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360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33%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3/10/24
書名取得很有趣,但書裡面真的觸碰到書名的主題是最後兩篇文章,其他的文章都是作者歷年的作品的集合,包括影評、時事評論等。
內容還是很精彩,只是覺得可以想個更好的書名囉。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9/07
劇透警告
「噎到了你就吐出來」,比起消化,多元的養分確實無法全然吸收。
光是三位推薦者:吳曉樂、康庭瑜、蔡宜文,我就已經喜歡這本書。(太膚淺了吧)

我還是喜歡把好萊塢經典愛情電影補齊,上班的時候要運用陰柔特質達到我需要的效率,活在異性戀框架,希望伴侶有足夠陽剛特質、經濟基礎又有性別意識,運動是為了穿比基尼有腹肌跟臀部不要下垂,符合主流美感。

很愛為自己下寫slogan
「我喜歡女性主義的精神,不是女性主義的標籤」或是有標籤又如何?
展開
user-img
4.5
|
2019/10/13
最近吃飯的時候都會邊吃邊聽書籍導讀的音頻,在Youtube上搜尋楊絳訪談的影片時,意外地找到一個頻道”精讀全球好書”,那是一位熱心的網友把大陸一個專門做書籍音頻的網站”路上讀書”製作的節目給它免費的分享出去,中國真的人多資源多,連這種知識性的節目都能做的那麼有水準。我沒有特定的政治意識,不排斥聽中國人說書,如果你也一樣,你應該會發現這是一個hidden gem,太有意思了~

前一陣子聽了<飢餓:身體的記憶>這本書,這個說故事的女聲好好聽! 書的內容更是讓我震驚,原本以為單純在講生理健康,沒想到居然是一本激勵人心的回憶錄。這本書的作者Roxane Gay(羅珊蓋伊)實在是一個戲劇性的女作家,你自己現在開個分頁google,會看到一個巨大無比的黑人女子,她也是<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一書的作者。

這本Bad Feminist之前我在研究有哪些女性主義的經典作品可以閱讀的時候,就已經在好幾個推薦名單上看過它了。既然<飢餓>已經聽完知道大概,打鐵趁熱,把這本Bad Feminist讀一讀,與一般嚴謹的文化評論著作迥異,本書意外的輕鬆有趣,Roxane Gay也是憑藉獨特的寫作風格吸引了不少讀者。

作者是一位海地裔的美國人,家裡是小康且保守的天主教家庭,她有著一個快樂安穩的童年,她也是個好孩子…直到12歲時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她以為自己愛著一個男孩,為了讓他開心而努力取悅他,他以為對方也愛惜著自己,但是這個男孩卻在某一天午後帶她到森林中一個荒廢的倉庫,與一群朋友強姦了她。自此之後,蓋伊人生徹底轉彎,她變的厭惡他人的觸碰,她透過暴飲暴食,讓自己的身體變的肥胖無比,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藉以保護自己。她後來胖到260公斤! 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甚至還因為太胖把自己的腳踝給壓碎了。令人開心的是,蓋伊最終走過了人生的低潮期,她熱愛寫作,成為大學創意寫作課程的教授,也出版了一些小說、評論、散文,獲得不少肯定。

上面的經歷是她在<飢餓>這本回憶錄中所寫的人生故事。瞭解了她的背景,再來閱讀這本Bad Feminist就顯得格外能感同身受。蓋伊其實也是很有智慧,把自身的劣勢轉變成書寫時的優勢,她的身分讓她有了一層防護罩,免於被批評家批的體無完膚,反而還要為她的勇氣喝采。蓋伊有美國社會最弱勢的幾種身分: 女性、黑人、肥胖、雙性戀、移民…。這幾道身分,倒也賦予她穿梭在各種文化論述場域的特權。

這本書名義上只探討女性主義,其實也有不少種族的討論,主要就是美國黑人在白人主流社會上受到的種族歧視等議題。蓋伊的寫作風格詼諧幽默,以輕鬆卻不失嚴謹的筆法分享自己對於女性主義的觀點。她的文章很有趣,兼具娛樂和啟發性。舉例來說,一般這種文化論述的主題都是嚴肅的,蓋伊卻很肥皂劇一般,把女性主義套用在<葛雷的五十道陰影>或<勁爆女子監獄>這些通俗的娛樂作品中,這樣還能無聊嗎XD

書名”Bad Feminist”的定義也很直覺,蓋伊說,在許多人眼裡,所謂”女性主義者”已經發生質變,不再是理念崇高,為了女權而奮鬥的典型。這個詞反而被用來嘲諷激進而苛求,有點像潑婦罵街的女性群體。她認為女性主義應該要更多元,容納更多人的聲音,才符合當代的女權發展。實際的定義我無法精準的傳達,總之大概是這種概念。

貼近大眾的文化論述,本書就是一個很棒的典範。

------------------------------------------------------------------------------

寫完了讀後感,接下來寫一些比較personal的想法。

一位男性幹嘛讀女性主義的書呢? 我有時在想或許自己的初衷出於矯情,大部分此類的推薦文和導讀都是女性寫的,從一個性別主義的對立面來書寫,標新立異,又往自己臉上貼金~現代人都要想辦法往自己身上貼標籤,選擇這種有點前衛又有質感的label,心機太重是不是太重了呢…

過去幾個月遭遇了一些事,讓我重新反省自己讀書的目的,現在的我漸漸覺得閱讀實在不像師長所說的”開卷有益”,知識有時候令人尷尬。我之前讀過一點女性主義,除了滿足好奇心,刻意提升知識質感,還幻想著氣質的轉變。最近看書的心境變了,我轉而嘗試重新定義閱讀的意義。譬如Feminism對我來說有何意義?

男性沙文主義,對一位男性其實挺有利,不是嗎。比如集權統治,統治階級再怎麼傻也不會下放權力,人都有私心,緊抓著利益。這時候來個巧妙的插播,<1984>的主人翁在最後”洗心革面”了,領悟偉大的”真理”,思想上的叛逃是如此的渺小和可逆。孤獨個體,妄想跳脫群體的均一,不自量力? 終於清醒而傻呼呼的喘氣,聽~好幾個兩性世代的嘆息,病態的呻吟。

這是一種漸層式的感受,我第一次察覺是在大學裡,持續至現在女性比例較高的職場。當我看著周圍的女同學,以及自信滿滿的職場前輩,她們的成就亮眼,反而讓自己產生自卑的疲乏,male-dominant,男生應該雄赳赳氣昂昂,挺身傲然於天地間,相比之下,我到底成就了什麼? 我還沒想通,現實喚醒了我,嘿,what the fake are you doing!? 虛偽的假面,遮住我的雙眼,其實feminism只是文學的自衛,生理需求的互補,這種知性的做作崇高,模糊了單純美好的愛情呼喚,忘了如何應答,不可自拔,沉溺在想像的空間,反而錯過不知幾回校園戀愛喜劇。知識的爪牙緊抓,像往前衝的狗兒卻被勒住脖子,周圍的猛獸一一奔向前方盛宴,feast of beauty,beast of pretty。沒有不散的宴席,反正30歲過後,每一對佳偶都成了beauty and the beast,青蛙都能成為王子,野獸馴服了,比白馬的肩膀更寬闊,人不輕狂枉少年,談笑間,往事一筆勾銷,至少深愛過。

多愁善感是熱愛文學的另類潰瘍,究竟要帶我去何方? 我終於想通了,本來想透過閱讀釐清對女性的嚮往,描繪幸福模樣,卻意外迷航,最後只懂得徬徨。原來閱讀feminism單純為了迎合自己對異性的想像,勾勒謬思女神的嚮往,聞不到的費洛蒙體香,我在詩(失)意的文字裡遊蕩,尋找溫柔鄉,還不是為了男孩永遠需要的母愛滋養,以及血氣方剛的發洩慾望。

所以說閱讀是很私密的事,偉大的思想只是一廂情願吧。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