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樹屋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237
3.5 /5
2位讀者評分
5
0%
4
50%
3
5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0
|
2015/10/11
這本小說令我想起陳肇宜的《真相拼圖》,也是由主角回憶他們三個男孩曾經發生的一段故事,結局是一樣的淒涼。懷舊的主題是最近很流行的題材,通常能讓一些成年讀者感興趣。我的胃口是被大眾小說飼養出來的,所以拜讀本作時,心中有些壓力。我的評論較取向大眾小說的標準,雖然也會看純文學,也懂純文學的筆法,所以不會計較諸如「枝蔓橫生」之類的問題。

裡面描述翊亞的篇章,有一章描述他跟小季之間的情節,我覺得有明顯的瑕疵。這一章對翊亞的既定形象造成紊亂,翊亞原本就被設定成一個斯文乖巧而超塵脫俗的人,這樣的人面對兩性感情的時候你覺得會是什麼模樣?就算他對一個女孩有興趣,他也不太可能用這麼大剌剌的方式與女孩互動。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阿煌在父親入獄、姑姑代為監護時期的行為模式上,這種一下子甲個性變乙個性又變回甲個性且毫無緩衝的現象,實在很不合理。

可能,作者想把主角群這三個男孩,都描繪成圓形人物。但圓形人物的形象與行為,再怎麼圓,他的每一種行為模式也不可能彼此間全然解離,以致於一看就有種強烈的感覺是發生在兩個不同的人身上。

另一個沒有交代清楚的就是關於翊亞內心的糾結。如果原因是他自認沒保護好紅毛猩猩,他會選擇任何時候自裁,大學時也可能、在歐洲也可能,但為什麼他還要等那麼久、等到長大離婚後才自裁?翊亞自裁後,他母親對主角抱怨說翊亞軟弱,可是他母親理解翊亞的軟弱已經三十多年,而且他母親本來就希望翊亞是個乖綿羊,為何要抱怨?抱怨很難被解讀為理智的行為,意味著勢必要透露新線索,結果也草草帶過?

「留白」似乎是純文學揣摩者百用不厭的技法,但用得成不成功,是另一回事。我認為,成功的留白,答案只有一個,絕非模稜兩可。

故事內寫景的成分不少,這作品寫景的程度較高,較不側重劇情,因此故事裡的人遇到的衝突很少,起伏度不足,結尾亦顯倉卒。如果只是期待看一本有堆砌詞藻的純文學,可以一讀;但想看重劇情的,個人覺得可惜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4/10/30
對我來說,這是一本非常有畫面的小說。主角從一個小學死黨的喪禮開始回溯過去,記憶裡的相干或不相干的生命藩籬和交錯,從作者文字間緩緩流瀉而出。
樹屋,像是抬頭遠眺希望的中繼站,是三個少年童年純真的避風港,與對抗未知成人邪惡世界(花街)的幻想補給點。多層次的生命經歷,透過回憶,猶如洋蔥一般漸層剝去,卻淚流滿面。樹屋,也就從無到有,再難逃被拆、毀滅的命運。

反抗,有很多種,大部份人採取的是先隱忍,再爆發!當爆發那瞬間,也許有很多對過去隱忍的悔恨,以及救贖!大人們也許會就政治現實,開始反抗,恰如花街(華西街)旁的萬華龍山寺在台灣民主運動曾經扮演的反抗角色。書裡那隻被拘鎖的紅毛猩猩,則是少年們的自我救贖目標!鋼琴,則是過往歲月一種的交代。暴風雨前的解救紅毛猩猩的迷惘長征,最終是彩繪生命的必然畫筆。

好看的小說!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