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

中文書
商業理財
79折$ 395
4.5 /5
13位讀者評分
5
69%
4
0%
3
15%
2
8%
1
8%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3/08/05
劇透警告
如果你在尋求一本絞盡腦汁才能看得懂的書,這本就是了,每一頁都顛覆一般的認知,看的很痛苦,但是看完真的很舒爽。

「脆弱的事物不喜歡變化,強韌的事物不斷加固,反脆弱則是在混亂中成長。」不管是個人或是企業都很容易往增加強韌的方面去努力,甚至不斷加強脆弱性(不想嘗試新事物)。

作者提出幾個解方
1.槓鈴策略:90%保守的操作+10%高風險高收益的操作。
2.增加韌性
a.知道什麼不該做,像失敗者學習。
b.流傳千百年的老智慧比新觀念更具有韌性,孔孟學說總是比爆紅說的話更能流傳千古。
3.保有選擇權

「玻璃杯是死的,活的東西才喜歡波動,驗證你是否活著最好的方式,就是查驗你是否喜歡變化。」,經歷過時間與大自然考驗的才是真正的反脆弱。

本書從個人、企業、社會、科學、宗教,都有其獨到且有解釋的論點,是此生必讀!

#NassimNicholasTaleb
#Antifragile
#反脆弱
#塔雷伯
#閱讀心得
#書本
#book
#bookstagram
#慎獨
展開
很值得認識的概念,但在這本厚厚的書中有種始終等不到進入正題的感覺(也就是投資世界的運用),一直在蘇格拉底、歷史神話、賈伯斯之類的事情上繞,還有關於一些別人看不起作者或是作者看不起別人的私人情緒事件,本書比較偏一個概念的終極闡釋,如果是希望在投資上得到啟示的讀者,翻閱即可。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8/15
劇透警告
反脆弱 即是 脆弱的相反
人的脆弱在大多時候很好,但在最糟情況下會有極大的傷害
正如大多數人認為公務員是個「鐵飯碗」
他們很難被解雇,也有穩定的退休福利
但如果政府在一次經濟蕭條下不岀薪水
他們就像摔到地上的玻璃或瓷器,十分「脆弱」
但相反,岀薪不穩定的建築工人在這些狀況大多仍能堅韌生存✨

脆弱看起來很堅固,反脆弱看起來很危險
但其實我們為了降低風險性而選擇不冒險
但不冒險才是我們最大的危險
居安要思危,安逸的生活只會温水煮蛙
因為人類是一種能養成習慣的動物
懶惰和思想固態化是我們人生中最可怕的事🥺

我們要勇於擁抱波動與隨機性
從試錯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才能從波動性中獲益
正如在我在投資經驗上
只有自信地買賣,辛勤地學習新的投資玩法
帶有為了不虧損的目標去反復實踐而賺錢
因為生物在大自然從來不是靠意見和預測存活下來,只是單純地「為了生存」
只想賺錢而傻傻的跟著別人買賣等運氣的到來從來也是投降結局
正如我們的人生🤔

而往往去到人生困境,我都會反過來想,反過來操作
正如想過和別人不一樣的人生,就要做別人懶得做或不願做但十分利己的事
還要一直苦心堅持並做到極致
穩定的情緒能令你踏上更高的境界
當你做決策時僅僅一個原因就足以令你有毅力去堅持
並不再懼怕排山倒海的麻煩💫

「Less is more.」🌸
展開
user-img
1.5
|
2021/07/08
本書的概念很好,但是作者寫的方式非常跳痛,讀書的體驗非常痛苦。作者想要傳達的概念會不斷以不同方式來論述,但有時候真的看不懂作者想要表示甚麼...,如果你想購買本書,請深思。
展開
user-img
3.0
|
2021/01/31
|
電子書
反脆弱的這個概念非常好,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很糟(這是兩回事)。
但仍感謝作者提出「反脆弱」這個詞,將這個概念具體化,對一點對我有幫助。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8/20
劇透警告
《反脆弱》讀後心得:世界沒有你想的這麼堅固

柔弱勝剛強

細細閱讀本書,真不是一本容易對話的書。每次閱讀,筆者總試著保持著與作者對話角度閱讀及思考,綜覽此書其核心哲學思想與《老子》、《道德經》或有異曲同工之妙,打破一般認知"強""弱"定義。作者以反脆弱的三元組:脆弱、強固、反脆弱,橫向跨越了經濟、社會、政治、商業、醫療、哲學、倫理、心理學等等領域說明這三個要素。細究每個段落,如果沒有相應的閱讀經驗,也只能邊閱讀邊查詢,否則很難理解背後意涵。

脆弱看起來很堅固,反脆弱看起來很危險

這本書讓筆者有機會重新反省之前工作經驗及未來生活。受商業管理碩士的訓練及過去幾年在財務會計領域的洗禮,筆者更崇尚的是《金字塔原理》,思考法則以MECE(互斥且無遺)及模型化,即清楚定義操作變因,並識別那些為控制變因,建立模型再逐步改善。在財會或封閉的品保/製造系統很好識別影響要素,透過數據分析,找出問題修正,解決眼前問題,建立SOP及稽核點(PDCA)。但隨著管理幅度越來越大,越靠近組織核心,就越難定義需要著力分析的要素,甚至要素間根本有很嚴重交互干擾,或看似可以切割要素,實務上根本無法切割,這也是很常見狀況(書中稱具反脆弱性,依存度很高的系統為深奧系統如交通、政治乃自於企業組織,深奧系統更符合自然法則。)。若硬是要標準化,切割定義,並用系統匡住所有人行為,短期內看似好像很堅實嚴謹,也好像完成了經理人重要的使命,但長期來看,越是大型化,就要不停地細化、定義工作,加強稽核力道,逼著所有人都像機器一樣工作,如果沒有不定期的打破組織再重組,看似穩定無虞的工作,一旦面臨黑天鵝將脆弱不堪。

遠記得筆者在2013年時,在台灣某膠帶集團公司越南區任區域財務長,有次回台與第二代的楊董述職,他提了個問題,要如何增加組織彈性跟活力,後來他舉例組織越來越集團化時,有如一顆大球,接觸點跟面會越來越有限,跳動的軌跡也很單一,但如果把大球切割成數個小球,接觸面就會變大,接觸面重點是外部客戶跟市場,變小的球跳動也很靈活,且不同的球會有不同的跳法。這也是該集團為何超過一甲子在台灣業界如台灣3M地位,卻不走上市大型化一途,很重要的核心思想之一。或許也正呼應本書理念,集團化資本化,一切以財務指標主導決策經營後,組織將變得聚攏堅實,但事實上卻是脆弱得很。

又如2017年底起在蘇州某茶飲公司任職,初期看起來紛亂無比,完全沒有規則可言,但事實上卻是充滿活力。2017-2019年是市場混亂之際,其實越混亂越是一種安全的反脆弱,公司及市場皆然。起初的我,也鄙棄這樣模式,認為十分的危險,後來慢慢深入組織並與優秀第五項修煉導師莊老師及Michael老師學習共事後,漸漸找到調整及調節方向,也順利完成公司與自己經理人生涯的一個里程碑。這種看似很危急的組織,在市場雜訊紛紛的事態下,組織內部自然產生一種奇妙的反脆弱,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或對或錯,組織已被訓練強大的反應機制,面臨市場因疫情巨變,反而容易因此受益。

個人事業的反脆弱及強固

本書的作者強調經驗主義,輕視所謂"書呆子"的理論專家主義。商學院每年訓練數以萬計以計量經濟及統計學為基礎訓練的研究生,筆者也曾經經歷過,正如作者所述,其實大部分的所謂"研究成果",把時間拉長,範圍拉大時,這些透過數學模型驗證多少真多少假,其實對真正問題或能不能贏過其他競爭者不太有直接關係。或筆者從事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數年,很多非相關專業的同事,也十分羨慕會計或審計專業人員,好像擁有較強的專業護城河,在內控要求下,又可以不需要跨越領域工作,跟其他工作比起來或許不這麼"煩",但事實上過度於專業與獨立性,沒有嘗試換位思考,長久下來將會離組織越來越遠,自己職涯脆弱性會越高,尤其是已經習慣外資或大型公司訓練的專業人士,更是無法面對批量裁員後的脆弱。

不受雇自行創業當具有很強的反脆弱性,沒有人會想把自己的血汗錢輕易的敗掉,但只能保證下檔損失小於上檔利益(損失比得利小),不代表一定會成功。要常保自己的事業強固性,"強固"一詞筆者從書上的理解為"不受外界影響的系統"。我想之於企業可能是一種強韌的文化跟經營管理系統。之於專業人士或經理人,雇傭關係上本來就具有一定的反脆弱性,但職涯發展過度單一,反而會有脆弱性,唯透過大量橫向的實戰、學習、融入,才有辦法增加職涯的反脆弱性,另在專業上,跳脫調細節跟規則,往本質思考學習,如會計經理學習新的會計準則怎麼記帳很重要,但新的準則背後為何要修改,是新的巴賽爾金融協定變更?為何要變更?去探究動作背後的原理、邏輯甚至歷史,當變成一種系統性的知識時,專業的強固性就不會隨著你所待的公司或組織,而有所變化。

三元組的互補應用

雖然作者是偏執的反脆弱倡議者,但真實世界上要完全遵守反脆弱原則執行幾乎不可能。主因在改變所有人對"脆弱"的認知太困難了!事實上在很多指數的變化中,當下時間軸過短時,會是一個近似線性關係,當下大部分的人會信以為真,也很自然,硬是要說服別人反徒增衝突,無法達到目標。實務運作上,在深奧系統中,筆者相信反脆弱跟脆弱有時候在外部的天真干預下,很有可能是一種程度問題。如能常保反脆弱的心態及看待事物的角度,配合系統思考,把時間軸拉長,面對當下問題溝通時,即便做出傾向脆弱的決策,有時候也是為了先治標及讓多數人理解,為後續的強固或反脆弱或強固的作為鋪墊。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老子》第八十篇。兩千多年前,老子的理想烏托邦點出小組織,無為而治下的反脆弱天然性質。即便瞭解了三元組的特性互補應用,但一但面臨中央集權大型化時,代理問題及複雜度呈指數性增長,天生脆弱性很難避免。歷史上看似一盤散沙希臘城邦,卻是孕育最多元地中海文化時期,創造了千年古地中海璀璨歷史。或21世紀後,台灣原本稱道的中小企業經濟模式,好像消失無蹤,大家開始羨慕韓國財閥式經濟帶來的高速且拉大不均的模式,很多原本領先的行業,都被打的不見蹤影?事實上,原本不具競爭行業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磁性效應下移出台灣,短期看似產業空洞化,中長期卻是一種健康新陳代謝。現在能留在台灣的製造業,多數規模不大,但掌握了某個關鍵技術或市場,滋潤有序的生存著。一如《隱形冠軍》及《小,是我故意的》(Small Giants:Companies that Choose to be Great Instead of Big)兩書中都提到的,小企業沒有大企業距離感,組織內外部關係都十分貼近彼此,重視彼此感情與人性,也不追求規模或上市,只專注深度發展一個非常細分領域,或許從企業生命週期角度來看,這些企業即便是存在超過數十年甚至百年,沒進到衰老階段,很神奇地常保企業生命週期的中-初段青春,不需要大張旗鼓的變革管理,不需要麥肯錫管理顧問,面對對世界一輪又一輪起伏波瀾,呈現極強的韌性。筆者短短職涯中,歷經千億到數十億規模公司經理人歷練,直至目前一人公司,閱讀此書時,才真正反省到自己站在經理人面對事業無知,必須真正謙虛面對市場與現場,才有機會真正進入行業核心,時時反省自己作為是否夠接地氣,才有機會突圍。

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

筆者用了大約一個月零散的時間,閱讀了本書約1.5次,一次完整閱讀,半次回去翻閱中間摺頁劃記與摘錄,並試著組織想法寫下這篇心得。但筆者仍覺有所不足,有機會應該再把一些章節重新閱讀(附錄也藏了許多資訊)。如本書序文所言,反脆弱可以廣泛的在各領域發揮,作者本身也涉略廣泛,並強調以個人圖書館取代既有美國大學僵化又昂貴教育。這些激進的言論給了筆者很大的衝擊,在去除學歷、經理人抬頭、各種專業證照後,我還剩下什麼?或許藉由閱讀、感受跟反思,有機會可以慢慢認識自己。後續應該再把作者的《隨機騙局》、《不對稱陷阱》等書再好好閱讀吸收,期待獲得更多新的觀念跟視野。
(本文發表於方格子2020/8/3)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4/03
我自己非常不建議真的在做投資的人去讀作者的作品,Taleb的作品可能在社交談資上讓人覺得你很有品質,但那其實是一種偽裝,至於金融操作,那更是違反人的真實內心世界。
如果你是一個做投資搞交易的人,你會不會去買大樂透?
如果你相信隨機性的,你會不會去買大樂透?
你相信勤能補拙嗎?所以做投資要勤於做功課?
...
把自己的價值判斷踩低到一個認為自己是無足輕重的角色
對於理性預期、適應性預期也全然不屑
這是一個揚棄過去自我認知的反思,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接受這樣想法的人,如果導入生活中,會改變非常多的行為模式

Taleb的作品是好書,沒有問題
但就像葵花寶典的笑話
欲練神功,揮劍自即;即便自宮,未必成功;若不自功,也能成功

別給自己找麻煩吧

更何況翻譯者雖然是金融投資類書翻譯名家,但對於過多的選擇權與統計知識似乎相對不足,所以這本書翻的不太好
更重要的,相對其他書,這本書明顯屬於論文集

大家別找不痛快

但...

當你夠不痛快了,就試著挑戰Taleb,或許可以找到絕處逢生的辦法
展開
user-img
5.0
|
2018/10/04
這本書簡略的帶出黑天鵝的形成原因, 衍伸出"反脆弱"的對策概念,
以此概念運用在各個領域舉如政治, 經濟與醫療等等, 證明其概念是可以廣泛解釋的.
書中用了大量的典故與例子說明社經複雜度, 風險預測加上不負風險的決策人物,
將如何大幅增加社會的脆弱性而出現黑天鵝.

在書中胖子托尼給讀者的啟示就是讓我們知道我們無法知道風險將如何發生,
但是我們可以識別事物是否脆弱性, 並透過書中提起的槓鈴策略對脆弱性下注,
我們不需要每次都對, 但是透過識別脆弱性減少不利因素便是第一步的開始.

展開
user-img
1.0
|
2016/10/22
這本書,我給一顆星,但推薦閱讀。

給一顆星的理由,主要是因為,我覺得作者其實沒甚麼新觀念。
雖然他一直覺得他發現了反脆弱這個狀態,
在學術界絕無僅有,也沒人提出這樣的概念。

我倒認為,可能因為他是西方人的關係,
不太了解東方思想。
一樣的想法,咱老祖宗,多到滿出來,多到你聽到膩。
唯一的差別,可能是我們沒用一個專有名詞,解釋這個現象。

舉簡單的例子,道德經,就是反脆弱。
上善若水,海容百川,水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反脆弱。
吸星大法,金鐘罩,獨孤九劍,太極拳,就是反脆弱。

中國人很習慣接受模糊,
也很習慣游離於規則之外,
天生就有反脆弱的屬性。
反而是西方人,習慣邏輯推演,
鮮少思考跳躍,有理有據,
反而少了一點彈性。
遇到公式(柏拉圖思考)不能解釋,就跳腳。
遇到常態分配外的離群值(黑天鵝 書寫到),就傻眼。

這在華人來說,都不是事。
在中國,懷疑很正常,
就算你講得天花亂墜,
我們也要懷疑一下,真的假的。
公式,法律,老闆的話,誰信誰倒楣。

怎麼懷疑,這到他們眼中,變成一種美德?
說懷疑,我媽最愛懷疑,
就算 標籤貼不二價,她也硬要跟你殺價,
還真的能成功。
這不就是天生的懷疑論者。

所以老實說,
書裡面覺得很驚訝,
不能接受,不可思議的東西,
我覺得搬到台灣都是小兒科,
何況是大陸,
我覺得大陸反脆弱更強。
我問我一些大陸朋友(三鹿事件時),
沒一個覺得飲料的標籤,
跟他裡面含的東西是一樣的。

以上
展開
user-img
5.0
|
2014/08/26
「反脆弱」蘊含了「去知識化」的精神,作者對於經濟學與商學院的教育指出了許多盲點。

舉例來說,理論是從實務中萃取出來的,是由下(實做)而上(概念化)的程序,多數人並未思考這個程序有「不可逆性」。制式的教育是讀教科書(作者對教科書有一定程度的厭惡),然後套用理論進行實務操作。真正的教育必須是要透過探索->決定->實做->隨機修修補補->概念化->決定->實做->隨機修修補補->實踐與實習…。這樣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必留下來的東西,都會被一次一次修補給剔除掉,那些沒被時間無情吞噬掉的,都將維持一段時間(不短的時間,至少在下下下一次黑天鵝出現前)的古老而長青。

當我們用「知識」來思考,很容易就進入邏輯推理、簡單的因果對應,再加上大腦有生物性限制(「快思慢想」中的系統一及系統二),很容易就忘記了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極端世界(單一觀察點可不成比例地影響整體或全部),而不是平庸世界(沒有任何單一個案可顯著改變整體或全部),進而產生因果關係的錯覺、把無心插柳的副現象當成主導達成的結果、把觸媒與成因混為一談,塔雷伯說「它們根本不是同一回(素)」。

「反脆弱」教我們,認識世界的非線性,在平時注入大量的備餘,喜歡錯誤(但不貳過),凸性選擇(上檔利益大於下檔損失),腦袋清楚地聽那些無(或有)「切身利害」者的談話(尤其是股票分析師、記者、企業大亨、平庸的老師)。最後,我的「反脆弱」心得結語是「莫以知識把道觀」。
展開
user-img
5.0
|
2013/12/30
本人以為今年最能啟發智慧的書。

書中提到的槓鈴策略,讓我們在面對這個愈來愈難以預料的未來,可能找到一個有益自己生存的策略。

它也告訴我們,有時候積極的不做什麼,可能比積極的做什麼,來得重要的多。

展開
user-img
5.0
|
2013/09/01
塔雷伯這本書中的主題是,一種站在知識反面的隨機性策略,即所謂的 Long Gamma Strategy。

作者在前一本黑天鵝提及,基於歸納法建立的知識不論可信度多高,單一反例即足以否證之,此即所謂知識的不對稱結構。由此可知基於邏輯敘述的世界觀 / 報酬結構有其先天的危險性。

真實的世界裡,系統的生存是第一要務,知識正確性 / 獲利數字等都僅只是次要的議題。一個合理的策略是避開 knowledge based system 的脆弱性,站在知識的反面,卸下『試圖正確』的 knowledge burden,避免不可逆的錯誤,將有限的智性資源運用在剪除左尾風險,亦或是收割正向曝險上(serendipity)。

哈姆雷特:何瑞修,宇宙間無奇不有,不是你的哲學全能夢想得到的?
Short gamma strategy hides its defect, while long gamma strategy hides its quality.

感謝作者寫出這本書,讓我理解到世界上存在無數俱備高度統計顯著性的 antifragile system。這是一個智性的寶庫,值得打造 fragile system 的人類學習。可以預期當大部份人造物都因黑天鵝事件毀滅之後,它們將會繼續存在。它們的生命軌跡超越人類的歷史,不論是就往前或往後的意味而言。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