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防曬袖套/帽
繪畫技法展
露營野炊餐廚
買筆電送好禮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曬書市集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IG:繪本備忘錄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309)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5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IG:繪本備忘錄
追蹤
105
則書評
105
本書評分
3
位追蹤者
3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05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99)
童書/青少年文學(88)
生活風格(6)
外文書(5)
童書(0-12歲)(5)
文學小說(2)
藝術設計(2)
簡體書(1)
商業理財(1)
心理勵志(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5
路邊的小花(二版)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劇透警告
舉重若輕的無聲鎮魂曲
《路邊的小花》(Sidewalk Flowers),是一本無字繪本,作者強亞諾.羅森(JonArno Lawson)、繪本是我很喜歡的繪者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
鄧麗君有一首歌叫「路邊的野花不要採」,但那是唱給成人聽的,現實中的小孩多數會像故事裡的小女孩一樣,在大人不制止的前提下,一有機會就採好採滿。絕大多數孩子喜歡落葉、小花,和喜歡小動物的原因相同,也關乎磁場,孩子可能覺得自身和落葉、小花,有種難以名狀地親切感吧!。
《路邊的小花》裡面代表「生」的,自然不是髮線上移的父親,而是穿著紅色連帽上衣的小女孩。
《路邊的小花》放在中間的篇幅,當成故事的「轉」。小女孩看到了路倒的死去小鳥,她放開了父親的手,在小鳥身上放上路邊的小花,你可從小女孩略為低垂的眉毛,感覺到她的略有所思,但因為這是無字繪本,她什麼也沒說。也因為什麼也沒說,繪者又節制地不去誇大臉部的表情,所以更有意境和想像空間。
至於「彎腰」、「蹲下」這兩個動作,在此作很有意義,摘花要彎腰,放花時小女孩是蹲了下去,而這一蹲,小女孩等於會直接凝視到小鳥的死亡。蹲下放花的動作,不論小女孩有沒意識到,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都像是一種對死去小鳥的致意,就像是無聲的鎮魂曲。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The Day The Crayons Quit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有創意又耐看
現代人已經極少用書信往返了,除了公事之外,也少用電子郵件,都是依賴Line之類的通訊軟體。不知道這算不算物以稀為貴,像我的孩子看到結合書信體的繪本,格外的興奮,就像今年有共讀過的《龍的來信》(DRAGON POST),孩子讀的感受就是有一種「哇嗚!」的回饋,或許孩子本質就是喜歡儀式感。
如果你也喜歡書信體的形式,我推薦Drew Daywalt《蠟筆大罷工》(The Day the Crayons Quit)。雖然沒有像《龍的來信》儀式感效果拉滿(真的有可以抽出來閱讀的信,還一共有五封),但以故事的創意、會想反覆觀看的耐讀性來說,《蠟筆大罷工》更為出色。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蠟筆大罷工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劇透警告
對孩子來說足夠親切
繪本有太多的動物主角,因為動物和孩子磁場接近。但對於都市小孩來說,除了常見的寵物如貓、狗,或者是流連在街坊巷弄的壁虎、蜘蛛、螞蟻、蒼蠅、蚊子、老鼠,接觸到其他動物的機率較小。
《蠟筆大罷工》(The Day the Crayons Quit)蠟筆就不同了,蠟筆通常會分很多品牌或類型,但多數是現代孩童接觸到第一種筆,所以選擇蠟筆當成繪本的主角,不算常見,但對孩子來說絕對夠親切。
「罷工」一詞對孩子可能算陌生,但對應到「拒絕到校上學」(或任何日常約定俗成做的事),孩子會更有共鳴。
寫給主角小肯罷工的理由,各色蠟筆可都是有所依據,有的是太常被使用而想休息、有的是有不喜歡被塗出框框、有的是顏色冷門被冷落內心不平衡、有的因顏色屬性有徒勞地空虛感,還有兩個顏色在爭執著誰是太陽的代表色。
從頭到尾,小肯都沒有真正的現身,只是做為接收蠟筆們書信心聲的載體。非常喜歡這個設計,因為孩子更能夠將自己投射進故事裡。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鱷魚的一天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劇透警告
極富電影感的「馴化」故事
《鱷魚的一天》裡的鱷魚和絕大多數的都市人一樣坐著馬桶、刷牙、享用早餐,它的上班造型也不馬虎,吊帶、領帶、圍巾、紳士帽、雙排釦大衣,甚至會在等車及乘車時看報、買花送心儀的對象、買剛出爐的麵包,毫無疑問的是有一定智識的都市雅痞。
鱷魚的變形在於它「幾乎」和人類同化,但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之處,找到鱷魚沒有完全同化的痕跡。比方在地鐵瞄到了有小丑、老虎、馬的圖像海報,這是它全書唯一一次的垂眼、皺眉,明顯感受到它內心的不愉快(即使在滿滿的車廂,它都能怡然自得地閱讀報紙);又或者它忍不住嗅聞乘客的腋下(鱷魚能夠透過嗅覺系統去狩獵)。
繪者用不同大小的塊狀呈現,極富電影感,甚至有從上而下鳥瞰的視角,就像是使用搖臂的分鏡。當鱷魚緩緩地褪下它的衣物,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到了最後的跨頁。
故事講得終究不是「同化」這麼簡單,而是一個快要徹底「馴化」的動物,而最教人省思的是,在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它都是一隻知足又開心的鱷魚。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第二個惡人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劇透警告
謊言容易、真相困難
要找到符合三觀的繪本可遇不可求,《第二個惡人》(二番目の悪者)就是心頭好。很喜歡書名和書封的設計,舉著酒杯的金色鬃毛獅子,對照書名,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滿神祕的。
這是一本字相對多的繪本。整體故事濃度很高,有足夠傳遞價值觀、世界觀的篇幅。
表面上是一個金獅子為了稱王,不擇手段地誣陷、耍詐術去排除異己(銀獅子),內核是要講述「謊言容易、真相困難」,積非成是到難以收拾的故事。
謊言的本質相較於真相,更有加油添醋、強化煽動性的空間,畢竟真相不見得有趣味,往往沒有辦法成為嗜好八卦的人們口中的談資。在天秤的兩端,謊言的重量經常會勝過真相,是一種悲哀的真實。
故事裡鼠的嘴臉最常見,一邊說著銀獅子很善良、不可能做不好的事吧!一邊把無中生有的傳聞擴散,也就是貌似不認同流言,偏偏又止不住那張嘴,在現實中,這種類型的,通常最會擴散流言的八卦者。其實要止住流言最好的方法,你知我知,不過兩個字—「閉嘴」,不過古代人閉嘴,可能是少了另類的情感交流,現代人的閉嘴,是會被演算法給淹沒。
流言還很現代化的透過電子信箱,傳到了企鵝的電子設備,為沉重氣氛有了舒緩的喘息空間。
最荒謬的一點,是當受過銀獅子幫助的貓頭鷹、小鳥都已經實名認證銀獅子的熱心及善良,卻被形容成「只有你們這麼說」,講實話的,最終被當成串供者,一併被質疑說好話是不是別有用心,寡不敵眾,兩嘴抵不過眾嘴。很諷刺,卻也如此貼近真實。
是吧!銀獅子的本性熱心及善良,終究太反高潮、反故事性了。故事從頭到尾沒有見到一滴血,結局就像金獅子舉起的玻璃杯裡,應該是紅酒的液體般,一種兵不血刃地冷酷。
至於為什麼書名要叫《第二個惡人》?我的理解是,第一個惡人(金獅子)說出流言,如果裡面的八卦角色們能加以查證,就不會有第二個惡人了,這是作者想要透過作品給出的提醒。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砧板進食中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劇透警告
認真就輸了
繁田佐也加《砧板進食中》(まないたにりょうりをあげないこと),日本的書名直譯是「不要給陌生人食物」的意思,台灣的書名更直白。
在周星馳電影《食神》中「折凳」被列名七種武器之首,廚房的砧板你能想到什麼?在廚房中樸實無華又不可或缺的砧板,居然會吃東西!而且它偷吃魚、蔬菜、肉類自成一套偷吃哲學,還進而引起了廚師的惻隱之心—「放在身上的都是食材,想吃給客人的熱騰騰料理。」,於是廚師瞞著所有人的偷餵食之旅正式開始了。人一直進食、餵食會橫向發展,砧板也不例外,當砧板被餵食到像是床墊大小的時候,主廚終於發現不對勁了…
如果說《鬆餅先生!》的強項在於科幻感、幽默感、畫風細膩,某種程度科幻感也建立在畫風的細膩上。《砧板進食中》的優點,簡而言之是「兩瘋、一巧」,故事設定瘋、圖畫瘋、小巧思多。
在封面廚師偷餵砧板的表情也太好笑!廚師們的眼睛到底是怎麼回事、那扭曲的嘴角也很有戲,最莫名其妙的是,到底為什麼主廚以外的所有廚師,除了髮型和臉型有差異,五官都長得幾乎一樣啊!?當然我知道,認真就輸了,就寫到這,來去餵我家的砧板吃東西好了!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風喜歡和我玩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通透的「孩童之眼」
瑪麗.荷.艾斯《風喜歡和我玩》(GILBERTO AND THE WIND),光是書名,林真美老師就翻譯的超棒。
《風喜歡和我玩》風才是主體,小朋友只是一個媒介、是陪襯紅花的綠葉,是要去突顯「風」的主題。
瑪麗.荷.艾斯的視角總是非常的獨特,即使我常常在曬衣服、也常常看到風吹動衣服,都完全不會想到這是「風在試穿衣服」,我麻木的眼睛和心靈啊!
在狂風中雨傘東倒西歪,大人覺得阿雜,繪本裡可以想像成是風在搶雨傘,我才意識到,如果用孩童的觀點,在大人不要過多介入的前提,確實會覺得像是一種風在引導的遊戲。
作者在小男孩玩小風車、吹肥皂泡泡兩個對頁中,一頁就畫上4個小男孩的動作,所以以一個跨頁當中就有8種動作,但你可以注意到,如果是一般的繪者,很可能畫得是連續動作去強調畫面的流暢感,但她畫得是8種完全不一樣的動作姿態,這個難度更高,因為要有非常好的觀察力。
只要你當過家長,或是有陪同小孩玩風車和泡泡的經驗,就會知道這個呈現有多麼精準(像泡泡的其中一個動作是在揉眼睛),林真美老師有本作品叫《繪本之眼》,瑪麗.荷.艾斯最厲害的不是技術,而是赤子之心和觀察力,她有著通透的「孩童之眼」,這也是她的作品,能夠跨越半個世紀以上,成為歷久彌新的經典的原因。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白貓黑貓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劇透警告
專屬於黑貓的美
菊地知己(きくちちき)《白貓黑貓》(しろねこくろねこ)光是設定就很迷人,如果用班級來形容,白貓就是永遠的C位、風雲人物,黑貓就是不起眼的內向學生,但白貓早早就看到黑貓的優點了,這也是牠們會玩在一起的原因。
儘管牠們的關係在表面上是平等的,但無奈的是,要保持平常心談何容易?白貓、黑貓只要一起行動,所有的動物都只會讚嘆著白貓的美麗,自然影響到黑貓的自尊心。
當觀賞夕陽時,黑貓稱讚起身體被染上晚霞顏色的白貓,也終於忍不住哀怨地自憐自身的「黑」。在黑夜中散步,白貓甚至看不見黑貓,得要出聲尋找。到了城市,白貓又是得到所有人的萬千寵愛,黑貓終於壓抑不住內心的情緒跑走了…
當然這不會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黑貓永遠都會是黑貓,一起行動時,能得到的注目,多數還是會聚焦在白貓身上。但最教人感動的,是白貓還是看到了專屬於黑貓的美麗,用著不空泛、發自內心的稱讚,讓黑貓找回了牠失去多時的自信心。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大小貓的相遇旅程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2
在一次次的頓悟中找到內心的灑脫
《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這本圖文書,開頭是貓貓要找尋古松,乍看之下像是紙上的公路電影,但看到原文書名《The Cat Who Taught Zen》和作者結語,這是一本關於「禪」的書。
每個貓貓遇見的動物,和貓貓分享著在內心擺放已久的故事。動物們不約而同對既定的生活和價值觀有了定見;定見就像是一種放不下的堅持,這樣的「放不下」或許在某些情境下是好的,但在某些情境下卻是執迷不悟。
貓貓像是某種開關、通道,通道的盡頭不是快樂,更接近平靜和滿足。
作者所感悟的「禪」,是在一次次的頓悟中,找到內心的灑脫,就像是本書出現的「墨繪」技法般。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活了100萬次的貓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9
劇透警告
真真切切活了一回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100万回生きたねこ),自然是與眾不同,被譽為佐野洋子創作生涯的代表作,有著她獨特的生死觀。只要能全心全意投身於故事和圖畫中,就算沒有任何的省思,也一定能有所觸動。
一隻身上有著老虎斑紋的貓,因為能「死一百萬次」、「活一百萬次」而不可一世,牠誰也不喜歡、只喜歡外表神氣和生命永生的自己,如果用一個單字來形容—「hater」應該是很貼切的。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有著常見於繪本、樂曲中,那漸進堆疊的Loop。但佐野洋子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不管她是做哪種類型的創作,完全沒有取悅任何人的意識。在貓遇到美麗的白貓前,牠遇到了小女孩,你以為貓這次不討厭她了嗎?不,貓一樣討厭她,小女孩那一頁的文字敘事,唯一的不同,是埋了貓之後,比其他主人多了一行字的描述。但可不是描述小女孩的心聲,還是一樣是強化貓不懼死亡的心境。
故事的主角,終究不是希臘神話裡愛上了自己的倒影、俊美無匹的納西瑟斯。貓愛上了對牠愛理不理的白貓,在死了一百萬次後,貓終於愛上了,而打從牠愛了的那一刻起,你知我知只有貓不知,貓失去了永生。
作者的細膩,光從書名就可略知一二,「100万回生きたねこ」顯然是句反話。在沒遇到白貓前的貓,只是不停死而重生、有著好看「貓體」的軀殼。
直到遇見了白貓,貓終於真真切切地,活了一回。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影子裡的大象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9
劇透警告
心的鑰匙
《影子裡的大象》裡的大象,是很明確的「憂鬱狀態」。
草原上的動物想讓大象開心起來,於是使出各種獨門絕招想要逗樂大象,但牠寧可被影子給覆蓋。
小老鼠一開始的本意就不是想取悅大象,而是想要坐在大象旁邊休息。其他的動物歡樂秀,大象有看進去卻快樂不起來,是因為歡樂氣氛離自己的心理狀態太過遙遠。
小老鼠的陪伴會發揮作用,居然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有任何的陪伴意識,很弔詭,但邏輯可以成立。沒有居心的陪伴,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大象會坐起來,很可能也不是因為小老鼠的陪伴,純粹是小老鼠引起大象遺落已久的好奇心,要看看小老鼠的廬山真面目。
有人說陪伴就是要靜靜的,故事最顛覆的就是在這裡。小老鼠劈哩啪啦地講了一長串自己發生的事和迷路的現狀,大象反而共情、共感了。
多看了幾次我好像有點懂了,不管是趣味、正能量,其他的動物都想「給」大象什麼。
大象知道動物們的善意,牠的不動是因為無以回報。
偏偏小老鼠什麼也給不了,就像大象一樣。大象有了想要守護小老鼠的意識,也多少能感受到前面的草原動物夥伴們所懷抱的善意。那些善意終究不是完全無效的,只是像是發芽的種子,不能期待立竿見影。
但回過頭來說,小老鼠是最大的關鍵,沒有牠,大象還是會待在影子裡,無論其他動物給予多少善意。
小老鼠就是大象的鑰匙,而打造這把鑰匙的,是所有在大象身邊關心牠的動物們。
展開
5
小兔子大作戰1:我愛奇怪阿嬤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9
讓大小讀者自己動腦、激發想像力
奇怪阿嬤的造型,頭髮紅的、嘴巴綠的,炸出鼻毛的超大蒜頭鼻,直覺想到小時候看的志村大爆笑,極度地無厘頭。我相信站在孩子的角度,最有趣的除了奇怪阿嬤的造型,還有兔子媽媽對小兔子下的挑戰書—「只要三天內沒人認領,就可以收養奇怪阿嬤」。
這個挑戰書之所以對孩子有吸引力,是因為不是用利益交換的刻板方式。除了對故事裡的小兔子是種挑戰,也等於讓大小讀者自己動腦、激發想像力。如果自己找到了獨一無二的寶藏,出於某種原因,滿三天後才能帶回家,究竟該怎麼做呢?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小兔子大作戰:我愛奇怪阿嬤+奇怪阿公(2書一套)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9
劇透警告
想像力大挑戰
奇怪阿嬤的造型,頭髮紅的、嘴巴綠的,炸出鼻毛的超大蒜頭鼻,極度地無厘頭。我相信站在孩子的角度,最有趣的除了奇怪阿嬤的造型,還有兔子媽媽對小兔子下的挑戰書—「只要三天內沒人認領,就可以收養奇怪阿嬤」。
這個挑戰書之所以對孩子有吸引力,是因為不是用利益交換的刻板方式。除了對故事裡的小兔子是種挑戰,也等於讓大小讀者自己動腦、激發想像力。如果自己找到了獨一無二的寶藏,出於某種原因,滿三天後才能帶回家,究竟該怎麼做呢?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一隻普通的熊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6
單純的「變化」
小熊和老鼠是好厝邊,體型一大一小,個性也截然不同。老鼠只要有起司吃就能幸福了,熊不一樣,吃再多的蜂蜜、甜甜圈還是會感到不滿足。那份不滿足的心情,是源自於精神層面的,因為即使在郊遊野餐時,眼睛還是忍不住望向牠還不曾翱翔地天空。
老鼠就住在小熊的樓下,老鼠連小熊猶豫不決地繞圈圈數都一清二楚。這也是佐野洋子的一大特點,不管是她的繪本或散文,總是能在不迂迴、不掩飾地率真當中,飽含著細膩情感。
光看情節的大綱,有沒有覺得很像是雞湯流派的故事?但佐野洋子真的是很厲害,本來你預期會喝到一碗濃醇雞湯,偏偏不燉給你喝,反而是看完內心當下還「欸!?」了一聲。有沒有比雞湯營養不好說,但餘味肯定比雞湯還要唇齒留香。
熊有沒有成功在天空飛行呢?這裡先賣個關子。但熊在嘗試飛行之旅後,身上有個特徵出現肉眼可見的巨大改變。
我自己的感覺,是作者應該不認同所謂的「成功學」吧!小熊的改變,不像是一種成功,就單純的只是一種「變化」,。
那種變化是中性的,不管如何轉換角度、換不同的男女老幼來看,都不是所謂世俗定義的成功。誠如書名,小熊的確很普通,牠會一直猶豫不決,甚至對於生活的改變害怕到流淚,但牠還是保有想求變、挑戰自我的精神,像老鼠只要管本能(有沒有吃到起司就好),但那是老鼠的命。
小熊沒辦法只顧著吃蜂蜜、甜甜圈,因為那會讓牠感到精神匱乏。但注意哦!並不是小熊比老鼠高尚,畢竟每一個生命的特質都不盡相同,小熊也未必有老鼠般敏銳的觀察力,牠們的差異,純粹就是命不同罷了。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沒有為什麼:親子溝通翻譯手冊 破解爸媽的外星話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6
劇透警告
讓孩子笑聲不斷的好作品
對我而言最傑出的繪本類型,是小孩看的開心、大人也能從中得到無窮樂趣。還有一點很重要,不管是聚焦在什麼題材,不能只以大人觀點出發,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兒童意識」,也就是盡可能用孩子的眼光來形塑故事和圖像。
《沒有為什麼: 親子溝通翻譯手冊-破解爸媽的外星話》(Pergunta Ao Teu Pai)就符合這兩項標準。
精準一點說,這是小孩會看到樂不可支,大人卻深感慚愧的作品。小孩的快樂,是作者直接了當地講出了他們的內心話。
至於為什麼大人看了會慚愧,還需要推薦共讀呢?因為自省的能力,對大人、小孩都同等重要。
繪本裡大人的回應都無比熟悉,我自己就命中了好幾個,比方「去問媽麻可不可以!」(對!等於我想的是不可以,應該直接說不可以,不要把問題推來推去);又或者是作者所說的經典無效句型—「沒有用的命令,再加上一個不必要的問題」。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大樹,你給我記住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6
劇透警告
故事細節絕佳
有沒有光是書名就很好看的繪本?
還真的有欸!就像佐野洋子《大樹,你給我記住》(おぼえていろよ おおきな木),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直接嘴角失守。而且不是單純用來吸引注意力,確實是書裡至關重要的一句話。
諸如被大樹上的小鳥吵醒、茶掉進鳥糞、衣服曬不乾,這些日常生活的不順遂,老伯伯都認定是自家旁的大樹的錯。唉…大樹何其無辜?完全沒有反擊的餘地(又不像人類至少可以回嘴),只能默默地逆來順受。
老伯伯個性裡無比現實的劣根性顯露無遺。當大樹結了美味的紅色果實,引來了小偷的覬覦,他這次是大喊:「偷偷摸摸的小偷!你們給我記住。」
老伯伯在全書一共喊了六次「大樹,你給我記住。」,這唯一一次不用「大樹,你給我記住。」的潛台詞是:「大樹結的香甜果實有夠讚啦!」。
當大樹帶來結果實這項無法挑剔的好康,就住在大樹旁小屋的老伯伯,把果實當成自己的資產、所有物,所以這次終於不是大樹惹的禍了。
至於故事的中段發生了什麼轉折呢?有趣到捨不得說破,留給大小讀者自行探索吧!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洞是用來挖的:第一本有關定義的第一本書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6
作者和繪者想獻給孩子的真摯心意
《洞是用來挖的》(A Hole is to Dig: A First Book of First Definitions)的書名小標「第一本有關定義的第一本書」,乍看很有莊重感,其實內容的氛圍是極為生動、趣味盎然的。
相信如果有看完這本尺寸小巧的繪本,會知道裡面的「定義」,有20%是所謂的一般論、另外的80%則是教人會心一笑的個人意見。
派對的跨頁,扣掉標點符號,沒幾個字,但露絲克勞斯(Ruth Krauss)的文字配上了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圖,看到起雞皮疙瘩。大人永遠不會成為真正孩子,但被作者和繪者想獻給孩子的這一份真摯的心意給觸動了。
對,表面上講的是「定義」,作者真正想傳達的話已經直接寫在繪本裡了—孩子是用來愛的。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我不跟你玩了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6
圖像完美的強化了文字的語感和故事的節奏
「我不跟你玩了」這句話,有了孩子後,聽了無數次。在孩子常說的話的排行榜中,肯定是名列Top10。
《我不跟你玩了》(Let's Be Enemies)雖然不是直譯,但對我來說,翻譯的書名就很有日常的親切感。作者選擇的敘事「聲音」很有意思,是「正準備」要和好朋友吉姆絕交的約翰。
有一種氣,叫「越想越氣」;故事的口吻像是約翰一邊前往吉姆家、一邊打開記憶的抽屜東翻西翻,偏偏翻出來的,全都是吉姆當老大、自己當跟班的回憶。
查了作者的經歷,珍妮絲梅尤德里(Janice May Udry)曾在芝加哥的托兒所工作,也難怪如此了解兒童的心理。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在此作的前兩年、1959年《跳月的精靈》就曾和作者合作,並榮獲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在第二度合作的《我不跟你玩了》,從圖畫的留白,就可見其殿堂級的大師手筆。
總共利用三個跨頁,讓吉姆和約翰各佔書頁左右的邊緣,而姿勢是背對著對方,表明著絕不往來的堅定。文字敘述皆有提到「不跟他玩了」,利用圖像完美的強化了文字的語感和故事的節奏。
至於故事的收尾?有看過玩伴吵架的,應該不難猜吧!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我是貓耶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6
我行我素
貓的造型戴著帽子、叼煙斗、穿著吊帶褲,十足雅痞模樣。貓邊走邊想著美味的鯖魚,突然間天降鯖魚,還把貓的帽子撞到地上。這也是繪本故事在限制中所激發的趣味,可沒時間跟你拖拉、磨蹭,故事就莫名其妙地開展。
貓第一時間的反應也絕了:「怎麼會有這種事?這裡又不是海!」
換句話說作者用這句話,想取得作者本身、讀者、故事裡的貓的三方共識—「嗯…有夠荒唐…但就這樣吧…」也是藉此告訴讀者:「好好享受故事吧!不要計較這麼多啦!」
無數的鯖魚,就這樣變成了貓的背後靈,貓上氣不接下氣地各種崩潰表情、發顫貓鬚,作者畫得活靈活現。一個沒來由的起頭,自然迎來任性的收尾。佐野洋子的繪本作品中,有感人至深的《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幽默又有哲思的《大樹,你給我記住》,每一種面向都是佐野洋子的「分人」,但最本色演出的,應該就是我行我素的《我是貓耶》。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5
動物園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6
劇透警告
好的藝術是傳遞真實
《動物園》(Zoo)是我尋找已久的一本絕版繪本,想收藏的原因有二點,第一點是我很喜歡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的《大猩猩》;再來是我看過《動物園》的故事大綱,光是大綱就有吸引到我。前幾天在二手書店終於遇上了,果然讀第一次就有種被電到的感覺。
故事裡的主角有四位,我、弟弟(哈利)、爸爸、媽媽。一開頭的黑色幽默就很引人入勝,被困在車陣中的爸爸講了個超冷笑話Q&A—「所有人都笑了,除了媽媽、哈利和我以外。」但車上哪裡有其他人?所以顯然這句「我」的自嘲不是搞笑的口吻,而是「他又來了」的深沉無奈。
在同一跨頁的右側,又把五歲半的哈利說成四歲,就為了想要買半票。在這裡爸爸的「人設」已然確立—說話說個不停、自以為幽默、自我為中心。
一般以動物為主的繪本,滿多會強調動物的可愛或討喜,但一家四口進到動物園看到第一個動物—大象,「我」的反應是很直觀地嫌大象臭、只顧著在角落吃。很顯然的,這絕非卡哇伊化的動物繪本。而作者的巧思提升作品的深度,在左側頁安排人物放入大小不一的框框,被觀看的動物則是在右側頁的大框內,藉此呈現出人看動物、動物看人的「互看」效果。
看了幾種動物後,當兄弟倆表達肚子餓的需求沒被滿足,就開始打架,只因為哈利沒來由地揍了我一拳。而當回車的車上,媽媽問起今天最棒的是什麼?「我」一口氣列出吃了的食物、弟弟說猴子帽、爸爸覺得最棒的是可以回家了。一路上寡言、表情淡漠地媽媽,最後用了一段話,為動物園下了個絕妙註解。全都有夠寫實的,好的藝術是傳遞真實,當然,傳遞真實有很多種方式,而《動物園》就像是把黑色幽默的「紀錄片」帶進了繪本。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共
6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