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評

user-img
5.0
|
2025/06/18
《臺灣漫遊錄》像一個多角稜鏡,用不同角度讀它,便會折射出不同的文學光彩。
它是一本百合小說,寫主角二人難以跨越的性別與族群,將兩人相吸又互斥的關係鋪排成故事進展的軸線。
它是一本重視考據的歷史小說,以鐵道之旅、吃遍臺灣為名,帶我們一窺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治時期的臺灣,如何兼容美妙的現代性與醜陋的殖民主義。
它也是一本值得一座大獎的現代小說,作者用巧妙文學形式,辯證真實與虛構的界線,並且將「文學翻譯」這一題融入故事裡,拿到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實至名歸。
如果你知道作者為何要用楊双子這個筆名寫書,略知楊若慈與已故妹妹楊若暉的過往,那麼讀最後一篇「琥珀」時怎能不動容?怎能輕易留下「被出版社騙」的負評?
很希望臺灣文學可以多一點這樣的作品,既是純文學也是大眾文學,不必高深也有其高度,不必嚴肅也同樣嚴謹。不論你從稜鏡裡看到哪個顏色,都是文學才能帶來的快樂。讀《臺灣漫遊錄》的我,很快樂。
user-img
5.0
|
2025/06/18
這本書名實在太可愛了,也因為它我才可以與作者的上一本書《睡前3分鐘超感謝筆記》相遇,兩本一起讀實在過癮,其中也有相同的概念───「感謝」,但令我比較震撼的是對於金錢的看法,光是讀前言就嚇了一跳!
 
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我都偏好喜歡用現金,因為較容易產生情感連結,付錢的時候,默默地對手上的錢說聲謝謝,心裡會暖暖的,不過,如果用行動支付則比較不會有這種感覺,繳卡費的時候反倒會有一陣痛感(笑)。
 
另外,我也常常和朋友(與自己)說,我很愛錢啊,但是masa在前言提及的一個問題,竟然.....是討厭錢的人的回答!怎麼會?!接續著讀下去,果然有許多我覺得很棒的金錢信念,也是我過去曾經疏忽過,或甚至沒在意過的。
 
現在回想起自己以前的用錢態度都覺得太不可思議,其實蠻省的,可是卻沒有真正存到什麼錢,先前也才跟朋友聊到說,以前瘋狂的接案工作,但收入都不知道跑去哪,然而,現在已經不再那麼逼迫自己賺錢與省錢之後,竟然開始有了存款,當然中間也對自己的理財與金錢觀念做了許多調整。
 
可是,有時候深層的恐懼還是會跑出來,會覺得怎麼存好像都不夠,結果又變得過於守財,導致金錢的能量再次受阻,最後,越守越沒錢....,真是可怕。
 
雖然現在還沒有財富自由,也還沒存到可以放心去京都玩的旅費(存錢速度依舊很慢😅),但讀完這本書,我相信改變自己與金錢的關係是絕對值得去努力的一件事,和財神當好朋友也是有可能的。
 
最後來分享一件神奇的事情,先前我讀到一篇關於財運大爆發的前兆,時隔不到半天,可能才幾個小時而已,我就遇到了,結果,當天就收到很久不見的貓貓客戶來訊,真是讓我嚇了一大跳。
 
所以,這本書跟《睡前3分鐘超感謝筆記》目前都已經是我收在桌面上當常讀之書了,超推!
user-img
5.0
|
2025/06/18
這本書不同於一般的整理書,是從人的角度出發。

作者提到整理是愛之語的一種,因為我愛你,才願意動手整理。還有因為這是心愛的家,所以不忍心看它越來越亂、變得很像大型倉庫,才會動手整理。如果家人無法理解,也不想配合,也別因此自責和糾結,可以打造一個自己鍾愛的角落,讓自己喘息。

作者也提醒要正面思考,比如看到玩具散落一地,不要想孩子怎麼都不收,要想:我的孩子健康又活潑;如果水槽有一堆鍋碗瓢盆,不要想怎麼還有一堆沒洗,要想:我每天都有備餐,看到這邊我笑出來了!真的是很特別跟幽默正向的思維,想一想也沒這麼氣了。

書中還有提到家裡變亂的常見原因,覺得很認同,也就是「東西太多」,包括衣服的倉庫在服飾店、食材的倉庫在菜市場、備品的倉庫在賣場不是在家裡,所以家裡不要囤過多的東西,看到這邊真心覺得找到知音了~

最後引用書中結尾的一段話:

整理不是丟棄,而是給予,
將多的釋出,把愛留下,
所以整理也是愛的語言。

原來整理不是丟東西,是要給家人和自己一個愛的環境,才會動手整理,整理是愛之語,因為我愛自己、我愛家人,才會想打造宜居的環境~
user-img
5.0
|
2025/06/18
我們時常看見社群媒體上有許多網紅媽媽頂著完美妝容,並且搭配時尚的服裝與配件與自己可愛的小孩合影,你心中會湧現什麼樣的想法呢?

想必有許多媽媽會感到非常羨慕,因為每天忙於照顧孩子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外貌與身材,而這些網紅媽媽所呈現的完美樣態,不只讓許多媽媽感到相當勵志,更把這些網紅媽媽當成自己仿效的目標。

然而,這些網紅媽媽們私底下的真實生活真的如照片及影片所呈現的嗎?而身為網紅媽媽的小孩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在我們看來擁有免費的玩具及教材,還能穿許多美麗可愛的童裝,更有免費的住宿可享受,應該是非常幸福吧?

《#我的媽媽是網紅》這本書以小孩的視角切入,描述自己眼中的網紅媽媽是如何從一開始單純的分享生活,進而為了名利而開始欺騙大眾,且完全不顧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配合演出,而網紅之間的情誼也根本都是互換利益,在公眾面前展現的和樂照片全都是一場戲。

或許很多人認為網紅的小孩平時一定都吃香喝辣,但其實他們在學校可能遭遇到同學的指指點點,而隱私曝光在網路上的結果也讓他們對人產生不信任,即便在學校也不能放鬆做自己,總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而害到網紅媽媽。

故事情節在孩子邀請同學來家裡之後急轉直下,不僅網紅媽媽面臨人設崩壞的情況,孩子的心理壓力又有多少人能正視與理解?有些網紅媽媽會說自己都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拍攝及上傳照片,但又有多少人有向孩子完整分析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父母把自己孩子的姓名及學校公布,甚至還拍攝住家附近及孩子在學校遭遇挫折而大哭的影片,看了很令人感到震驚與不捨,因為有誰會希望自己難過的模樣被公諸於世呢?即便父母認為自己立意良善,但過度曝光孩子的舉措已經嚴重侵犯隱私,也沒想過孩子長大會有多尷尬及困窘,這都是欠缺深思熟慮的結果。

雖然窺探他人的家庭生活是人性使然,也確實能為網紅媽媽創造金錢利益,但身為家長應該深思的是讓未成年的孩子猶如實境秀般曝光在網路上,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生活困擾與身心影響?

相信沒有一個媽媽希望孩子不快樂,但在分享家庭生活之前,是否能更審慎評估後果,並且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去詮釋,而不是一味追逐公眾的目光,或為了金錢利益而犧牲了孩子的權益。
user-img
5.0
|
2025/06/18
當然是卡爾榮格的大名,引起我的興趣,我聽過榮格與佛洛依德分合的梗概,卻從未認真讀過榮格的著作,理解榮格的論述。仔細閱讀本書譯者後記,且看到《論無意識心理學》原文版自1917年第一版發行後,不過二十五年,作者已經修訂發行了第五版,便知本書的內容及翻譯品質應該不容小覷。
本書收錄了二篇上個世紀發表的論文,讀來卻少有遲滯,專有名詞也不太影響閱讀體驗,作者結合其他學者的理論、臨床個案、個人觀點闡明原型、無意識的概念,連我這個完全的門外漢,某種程度都能意識到作者的想法,當真眼界大開。閱畢,心中直接浮現一句話,相見恨晚。佛洛依德是心理學大家,阿德勒近來很受歡迎,遲至今日,才發現原來榮格是不可或缺的第三隻腳,書中部分論述,也某種程度解開我當下的疑惑與煩惱。
人類的獸性被逐漸抑制的同時,文化也隨之增長。這是一種馴化的過程,不可能在不違反動物渴求自由的天性條件下完成。被束縛在文化當中太久的人們,三不五時會被一股狂熱浪潮席捲。單單這短短幾句話,就讓我茅塞頓開,理解到很多人類行為及社會現象的發生,許多影響世界的重大事件,也可以從中得到解釋。
這是一本值得精讀,重複閱讀的好書,譯文大致通順,沒有太多看不懂的地方,雖然多少還是有贅字或略混亂的句子,可瑕不掩瑜。難得讓我讀得很愉快的論文集,還是超過半世紀以前的作品,甚至比近來寫給大眾的心理學書籍有意思許多,閱讀時,除了不時心中默念,有時甚至念出聲。就不贅述詳細內容,希望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買來ㄧ讀,絕對值得珍藏的心理學里程碑之作。
user-img
5.0
|
2025/06/18
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金錢是吸引力強大的禮物,然而也有無數風險伺機而動,何時會狹路相逢?問題是大是小?因為歷史不等於未來,即便是身經百戰的專家們,也很難靠著過去經驗,勇渡人生的每道關卡。紮實的財商訓練,是察覺危險的風向球,與混亂中尋覓方向的指北針,投資人不一定要委託專業,只要願意虛心學習,時間必然助你成為高手。


橡樹資本管理公司,是全球最大不良證券投資者,以及最大的信貸投資者,對他們來說,如何控制風險獲取穩健報酬,一直是負責人霍華.馬克斯奉為圭臬的信念;他說投資就像經濟學一樣,與其說是一門科學,其實更像一門藝術,不求每次都能擊出全壘打,時時刻刻啟動深層思維,小心謹慎不追高殺低,保持客觀公正的心態,就能幫助我們離夢想更近一步。


有人說股價和趨勢的關係,就像帶狗散步的主人,不論寵物往左或往右,最終還是會回到主人身邊。橡樹資本的名言是,買得好,就等於成功賣出一半,金融海嘯前的股票高漲,新冠疫情時的價格崩跌,當極端狀況出現的當下,能冷靜分析市場才是專家,真正做到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這波瀾不驚的智慧,便是在跨越危機後,確保豐收的最佳操作心法。
user-img
5.0
|
2025/06/17
讀他的書快不起來,因為他用全副感官跟人生閱歷在描繪入口之物,看他寫吃了什麼,常會感覺他不是在吃東西,而是經歷了一場宇宙大爆炸,很像電影《Lucy 》裡她睜著眼睛在快速下載吸收人類文明那樣,愛德華在食物送入他嘴巴的那瞬間,他可能感受到他的韓國血脈、他在美國南方小學吃的披薩、他祖母的醬蟹⋯⋯食物入口我可能只吃得出好不好吃辣不辣燙不燙,但他感應到的是那口食材跟他自己的前世今生。

書裡提到他曾受出版社之邀,要為諾曼主廚的新書寫推薦語,這件事讓他感到彆扭,「要為自己仰慕許久的人寫下一句鼓勵的話,是一項令人望而卻步的挑戰。就許多面向來說,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就,英雄都無法成為你的同儕。」他後來跟諾曼見面那段也很精彩,篇幅雖不長,已然舉重若輕的點出他這一生都在思索的身分及認同問題,也細膩側寫出一代名廚的沉穩從容,並在最後真摯的提到自己忘記告訴諾曼,「無法想像沒有他的世界,是他讓我的世界開始運轉。」不可能那麼會做菜又超會寫,而且人還超謙虛吧!

邊讀邊感動也感謝有《黑白大廚》這個節目,讓人有機會認識渾身感性的料理詩人,也大推這本書,認同第一位留書評的人,果然是真正的第一名!!
user-img
5.0
|
2025/06/17
來自各國的移工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在街頭、商店或是光觀景點,都可以見到移工的身影。台灣的移工人數在2025年4月已達83萬人,佔人口約3.5%,甚至已經超越原住民的人口數。

由於長相與風俗文化的差異,我們將移工視為外來者,視為與我們不同的特殊存在。不過,其實移工與我們的差異並沒有那麼大,同樣都是有著喜怒哀樂的平凡人,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著,最大的差別或許是移工們還多了那一份遠赴異地的勇氣。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作者透過多年的田野訪談,從工廠到漁船,從台東部落到屏東東港,深入移工的日常生活,揭露移工最真實的情緒與希望。在閱讀時,透過文字能切實地感受到移工的平凡,跟我們一樣的平凡。有人曾這麼說,差別待遇無論是好或壞,都是一種歧視。如果要真正消除歧視,從認識彼此開始會是很好的一步。唯有從觀念上接受不同文化與種族的存在,並將不同文化與種族視為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那歧視消失的那一天或許就可以期待。


》》更多好書分享:FB「黑皮哥的藍色密室」

閱讀動態

最新書評

user-img
5.0
|
2025/06/19
剛看到書名時,還覺得莫名其妙,實際看下去,才了解原來書名取的真貼切,男女主角是因一場誤會而認識的,在相處的過程中男主漸漸發現女主的好,本來以為是女強男弱,沒想到男主深藏不露,互動搞笑有趣也有甜蜜,期待下集。
user-img
5.0
|
2025/06/19
「隨便的辣妹五哥」是二哥的故事
這本是弟弟的故事
哥哥們很雞婆😍的教親愛弟弟床上的秘事,真的看到我嘴角下不來🥰
老師的肉肉超級好看 乒乒乓乓

二哥的故事也超好看 可以一起買下來
另外大哥的故事也很期待台灣代理單行本!
user-img
4.5
|
2025/06/19
這本書的點子很棒,建議一定要看到最後。辛苦了台灣的譯者,完全想像不到要花多少心血才可以翻譯這本作品。雖然內容比較一般,亦有一點不能理解主角父親的動機,但總括來說還是值得一看。
user-img
4.0
|
2025/06/19
內容非常清楚明瞭,醫學方面的書,我個人一向只看陳醫師的書,市面上的書很少會寫醫學原理,只有陳醫師的書會寫,所以個人會習慣買他的書來看,因為我不習慣只看醫生的指示去做,必須要認知原理才會認同!
user-img
5.0
|
2025/06/18
像在描述自身的校園生活點滴,搞笑詼諧又有趣,看著看著會不自覺的讓人會心一笑。非常適合中低年級的孩子閱讀。
user-img
5.0
|
2025/06/18
日本曾經是半導體產業的霸主,但如今市占率已降至10%以下。本書深入分析日本產業衰退的原因,並探討日本政府如何透過Rapidus計畫、與台積電的合作、以及日美韓半導體聯盟,試圖重返頂尖行列。

分類熱評

試讀心得

好評推薦

熱評排行榜

書評人排行榜

  • 洪廣冀/離地五公尺──導讀《旅行在樹梢》
    本書的作者藍永翔,臺灣大學森林系出身,目前是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我也是臺大森林系畢業的,長她幾屆。她總是叫我「學長」,我則喚她「學妹」,或者「小藍」。 小藍是一位森林生態學者。然而,不同於許多鍾情生態的研究者,她不是先關注生態問題,再投身生態研究。她不是為了研究而爬樹,而是因為爬樹帶來的感官震撼與空間體驗,才一步步走向樹冠層的世界。 小藍第一次爬樹是在2005年。作為臺大森林系的學生...
    劉崇鳳/《與大自然通靈》──我深信,這是所有人都有的能力
    你是否曾在自然野地中,因現場片刻的寧靜美好而感動過?比如為一隻飛鳥橫越天際感到生命無邊的自由,又或為一片湖泊感受到深刻的平靜而靈魂得以喘息…… 多年前,我和先生在美東山徑上已徒步近一個月,每日每日都與森林共處,偶爾,我任由先生在前方消失,一人站在林下駐足看望天空。有一回,走著走著,大風起兮,風溫柔地在整座山谷中迴旋,落葉紛紛,我就在那個片刻,忽然感受到一道靈光般的意識在心底漾開:「無論從何處來,...
  • 潘家欣/言談就是抵抗消亡——讀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因為捕獸鋏而只剩三隻腳的食蟹獴,其象徵十分清晰:牠是被人類傷害的自然界證明,也理所當然成為人類少女和自然巨人之間的引路者。
    【高雄青年文學獎│得獎者訪談】陳逸恬:「寫出來就是我的,那就是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很重要嗎?陳逸恬:「寫出來就是我的,那就是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以前我寫的東西比較直接,沒有想這麼多。」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處理感情就沒有這麼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