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9
進步進步,唯一的出路?
依據躺臥者的情緒而定,躺臥可以是消極,也可以是積極的,而我們的工作方式,也會回過頭來影響我們度過其他時光的方法:主要坐著工作的人,比如坐在電腦前,休閒時自然會從事運動與體能活動以求互補,之後才能好好享受躺臥提供的紓壓效果。反之,每日從事體力勞動,甚至做到精疲力盡的人,閒暇時則傾向於悠閒度日、啥都不做。這時,躺臥的性質就截然不同了。
今日職場的劇烈變遷,對我們與工作、與閒暇時光的關係,對無所事事與躺臥的時光,以及對於我們的睡眠時間具有怎樣的影響?如果工作能更富有彈性,是否也能為我們帶來更多「啥都不做」的時光、帶來更多玩樂的閒暇?(你不妨稱之為「積極的懶散」),亦即一種不只用以恢復元氣的躺臥?
在一個「進步」本身偶爾會走錯路,苦於達不到自己目標的時代裡,躺臥是種能讓我們的思考更為清明透徹的預備活動,能以令人舒坦的方式泯除不是「前進」就是「落後」的二分法。
我們是否已經荒疏了躺臥這件事,如同我們因為太常食用即食食品,而荒疏了烹飪一般?也許吧。正如飲食不只是維持我們工作與生理機能的要件,躺臥也不只是為了坐著辦公而預備。雖然躺臥往往沒有產生直接可見的,以及經濟上的成效,但也鮮少只是為了讓我們恢復元氣。這一點,就如休閒時光以及由此衍生的種種「供給」,純粹只是為了讓我們忙著投入各種活動。
有跡象顯示,今日我們的社會對躺臥所抱持的態度,正面臨著重大的變革。這幾年來法國出現了「縱樂世代」(génération vautrée),這種說法是指稱懶散坐著、堅拒坐姿挺直的世代。他們不願好好坐下,而是癱陷在沙發或床上,調整成舒舒服服的姿勢,一點也不在意旁人會做何感想。這種人其實挺令人羨慕的。從這種行為可以看到對乖乖坐著與挺直站立的憤怒反抗,這同時也是針對或許依然深受威權模式影響的父母所展現的,無言的抗議。
怎麼躺,才恰好?
伊西朵.頗耶夏(Isidor Poeche)在他的《睡眠與臥室》(Der Schlaf und das Schlafzimmer,1901年)一書中寫道:「……臥鋪不宜過於水平,也不宜過陡。」這本書的副標題非常冗長,叫作〈一種指引人享有自然且恢復元氣之睡眠的衛生暨養生手冊〉。
共
9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