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身心俱疲,卻渾然不覺,一位「輕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師的12週療癒對話,陪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中文書
心理勵志
79折$ 268
3.5 /5
16位讀者評分
5
31%
4
25%
3
19%
2
12%
1
13%

全部書評 | 共1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0.5
|
2023/11/30
不是暢銷並充滿名人推薦的書,
就是人人受用無窮的書阿。
封面和書名相當引人入勝,但個人覺得內容乏善可陳所以看不下去。

可能是因為是紀實的對話體做為寫作方式,不經消化就把所有諮商內容攤在陽光下,
讓書本的邏輯有點混亂、看起來摸不著頭緒。

想藉此書學習改善憂鬱、焦慮方法的人看的應該不會感覺到希望(至少我是如此)。
個人覺得不值得買,買了滿失望的。
展開
user-img
3.0
|
2023/03/13
這本書主要是作者探討自我問題的過程,或許能讓你產生共鳴,看到問題的不同面向,結論:可以去圖書館找來讀讀看。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3/05
就是一本看了也會想說
啊 原來那個時候的我心理也生病了啊
啊 原來那個時候我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心理輕微的感冒啊
雖然不是很嚴重也過去了
覺得這種可以更加瞭解自己的書真的太有趣了

人總是會習慣的用未來的我來看現在的我
不如換個角度想 過去的我看到現在的我會怎麼想

看到書寫到真的不用那麼努力 眼淚差點噴出來

已經充分努力過了,是啊,現在這樣就足夠了。 ☺️☺️☺️

#說說而已還是要繼續努力啊🥲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6/10
前陣子心情處於低潮,一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就被吸引了。書的內容對於當時的我很有幫助,陪伴我度過低谷時刻。
展開
user-img
1.5
|
2021/10/20
因為很暢銷所以好奇就買來看。可能因為內容太過流水帳,就是和醫生的對話日記,看到一本就看不下去。嚴格來說,你如果跟作者有一樣的問題,看完並不太會得到什麼啟發或改變的方法。如果真的有憂鬱症的人,推薦不如去看「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比較有建設性。
展開
user-img
2.5
|
2021/01/08
這本書上市未滿一年,在韓國已經突破37萬冊,雖然書中並沒有太多的改變,我想她真的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吧! 在一種怎麼做都很矮額的狀態,在意他人看法到不行,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到不行,與其讓別人嫌棄自己,不如自己先把自己挑剔到十八層地獄,這樣別人也不好挑剔什麼了,畢竟自己都已經對自己如此嚴苛了。

而對自己這樣嚴苛的標準,有時候總不免比較,自己的努力,也就會期待對方同樣要如此努力,自己可以做到,他人也應該要能做到。如果不能做到,會對他人生氣憤怒,抱怨不停,但~太過度了之後,又會開始嚴重的指責自己,自責不已,因為這樣的行為太不應該了。

對~就是這樣的無限迴圈。
很矮額~很焦慮~很痛苦

然後,別人對於這樣的矮額就會感到不耐煩,回應著你想太多了,你可不可以多愛自己一點,諸如此類等等。

於是又再次進入到十八層的矮額地獄裡了。
就接受自己是如此矮額的狀態吧~
喔~我知道如果可以這麼容易接受的話,就不會那樣矮額了啊!
展開
user-img
3.5
|
2020/09/05
劇透警告
這是一本幾乎是滿滿的對話文組成的散文。
上次看了介紹之後去挖來看,主要是講輕憂鬱這件事。
有時候我們會羨慕牠人的生活多采多姿、有時候我們會陷入自我嫌惡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會親近他人感到厭惡,這些種種的情緒造成的低潮。
並不是知道了這些情緒就能解決,然而知道了這些情緒、面對他,才有機會處理他。
這本書的作者接受了12周的訪談中,原原本本的記錄下她與醫生的對話,
有一些情緒讓人覺得很熟悉,彷彿也曾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這時候醫生的建議就很亮眼
比方有一章醫生說想要擺脫憂鬱,卻像倉鼠跑滾輪般,努力的擺脫但又不段的失敗,最終憂鬱就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情感。
醫生說:你需要的是突破。如果想要從憂鬱和挫折的倉鼠倫中逃脫,建議挑戰看看自己從未想過的事情。(可以從比較小的開始挑戰起)
有時候聽見別人抱怨自己辛苦的時候,也會想要抱怨自己很辛苦,但是有礙於:「我覺得我已經比其他人情況好太多了」的心情,因此說不出「其實我也很辛苦」這種話。
但醫生說:你要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態,以自己的心情為優先才行阿,要對自己的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夠解決問題。
如果不試著了解自己,只有一味的想我為什麼會這樣,是不行的。感到辛苦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是自己最慘,這不是甚麼特別自私的念頭。醫生說一但過度著想,就會變成看人臉色。
12周的對話中,有形形色色的感覺需要釐清。但是整體來說,醫生希望提供的概念,是一種應該審視自我,了解自我,才能進一步處理自己情緒的概念。
比方有時候我們會羨慕同事或者朋友們生活很好,多采多姿,擁有很多等等的。
然而醫生問了現在在出版社工作的作者一個問題:20歲的你,看到現在的你,是否會覺得很羨慕你在出版社工作?
作者忽然哭了出來,她應該會感到十分開心。
這就是醫生想要傳達的概念,不需要去跟他人比較,應該是跟過去的自己比較,比起過去的你,現在你是否有比較好?
也許跟過去的你比起來,現在的你是非常成功的阿。
總之整篇應該是算很好閱讀的對話。淺顯易懂,我想缺點可能是作者的筆觸有時候看上去稍嫌混亂了點,可以感覺出她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
展開
user-img
1.0
|
2020/08/20
書名取得很好,生動表達輕鬱症的症狀,
但內容令人失望,沒什麼知識含量文筆也平平,
最後作者也沒有針對輕鬱症提出解決方案,
如果期待看完此書能對你有甚麼幫助,可以不用白費錢,
拿去買其他知識含量高的心理學書籍更值得。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18
在現代的社會,好像每個人都有些心理上的問題
看這本書其實會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
從作者和醫生的對話 也稍微能夠投射到自己身上
是一本看了之後會感到溫暖的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7/10
剛看完第二部,是非常容易好讀懂的內容,用對話的方式呈現與醫生諮商的過程,輕鬱症的人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向樂觀,甚至是不斷在與自己對抗,為了不要讓憂鬱的傾向更加嚴重,中間有一段會一度讓人覺得負面的情緒反覆無常。
看的出來諮商的時間約莫一週一次,會不自覺好奇起下一次的作者是否好轉,但症狀是現實無情的,不可能每個禮拜都一直朝向同一個方向發展,一定會遇到感到功虧一簣的無力感,但這也是很寫實的地方。
整本書裡面描畫了非常多其實每個人都藏在心裡的問題,無非是對自己自卑感的逃避,對社會感到憤世嫉俗,對於生命無法產生熱情甚至是活下去的意義,但與其說是陪著作者療傷,不如說是讓作者很直白地述說著自己的情緒。
讓讀者一方面覺得沒錯沒錯、心裡有所同感,一方便隨著作者與醫生的對話剖析內心是不是對於自己有所誤會或是不夠了解的地方,對於內心的掙扎和矛盾讓身心俱疲。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當然不會看到太不切實際的結論"我痊癒了!"反而是非常踏實的有個一個完整個結尾,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兩本書是陪伴讀者釐清一些我們藏著故意不去理會的心理問題,雖然不會造成即時性的傷害,但會慢慢形成惡性循懷。
即使中間有過幾則冗長沉悶的章節,但也很明顯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改變和溫暖,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若有一些還不至於找上醫生、但是有漸漸發現內心不健康的時候,這本書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展開
user-img
3.5
|
2020/05/13
內容算是很容易閱讀的

確實很多情境的感受,只有當下的自己才能明瞭
以淺白的文字紀錄別人難以理解的日常,覺得有趣。
展開
user-img
2.0
|
2020/02/28
封面設計療癒、書名取的很好,加上書本排版厚薄設計剛好、內容也容易入口,應該是這本書之所以那麼暢銷的原因。

但若是想從這本書找到能改善憂鬱、焦慮方法的人應該會感到滿失望的。除非是和作者有相似成長背景,或類似的認知扭曲(就認知行為學的說法)的人才會比較有感。

不能否認作者要回放諮商細節以及公開自己的瘡疤是一件勇敢的事,但內容其實就是對話日記再加上一些醫生的觀點、作者的反思。個人淺見以為是可以在書店快速瀏覽完,不需要購買的書。曾確診憂鬱及焦慮症患者的一點小心得。
展開
user-img
3.0
|
2020/02/24
筆者的困擾表面上有點小事化大,但現實中我們自小便是被小事所影響,慢慢積累成今天的我們,別人一句無心的說話便植根在我們的心中,有些甚至變成一道陰影。
讀者在作者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小心思、小敏感,正視和摒棄一些無謂的介懷,對身心是最好的良藥。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2/14
這是一本韓國小女生記錄自己有輕微憂鬱症,和醫生對話的紀錄
文筆很流暢,會讓人一直想看下去的敘述方式

不過,「輕微憂鬱症」 和 「長期心情低落」 有什麼不同!?
這個界定其實很微妙,所以我還是不太能理解這樣的作者的心情
感覺這就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低潮,只是他老是將這樣的情緒放大
每一次情緒低落就回想過去不好的經驗
不好的回憶又加強了她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信念,導致惡性循環

如果有一樣困擾的人,或許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可以瞭解他和精神科醫生的對談中,怎麼處理的過程
搭配流暢的文筆,是適合讓人初步瞭解 輕微憂鬱是怎麼治療的!
展開
user-img
3.5
|
2019/12/26
與其說是解惑,不如說是分享

並不是用情境或情節去說道理

而是用故事去讓你了解 "啊 這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啊"

口吻寫實、故事貼近生活

給每個依然能大笑、卻會偷偷流淚不知原因的人。
展開
user-img
4.0
|
2019/12/25
這本書的包裝很吸引人,主角所處的情境也很引人共鳴。
但實際看過後,內容好像和我想的有些落差,
關於那些自己想了解的部分,好像沒有解答或解開疑惑。
純粹是一本心理諮商的紀實過程。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