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人能自主選擇而負擔道德責任嗎?──思考道德的哲學之路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288
1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0%
3
0%
2
0%
1
10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1.0
|
2018/05/01
本書是法國高中學生的哲學讀本之一,其特色是以問題導向,列出與主題相關的一些問題,再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析。例如:在首章「道德哲學導論」中問道:「道德事件力在習俗之上的嗎?」、「道德規範能容許例外嗎?」、「國家是否應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這些問題都息息相關,且形成學生學習與理解道德哲學的脈絡與內容。在問題之下,則區分成幾個重點再加以解釋,例如:在「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底下歸納了三條重點:「1.某些道德傾向是獨立於各種不同的習俗而存在的」、「2.對每個人而言,道德是透過教育與習慣,建立於習俗之上」、「3.習俗是道德的有效來源,但並非是絕對的來源」,由以上三點分析可知:道德與習俗是有關係的,但並非完全相關。道德會隨著習俗而演進,但有些道德是獨立於習俗之上的,例如:對苦難的普遍同情、母親因對子女的妥善照顧。但是,以上探討只是普遍定義與學理上的思辯,在課文的第二部分,加上了不同的「哲人看法」,放入幾則「文本閱讀」,如舉盧梭的《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的一段文本,探討「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再從此文本中提舉出幾項論據,幫助學生釐清文本的意義。例如:盧梭在文本中說道:「憐憫之情不是別的,只會是一種讓我們針對受苦者設身處地的情感,這種情感在野蠻人身上是隱晦而強烈的,但在文明人身上卻顯得微弱,對我所說的真理而言,這種觀點豈不是讓我的說法更加有利嗎?」從這段文本中,可以提取出盧梭的一個論據:「憐憫同情符合自然本能,這確保了憐憫同情的普世面向」(P.6)。但是,文本閱讀1-2引的是巴斯卡的「習俗是第二自然,摧毀了第一自然」、「但自然是什麼?為何習俗不是自然的?我很怕這個自然本身會不會只是某種最初的習俗,一如習俗只是某種次級的自然?」(P.7)課文針對此段文字提出的思考點為「在什麼樣的程度範圍內,習俗會是次級的自然?」針對習俗與自然的關係,課文再補上文本閱讀1-3笛卡兒的《論方法》,探討道德與習俗之間的關係,及道德實踐。
本書的另一特色是它重視「定義」,將定義再解釋,以釐清疑義,並反思定義反映的內在問題。另外,它將問題區分成入門問題與進階問題,也適合學生按部就班進入哲學的殿堂中。最後,保證學生能從文本閱讀中提升哲學素養的,是在論述及闡釋三個問題的各種說法後,安排一篇尼采《道德系譜學》的約兩千字的長文,分段標示重點以協助學生閱讀及理解。
雖然這本法國高中哲學讀本是很口試取向的,但是它的內容深入淺出,且再加上「哲學時事」、「精神分析」等哲學實務面的操作,章末有「哲學練習」及「綜合整理」,協助同學將本章重點進行複習及統整。它不以提供標準答案為課文內容的寫法,前後呼應,讓學生在課文的任何一個部分皆可進行自我思考訓練及反思,對哲學命題的形成及歷代哲人的學說及努力有更深入的了解,是一本以文本閱讀及課堂練習為提升素養的學生必備讀物。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