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通識要義

通識要義

  • 作者:蔡宏進
  • 出版日期:2018/05/17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探討國內通識教育刊物與其性質〉
 
一、刊物與理念的發展
 
社會上發行的刊物種類很多,每種刊物的性質不同,但共同的目的都在提供最新知識與訊息,以及宣揚並發展中心理念。刊物有學術性與非學術性的分野,學術性刊物都較具專門性,且將學術往深處探究與發展,非學術性刊物種類龐雜,有以流通消息引發及吸引顧客的商業性刊物,也有推廣理念的較一般性與大眾化的半學術性刊物。國內有關通識教育的刊物都屬於第一類與第三類性質,目的都在宣揚與發展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傳播相關訊息。先就搜尋到的兩種全國性通識教育刊物的性質略作介紹,再列舉一些校際的通識教育刊物,供學習通識教育的學生及對這種學問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二、通識教育學刊
 
(一)源起與演變
 
這項學刊是一種學術性的刊物,緣起於1994年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創設的通識教育季刊,供為國內關心通識教育的學者專家發表論文相互交流的園地。為能深化研究的基石擴大研究成果,於2009年改名為《通識教育學刊》,由全國通識學會及中原大學合辦,也改為半年刊性質發行。至2016年5月起再改由臺灣大學接辦發行。
 
(二)學術特性
 
這項刊物在演變的簡史過程中呈現幾樣重要的學術特性:第一,此一學刊定位在全國性學術性的刊物,以探討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提升通識教育品質為宗旨,強調論文的原創性學術研究。第二,也接受英文論文,成為國內外華人及外國人士都方便參閱與引用。第三,具有嚴格的審稿規定與過程,提升論文的學術水準。第四,自2014年起獲科技部列為評比審定的教育學門專業類刊物。可見在過去多年來,期刊的學術水準與地位不斷提升,也逐漸與國際性刊物接軌。但此一刊物經過多年的演變與發展,至今仍有缺失,理論性論述文章略嫌不足。
 
三、通識在線
 
這是另一種通行全國有關通識教育的刊物,被定位為非學術性。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