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最打動人心的溝通課:組織心理學大師教你謙遜提問的藝術

中文書
商業理財
79折$ 205
4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8/09/01
閱讀此書前,剛好在閱讀「薩提爾的對話練習」,突然對於作者主張的謙遜提問,和李崇建書中提的架構頗可串聯,也就是事件的當下必須包含「你」、「我」、「事件、情境、背景脈絡、目標、期待」。本書作者沒有如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中冰山層次那麼有結構,但可用此架構完善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方式。對話如果出現問題,如果我們都可以注意到不舒服的時候,當下的「你」、「我」、「我們」、「事件、情境、背景脈絡、目標、期待」發生了什麼?同時維持好奇了解更多,我們的地圖會更完整,也會做出更成熟的判斷跟行為。

謙遜提問是一門引導別人打開心房,提出自己不知道答案的問題,而且出於好奇與興趣,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超高藝術。

以下摘要本書印象深刻的內容:

(1)
工作與生活中的三種謙遜:
1.身處於長者或顯貴之中,我們會覺得謙卑,那是一種謙遜。
2.面對成就非凡的人時,我們會心存敬畏,那也是一種謙遜。
3.還有一種當下的謙遜,在我們覺得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完成工作時,而產生對他人的依賴感,那是另一種謙遜。

而唯有體認到第三種謙遜,才能引領我們謙遜的提問,並與人建立起正向的關係。謙遜提問不是來自先天地尊卑或成就高低,而是體認此時此刻每一個人都互相依賴,只有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領導者有時候可能需要請教團隊成員,問他們:「我這樣做,對嗎?如果我做錯了,要告訴我。」

(2)
很常見的問路案例,在都市我們常常遇見人問我們什麼路要往哪邊走?我們就為他們指出路的方向。但是在鄉下不會是這樣,如果我們在鄉下問老人知不知道什麼路幾巷在哪裡?他會回問:你想要找誰?
謙遜提問的另一個重點是:不要以為問問題的人都知道怎麼「問對問題」。

(3)
開始:
哈嘍 我是XX科技XXX,請問您的大名?「所以呢...」(搭配期待的眼神)、「發生什麼事了?」「怎麼回事?」「妳怎麼會來這兒?」「請繼續說下去...」「比方說?」

感受與反應:
你感覺怎麼樣?
你當時有任何反應?
這件事情有影響到你的情緒嗎?

起因與動機:
怎麼會這樣?
你為什麼會這麼想?
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你覺得這件事的起因會是什麼?
你覺得那件事對什麼會發生?

行動導向:
到目前為止,你做過哪些嘗試?
事情是怎麼發展到這個地步的?
你/他/她/他們 做了什麼?
你接下來打算怎麼辦?(回應抱怨)

系統性問題:
你/他/她/他們 那時做了什麼?
你這麼做,你覺得她的感受如何?
你要是真的說到做到,你覺得她的感受如何?
你要是說出你的感受,他們的反應是如何?

過程導向式提問:
謙遜:
怎麼了嗎?
我是不是問太多了?
這個問題是不是太私人了?

引導:
你怎麼會決定用這麼特別的方式跟我分享這些感受?
你覺得我們之間,現在是怎麼回事?
我這會兒該問你什麼呢?

對質:
我剛才想和你分享我的感受,你怎麼一副好像很抗拒的樣子?
你生氣了嗎?是我惹你生氣的嗎?
我的問題是不是刺激到你了?

(4)
關係可分為「工具性」關係與「情感性」關係,工具性關係是指某人有求於另一人的關係(如東西買賣),情感性關係是因為喜歡對方而想跟對方建立的關係。謙遜提問屬於「情感性」關係,個人化的行為。自己先敞開心胸、先嶄露柔軟脆弱的一面,才是建立個人化關係的要素。

(5)
學習謙遜提問,不是要讓你跑得更快,反而是要讓你慢下來,確定自己已仔細觀察過,並看清全局、了解現實狀況。謙遜提問的關鍵做法是,先把大家聚在一塊兒,關注每一個人,把他們當成完整的個人,然後再要求他們協助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要學會自省,把謙遜提問用在自己身上也是一個方法。「還發生了什麼事情?」是個好問題,不僅能幫助我們自省,還能立刻提醒我們要看清處境。丟出個低調的問題,如「你們覺得我們現在的方向對不對?」常常可激盪出很多可行做法。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