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國家台灣在二次大戰後的中國內戰與東西冷戰的情勢中建立,自七○年代末期與威權主義體制訣別,朝著民主化的方向前進。本書依循歷史軌跡,追索台灣型的威權主義體制(及黨國體制)之確立、展開、修正及轉...more
本書集結李筱峰教授從2004-2006年《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及其他專欄精華,共69篇文章。並以主題分類為:倒扁舞台眾生相、歷史照妖鏡、那一群染色小精靈、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等四卷。 在一片似是而非的...more
這是一本向前看的政論集,蕭新煌教授超越藍綠二勢力,為多數台灣人發聲,細細解讀台灣當前的五大課題:民主深化、兩岸和解、外交困境、族群多元及永續發展。 面對詭譎多變的政治時局,他提供了解時局不...more
城市競爭與合作是一場沒有盡頭的賽跑,市民是最熱情無私的裁判。近年來台灣各地,不論是歷史古城或是新興都市,無不努力展現自我特色。做為台灣入口的台北、高雄兩城市,更有令人驚喜的轉變。從有形的建設...more
2000年3月18日對台灣人民而言,是一個歷史時刻。政黨輪替終結了國民黨五十多年來的一黨專政,台灣自此進入真正的民主階段。 然而,這只是個開端:民進黨在享受勝利的同時,必須學習如何掌握國家機器,帶...more
高雄只要「做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only one」,就會是耀眼的國際都會 台灣南北發展長期失衡,因此過去高雄的刻板印象,是一個充滿煙囟的工業城,是一個沒有美感的文化沙漠,更是一個缺乏信心的邊緣...more
自從「新台灣人」這個概念在一九九八年的台北市長選戰中被提出後,一時之間相關的評述、時論充斥各媒體,但是「新台灣人」真正的意涵究竟是什麼?新台灣人的共同心聲又是如何?作者以其社會學的專業背景,深...more
什麼是「好社會」?台灣的社會算不算是「好社會」? 作者在本書具體地提出七個終極關懷做為衡量好社會的標準,這七項標準也可說是七個好社會的願景,分別是「安全」、「福祉」、「知識」、「效率」、「和...more
世紀交替的西元二○○○年,陳水扁一舉奪下總統大選的勝利,逐步由凱達格蘭大道踏進總統府大門,於是獨占台灣政治領空的藍色政黨瞬即轉變成綠色。 這一場世紀的民主變動,其中的內涵代表了什麼意義?台灣的...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