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展
我終於看見

我終於看見

內容連載 頁數 1/2
找到源頭
汲汲追求贏的感受
我算是一個好勝心強的人,簡單的說,汲汲追求贏的感受,不喜歡輸,和輸有著負面的關係。

這個特質和我的工作息息相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美商李奧貝納廣告公司的助理AE。當時頂著剛剛畢業的MBA,但我很清楚做事就是要從最底層做起。

這個開始的職位是AAE,就是助理業務。老實說,當初這一份低薪、低階的工作,我爸的反彈還不小。但是這一份工作讓我學到了兩個在美商公司出人頭地的衡量標準: performance以及卓越excellence。這兩個標準讓我有著明星級的工作表現,加上我計畫好的兩年一跳,工作8年後,跳到了當年的新力音樂(後來中文改為索尼音樂)擔任國際事業部的總監。

新力音樂是我最後一份在美商公司的工作,之後,我轉換跑道,開始學習在台灣成立公司,最後走上了訓練的路。
會在意輸贏,是我在國中時因為比賽嚐到甜頭後學到的。

國二時,教國文的導師在我們自習的課上,讓我們玩翻英文字典的遊戲。最快翻到英文生字,講出中文意思的人會有獎品,其實它就是一種比賽。
那次的比賽,我拿到第一名之後發現,剛轉到這一班的我,被導師注意到且嘉許我的英文能力,同時我也結交到班上成績好的同學當朋友。對我來說,比賽贏代表的是受歡迎、被接受。贏=被接受的念頭,在國二種下以後,變成了我人生很重要的一種信念。因為,我同時也學到沒贏=可能不被接受。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讓某種信念在自己的生活裡主導起很多的決定。
在生活裡,輸贏,對我的意義是和被不被人接受有關,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呢?

生命轉了個大彎
後來,我這種在意輸贏的特質,讓我在工作時停不下來。

通常完成了一個目標的同時,我又已經忙著另一件事……除非,除非我真的被迫必須要停下來。但是,人生有時是要停一會兒的,不管是不是自己願意。

對於我這種習慣在人生開快車、停不下來的人,逼使我停下來的一個狀況,就是讓我開的這部快車撞到了牆。

我工作生涯中,一次停下來的經歷真的就是像這樣。我曾經成立了一家訓練公司,沒日沒夜的工作了三年半,雖然很拚,努力不懈,卻都不能如我意地上軌道,達成營運目標。

拖了半年多,最後,事業的不順遂碰到了我的良知底線,意思是就事論事,該停就停,即使它還沒到谷底,雖然還可以運作幾個月,但我知道,我已經沒辦法持續提供好的訓練給來學習的學員,它必須停了。於是,我快速地讓自己結束這一個事業。幸運的是,這個公司有同行接手,讓我的虧損少一點。

但是公司轉手後兩星期不到,我的身體馬上出了問題。先是身體奇痛無比,且動不了,後來診斷出來是脊髓的問題。當然,好勝心強有時候也可以用在意志力上,比如這一次我就決定,才四十多歲的我怎麼可以讓自己身體變成這樣,我一定要好起來。

天助自助者,我真的是這樣開始恢復我的健康。
健康慢慢恢復了,雖然擁有一個生命中重大的失敗,面對未來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我決定當下好好的休息,這一停就是一年。這失業的一年,是我人生的轉捩點。

這一年當中,生命也開始支持我當時選擇的方向:成為一個正面的人,讓我在許多事件中開始去「看見」、「體驗」及「面對」,甚至於有時還能選擇出不同於過去、負面主導的行為,讓我的人生開始轉了彎,從負面車道變換到正面的車道上。

這段期間,我開始了解,我們有些負面的來源,其實並不是因為我們經歷過什麼而累積來的;有些負面的形成,只是我們對於我們所愛的人的一種認同的決定。

在我失業休息的那一年,偶爾還是會做我愛做的閒事,比如打打牌。
訓練公司結束時,我身上不但沒錢,甚至還有負債;這是那一次打牌時的背景……

那一次熬夜打完牌,輸了不少錢;但是打完牌,我睡沒多久就醒了過來。

那一次醒來的體驗,我永遠忘不了:「自我厭惡感」。
我的腦袋裡開始了一種詭異的運作,它像是播放電影般,一個個我生命中過去的人出現在螢幕上:過世的母親、前妻、前親密伴侶及過去意氣風發的年輕自己。我心裡出現了一種沒有過的沉重,我厭惡我當下的自己。

那一瞬間,我感受到自己所有過去的努力和身邊曾經付出給我的人所做的種種……,都被我耗費殆盡。

我是一個控制型的人,在我的生命裡,達成目標是很重要、很簡單的事;面對失敗,我一向不會用自責的方式處理,我會很快的檢討原因,然後,歸零,再來一次。過去常常讓我自豪的是:「我如果今天死了,沒有遺憾,因為想做得事,都做了(有沒有持續是另一件事,在我的價值觀裡,沒給它重量)。」

可是,當時的那種感覺是怎麼一回事?沒過多久,我感覺自己好像變成一個磅秤,感到一股股負面的重量壓著我。我感覺到,坐在這個磅秤上面的是祖母重重的羞愧和自我貶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過去的工作上,我曾經和一位六十多歲、來自美國的女講師合作。她曾經和我分享過,一個人的能量,它來自承接了上七代的祖先,也會往後傳七代。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