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老師發現的霸凌日記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268
4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0%
3
5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0/01/28
這本書如果是接受血腥劇情的會很喜歡
壓力大的時候看了就是很開心阿
展開
user-img
3.0
|
2020/01/07
劇透警告


  「如若被他人霸凌,你會選擇隱忍,繼續裝作若無其事地度日;又或是設計報復的手段,等待恰當的時機執行呢?」

  書中女主角培雅不僅身世悲慘,就連在校也慘遭同儕欺凌,甚至每日回到寄人籬下的二姑姑家中後,還得飽受與姑丈的迫害與騷擾。然而,培雅並不想就此了斷。正因不甘心宿命如此對待,所以她一心企盼生活能夠變好。只是培雅正值花樣年華,苦無資源的她也不好獨力扭轉現下困境。某日,她遇見在超商大夜班工作的傳翰,培雅的日常似乎逐漸有了轉機。卻不料,命運如此弄人,彷彿心存惡意般地接連加害於培雅,同時故事也開始揭露傳翰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關於霸凌,至今始終是無法完全平息的社會議題。此事可大可小,小則影響受害者的身心發展,大則引起社會撻伐,尤其在網路上每個人隨口一句話便能夠殺死人,就連加害者也無可避免於公審。無論肢體上或者語言等暴力,以及有意地結黨傾軋,都容易造成他人受傷。然而,之所以會有人成為攻擊對象,不見得是做了讓人討厭的事才被針對。特別是青少年,但凡看人不順眼,就會想盡辦法折磨對方。霸凌或許不需要原因。即使每年頻發校園、職場霸凌事件,也事後無論是網路上及每個人所身處的生活環境中,經常有人宣導「暴力是不對的」此觀念,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儼然怪圈般無限輪迴著。

  對此,不禁讓我想起過去曾在湊佳苗的《望鄉》裡,讀到第兩百四十七頁的某句話:「誹謗、中傷、偷竊、暴力,如果大人犯下這些過當的行為就是犯罪,但發生在小孩子之間,就用「霸凌」這兩個輕描淡寫的字眼敷衍過去。至少應該用「虐待」、「欺負」這些字眼,或許可以讓小孩子強烈認識到這是身為一個人不該有的行為,但「霸凌」會讓人覺得只是稍微嚴重一點的惡作劇而已。」

  因此,我們可以換個說法。大人「做壞事」會受到法律制裁,而青少年縱然做了相同的壞事,卻不一定會受到責罰。除了有能夠保護「年幼無知」的孩子的法條之外,其次為孩子正因年紀太輕,並非全然明白做壞事的嚴重性,所以一旦懲罰了自認受得住,而再犯的可能性並非沒有。若是將「霸凌」如此嚴肅,且不夠貼近生活的詞彙換成「欺負」、「虐待」後,在讓孩子看見相關新聞時,間接教育孩子「要是做了這種事就會有這般下場」,就算做壞事能夠不被人發現,想必「報應」也正在不遠處等著自己。

  回到故事本身。長期遭受欺凌的培雅後來選擇了不再隱忍,決定報復。然而如此心魔,竟也讓她變得與傳翰一樣,召喚出心中的「猛獸」。

  此書的核心是「霸凌」,但作者卻將它寫成了「復仇」。當沒人能夠從他人對自己的欺負中解救時,仇恨便會助己一臂之力。雖說以暴制暴能有嚇阻效果,卻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飽受言語及肢體等暴力的培雅,終究還是失控了。作者欲表達的概念簡單明瞭,書中描述如同社會案件般寫實可怖,不過仍有以下三項缺點:

  一、書中的姚醫師前半部性格溫柔婉約,正因她是心理醫師,如此性格亦即正常。但從後半部開始,她倏然由白轉黑,而且毫無徵兆可循,難免讓人不易接受。
  二、結局不明所以。劇情上不算緊湊,在終章後還額外補上番外篇之類的章節,原先以為有情節反轉等爆點,卻不想是無關主線的劇情(此寫法常見於言情小說中)。
  三、在扉頁之處另附一本有關於培雅的手寫日記。近年來,不少作家開始將日記形式的寫法納入作品中,而此書作者亦然。只是劇情鋪陳上日記最末的部分太像韓國爆紅網路漫畫《禁日》,閱畢不免感到空虛。然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後者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有跡可循。

  若有人喜歡描述「虐殺場景」等故事,此書算有可看之處。至於是否建議入手,我必須誠然地說:「還是去圖書館借閱會比較好。」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