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劇透警告
張德芬說,這是一本不能用大腦來讀的一本書。
在尚未翻閱前,我完全無法理解這是什麼概念。
看一本書若不思考,那怎麼吸收?
直到真正深入探究後,
才明白原來並非「不能」用大腦來讀,
而是作者壓根就「不希望」你動腦來讀。
別誤會,這不是貶意,
如同書中所言,我只是陳述而不帶批判。
若要以現代普世的思維價值來看,
包含正向思考,尋求快樂與幸福等,
這本書的概念完全是反其道而行。
其指出正向、快樂、幸福等都只是一種思維模式,
而人只要思考勢必就會陷入二元對立中。
例如「想」正向,就是得想辦法從負面中掙脫,
「想」快樂,就代表有個不快樂曾發生或未來將發生,
也就是說,
這是個只要從「想」(思維/思考)出發,
便會創造出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而這個創造就是來自「思維」、「批判」、「想法」,
雖然表面上會讓人成長,
但也會隨著時間的推演,帶來「害怕」、「憤怒」和「恐慌」。
好比說人賺了錢,但永嫌不夠,
現在日子苦,就責怪過去的不是或遙想總有一天能出人頭地。
簡單來說,
作者認為眾人所需要的,
是永恆的平靜。
這份平靜就是平靜本身,
它就是「無」,無從生「有」。
要達到這個境界,
唯有放下多餘的情緒並捨棄時空的架構,
只為了「當下」而活。
過去和未來都沒有「實質」意義,
因為過去已逝,未來無法掌控,
我們能做的就是對「當下」專心一致,
不帶成見,不下批判,
不被既成的過去所囿,不因未知的未來煩惱。
對這種「當下」能達到終極的平靜,
一種開悟般的心安,我是可以認同的。
但是,這非常困難,甚至可能有不負責任之嫌。
首先,人是群居動物,是不可能完全不與他人接觸的。
如果周遭的人都無法認同或執行「當下」的概念,
但自己又要堅持己見(活在「當下」的世界)的話,
那就等於是「強迫」環境配合自己的這套模式,
這樣等同把平靜建立在他人的難堪之上;
另外,這種關注「當下」的作法,
似乎不太適用在罪行上。
罪的構成必定有被害者和加害人,
如果加害人都只在意當下,不認為過去有何意義,
那被害者情何以堪?難道要其放棄追究嗎?
再者,作者要我們用專注當下來面對自身的病痛,
若非瀕死或已陷入恍惚,
要忽視病痛帶來的難受和恐懼,只專注在當下的生存狀態,
對普羅大眾而言,根本是無稽之談。
總之,書中提倡的平靜意識是很好的,
也確實是讓人維持心安的最終解答。
不過,畢竟世道紛亂繁雜
故在實際的施行面上仍有待商榷。
-------------------------------------------------------------------------------------
🎯WidespreadFashion 普時尚:「時尚不是任何事物;時尚是用審美眼光看待世界的生活態度。」🎯
FB粉專名稱👉時尚漫漫來
IG帳號👉kw_fashion_artroom
Threads👉KulasWu
旋轉拍賣賣場👉古着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