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茶經解讀

茶經解讀

  • 作者:陸羽
  • 出版日期:2018/02/07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如何搭配茶葉與水的比例

根據茶具、茶葉等級的不同,在每次沖泡的時候所使用的茶葉量也會有差異。一般來說,水多茶少,就會滋味淡薄;茶多水少,就會苦澀不爽。所以茶葉和水量的搭配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才能歸納出適宜的比例。常規而言,只需要遵循細嫩的茶葉用量多,粗茶用量少的原則,也就是「細茶粗吃,粗茶細吃」。

普通的紅茶、綠茶和花茶類,一般沖泡的時候應遵循1克茶葉對應50~60毫升水的原則。如果是200毫升的茶杯或茶壺,只需要放3克左右的茶葉,沖水到七八成滿就可以成就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如果是雲南普洱茶,則需要放5~8克茶葉,才可以沖出味道來。

烏龍茶一般都需要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所以湯要少,才能造就味的濃。用茶量和茶葉依茶壺的大小比例來確定,投茶量應該佔據茶壺容量的1/3到1/2。廣東潮汕地區的茶友在飲用烏龍茶的時候,會將投茶量提升到2/3,這屬於地區飲茶喜好,因人而異。

對於普通人來說,茶不可以泡得過濃,因為濃茶會損傷胃氣,對於脾胃虛寒者來說更應該注意這一點。茶水之中的鞣酸含量太高,會引起消化黏膜收縮,妨礙胃的功能,引發便秘、牙黃等情況。而且茶湯太濃或者太淡,都會讓人不易體會出茶的味道,所以古人才會有「寧淡勿濃」的飲茶之道。

*《茶經》名茶:跟著陸羽選茶

陸羽在《茶經.八之出》中指出了中國各地最佳的產茶區,雖然他所使用的是中國唐朝時期的版圖,但對於今天的茶友來說,依舊有很強的借鑒意義。你會發現,唐代的名茶和如今的名茶有很大的差異,但也有極深的淵源。那些曾經備受推崇的產茶區,如今仍有不少地方憑藉自身的天然優勢出產著優質的茶葉,這些曾經獲得「茶聖」垂青的茶,和當初相比有什麼區別,又該如何選擇這些茶葉呢?

山南道:紫陽茶

陸羽按照唐朝貞觀十道的劃分,將山南道峽州所產的茶列為《茶經.八之出》中第一位的好茶。峽州大約是指當時的夷陵郡,管轄地區為夷陵縣,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地區。當時產於這一地區的茶葉品類非常豐富。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