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老子》第八十篇。兩千多年前,老子的理想烏托邦點出小組織,無為而治下的反脆弱天然性質。即便瞭解了三元組的特性互補應用,但一但面臨中央集權大型化時,代理問題及複雜度呈指數性增長,天生脆弱性很難避免。歷史上看似一盤散沙希臘城邦,卻是孕育最多元地中海文化時期,創造了千年古地中海璀璨歷史。或21世紀後,台灣原本稱道的中小企業經濟模式,好像消失無蹤,大家開始羨慕韓國財閥式經濟帶來的高速且拉大不均的模式,很多原本領先的行業,都被打的不見蹤影?事實上,原本不具競爭行業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磁性效應下移出台灣,短期看似產業空洞化,中長期卻是一種健康新陳代謝。現在能留在台灣的製造業,多數規模不大,但掌握了某個關鍵技術或市場,滋潤有序的生存著。一如《隱形冠軍》及《小,是我故意的》(Small Giants:Companies that Choose to be Great Instead of Big)兩書中都提到的,小企業沒有大企業距離感,組織內外部關係都十分貼近彼此,重視彼此感情與人性,也不追求規模或上市,只專注深度發展一個非常細分領域,或許從企業生命週期角度來看,這些企業即便是存在超過數十年甚至百年,沒進到衰老階段,很神奇地常保企業生命週期的中-初段青春,不需要大張旗鼓的變革管理,不需要麥肯錫管理顧問,面對對世界一輪又一輪起伏波瀾,呈現極強的韌性。筆者短短職涯中,歷經千億到數十億規模公司經理人歷練,直至目前一人公司,閱讀此書時,才真正反省到自己站在經理人面對事業無知,必須真正謙虛面對市場與現場,才有機會真正進入行業核心,時時反省自己作為是否夠接地氣,才有機會突圍。
真實的世界裡,系統的生存是第一要務,知識正確性 / 獲利數字等都僅只是次要的議題。一個合理的策略是避開 knowledge based system 的脆弱性,站在知識的反面,卸下『試圖正確』的 knowledge burden,避免不可逆的錯誤,將有限的智性資源運用在剪除左尾風險,亦或是收割正向曝險上(serendipity)。
哈姆雷特:何瑞修,宇宙間無奇不有,不是你的哲學全能夢想得到的?
Short gamma strategy hides its defect, while long gamma strategy hides its quality.
感謝作者寫出這本書,讓我理解到世界上存在無數俱備高度統計顯著性的 antifragile system。這是一個智性的寶庫,值得打造 fragile system 的人類學習。可以預期當大部份人造物都因黑天鵝事件毀滅之後,它們將會繼續存在。它們的生命軌跡超越人類的歷史,不論是就往前或往後的意味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