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本書前言:大兒子、小兒子、父親
 
初次看到「浪子回頭」那年之後,我的屬靈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藉此也建構了我的故事。
 
第一個階段是作小兒子的經歷。長年在大學執教,密切參與中南美時事,頗令自己迷惘。我投身各種運動,離家遙遠,遇見生活方式、理念形形色色的人。然而到頭來,覺得流離疲憊。看見畫中父親如此溫柔地觸摸小兒子的肩頭,擁他靠近心懷,深覺自己就是那個迷失的兒子,想要回家,像他一樣被擁入懷。長久以來,我以為自己是返家路上的小兒子,期待父親迎接的那一刻。
 
然而,我的觀點出其不意地轉變了。先前走投無路的感覺使我深深認同小兒子;自從在法國生活與去了聖彼得堡的隱士園美術館後,這種感覺已經退居意識的幕後。我決定加入多倫多的「黎明之家」,因此覺得比先前踏實些。
 
屬靈旅程的第二個階段,是由一位朋友引發的。英國來的巴爾特.葛維耿(Bart Gavigan)自去年起,成了知我甚深的摯友。有天晚上,與他談起林布蘭的畫。巴爾特若有所思地看著我說:「我覺得你更像大兒子。」就是這句話,為我內心開闢了一方新天地。
 
坦白說,我從沒有認為自己是大兒子;但是,經巴爾特當面挑明,無數念頭掠過我腦海。首先,我確實在家中排行老大;就憑此簡單事實,我覺悟到自己一直過著肩負責任的生活。從六歲起,我就想作神父,從未改變過心意。出生、堅信、洗禮、按立,都在同一間教會。我向來順從父母、老師、主教,還有我的上帝。我從沒有蹺家、浪費金錢和時間,或追求感官享受,也沒有迷失於「淫蕩醉酒」(路二十一34)。我一生都是負責、守成、顧家。即便如此,其實我跟小兒子一樣迷失。突然,我以嶄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看出自己的嫉妒、怒氣、多疑、固執、陰鬱,尤有甚者,不易察覺的自義。我發現自己多麼會抱怨,思想、感受中夾雜了這麼多憎恨。我一時百思不解:我怎麼會把自己比作小兒子。我確實是大兒子,雖然畢生「留在家」,卻與小兒子一樣迷失。
 
我在父親的農田辛勤工作,卻從未完全體會在家的喜樂;非但不為自己得到的好處感激,反而變得憤恨:嫉妒弟弟、妹妹出去瞎闖,卻被欣喜地迎接回來。在「黎明之家」頭一年半,巴爾特那句明察秋毫的話,不斷指引著我的內在生命。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