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灰影地帶

灰影地帶

Between Shades of Gray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嚴冬與鐵網,也無法困住從冰雪中萌芽的希望。
  她所能做的,就是畫下這一切……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之一,為位於東北歐的歷史古國。地理位置在芬蘭南方、俄羅斯西方,西濱波羅的海,為通往太平洋的一個重要暖水港。

  1939年8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與史達林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史達林在條約中得到波羅的海三小國。在1940年,蘇聯軍隊進入立陶宛,該國在地圖上消失,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的一部分。直到1990年,立陶宛人民爭取獨立成功,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在波羅的海三小國被蘇聯統治的50年之間,經歷過這個事件的受害者因懼於蘇聯祕密警察,大多不敢出聲,而少部分針對這件事情發聲的人民,也受到殘酷的對待。但仍有許多勇敢的人,將這段故事藏在歌曲和畫作裡,讓立陶宛擁有豐富且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能量。而書中女主角即為一位15歲的畫家,她把所有經歷記錄在信和畫裡,用小罐子做成時空膠囊埋起來,希望某日世人會發現這個埋沒於歷史中的真相。

  嚴冬與鐵網,也無法困住從冰雪中萌芽的希望。她所能做的,就是畫下這一切……

  在1941年的立陶宛,15歲女孩莉娜的平靜生活,毫無預警地產生令人恐慌的劇變。先是爸爸神祕消失,接著蘇聯祕密警察闖進她的家中,將她與母親、年幼的弟弟一起抓走。

  他們失去一切,宛如牲畜地被遣送到西伯利亞,開始了痛苦且看不到盡頭的勞改生活。

  擅長繪畫的莉娜冒著生命危險,以圖像與文字記錄周遭的人們──以虐待他人為樂的軍官、視人命為草芥的祕密警察;裝瘋賣傻只為留在媽媽身邊的少年、被迫一夜之間長大的男孩、失去父母只能跟娃娃傾訴的女孩,以及為了孩子犧牲一切、甚至出賣靈魂的眾多母親……

  在漫長又寒冷的日子當中,人與人之間溫暖的情誼以及對未來抱持的希望,支持著莉娜和家人度過一天又一天。遠方,太陽逐漸升起。當溫暖的陽光悄悄滲透灰暗的陰影,愛與包容的力量將融化寒冷的鐵幕,於極北之地萌生希望的嫩芽……

各國獲獎不斷

  2011年《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2011年《校園圖書館月刊》年度最佳好書
  2011年《書單雜誌》年度最佳好書
  2011年《柯克斯書評》年度最佳好書
  2011年法國Prix-RTL LIRE文學獎年度最佳小說
  黃金風箏文學獎The Golden Kite Award最佳小說
  威廉.莫里斯小說獎銀牌
  卡內基文學獎決選名單
  德國A Reader’s Choice書單入選
  2011年《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青少年書籍
  2011年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好書
  2011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青少年書籍
  IndieNext圖書排行榜2011春季選書第一名
  iTunes 2011年度排行榜最佳青少年小說
  每月好書俱樂部A Book of the Month Club藍帶選書獎
  2011年《聖路易郵報》年度最佳讀物
  2011年《哥倫布快報》年度好書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好書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露塔.蘇佩提斯 Ruta Sepetys

  生長於密西根州,是一位立陶宛難民的女兒。一九四一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從地圖上消失,直到一九九○年才重新獨立。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因此露塔渴望透過自己的筆,為史達林在波羅的海區域進行種族淨化期間喪生的千百萬人發聲。

  目前露塔與她的家人住在田納西州,《灰影地帶》是她的第一本小說。

  您可以在這兩個網站與露塔聯繫:
  www.rutasetetys.com
  www.betweenshadesofgray.com

譯者簡介

林士皓

  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新聞系畢業。
  目前為專業翻譯及個人文字工作者。
  譯有《春風又化雨》、《指說美國》、《如夢初醒》等作品。

 

給臺灣讀者的話

  親愛的臺灣讀者:

  我非常開心,並且感激尖端出版,將在台灣出版我的小說《灰影地帶》,謝謝您閱讀本書!此外,我也想祝賀尖端出版在去年慶祝三十週年,希望他們準備的蛋糕大到可以插上三十根蠟燭!

  當我開始創作這本小說時曾經想過,如果能與其他在艱苦困頓之時,展現出力量與仁慈的人分享這個故事,該有多麼美好。有鑑於台灣有著豐富的歷史、勤奮與堅忍的人們,能夠在你們的國家出版我的小說,實是榮幸之至。我非常期待收到你們的回音,並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能夠親自到台灣一遊。

  希望,愛,與自由!

露塔.蘇佩提斯

作者專訪

  Q1:是什麼契機引發妳寫《灰影地帶》這本書呢?
  有一次我去立陶宛拜訪我父親的堂姊,我問她有沒有任何我父親或祖父母的照片。「噢,不。」她回答,「我們把照片都燒掉了。」接著她告訴我,足足有十幾年的時間,整個家族都以為我祖父已經死了。我非常驚訝,然而我也逐漸明白我們的家族史並不算特殊,還有其他幾百萬個人在蘇俄占領的期間被殺,或整個人生都受到影響,然而世上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段故事。我想寫一本書彰顯這些波羅的海地區的人民,同時展現愛國心與愛的力量。

  Q2:在寫《灰影地帶》一書時,妳做了哪些研究?
  在寫作期間,我兩度到立陶宛進行研究之旅。我和一些勞改的家庭成員及倖存者、古拉格集中營的倖存者、心理學家、歷史學家和政府官員進行了訪談,這趟經驗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在一個當年遣送勞改犯的火車廂裡待了一段時間,並且同意參加一個極端的擬真實驗,被關進一座前蘇聯監獄的牢房裡。這麼說吧!這次的經驗讓我深信,我絕對無法從勞改中活下來。

  Q3:在波羅的海地區有許多勞改的故事吧?妳為什麼選擇寫這群被遣送到北極圈的人?
  在立陶宛的期間,我有機會和幾位「拉普捷夫海洋組織」的成員見面,這個組織是由當年被遣送到北極圈拉普捷夫海洋區域的人所組成的,他們坦誠無私地與我分享當年的經歷。這段故事儘管駭人聽聞,卻充滿真實與人性之美,深深地撼動了我。

  Q4:妳花了多久的時間寫完《灰影地帶》呢?
  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先寫完初稿,再利用充分的時間將它修改、定稿。

  Q5:《灰影地帶》一書有多少真實的成分?
  裡面的人物角色是虛構的,不過他們的處境與書中描述到的許多經歷,都是來自於真實事件,由其他倖存者親口告訴我的。

  Q6:裡面的一些真實事件──例如被羞辱、饑荒和死亡的場景──這些寫起來會很困難嗎?
  極度困難。寫這本書的期間我哭掉了好幾桶衛生紙,現在讀到其中幾段場景依然會掉眼淚。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048963
  • 叢書系列:潮流文學
  • 規格:平裝 / 40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他們抓走還穿著一身睡衣的我。

現在回想起來,一切早有徵兆──家庭相片扔進火爐裡燒掉;入夜之後,媽媽把最好的銀飾和珠寶縫進她大衣的內襯;爸爸去上班之後沒有回來。我弟弟約拿問了許多問題,我也有許多疑問。但或許是我拒絕正視那些徵兆,直到後來我才明白,父母正計畫要帶我們逃走。我們沒有逃成。

我們被抓了。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四日。我換上睡衣,坐在書桌前寫信給我的堂姊喬安娜。我拆開一包全新的象牙色信紙,和一盒新的原子筆與鉛筆,這是我伯母送我的十五歲生日禮物。

晚風從書桌前的窗戶吹了進來,與兩側的窗簾纏綿共舞,我聞著兩年前和媽媽一起在小路旁種下的百合花香。親愛的喬安娜。

驀地,外頭響起的不是敲門聲,而是一陣急促的擂門,我嚇得從椅子跳了起來。拳頭重重捶在我們的前門上,屋子裡並沒有騷動。我離開書桌前,瞟了眼玄關。我母親背靠著牆,面對一幀裱框的立陶宛國旗,雙目緊閉,臉上滿是我從沒見過的焦慮神情。她在祈禱。

「媽媽,」約拿只有一隻眼睛從微開的門縫裡露出來。「妳要去開門嗎?他們好像快把門撞壞了。」

母親轉頭看著各自從房間往外偷窺的我們,試著擠出一絲笑容。「是的,親愛的,我要開門了,我不會讓人把我們的門敲壞的。」

她的鞋跟在門廊的木質地板上敲出回音,薄長的裙襬在腳踝飄逸著。母親十分的優雅美麗,事實上是豔光四射,她有一張足以點亮周遭一切的燦爛笑顏。我有幸繼承到母親蜜金色的秀髮與湛藍的雙眸,約拿則繼承到她的笑容。

玄關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怒吼。

「蘇聯祕密警察組織!」臉色倉白的約拿低語,「塔達說他們把他的鄰居拖上卡車帶走了,他們到處在抓人。」

「不,不會是我們家。」我回答。畢竟蘇聯祕密警察和我們家毫無瓜葛,我走到走廊上偷聽,一面躲在牆角往外頭偷瞄。約拿說中了,三個祕密警察包圍了母親,他們頭上戴著鑲紅邊的藍色帽子,帽簷有一顆金色的星星。一位高大的警官把我們的護照拿在手中。

「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到了早上我們一定會準備好的。」母親說。
「二十分鐘──否則你們就別想活著看到日出。」那個警官說。
「拜託小聲一點,我家還有小孩。」母親低聲道。
「二十分鐘!」那位警官咆哮,把點燃的菸頭扔在我們家客廳乾淨的地板上,用靴子狠狠踩進木板裡。

我們就要變成香菸了。

會員評鑑

4.5
5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7/17
劇透警告
現今安逸的生活來自的是那無法領悟的歷史傷痛。

面對此時此刻的方便,實在難以想像過去曾發生的迫害和殺戮真實發生,畢竟回首過往,那些駭人的事蹟除了讓人逃避之外,而是不能接受為何有人能如此殘酷、凶狠的對待他人。

二次大戰對於猶太人的髮指行徑,全世界歷歷在目,但課本上無法一一細數,還有許許多多沒有提及的國家是怎麼樣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多少個家庭成為了鄰人苟且偷生的代價,又有多少難民在絕望中期待著可笑的希望。

不過書中利用莉娜的憤恨和不甘,對於手足之間的愛護、對於渴望再次遇見父親的憧憬,對於母親一心向善的樂觀,讀者們得到的不單是歷史上忽略未提的傷疤,而是告誡原來希望或許對於當時的人們是奢持的存在,但也絕對不能因此失去曾經的自己。

戰爭可以看見一個人的真面目,莉娜畫下所有人的掙扎、淚水和決定,雖然花樣年華的她,卻因為戰火失去了一切,甚至是來自情同姊妹的家庭所害,但在書中沒有感覺任何負面的情緒,明明充滿了痛苦和不堪、飢餓和病痛,但作者卻寫出了充滿正面的回憶,即使隨時隨地有可能下一秒就成了歷史的犧牲品。

除了感謝太平天下的此刻,也要銘記過去那些失去性命的死者們,或許他們的存在與過往在歷史上沒有什麼重要性,但不該就此遺忘,藉由身處陰影中只能等待光芒的照耀的人們,讀者們看見了包圍他們絕望,卻也被他們緊握的希望給為之動容。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31
喜歡閱讀,透由文字,它賦予跨時空與時間的隔閡,讓渺小的讀者,見識不同時代的樣貌,國家發展史的艱辛與人性的偉大。
由於平日生活壓力,閱讀味口多偏食,以娛樂輕鬆為主,後來,期許自己可以轉換跑道之際,我選擇閱讀本書。而這是一本非常值得珍視與敬畏的記憶。它的出版亦承載著作者與立陶宛歷史傷痕的足跡。
因為好奇立陶宛跟本書的過去,上網找了本書介紹,幾分鐘的影片卻令人難以忘記:身為立陶宛的後代,作者從小於美國長大後,幾次飛回立陶宛與當初勞動改革的倖存者訪談,見著訴說昔日勞改經歷的婦人,滿頭白髮,形體嬌小,掩面而泣,無法直述當年為此一一離世的家人。這位生還者行至暮年,仍一輩子深深帶著這段記憶的痛苦,讓人看了深深嘆氣又難過不已。(而如果沒有解讀錯誤,其實,這位婦人即是本書主角莉娜的原型)
小說故事線簡單迅速,文字簡潔但卻揹負著凝重的氛圍。起先是由莉娜一家人在匆忙中來不及收拾行李,即遭警察帶走,接著即是一連串苦難的開始,莉娜在火車旅程中短暫見了父親便是最後一次道別,看到了多少幾近發了瘋的母親看著自己的逝去孩子必須隨處棄離車廂等等。這一整路途根本是人間煉獄。
生存艱辛,已經無法去評斷活著是否可喜或可悲,僅是已在乎是否能夠活下去了。書中人物各個性格鮮明,看者每個人為了活下去的韌性與態度,已經無從說誰是誰非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4/08/08
作者生長於密西根州,是立陶宛難民的女兒。位於波羅的海東岸歐洲東北邊的立陶宛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從1939年到1945年短短6年間,先後被蘇聯、納粹德國與蘇聯入侵三次,每次亡國都伴隨著「種族清洗」,所有的社會精英、猶太人、少數民族,不是被屠殺,不然就是被流放到集中營或勞改營充作入侵者的奴隸,私人財產遭到充公或被侵佔。


1940年6月15日,蘇聯紅軍入侵立陶宛,立陶宛隨即被蘇聯吞併,為了更徹底的奴役立陶宛人民,1940年月7月11日深夜蘇聯秘密員警一次就屠殺了超過2,000名立陶宛的精英人士,只因他們是文化、新聞、政治、法律等領域知名人士,具有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不容易被共產黨的謊言欺騙。僅僅一年的時間,大約12,000人立陶宛人被共產黨關進監獄,其中大約5,000人被殺害。從1941年6月14日開始,到21日蘇聯紅軍被德軍趕出立陶宛為止,短短一個星期,就有4萬名對共產黨沒有好感的立陶宛人被流放到蘇聯的西伯利亞。同一時間36萬名被共產黨認為有其他思想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知識份子和農民也被流放到蘇聯的西伯利亞,而且家庭被強行拆散,幼兒強行被與母親分離,其中一半人被迫害致死。僅愛沙尼亞在前蘇聯共產黨迫害下共有18萬人死亡,占當時國家總人口的 l8%。


關於二戰前後的集中營,大家對德國用來屠殺與虐待猶太人的集中營必較瞭解,但對於蘇聯在二戰前後對東歐國家人民種族的大屠殺比較陌生,其實在二戰時期與戰後的前幾年,東歐人民死於戰爭或與戰爭直接關係的飢荒屠殺的數目,十之八九的元兇其實是蘇聯。受害最深但卻遭到是人漠視的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在哪幾年內,有三分之一的人民遭到史達林政權直接或間接屠殺。數以百萬計的無辜平民在1939-1941年間被送到西伯利亞勞改,一直到十幾年後才能返回家園,只是只有很少數才能倖存下來返回故鄉,返鄉後面臨家園財產遭俄羅斯人侵佔,以及面臨長達三四十年的專制高壓統治,三個國家裡頭又以立陶宛受害最深。


少數能夠活著回家的人,深怕這段歷史遭到遺忘以及抹滅,但在蘇聯秘密警察的監控下又無法紀錄與口述,於是他們將他們的遭遇寫出來畫出來,藏在小膠囊內,然後將這些膠囊埋在波羅的海的海邊,希望後代子孫能夠記得他們的遭遇,記得立陶宛人曾經走過的苦難。


直到1990年才擺脫蘇聯而獨立,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才擁有了自己的自由空氣與靈魂。


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三小國的人民走上街頭抗議蘇聯的非法統治,那天一共有三百多萬人走出來,用手牽手的方式沿著波羅的海牽出一條超過600公里的人鍊,震驚了全世界,也由於超過三百萬人走出來,蘇聯與其附庸政權完全不敢鎮壓,直接間接造成蘇聯與東歐附庸政權的垮台。


勇敢無懼希望團結這四個信念是抵抗專制強權的最有效利器,擁有這些特質的立陶宛人,是全世界遭專制奴隸的國家中第一個沖垮蘇聯的民族,從本書《灰影地帶》中便可以深深體會到立陶宛人堅毅的深層力量。


本書《灰影地帶》描寫1939-1940年間,一群立陶宛人被蘇聯秘密警察連夜抓走送到西伯利亞勞改的遭遇,介紹二戰期間猶太人遭屠殺的作品不少,但描寫立陶宛或東歐國家的人民遭到史達林政權奴役與屠殺的作品卻十分罕見。


集中營內有人選擇與秘密警察妥協,有人堅持,有人對前途懷抱希望,有人對能否離開感到絕望,但他們卻沒有對人性失望,本書多數篇幅放在這些苦難的勞改營受害者彼此之間的互相扶持,這些彼此扶持才是他們能夠在惡劣的西伯利亞勞改營活下來的唯一支柱,與一般同類型的作品中偏重控訴相當不同。


堅強無畏的活下去才是對集權者的最致命控訴,讓獨裁者永遠逮捕不到自己的靈魂。立陶宛人不選擇仇恨也不打算報復,但他們從不妥協、從不遺忘,哪些加諸在他們身上的苦痛。



當然,這些勞改營集中營的掠奪與屠殺,到了今天結束了嗎?沒有,政府用公權力輕易剝奪人民財產的劣行依舊,納粹掠奪猶太人財產,蘇俄強佔立陶宛人民的財產,以及台灣苗栗縣長巧取強奪縣民財產,有什麼兩樣呢?


他們的藉口都是經濟發展。


只是活在封閉無知的小確幸中的台灣人,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與意願。我想學習立陶宛人,學習他們的不妥協、學習他們不會遺忘祖先同胞所受的苦,我當然不會想要報復或用仇恨來填補,但要我去舔獨裁者的屁眼,我堅決反對到底。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7/20
很有力量的一本書,讓人了解到愛是最大的力量。
用簡單的文字表現出愛的具體實現
展開
user-img
5.0
|
2012/07/20
* 一個勇敢、愛與堅毅的生命故事

最堅強的人心,往往藏身在最平凡的人身上。
面對摧殘和逼迫,你會選擇臣服妥協,還是堅強頑抗?
面對絕境和拮据,你會選擇保全自我,還是慷慨分享?

莉娜和她的家人在面對被勞改下放,被秘密警察當奴隸賣掉的情況,在自己食物短缺,每天只有300克麵包配給,或眾人共享一桶灰慘慘的飼料的情況,還是選擇互助合作,選擇與身旁的人共享有限資源,並進可能的把自己的食物也分享出去給更需要的人,當史塔拉(禿頭先生)批評,在這種自身難保的時期,慷慨解囊是愚蠢的行為時,莉娜的媽媽說,「我知道,如果我的孩子有需要,你也會為他們做一樣的事。」

即使面對那樣的困境,她還是選擇相信人性,在苦難中,選擇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秘密警察的狂暴、鎮壓造成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猜忌,大難來臨各自飛,但只要從一人開始,願意付出關懷和愛,那種情感會很快的渲染開來,唯有愛才能打破這些邪惡的藩籬。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慘絕人寰的暴行,卻也讓我們在醜陋的暴行下,看見人們在患難中見真情,災難可以摧毀柔弱的身軀,但卻無法影響人類的同胞之愛。在災難面前,無論男人女人、富人窮人、醫生律師教授工人,我們都是平凡而脆弱的人類,災難來襲,人類無一倖免。然而,我們是生命共同體,如果在這個時候只會互相仇恨、利用,那只會更快的自取滅亡。莉娜和她的家人朋友,在遇到苦難的時候,最後終究選擇互相幫助、寬容和原諒,我相信幫助他們脫離天寒地凍的,不僅是薩莫杜洛夫醫生伸出的援手,更是他們互助合作、堅持苦難與共的光輝人性。


* 自私、欲望,與掌控

究竟是天災可怕,還人禍可怕?

史上最大的天災,明朝的嘉靖大地震共造成83萬人死亡,是中國有記錄至今最多人死亡的地震,更是全球歷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地震,方圓二千里(800公里)的人口有六成死亡。但史達林統治期間就殺了2千多萬人,中國的大躍進死了2千萬到5千萬人。雖然人類在生存上,需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天災,但再大的天災,死傷人數都不及人禍的十分之一。

這世界上每天上演著各種人禍,剛果每天被輪暴的婦女,澳洲原住民被政府強行擄走的小孩,肯亞安全家園中曾受霸凌的女孩,昔日的黑奴,非洲的血鑽石,世界上有許\多因為人的自私與貪慾,使得更多人的權益和生命自主權被剝奪了,我們也可以從梅岡城故事、末日小狂花、辛德勒名單、血鑽石、即刻救援等等影片中窺知一二。這些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卻又與我們息息相關。

然而,結束暴行的絕對不會是以暴制暴,而是愛、理解、寬容和原諒,更多的以眼還眼,只會冤冤相報無時了。劇中因為莉娜的理解和原諒,克雷斯基最後良心發現,把勞改營的情況通報給上級督導,讓他們來救援受苦的人們,而許\多波羅的海三小國地人民也放下仇恨,反而感謝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俄國人。

造成人禍的起始力量其實不大,只是一顆貪婪自私的心,而化解人禍的,會是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一顆充滿愛、信任與希望的心。


* 愛、希望,與自由

這一生做不到什麼偉大的事情,我只能用偉大的愛做小事情。
──德蕾莎修女

這是本書作者露塔在本書的扉頁上,給台灣讀者的最後一段話。

其實不僅是在面對強權霸凌,在平常與人相處,我們更需要這句話。時時懷抱著「愛」,友善對待身旁的每一個人,因為我們有緣相聚,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情誼;永遠存著最大的希望,相信在互助合作下,人類的未來會更美好;追求自由的想望,是每個人皆然的,但我們除了保護自身自由外,也要關心其他人的權利,謀求全人類的福利,這才是身為生命共同體互助友愛的真諦。


* Krasivaya

生命的本質就是死亡,但令人欣喜的是,
除了死亡,還有更珍貴的東西可以留下來。

露娜曾問,生命本質究竟是什麼?如果她弄不清楚,要如何面對將來。人從出生開始,就慢慢的一步步走向死亡,所有生命的結局都一樣,即使始皇想長生不老,即使煉金術士拼命鑽研,終究難逃一死。

但蘇格拉底死了這麼久,他追求「真」的理想,一代代的傳遞下去,深深影響他的徒弟和幾千年後的後人;各宗教的領袖辭世已久,但他們追求「善」的宗旨,被一筆筆鐫刻在盛典裡,被後人傳頌著、遵效著;亞里斯多德過世那麼久,但他追求「美」精神,被留在聖斯汀教堂裡,被後人永遠誌念著、臨摹著。時間消弭了他們的肉體,但他們偉大的精神卻不曾離去。

露娜死了,那些受災的人們也辭世了。而我們每個人有一天也終究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但讀完了那些古聖先賢,甚至是小人物的小故事,令人欣喜的是,除了死亡,我們似乎可以留下些什麼。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親子教養、童書、國中小】三采電子書展|電子書單本88折、兩本85折|設計我想要的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