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推薦序

生命蛻變的本能
文/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闔上這本書,我打開電腦搜尋水母的影片,關上聲音,就這麼安靜看著畫面上的水母游了一會兒。
 
與其說這是個十二歲女孩尋找自我、思索友誼與生命的故事,不如說作者更想帶領我們重新感受人生裡「有時候,事情就這麼發生了」的那些時刻。
 
一個青春期的女孩能碰上多少這種事?父母協議離婚、一起長大的哥哥搬出去住,而這時候剛好要上棘手的七年級,還沒來得及整理好學校的課業與人際關係,卻先接到好朋友突然溺水過世的消息,更糟的是她們先前才對彼此做出決裂難堪的舉動……大人們以「有時候,事情就這麼發生了」解釋難以理解的溺水意外,然而對一個看似「已經長大」的孩子而言,沒有對她交代清楚的、無法說出邏輯原因的,又何止好友的意外而已?
 
原本就搖搖欲墜的生活頓時崩塌四陷,獲知消息後她開始保持沉默,一句話也不說。對身旁的人而言,確實聽不見她開口說話,但此時女孩的世界裡每天轟隆作響,震耳欲聾的各種自責聲音逼得她無所遁逃,只能閉起嘴巴先安頓心裡的驚滔駭浪。
 
這是小說嗎?真實人生似乎相差不遠,只是我們未必如主角般敏銳專注,又或者我們不被允許這樣「失常」、「脫軌」地處理自己的困惑和情緒?
 
作者巧妙的選擇「水母」串連著全書。女孩轉移悲傷而對好友死因做的猜測,讓她一股腦的栽進水母螫人的研究;而水母的各項特徵在書裡竟顯得如此優美合宜,恰如其分的將複雜抽象的情境細節轉換成讀者腦海裡的具象畫面。
 
正如第一章即出場的「鬼心」:沒心沒腦的水母一縮一放的搏動像極了正在跳動的心,然而牠的透明讓人可望穿另一邊的世界。書裡詭異冷調的氛圍立刻隨著水母群瀰漫開來,將我們帶入女孩主角孤獨不被了解、聰敏,但與團體格格不入的冷僻內心。
 
又如中段裡提及水母擁有劇毒的特質正是脆弱生物自保的方法,沒有人會認為連一根骨頭都沒有的水母擁有毒液就是個壞蛋,甚至還有許多科學家、冒險家為此深深著迷,這個現象讓女孩以質問隱喻內心深處的期待:有人可以愛上這麼毒的生物,那有誰能了解不被理解的我嗎?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