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以圖版為主的字帖。本書是〝書法入門必學碑帖——原大放大對照〞的延續。《禮器碑》全稱《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韓敕碑》等,它刻於東漢永壽二年(156),藏於山東曲阜孔廟,無額,四面刻...more
本書從文字設計著作的角度,對中國現代文字設計的歷史重新進行了梳理和思考。本書主要結合這些文字設計書籍,扼要介紹美術字的產生、發展以及文字設計與國家、社會變革之間的關係。作者尤其強調,在這段時...more
本書收故宮博物院藏一卷唐人書寫的王羲之、謝安等人當年所賦詩篇及詩序《蘭亭詩》。這卷珍跡傳為柳公權書,絹本,縱二十六點五釐米,橫三百六十五點三釐米。宋代《宣和書譜》中著錄,明代曾刻入《戲鴻堂法...more
漢字有長達四千多年的歷史,其字體演變的過程非常複雜。啟功先生在寫字、看書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問題,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隸書,它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等等。為了弄清這些問題,...more
《標準漢字書寫教程楷書》是為學習硬筆的朋友專門編寫的一本書,本書既適合中小學校、藝術職業院校、書法培訓機構使用,也適合作者自學。楷,是楷模、法度、樣板之意.其筆畫平正規整,點畫分明,字形端正,結構...more
本書系統地解讀硬筆楷書書寫方法和考級技巧,詳實易懂,實用性強。不僅能滿足書法等級考試的讀者,又滿足人們日常書寫需求,是一本硬筆書法教程類產品。通過本書的練習,讓讀者學會舉一反三,達到看到字就...more
《書法史》分為“東瀛書論”“書法史”“篆刻史、書法理論史和書法教育史”三編,從書法史、篆刻史、書法理論史、書法教育,以及書法對歐美藝術的影響等方面,詳細闡述書法的發展過程,不僅詳述古代書法,更涉及...more
《高頻常用字》(楷書)(行楷)系列致力於説明練習者練好來自《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下編》整理的2245個高頻漢字,這2245個漢字可覆蓋媒體上約99%的漢字。不誇張地說,練好這些字,就等於練好了日常生...more
古往今來,所有書法學習者無不想早日熟練掌握筆法。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書法愛好者在初學時,都對筆法有著難解的困惑。有的人簡單地認為,筆法只是用筆毫的一個鋒面來寫,由此進入了誤區;我們也經常看到這...more
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書法學科內在知識體系,少兒學習認識規律,按照書法課堂教學的特殊要求,在總結我校二十余年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這套易教易學的基礎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硬...more
胡小石于古文字、聲韻、訓詁、群經、史籍、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書畫之學,以至辭賦、詩歌、詞曲、小說、戲劇,無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學、書學、楚辭、杜詩、文學史最為精到。本書精選胡小石先生關...more
《篆書實用字典》收字以晉、隋、唐書家字跡為主,兼收宋、元、明、清書法家字跡。本書收錄的字體均從歷代書家的字跡或從墨蹟本中選出,或從碑刻中拓下,均將拓本字跡翻成陽文,即將白字轉為黑字。全文以部...more
本書以“不同字體造型與細節在我們眼裡會有怎樣的觀感”以及“如何微調文字造型,才能實現優美曲線和舒適排版”為主軸,深入淺出地說明不受時代與製作方式限制的設計原則及手法。為使字型更接近設計師所想傳達...more
藝舟雙楫,清包世臣撰。六卷。前四卷論文,評論古人作法,抒發己見,錄己作書、序、碑傳等文。后兩卷為書法理論著作,闡述學書經驗與心得,論述漢代以來書法用筆源流,以及為《書譜》辨誤等。前後合編,故...more
書法是從自然的書寫狀態中發展而來的一門藝術。文字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寫字是學習一切文化知識的基礎。寫字以記文為目的,但在寫字的過程中產生並總結出來的筆勢、筆意,乃至筆法、字法...more
《書跡——中國古代書法研究》是雷德侯教授多年來研究中國古代書法的成果集。作者從上古書寫的藝術轉換、宗教對書法的影響、世界藝術視角中的中國書法、作品文本與評論的傳承、碑拓的傳播與影響、古代精英社...more
《張猛龍碑》,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立於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無撰書人姓名。碑文正書,碑陽正文24行,行46字,主要記載了北魏魯郡太守張猛龍的家世、生平及功績。碑陰為捐款者題名,1...more
《頓還舊觀》所收諸論文,輯錄了前著《邁世之風:有關王羲之資料與人物的綜合研究》《山陰道上:王羲之書跡研究叢札》中的一部分有關尺牘研究的章節,趁這次機會,一併做了修訂與補充,收在“上編”。“下編”...more
啟功先生書法講記。講述秦、漢、唐、宋、元、明、清歷代書法名作:《平復帖》《伯遠帖》《蘭亭序》《上陽台帖》《李白仙詩卷》《古詩四帖》《自敘帖》《萬歲通天帖》《書譜》《孔宙碑》《華山廟碑》《瘞鶴...more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結字扁平,用筆多不藏鋒,有隸書筆意,在一些捺畫上寫得比較開闊,在一些橫畫上寫得特別舒展,整體結構看起來疏朗大氣。因為那時候楷書剛剛開始形成,還沒有特別完善的法則,正是在這...more
《宣示表》,著名小楷法帖,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真跡不傳於世。現只有刻本,一般論者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此帖較鍾...more
每一幅書法佳作的背後,都飽含著書寫者豐富的情感,彰顯著社會的萬千氣象,值得孩子們像讀故事一樣去沉浸體驗;每一個漢字筆劃的背後,或有著儀器般的精密法則,或有著山海般的綿延氣勢,等待孩子們像小偵...more
“進道體”之名源自蔡元培先生為國立藝術院第一、二屆畢業紀念刊題詞“技進乎道”。“進道體”上接五代宋元以來的浙刻歐體;近接新文化運動之“新視覺”啟蒙,以及以杭州丁輔之、丁三在兄弟為代表的“新浙刻”所形成...more
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冊》有兩個版本,一個為《落花詩卷》(香港本),另一個是《落花詩卷》(蘇博本)。 《落花詩卷》(香港本),也是本書參考編寫的版本。紙本長卷,縱19.7厘米,橫303.2厘米,有烏絲欄界格,每...more
黃賓虹作為一代國畫大家,本人書法功力也非常深厚,他的書法深入傳統,筆力深厚,墨韻無窮,擅長篆隸書和行草書。他身後留下大量相關書法稿件,這些書法稿件既有很好的藝術價值,也能為書法學習者提供學習...more
全書“十法”,貫穿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體現着對偉人、詩人、書人的崇敬,對毛體書法的熱愛,以及積極探索的心聲訴說。全書通篇闡釋了學什麼的問題。學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學毛體書法的“魂”“...more
本書為“雅學堂叢書”之一,是一部學術隨筆集,分為“絲路新語”“不僅敦煌”“絕學不絕”“古籍命脈”等五部分,共收錄二十余篇文章。這些文章,系統地梳理了以往敦煌學、吐魯番學和絲綢之路研究的學術成果,分析了...more
書法是建立在漢字書寫基礎之上的造型藝術,是文字的藝術化形式,它在藝術化中與人們進行知識、思想、情感的交流。書法是中國乃至漢文化圈所特有的一門傳統藝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硬筆書法作...more
本書從書寫者、書寫方式、工具材料、筆法、書體、書風等方面,對中古時期書跡及其演變進行了系統梳理和深入考察,揭示了中古時期書法的發展脈絡。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中古時期書寫者、書寫方式、工具材料與...more
筆畫、偏旁、部首、結構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筆畫圓潤精準,線條剛勁流暢,結構勻稱淑美。筆畫、偏旁、部首、結構和書寫整體風格一致。字體符合大眾審美習慣,不張揚個性,通俗易學。內容編排合理,版塊安排...more
本字帖挑選了多位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名句為書寫內容,對名言名句中的多音字和生僻字進行了注音,並選取較難寫的字進行筆畫和結構講解,讀者在誦讀名言名句的同時還能訓練寫字,有助於讀者提升寫字水平。本...more
筆畫、偏旁、部首、結構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筆畫圓潤精準,線條剛勁流暢,結構勻稱淑美。筆畫、偏旁、部首、結構和書寫整體風格一致。字體符合大眾審美習慣,不張揚個性,通俗易學。內容編排合理,版塊安排...more
筆畫、偏旁、部首、結構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筆畫圓潤精準,線條剛勁流暢,結構勻稱淑美。筆畫、偏旁、部首、結構和書寫整體風格一致。字體符合大眾審美習慣,不張揚個性,通俗易學。內容編排合理,版塊安排...more
書法是從自然的書寫狀態中發展而來的一門藝術。文字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寫字是學習一切文化知識的基礎。寫字以記文為目的,但在寫字的過程中產生並總結出來的筆勢、筆意,乃至筆法、字法...more
此書是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仲威先生關於碑帖鑒定方法論的總結,是作者三十多年來碑帖鑒定實戰的經驗所得,是碑帖鑒定領域內首部概論性、綜合類的研究專著。此書的寫作,得益於上海圖書館的海量碑帖收藏和眾...more
用硬筆臨摹毛筆經典碑帖,是許多硬筆書法家成功的經驗。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相比,儘管二者書寫工具不同,但都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其審美標準是一致的。以硬筆臨習毛筆字貼,讓學習者能更好的理解與掌握...more
《蘇孝慈墓誌》書法方整秀麗、結構謹嚴、氣骨峻峭,用筆沉著痛快、斬釘截鐵,風格與歐體接近,是隋代楷書書法的代表作,屬於唐代有名書法家歐陽詢一脈楷法先驅,字跡清晰,為世人所重。本帖從《蘇孝慈墓誌...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