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

中文書
人文社科
79折$ 260
4.5 /5
40位讀者評分
5
70%
4
10%
3
5%
2
7%
1
8%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40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3/05/20
「有時看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群人的半輩子」。最來常看人文社會類的書,借此瞭解百業百工的人情世況。林立青的「做工的人」的大紅大紫,甚至被改編成HBO播映的台製影集,劇本原形是書中一篇較戲劇化的文章「走水路」。多數文章半敘半議,主題圍繞著介紹與描述從事營造工程相關的基底勞工。如同林立青所言,人事物皆取材自他生活周遭,也讓書中的人物和表達出來的情緒,那麼地真實而讓讀者不捨。

房價年年屢破新高,加上媒體標題黨的操作,「營建(泥水、木作)師傅日薪幾千,找不到工!」,讓社會大眾對這群做工的人產生錯誤的刻板印象。營建相關職務,即便看似高薪,卻脫離不了髒汙、高強度、危險的工作環境,加上有做才有錢的日領計酬,絕對不是在辨公室吹著空調打電腦的白領階級想像般薪資優渥「有為者矣若是」。

由於社會階級的根固性,從事這類基底工作的勞工多半教育程度不高,傾向和在地宮廟與地下經濟「交陪」,對警察、執法者有著「一朝被蛇咬」的厭惡。除了眾多「做工的人」的人生百樣外,林立青在書中提到像外籍新娘、檳榔西施、茶室姐姐等社會眼皮底下的女性角色,還有介紹工地調酒、外勞、罰單等工地文化的文章。這本書像是一扇為社會白領開啟的窗,用一種不危險的距離觀察、認識這些非同溫層的辛勤勞動者。藍領與白領也許像油與水般性不相溶,但對每個認真生活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來說,都值得獲得平等的自由和尊重,簡單一句「職業無貴賤」。
展開
user-img
3.5
|
2023/05/17
或許作者內容的敘述帶著較強的個人主觀意識,但不失為一本可以使其他不屬於做工的族群了解做工的人的生活的書籍,常常都說同理心很難,因為每個人原本的位置就不同,看到的、理解的、獲得的資源...等不相同,能透過此書初步了解做工的人的生活情況,也很不錯。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03
「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 幾乎都是收入穩定的人」

你記得《做工的人》裡的主角阿欽嗎?身世坎坷又背負龐大壓力的他,為了賺錢,學會使用毒品。他選擇了最危險的方式「走水路」,指的是將毒品直接注射在血管中,非常快起作用,但如果操作不當,也非常快死亡。剛開始使用毒品時,的確有如神助。阿欽能夠異常專注,且熬夜加班,做出電焊的品質和量都無人能比,因此收入頗豐。但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做工的人》,就先不暴雷了。拜影像媒體觸及率廣之賜,《做工的人》一書改編成電視劇後引起廣大的討論。其實如果回頭看原著,能看到更多與「走水路」一樣讓人鼻酸的故事。

作者林立青,是一位現場工程師,也就是俗稱的「監工」。他將在第一線待了十多年下來的見聞,寫成工地人的生命紀實。

透過這本書,他將身邊這些同事受到的剝削與不公寫出來,希望能喚起大眾對於每一位認真生活的小人物應有的尊重。

在台灣,藍領階層總給人生活比較苦的印象。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工的人》以工地監工的視角,刻畫出這群人的人生樣貌。

然而,藍領不偷不搶,做了維護社會運作最重要的工作,憑什麼被瞧不起?來到澳洲之後,我也有機會觀察這個社會對於藍領的看法和待遇。


完整閱讀筆記收錄在部落格:《中途筆記》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9/25
劇透警告
每個人都有意識形態,這不會是一種罪。

看完這本書,可以說情緒有如坐雲霄飛車般地上下起伏。看書過程中,對這本書以及作者這個人的評價也是飄忽不定。有時覺得,作者的想法是不是太偏激了? 依法行政是維持法制社會的基本原則,這我深信不疑。但仔細品味,有時又感歎在這依法行政的對象選擇上卻是如此的人制、如此的「 精挑細選」。這不經讓我對整個社會環境產生了一定的迷茫,難道真的有如作者書中寫的有錢判生,沒錢判死?

不過當情緒平復後,我釋然了。我理解了每個人都有意識形態,意識型態的建立當然和當事人的生活背景惜惜相關,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自然會有不同的情緒產生。至於人與人意識型態的差異也不該被評價為對與錯、 黑與白的戰爭,往往和不同化合物一樣,拆開來看有不同的元素,卻可能也有相同的元素。

推薦這本書給各行各業的人,即使你和作者的意識型態大不相同。希望你能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看到相同的元素。
展開
user-img
1.5
|
2022/03/05
看到1/3 就閤上書不願傷眼了
作者文筆的撰述表達 形容描寫 還有空間可以改進
文中過度負面的偏激言論 真的起不了正面的漣漪 所以無法客觀的總覽 所謂的“做工的人”值得被探討 被關心 被看見的理由
工作 都是人自己選擇的!
在本身沒有能力 去改變不公平的待遇跟歧視的時候 只有二種方向....

一是轉身離身離去 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位置
二就是 在這不合理的框架裡 努力強大自己 有朝一日用自己力量 去推翻框架中 所有的不公平跟歧視
進而去打造 自己所期許的 所謂的合情合理
以上 個人淺見
展開
user-img
1.5
|
2021/11/03
對立和分化就是這樣來的,事實是沒有任何工作的是穩定的,沒必要挑撥有知識和沒知識的人,大家都一樣很苦,只要是人就是苦,不要再出這種挑撥離間的書了。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0/21
嚴格說起來,我也是作工的人,實習時,因為詢問噴嘴的滑油哪來,機工長二話不說,空氣槍噴,滿臉的油,感覺自己入行。每天的冷熱交替,油膩不堪,做工的人。

文化霸權,可以書寫才能化解統治階級的朔造的社會文化(信仰、解釋、認知、價值觀等),一般人通稱是刻板印象,如同書中一直談泥水中的薪水比大學教授多三倍。商周這篇報導卻沒有說明,泥水師父的費用含材料,他們自己的勞健保,就業條件的隱含保險費用等,標題很聳動,卻沒有幫助他們。很多粗工是按日領薪。有一頓沒一頓。筆者的另一個印象來自於船員,也是有人說商船船長薪水二十萬,是沒錯,那是他們犧牲與自己家人相處時間,走過五湖四海,通過寒暑冷熱換來的辛苦收入,多少人看到?

所謂弱勢團體的基層人員,在燈光灰暗中,都是殘障的性服務者,相濡以沫。作者沒有批評,只是不忍。偶爾會需要借錢,他也知一去不回,但是基於很多原因!繼續下去,當然有一些所謂的師父,他們帶家人,到處接工,這時候,外配,陸配可以得到台灣其他階層最大的歧視。因為言語暴力是最不需要成本,所以基層警察的檢查最容易被反抗,這是結構性問題,在每一個位置都會遇到。多一分了解,多一分諒解,多一分相互體諒!

作者示範了什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特別是做工的人,面對暑熱寒冬,需要保力達B等酒精飲料取暖,熱身。他也只能在不影響工程下含糊交待。外勞是下一個議題,在結構性剝削下,很多底層的工人必須落跑,這時候其他工人的態度基本上同情為多。太多議題牽涉很廣,也只能說明而無法改善這個問題。因為職場環境不夠完備,很多人都有職業傷害,已經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自癒及娛樂舒展方式,這也是這群人的文化特色。

圖書館借閱這一本書是三十七刷,希望真的可以化解很多社會文化的誤解。
展開
user-img
1.0
|
2021/10/10
劇透警告
本書的價值在於理解底層民眾的生活跟思維,也僅此而已。
作者視野相當有限、意識型態偏激、思想二元且自相矛盾。
他對於自己同溫層的違法違紀充滿著過分的同情心;對於其他人則極度缺乏同理、理性,充滿著偏見,特別是對於「公務員」,頗有種You’re either with us or against us的意味。
在大喊著社會對底層民眾歧視、貼標籤的同時,他也正潛意識或有意識地對他人做著一樣的行為。
如果對於對底層民眾的生活及思維、社會對底層民眾的結構性壓迫有興趣的話,其實很多社會學家都有出書,他們的書大多正確、相較客觀不偏激,且視野較廣,能夠以更深更廣的角度分析各種事物、現象,以上為個人讀後感想供參,希望對正在選書的您有幫助。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7/09
劇透警告
這本書描述了作者在底層的世界所看到的許多故事,以工人的故事為主軸,並輔以其他底層人物(例如性工作者)的經歷。由於作者監工的身分,使他可以不帶有色眼鏡的觀察、詳述身處底層的景象,對於那些窮苦的百姓表達深刻的同情,並且寫出了底層工作者對於公權力的不信任,以及中高層階級對於他們傲慢的不理解與抹黑。
以下我就來講述在本書中我認為最深刻的3個重點。

1. 建築工人與外籍勞工
在社會輿論中,常常可以聽到許多無知的論調,稱「外勞搶了底層的工作」,或是「現在的台灣年輕人好吃懶做,所以只好開放外勞來台」等。但是,作者指出,在建築工地內,許多台灣籍的工人利用或是同情外籍勞工的現實。
有一個台灣工人利用外勞賺錢的例子:在一個改修房屋的工程中,由於來不及通知吊車,作者的團隊正在煩惱如何將大量的砂石與水泥運至大樓樓頂,這時,一個台灣人帶著兩名外籍移工,以低於吊車作業的價格,吸引作者請他們運輸砂石與水泥。生意談成後,兩名外勞立刻脫掉上衣,並在一個小時之內,迅速的將一立方公尺的砂石與10包水泥赤手搬運至頂樓,而那位台灣頭子就只是買了冰水與便當,卻抽了20%的薪酬,而兩位辛苦工作的外勞,甚至還覺得這位台灣頭子很有義氣,連自己被剝削了都不自知。這個例子清楚的顯示外勞被台灣人嚴重剝削的情況。
而台灣底層工人對外勞的同情,來自於他們對外勞處境的了解。由於底層的工作常常要求大量的勞力,並且會對勞工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比方:由於焊接的工作會極大的傷害焊工的眼睛及肺部,使焊工通常活不過70歲。加之外勞的薪水極其便宜,使其成為台灣的建商熱愛雇用(剝削)的對象。台灣的資本鬼子,吝嗇的只給外籍勞工1萬到1萬5的月薪。並由於外籍勞工不會要求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得建商可以省去提升工作環境的支出。例如:處理工地混濁的空氣。這些台灣的資本家針對外籍勞工的壓榨,許多底層的工人都看在眼裡,因此他們不但沒有怨恨外勞「搶他們的工作」、「壓低他們的薪水」,反而竭盡所能地幫助外勞。例如:許多學有專精的師傅,會將他們所擁有的技術,傾囊相授交給外勞;或甚至當資本家的寵物——政府官員——來到工地要逮捕處境艱難的外勞時,許多工人會挺身而出阻止警察的暴行。

2. 底層人物對公權力的不信任
對於非底層階級的人們而言,警察是保護自己與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推手,然而底層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有一次,作者所在的工地遭竊,當工人親自去警察局報案時,警察卻毫無作為、不聞不問,想要草草的吃案。這件事情使得許多工人抱怨「就是欺負我們做工的」等。
另外為許多工人詬病的是,「逢工就攔」的酒駕檢查。只要看起來像是工人,就會被警察針對著檢查、問話。警察這樣的行為是對工人階級赤裸裸的歧視與先入為主,並完全無視工人們的人權。

3. 中高層階級的底層階級的歧視與抹黑
許多家住大房子,從小時候就每年出國一兩次,不用為生活辛苦奔波或打工的中高階級人士,傲慢地認為底層都「不努力」, 無知的認為底層的苦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甚至不知人間疾苦的大喊: 「台灣有很多好的工作」、「 那些沒有工作的人,都是好吃懶做的社會敗類」、「 只要肯吃苦就一定有工作可以做」等。這些針對底層階級的錯誤批評,使得他們常常受到歧視,也使得他們無法得到政府應該給予他們的社會救助。
以作者提到的「八家囧」為例子,常常可以看到媒體在不遺餘力地抹黑他們,將他們與負面的社會事件掛鉤,像是:很常抹黑他們為只會打架的小屁孩、不會去工作、只會在家啃老等等。但其實,絕大多數的八家囧們都會自己養活自己,他們平常會去接受底層的苦勞工作。而他們在假日所前往的宮廟,對於他們而言,不只是可以賺外快的地方,同時也是他們的信仰寄託。他們鄙視這個社會高傲設定的「正向積極」、輕視學歷、也不認為自己一定要去大公司工作,才算是有志氣,對於他們而言,只要腳踏努力的認真工作就好。 作者對於他們的一句話,我認為非常有道理:相較於少數回家鄉被報導的新貴創業或是文青回家開咖啡廳,這些八家囧才是真正支撐郊區地方和文化的主力。
對於我而言,作者最大膽的就是提到了一個極度高傲的周刊:商業周刊為例子,受到客群的影響,他們的新聞常常只採訪許多大公司的高層,而忽視了許多基層工作者的心聲,使得他們常常寫出許多背離現實的正向文章。有一篇文章甚至造謠,說泥水工一周可以賺到10萬元。而在作者的人生當中,他所遇見的泥水工,夫妻兩個人一起工作,月薪卻往往最高只有10萬元。而且境遇雖然看起來不錯,但由於工作環境的影響,常常會有許多嚴重的身體損傷伴隨著他們,比方說,他們的手部和脖子,受到水泥的影響,會產生許多的傷痕;或是因為過度使用手腕,使得他們的關節發炎;甚至是由於鋪地板磁磚而導致泥水師駝背。

這本書看起來不厚,然而,其內容甚為豐富,並且淺顯易懂,男女老少都適合讀,除了我所講的部分之外,書中還有更多有趣的部分等著讀者們來挖掘。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7/01
此書有改編成電視劇,加了點詼諧幽默,但不變的是那些揮汗如雨的辛勞,與台灣人的人情冷暖皆忠實呈現在故事中。

作者為工地監工,揮灑了近300頁的工地與生活日常,讓我們撇除根深蒂固的、奇怪的刻板印象。我想,我們會誤會,或許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而當終於有這本書出世時,我們便沒了不夠了解的理由。

以下節錄幾段我很有感的段落與各位分享:

📚「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身上的味道一點都不好聞。褲子被汗水浸透,褲管的地方帶著烈日曝曬後的白色汗水鹽分結晶。腰帶濕透,屁股、大腿間悶脹著甚至燒襠。但我們這些工人都還能體會、理解,並且尊重這些便利商店店員。我們不願意在一身髒時坐在店內,以避免店員困擾,也絕不出言欺負他們。我們只是做工的,尚且如此,不知道為什麼其他人做不到。」、「畢竟做工的疼惜做工的。」

→→此段有沒有很熟悉,最近超商店員們被堅持不戴口罩的人們欺辱,看了實在難過。而那些汗水與味道是努力工作的證明,萬丈高樓平地起,你我身處的空間是汗水堆砌出來的呀。

📚「台灣人的無知也充斥於管理狀況。在台灣工地的外勞,常常是用「背心數字」來代替他們的姓名,美其名是便於管理,說難聽一點,就是自己貶低自己所從事行業的價值。這些外勞身上的背心若數字是83,那就叫「八十三」,若是99,那就被叫「九十九」。這和台灣人請外籍看護時,不管人家來自哪國都叫「瑪麗亞」有異曲同工之妙。」

→→書中不只提到本國勞工,外勞問題也是值得關心。

📚「其實在我看來,宮廟沒有這麼恐怖。這些所謂的八嘎囧,和在地生活非常緊密連結。他們未必知道自己在幹啥。他們對於家鄉和自己的宮廟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認同感,對主流社會的議題沒啥太大興趣。普遍來說,胸無大志卻又積極擁抱社區,不愛讀書卻甘願為家庭付出,完全不求上進,卻熱情加入宮廟祈福遶境。」

→→工地人們與八家將與這塊土地皆有深刻的連結。

📚「我們的社會福利其實是會幫助窮人的,但你得是一個「標準的」窮人。很可能你很窮,但不是政府想看到的那種窮法,你就還是得去舉看板。畢竟拾荒的待遇更不好。一個人去舉看板一整天,至少可以讓兩人吃上一天飯。」

→→反應許多政府制度、官僚不知民間疾苦。

佳句:
⭕生命是有層次的,一層一層剝開後,每一片回憶都會讓人流淚。
⭕兩千年過去,人們還是不知道曾有救世主說,人應該從被歧視者的身上回頭看清自己。
⭕畢竟做工的疼惜做工的,那不是見獵心喜的題材,而是沉甸甸地、如實託付的生命。

作者文筆簡潔有力,許多見解一針見血,強烈推薦看過影集的人也要看看原作。

書中提到許多台灣的社會問題,大都是我們所忽視的。底層勞工與外勞基本生活的保障、勞工們的健康與歸屬、萬華茶室大姐們的故事……等等,歡笑背後都有著沈重的故事。任何職業都是社會寶貴的一份子呀,期盼每個人都能了解此話的真諦。
展開
上班途中總會經過一個工地。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每次工地圍欄偶爾開啟的瞬間(大型車輛進出),看著陌生的工人們,瞬間都有一點親切感,想著林立青筆下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們,原來就在身邊。
展開
user-img
3.0
|
2021/03/07
在鐵皮圍牆內的建築工地
有著我們不易觸及的文化
一群在底層工作的勞工
師傅、外勞、工地大嫂
拾荒者、舉牌人、檳榔西施
為了養活自己從事勞動工作
認真苦幹處於經濟弱勢的人
他們的出身不易被看重
穩定的收入往往是低薪
卻是用自己身體掙來的
他們的真純善良與溫情
應該被視而為人地尊重
是這本工地書寫的核心
展開
user-img
3.5
|
2020/08/22
因為我偶爾也會接觸到工人
看完這本書之後更加深對他們的理解
他們看似爽朗又不拘小節的背後,都有一個個故事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09
非常好看,道盡真正底層做工的人的無奈,原本以為會很沉悶,沒想到作者敘事詼諧,書中也有許多有趣的嘲諷令人不由得讓我會心一笑,一翻開書目,從序開始就非常精彩,一路停不下來,看得我又哭又笑,一天就看完此書,大力推薦!我覺得看完更能理解底層勞工的辛苦和努力生活的尊敬之處,用另一種眼光認識這個世界,更深刻的尊敬在每一片土地上認真生活的辛苦人。。。。。
展開
user-img
3.0
|
2020/07/14
不影響這應當是暢銷好書的事實,認為以作者的學、經歷和見識應該可以提出較深層面的觀察與問題分析,然或許工作、家庭與社會期望個人付出,遠遠超過公部門與公務從業人員的期望,以致內容呈現出該群組內多層面的人相與情緒(或者情感),社會的前進力量確實還需要更多!
然而對於已經上繳各種稅負達40年的納稅義務人也是讀者而言不僅僅是疲倦勞累。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5/21
「做工的人」是一本可以讓人更謙卑活著的書。

上週末,年邁的母親終於完成人生首度斷捨離,把先父及老家的東西整理出來,要丟的雜物堆滿了客廳,一點空間也不剩。

後來開了好幾趟車,把一些號稱可以賣的廢紙拿去資源回收。一公斤1.6元。不知道我有沒有被騙,但一個下午我累到快往生,帶回家600多塊交給媽媽。

當晚回家路上,看見人行道上有穿著橘色外衣、駝著背的矮小老婦人,用力推著粗糙醜陋的手推車,車旁有一快破掉的「資源回收」旗幟風中飄動。她可能算是某種「做工的人」,但她的辛苦,或許我才體會到億萬分之一吧

回到「做工的人」這本書,我一開始是被它的宣傳詞吸引到: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都是收入穩定的人。確實,書中有個地方講到「高層的壓力」,令人非常有感。所謂高層的壓力,就是「一個人久待辦公室後,沒有親身走到施工的現場,就會認定一切都有一定的邏輯」。

這點相信許多人在工作上都有體會過,一個上級跑過來,花式下達漂亮的指令,然後現場所有人都很錯愕,接著情況很可能又會變成中央審核,地方免則,然後一切又推回給地方處理這種模式

「做工的人」每一個小故事,作者每一個小小的經驗或體會,都提醒著讀者: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有很多人正透過卑微的方式用力活著。
展開
user-img
4.0
|
2019/12/02
總說著讀書清高無上,苦命花勞力的無窮輪迴。
其實有時是沒有選擇的生存,而沒有選擇的生活就是貧窮。

作者像詩一般的文字,
看似輕淡的描繪,但在那靜默下的內容,
只品嘗到被壓著的無奈,
人物中看似狂妄的叫囂,但在那不能選擇的被歧視,
只體會到無力中的掙扎
展開
user-img
4.0
|
2019/06/16
劇透警告
「生命是有層次的,一層一層剝開後,每一片回憶都會讓人流淚」

每讀完一篇獨立的故事,都需要花點時間沉澱
好幾篇故事寫實到令人喘不過氣
這些人物明明如此觸手可及,
卻只活在大多數人視線的一瞥之中,
他們的故事有多少能夠真正被理解 ?
他們的處境又有多少能夠真正被改變 ?
或許真正心酸的不是看見這些基層人物赤裸裸的生活
而是即便感同身受也無能為力

《人定勝天》中強烈對比描述工程完成時剪綵景況
我懷疑在這些西裝筆挺的人華麗剪綵之後,
還有誰會記得是誰一磚一瓦砌成這棟高樓,
而當社會快速發展、經濟蓬勃的背後
又有誰會記得是廣大的勞工階級撐起我們每天看似理所當然的存在
以他們僅有的資源奮力地活著
既渺小卻又充滿生命力,為了生存

透過這本書讓我們知道社會還有這樣一群人
值得被了解、尊敬、永不遺忘
展開
user-img
0.5
|
2019/05/12
書本,頁數太少,每篇文字太少,空白太多。
希望作者能多寫一點。
內容也不夠充實。
不推薦。
內容矛盾地方稍多。
展開
user-img
0.5
|
2019/04/28
內容很不充實,只說出過程,很多事情卻沒有交代原因,與結論,不推。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