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時勢造英雄
―—捕捉良機交上好運的轉折
命若窮,掘得黃金化作銅……
命若富,撿張白紙變成布……
昔周人有仕數不遇,年老白首,泣涕於途者,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吾數仕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遇也?」對曰:「吾年少之時,學為文。文德既成,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後主又用武,吾更為武。武節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嘗一遇。」
這個故事出自東漢王充《論衡‧逢遇篇》中,它講的是「機遇」。
無疑,從這位宦海失意的周朝老翁一生的遭遇不難看出,機遇確實難以捕捉,每個人一生幾乎都在尋找這個幽靈。
德國大詩人歌德曾經為此發出感嘆:「命運這傢伙,玩弄著世人,時而俘獲捲髮的無辜少年,時而也俘獲禿頭的老罪人……」
千百年來,多少人在這個怪物面前感到困惑不解。束手無策,亦使命運之神,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然而,無論命運是怎樣的變化多端,它也總是像代數的方程式一樣,是可以求「解」的,當那些平方「根」―—未知數,求出來的時候,便可以找到命運的客觀規律,「知其故,揭其謎」。
實際上,所謂機遇者,不過乃時機、際遇也。時機,即時間恰當。「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人生的命運完全可以因一時之事而毀滅,也可以由一時之事而得到拯救。最明亮歡樂的火焰,大抵都是由意外之火花點燃的。
姜子牙80歲遇周文王,甘羅12歲拜相。機遇這東西,具有極強的時間性。另一方面,際遇,即環境合適,同一個人通過不同環境的排列組合,完全可以發揮出截然不同的作用。「強中更有強中手」或「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或「虎落平原被犬欺」……人只有在具體環境中,才能說得上是否有機遇。
天下萬事要的是機會,「不到火候不揭鍋」,大凡能成偉業者,多具有驚人的忍耐力。所謂「強者」,正是既具有意志,又能等待時機的人。不到關鍵時刻,絕不輕易顯露出「廬山真面目」,生命中的成功之道是:一個人應妥善準備,以待時機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