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

中文書
醫療保健
9折$ 270
4.5 /5
5位讀者評分
5
80%
4
2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9/26
與這本書相遇已經10幾年了,每次翻閱,依舊覺得內容極為流暢吸引人,一本好書大概就是這樣吧!很推薦想從醫的學生們閱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3/23
其實這本書的原文書名是:When The Air Hits Your Brain—Tales of Neurosurgery,「當腦部打開的那一刻,空氣輕撫您的腦子,您可能就不再是原來的您囉。」,這是一本有關神經外科醫生的故事,繁體中文書名翻成「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我認為並非很恰當,這本書嚴格說起來並沒有「黑色喜劇」的意味,頂多只是作者的筆調比較輕鬆幽默罷了,但不論書名如何翻譯,都不會減損我對這本書的喜愛。

本書的作者想當然是位神經外科醫生,書的內容是用一篇篇散文集結而成,並非像白色巨塔那般具有嚴謹的故事結構,不過本書作者倒是從他擔任醫學院學生、實習醫生、住院醫生到總醫師的時間順序去描述他在這一專業領域的經歷。 至於這本書帶給我哪些感觸:

一、 這本書再度讓我確認,醫生是個可以令人尊敬並值得投入的行業,雖然我不是個醫生,法蘭克醫生並沒有救活每一個他的病人,偶爾也會犯了足以致命讓他內疚許\久的錯誤,但作者的一篇篇短篇故事,卻帶給我百味雜陳的閱\讀感受。

二、 生命的不同感受,當然,這類有關醫生第一線的親身經歷的書相當多,但是能夠具有法蘭克.佛杜錫克的文筆,以及腦外科這種很特殊的醫學領域經驗的並不多,作者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自己的掙扎,而且他不會用比較狹隘的「病情」去陳述醫病關係,他的筆觸中充滿了對人性尊嚴的追求。

三、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筆替讀者揭開我們腦子中的複雜世界,一邊讀著作者的經歷,一邊吸收著極為簡單易懂的醫學知識,所以本書兼顧著小說的抒情感性與科普書的知識傳遞,這才是閱\讀者的最高級享宴。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1/07
譯者的每一本書都翻譯的非常好,生動流暢而且文筆精鍊,尤其是對話很有臨場感,一點也沒有翻譯小說常有的奇怪語感。同時也很忠於原著的科學精神,該保留的原文學名都有留給讀者,中文學名也都很精準,是很用心的難得好譯者~
展開
user-img
4.0
|
2010/11/02
法蘭克原來是美國匹茲堡的一名鋼鐵工人,後來發奮圖強進了醫學院,選擇了神經外科當成他的志業。他曾任賓州神經醫學會理事長,目前在匹茲堡西賓州醫院職業。
就某方面而言,神經外科和鋼鐵工人似乎有相似之處。都是拿著大大小小的金屬器具,只不過工人敲的是鋼鐵,而神經外科醫生敲的則是病人的腦袋。鋼鐵如果敲壞了,可以重新再做一次。但是人的腦袋是極其精密的東西,一旦不小心損傷,就會造成某方面的功\能永久損害,甚至喪失生命。而且當外科醫生需要很大的體力,因為一開刀動輒十幾個小時,不論體力、精力及專注力都受到很大的考驗。
儘管如此,法蘭克在醫院受訓期間,從實習醫師到住院醫師,還是選擇了神經外科。本書他以黑色喜劇的手法來描寫神經外科的故事,有時會讓人聲歷其經,好像親臨現場。雖然有時會有手術失敗的例子,讓他心裡很自責;但幾個月之後,病人的家屬寫來的信來安慰了他的心。又如一個出生即罹患癌症的嬰兒,因為瘤太大無法取出,無法做治療只好留在醫院。但是沒想到這個小女嬰既然活過一歲半,有一天他去探望她時,居然還和她搖搖手,讓法蘭克心裡很感動。又有一次,家屬以老奶奶得了帕金森症,所以把她放在安養院。有一次安養院的護理人員發現她頭上長了一個東西,把她送到醫院來才發現,雖然腫瘤很大而且在左腦;但若是良性腫瘤引發的某些病症誤以為是帕金森症,而讓老人家繼續留在安養院,醫生和家屬心裏都過意不去。雖然手術的風險很大,但老太太還是挺過來了,而且恢復得很好,就像以前一樣。
在這個世代,外科醫生是醫生比較少選擇的科目,因為長時間的開刀,還有二十四小時的待命,實在不是常人可以勝任的。但還是有些人選擇了此路,就像是一條不歸路,他們無怨無悔,犧牲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家人的相處。但是每當病患恢復健康,就是他們最棒的禮物。讓我們向這些手術台上的尖兵致敬!因為有他們才能讓病人恢復健康,回復正常的生活。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8/25
  我不是個學醫的。或許\在我的求學階段裡,曾經把醫科當作我的夢想。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卻很慶幸自己沒走上醫生這條路!當然我不會自欺欺人地說我其實是有當醫生的資質,只是後來改變主意;當這本書我才看到一半,就深刻地體認到我不適合行醫的理由絕不只有資質問題,更重要的,我的心臟不夠強壯……作者(一位半路出家的神經外科醫生)的前輩給了還是菜鳥的作者一句話:「你如果要走腦外科的話,你的心臟血管得要像我的食指一樣粗。」

  當初買這本書,很單純地只是因為喜歡和生物、醫學等相關的科普書籍;再加上書名中的“喜劇”二字,就在完全不曉得內容的情況下給買了下來。在閱\讀的過程中,第一個心得就是:中譯書名的「喜劇」二字下得好(原文書名When The Air Hits Your Brain, Tales of Neurosurgery可跟喜劇沾不上邊哪)、「黑色」更是神來一筆!作者的幽默感是不容置疑的,但在聽者耳裡卻是五味雜陳。這樣比喻吧:你被老師叫過去,當著全班的面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和壞消息,壞消息是你被退學了、好消息是你不用準備期末考了。這種情境就很像作者的黑色幽默,笑看人間一切的悲傷與死亡。

  作者原本是位美國的鋼鐵工人,後來才開始學醫。本書就是他進入實 習 醫師到自己可以獨當一面的過程中,幾個很具代表性的經歷。就是因為作者並非一路科班學醫上來,因此可以很容易地以一個醫學外行的角度訴說著他的經歷。所以即使不是醫學專業的讀者也可以輕易地透過這位年輕醫生的雙眼,見識到一名醫生該如何將自己隔絕在病人與家屬悲傷的情緒之外、甚至面對一位病患因為自己而提早走完人生的震撼。

  所以我推薦這本書,每位有興趣修習生物、醫學,甚至獸醫的學生,都可以翻一翻。畢竟我們外行人對他們平常所必須面對的那些,異於常人的壓力與情緒起伏,是難以想像的。我想,尤其是醫生這個行業,當一個門外漢走進門內以前,先做好心理準備的重要性,應該會遠大於其他的行業吧……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