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國學與人生

國學與人生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大師,
  為你講解國學,
  為你的人生解惑。
  
  對自己要約,對別人要恕,對物質要儉,對神明要敬。
  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與自然要樂,與大道要遊。
  存自己以誠,待別人以謙,觀萬化以幾,合天道以德。
  
  國學帶來的,不僅是智識上的學養,
  更是古人承先啟後的智慧
  
  若要探討國學對人生有何啟發,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須以儒家為主,並以道家為輔。在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不能忽略從起源到流變的重要材料。
  
  所謂以儒家為主,是說關於《易經》、《書經》、《詩經》、《禮經》與樂論的詮釋,皆採取儒家觀點,同時也側重介紹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的學者與經典,兼及朱熹與王陽明。以道家為輔,則是充分發揮老子與莊子的思想,旁及其對道教與佛教的影響。至於《山海經》與墨子、韓非等思潮,也附帶做一介紹,使國學的架構雖未能全面兼顧,亦可稍顯完整。總之,今日談論國學,側重的是其對人生的啟發,並且是正面而積極的啟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著有:《釐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潛能》、《探索生命的價值》、《走向智慧的高峰》(以上四書為「傅佩榮談身、心、靈整合」專書)、《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序 承先啟後的智慧 
【引論】 文化.國學與人生 
一、《易經》:群經之首,學會可以終身受用 
二、《易經》的象數:養成達觀心態看待自身的處境 
三、《易經》的義理:觀天道以立人道 
四、《尚書.洪範》的政治規劃 
五、《尚書》所呈現的理想 
六、《詩經》使人溫柔敦厚 
七、《詩經》:孝是最恆久的情感 
八、禮儀之本:在於真誠的心意 
九、大同與小康:政治家該有的社會關懷與理想 
十、樂教:感通人心,人文化成 
十一、《山海經》的神話思維 
十二、天人之際:現代人該如何面對天? 
十三、孔子(一)自我的覺醒,人人皆可超凡入聖 
十四、孔子(二)成功沒有捷徑,需好學、深思、力行 
十五、孔子(三)修養是快樂的保證與保障 
十六、孔子(四)展現宗教情操 
十七、孟子(一)人生需要修養 
十八、孟子(二)「性善」在說些什麼? 
十九、孟子(三)關於「仁政」的理解 
二十、孟子(四)快樂的祕訣 
二十一、《大學》:修身乃為人生之本 
二十二、《中庸》: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二十三、老子(一)天下大亂有處方 
二十四、老子(二)成為你自己的聖人 
二十五、老子(三)道法自然,使人因悟而無所執著 
二十六、老子(四)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 
二十七、莊子(一)修行要兼顧身心 
二十八、莊子(二)有用與無用之間 
二十九、莊子(三)看清「死亡」這一回事 
三十、莊子(四)天人合一與悟道契機 
三十一、墨子的兼愛:全面而平等的愛護眾人 
三十二、荀子是儒家嗎:人性向善或人性本惡? 
三十三、荀子思想的轉折:「二千年之學,荀學也」 
三十四、韓非的法家:最大的盲點在於遷就現實的君主 
三十五、三綱五常:並非儒家思想 
三十六、道教:依託於古代的民間信仰 
三十七、佛教:不再輪迴的涅槃境界 
三十八、中國佛學的特色 
三十九、朱熹的儒家詮釋 
四十、王陽明的修行心得
【結論】 國學面對三大挑戰 
 

序 

承先啟後的智慧


  從一九九九年《論語解讀》出版之後,我就一直在介紹及推廣國學。「國學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難免見仁見智,我只能依個人經驗說明我對發揚國學的看法。

  (一)談國學的三個「不必」

  首先,不必開書單。許多前輩學者都列出「國學必讀書目」,這些書目洋洋灑灑,頗為壯觀,但是時序已入二十一世紀,除了大學本科的學生或專門研究的學者,一般人對此只能望洋興嘆。我們念書有一個目的,就是明白書中道理,看它能「具體」告訴我們什麼人生啟示。我也曾多次應邀列出國學書目,我的回答不外乎「四書三玄」。因為我認為國學中「必讀」的,是塑造中國人「理念」的七本書,那就是:儒家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我對這七本書都做了詳細研究,將其譯成通順的白話文,並且闡釋其中的哲理。換言之,我不是在開書單,而是在做橋梁,使讀者可以明白國學的理念。

  其次,不必唱高調。我不是文化沙文主義者,不會宣稱國學是「世間最偉大的學問」,不會幻想中國文化是「世界的最高境界」。在我看來,國學必須落實在生活中,改善及提升我們的生命素質。譬如,談到儒家,要強調「真誠」二字,由此引發主動行善的力量,由修養個人推及造福社會,並且保障了內心的悅樂之情。談到道家,則凸顯「真實」二字,在肯定萬物平等而值得欣賞時,也不忘修練身心以抵達「外化而內不化」的勝境,消解各種情緒的干擾與外來的壓力。至於《易經》,則須兼顧義理與象數,既能「居安思危、樂天知命」,又可「觀化知幾,掌握未來」。學到上述三方面,才可驗證國學之大用。

  第三,不必裝大師。我一向認同韓愈所說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國學的範圍何其廣泛,經史子集無所不包,因此「國學大師」之名若非出於誤會就是純屬客套,根本不具任何意義。我長期推廣國學,向來謹守分寸,只談四書三玄,並且一再表明自己只是「橋梁」,要使讀者與聽眾利用我的介紹,可以直接向原典請益。我自己呢?一直在學習之中,常常縈繞心頭的是:這句話我有沒有說錯?我自己能不能做到?我可以負責的是:我所解釋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充分理解的,也都是我努力在實踐的,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願與讀者共同勉勵。

  以上三個「不必」,是我在介紹國學時的自我要求。現在,要談國學對人生的啟發。

  (二)國學與人生

  國學代表中國文化的「理念」,這種理念之中最精純的是儒家、道家與《易經》。我近年研究國學與人生的關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句扼要的話。

  儒家提醒我們:1.對自己要約;2.對別人要恕;3.對物質要儉;4.對神明要敬。前兩者涵括人類世界,後兩者指涉自然界與超越界(神明包含祖先在內)。四點合而觀之,人生安穩踏實。

  道家期許我們:1.與自己要安;2.與別人要化;3.與自然要樂;4.與大道要遊。相對於儒家之重視德行修養,道家所要求的是智慧覺悟。要覺悟,不妨使用減法、消除執著,或可體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易經》號稱難學難精,但也可以勉強用四句話來描述:1.存自己以誠;2.待別人以謙;3.觀萬化以幾;4.合天道以德。先說「誠」,有「閑邪存其誠、修辭立其誠」二語;次說「謙」,六十四卦只有謙卦是「非吉則利」,最受歡迎;再說「幾」,察知幾微、預見吉凶,正是象數之妙用;最後是「德」,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無一不是勸人修養以合乎天道。

  我對國學的簡單心得既如上述,那麼若要撰寫一本名為《國學與人生》的書,其基本立場與主要內容也已不言而喻了。

  (三)本書的局限

  如果有人想了解有關「國學」全面的入門介紹或整體大綱,請不必看這本書。這本書所談的,是作者個人基於文化理念的關懷,認為國人應有的國學知識。其主軸在於儒家與道家。為了追溯源流,特地闡述了《易經》、《尚書》、《詩經》、禮、樂,旁及《山海經》、天人之際。接著,其重點集中於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四位中國大哲。然後,再談到《大學》、《中庸》、墨子、荀子、韓非、三綱五常、道教、佛教。最後,則殿以今日仍有影響力的朱熹與王陽明。

  撰寫這本書的心意,是希望跨越二千二百年帝王專制政體對傳統理念的扭曲與壓制。本書毫無保留地推崇儒家與道家,而對其他學派與後代學者多持批判態度。我盡量做到同情的理解,但是累積四十多年在中西哲學方面的訓練,使我必須負責地對各家各派有所評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學術是天下的公器,也是人生智慧之典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儒道二家的啟示得以如實展現,並使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實是作者的虔誠願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08044
  • 規格:軟精裝 / 26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山海經》的神話思維
 
宇宙之間,萬物有如生命共同體,相互轉化,彼此感應。山海之所經,神明之所成,人類寄託其間,可以和諧均調。夸父逐日、精衛填海,人力有限而心願無窮,尊嚴由此確立。
 
「神話」一詞由外文翻譯而來,所指的是一個民族在理性尚未發展的遠古時期,經由口耳相傳之有關神的故事。這些故事沒有固定的作者,也沒有標準的版本。人有理性,想要解釋一切現象;但理性尚未發達時,只能發揮想像力,設法描繪自然世界與人類世界中所有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由此形成各種故事。稱之為「神話」,是因為其中的主要角色即使是歷史上的人物,也都具有神的樣貌與能力。
 
神話思維的特色,一是萬物都有生命;二是所有的生命可以互相轉化;三是主導神話故事進展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是人的一廂情願投射在其想要了解的現象上;四是神話顯示為一齣齣戲劇,展演不同的主題,如創世、造人、災難、救世、文化超人、民族英雄等。
 
神話的目的何在?在於提供原型,使人在時間的流變與空間的局限中,可以不斷回歸原始的與完美的理想。神話不是歷史,歷史受制於時間而一去不復返;神話的開頭常是「在起初」,其故事正是為了超越歷史而展現永恆的原型。神話的場所也不是一般所見的凡俗世界,而是某種神聖空間,使人可以接上神明的領域。於是像山、海這些宏偉的自然景觀,就顯示了超自然的色彩。
 
(一)《山海經》這部書
根據西漢劉秀(即劉歆)《上山海經表》所說,《山海經》出現在堯舜時代。當時洪水氾濫,百姓無法生活。經過禹治平洪水,益驅逐禽獸,並考察山川水土,「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記下變怪之物與奇風異俗,寫成《山海經》。
 
劉秀為何上此表?因為當時漢宣帝在位,有人於郡無意中發現一座石室,其中有一屍,雙手反縛,用頭髮繫住;雙足赤裸,右足有腳枷。劉秀之父劉向為諫議大夫,上前報告宣帝,說「這是貳負之臣」。問他何以知之,他回答出自《山海經》。「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