標誌手法的巧用大量標誌性事物在小說中反復出現,營造了一種幽森迷亂的氣氛,如月亮、森林、沼澤、風、貧民窟大院、路、蜥蜴、老鼠、麵包車骸、符咒、瞎老頭兒的手風琴,等等。其中,「路」這一標誌有多重隱喻——既可以喻指人類永無休止的苦難與掙扎,又可以喻指人的貪婪,還可以喻指命運的乖謬多變。小說中還反復出現父親抽菸、蚊香燃燒、貓叫、鬼魂歌唱等情形。這些情形有的陰森可怖,有的庸常瑣碎,但是由於交替出現,它們形成了一種很好的整體效果。

五、撲朔迷離的人物形象

  從某種意義上說,《饑餓之路》是一幅豐富多彩的人物畫卷。歐克里創造了阿紮羅的父母親、攝影師、寇朵大嬸、乞丐女孩、艾德、瞎老頭兒、警官和他的妻子、房東、「綠豹」、白人男子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父親粗悍而善良,母親慈愛而勤勞,攝影師落寞而執著,寇朵大嬸跋扈而陰鷙,乞丐女孩堅忍而忠貞,艾德聰慧而孤高,瞎老頭兒邪獰而好事,警官及其妻子憂鬱而善感,房東勢利而偏狹,「綠豹」以狂妄始,慘敗終,白人男子神秘而典雅。這些人物形象的最大特點不是個性化,而是一種與群像雕塑庶幾相似的總體氛圍。

  《饑餓之路》問世後,廣大讀者對它好評如潮。一些評論家認為,這部小說堪與羅馬史詩《奧德賽》媲美。也有人認為,這部小說就像馬奎斯的《百年孤寂》一樣, 以其高超的?事技巧和嶄新的視野,創造了一部當代世界文學的經典之作。願更多的人透過《饑餓的路》這本小說記住班‧歐克里這個名字!

  2002年9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600875
  • 叢書系列:To
  • 規格:平裝 / 76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3.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