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中文書
人文社科
79折$ 537
4.5 /5
13位讀者評分
5
61%
4
23%
3
0%
2
8%
1
8%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1/09/29
傳統絲路指中國玉門關到歐洲的幾條路線,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東段與中段都在中國境內最後到達蔥嶺。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北段是經由裡海之北越過黑海到達土耳其伊斯坦堡,可以選擇地中海到達義大利或是東羅馬帝國的區域到達東歐與中歐。中段是越過中亞五國到達伊朗直通阿拉伯半島北方到達埃及。越過蔥嶺之後轉南方由阿富汗進入印度半島是最南段。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上古開始陸續形成,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本書雖以絲路為名,中國著墨很少,璀璨奪目的歷史。龐大的鉅作,恢弘龐雜的千年的敘述,從古波斯開始說起,跨越了兩千五百年歷史直到今天。範疇廣闊由強調傳播視角,一路上以多線敘述歷史長河,年代的比重不一。雄心萬丈,企圖翻轉西方僅以獲勝者視角看全球,改從東西方交會之處、也是人類文明誕生地,地中海東岸、黑海至喜瑪拉雅山一帶建構全新世界史。

近現代史部分幾乎可以視為伊朗與阿拉伯世界政治史,結論突然轉回中國的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其內容有中歐鐵路,有泛亞鐵路,連通遠達非洲與歐洲心臟漢堡,更打通中南半島與印度半島與中國的交通,重現印度洋的貿易路線。完結本書。講述人類文明全球化的故事。展望未來重拾此處的光輝。

輕鬆愉快雅俗共賞文筆的作家,使用各式各樣流暢筆法的故事,穿插有趣輕鬆的奇聞軼事引人入勝。又能見微知著的小細節,這一點也要感謝議文流暢。作品吸引人且偏向大眾取向,雖以絲路為題,但是各個章節之間連貫並未有中心思想之取材,似乎為連貫而連貫,章節的名稱都是各樣之路,有時候卻毫無牽連。

閱讀本書後段,特別由十八章開始已經是進入十九世紀。幾乎都是談中東,俄國勢力膨脹,德國崛起,縱橫捭闔在伊朗這個土地發生,一戰似乎也和此地的角力有關。英國人先是左右逢源,與法國共同劃分戰後勢力,造成現代中東地區複雜又敏感的以阿衝突,貝爾福宣言,麥克馬洪-海珊協定,賽克斯-皮科協定。簡單說法英國建立地域小團體分而治之,先瓜分整個地區,伊拉克建立於分屬不同區域民族的帝國,以色列重新在此立命安身,阿拉伯建國全部肇因於此。接者是英美帝國主義者覬覦該地的資源,特別是石油,不斷的拉拔甲方打乙方,又背地與乙方交往的長遠故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由伊朗的國王談起,石油,宗教,經濟利益,該地民族宗教衝突,地緣政治。夾雜美俄在此的勢力消長。在2020的疫情期間看來特別驚人,特別是美國帝國主義引起的勢力糾結,阿富汗戰爭,伊朗與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剛被消滅的ISIS,可能蔓延全世界的所謂恐怖攻擊依然存在。為文時剛好遇到奧地利維也納的恐攻事件!

帝國主義的後遺症,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是朋友,美國都是支持對立一方,解決現在問題,卻衍生下一個問題。聖戰士,蓋達組織,伊拉克政府無一不是接受過美國支援卻成為日後的大患。這一點在稍微提到的阿富汗戰爭也出現,中國鼓勵維吾爾戰士對抗當時的蘇聯,卻也造成現代的疆獨武力。中西方主政者都犯了同樣錯誤短視近利。書中有兩個章節跳談到德國進攻烏克蘭是為了該地的糧倉,戰略目的不成反而動心起念殘殺猶太人。感覺上只是為了滿足標題的絲路與各式各樣的道路而硬扯進來。作者行文巧妙每每在前一章的尾聲就將下一章的主題依序帶入。

作者是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級研究員、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聚焦在地中海、巴爾幹半島、高加索、俄羅斯、基督教與伊斯蘭文明關係,也擅長中世紀希臘文學。依照語言系譜推測本人是克羅埃西亞後裔。網路訊息顯示族群是來自伊朗高原,後來慢慢移動到現今巴爾幹半島北方,可能因為家族因素,相對而言沒有所謂的歐美中心論的主觀意識,看到行文中批判自己英國同胞面對印度殖民地的高傲的階級意識,對於伊朗人的心中鄙視,還真是直接!直接擊節稱賞。帝國主義拉攏上層的歷史中談到伊朗法王欺壓巴哈伊信仰bahai。心中納悶,此宗教世界少有人知曉,舊名大同教,只是聞其名,直到接觸過信仰人士,在印度新德里的蓮花寺就是巴哈伊靈曦堂。作者倒是沒有說明為何將此寫入。

本書開始於西元前六世紀亞洲中心的波斯帝國,談到中西方的貿易與商品的交換,絲路串起東西方交流絲綢之路曾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接續是世界三大宗教在此條路上都有留下歷史的痕跡、雖有提及奴隸但是畢竟也只是商品之一、阿拉伯人開始的皮草代表的商業交換,蒙古的出現,成吉思汗的鐵蹄一路向西,在帶來殺戮的同時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鼠疫的傳播,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殞落,西班牙葡萄牙開始的大航海金山銀礦之路、北方諸國如荷蘭起而代之,英美陸續崛起而有不同的故事。此些主題的發生地點雖然偏離主題卻也是重要的世界史,中亞世界的商業阻隔而有海權帝國的興起,最後依然回歸陸權爭霸,是否作者的原意是陸權主義優先?
展開
user-img
0.5
|
2021/02/25
有留言提到對中國過度美化的問題。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原文版與譯文版,應該會有更多的暸解。如果被譯過之後整個變成中國文學,還不如看原文書算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20/11/09
書是好書,非常精彩,扣一分因為最終章節過度美化中國。比起書中不斷地檢討西方國家,最終章節的過度吹捧、美化中國,讓人感覺有失公允,對於中國的新疆集中營議題輕輕拿起,輕輕放下,如何對得起前面十幾章節對穆斯林文化的精彩訴說?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4/10
這條路,對不少人來說有大量想像,音樂電影、文化藝術、貿易、宗教到政治都是,雖然是現實主義門派,但這條路,也讓我心嚮往之。

對絲路還是有憧憬,不管是伊斯蘭課堂上的電影教學、旅遊在中國甘肅月牙灣看到黃沙滾滾、在日本奈良玄奘寺的寺內看到壁畫,或北京清真寺開齋節,對我都能有飛向沙漠綠洲的畫面在腦海裡上演。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該書不只是政策性或讚頌方式的撰寫「這條路」,而是以這個區域上的所有推展影響當時的時空背景,甚至世界聞名的推進,猶如以國際關係史版本來述說「世界是平的」。

不管喜不喜歡、認不認同一帶一路,如果覺得國際關係很重要,台灣找回自己在國際的定位也很重要,那都該試著讀讀這套書,畢竟有不少和你我生活、文化息息相關的事務,都在這條路上產生。
展開
user-img
2.0
|
2020/02/16
劇透警告
優點:在歷史的描述與考察分享上,引人入勝,讀者能輕易跟隨作者的腳步來認識璀璨絲路文明。

缺點:提及中國時過度美化,尤其在最後篇章歌頌一帶一路、大國崛起部分,顯失客觀。本書的中文版出版於2020年2月,時值新冠狀病毒爆發之際,若作者此時還在寫書,應該需要增添一個新的篇章,就像十三、四世紀的黑死病傳播路線。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1/08
史地不分家,歷史和地理一向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絲路的歷史脈絡時,若是搭配絲路的地理路線一起讀,能讓整體概念更為清晰,也更有閱讀趣味。

從前課本學到的絲路是從中國古朝代的角度著眼,我們從中知曉了西漢張騫和東漢班超都出使過西域,也都為西域的開拓做出重大的歷史貢獻;唐朝玄奘的絲路行串起了佛教文化的寶貴交流;明代則有鄭和下西洋及中世紀的歐洲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啟了海上絲路。我們學到的絲路,僅此皮毛而已。

身為西方人的作者摒棄了以西方視角看絲路,改用東方的角度引領讀者走一趟這絲綢之路,開發新視野,拓寬原本對絲路那一丁點的認知格局,發掘我們所不知道的歷史變遷和當代啟示以及各種發展背景的樣貌。

翻閱《絲綢之路》,方知絲路的版圖規模遠比所知的還要廣袤無垠,涵蓋的領域森羅萬象,政治、革命、宗教、經貿等,內容精彩的像在讀故事,絲路與眾多人事物息息相關,讓人不想錯過任一環節。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1/07
劇透警告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絲綢之路

本書《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主要探討近、中東歷史,作者彼德‧梵科潘為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者,但其父生於南斯拉夫,因被政府沒收財產而逃至英國,由於他的父親來自介於西歐與亞洲之間的東南歐,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作者對這帶地區有濃厚興趣,無論對歐洲人還是我們亞洲人來說,這帶都是十分陌生的。本文中筆者將先論述本書之問題意識,接著是本書摘要,最後則是對此主題之反思。

本書問題意識為:「在跨文化主題中,採取甚麼樣的研究角度是最好的?」作者提出的研究角度則是透過近中東這塊介於歐亞之間的地區理解世界史,歐亞之間曾透過波斯這個樂於接受外來文化的國度交流,但如今我們都已經忘了這回事,並且明確切割歐洲文化與中華文化,根據作者的看法,絲路研究能幫助我們連接兩者。

筆者從聯經出版社獲得的樣本是本書的一半(從導論到第十二章)。筆者將以主題式的方式做摘要,因此不見得會隨著本書次序做介紹:在第一章,作者分析希臘及羅馬如何看待亞洲,也就是古典時期的「東方主義」,亞洲在希臘人眼中的形象如同酒神戴奧尼索斯一般神秘、慵懶、多情,而羅馬人則將亞洲與埃及視為富有的象徵。而且在這個時代中,來自於中國的絲綢同時具有富裕,以及身體誘惑的意涵。
第二、四、五章則是論述宗教的發展:作者先在第二章介紹佛教與基督宗教之興起,並談到宗教與政治之間的合作關係,例如:君士坦丁以基督宗教之名威脅波斯,保護羅馬的基督徒,卻因而使亞洲地區之基督徒受波斯迫害。接著在第四章,我們看見伊斯蘭教在波斯與羅馬之間長達二十年的戰爭中成形,在此時期,穆罕默德以語言、文化認同凝聚阿拉伯人的勢力,並與跟隨他的信徒分享戰利品。伊斯蘭教十分容易融入各地文化,但在伊斯蘭教內部卻有詮釋上的分歧。此外作者也談到穆斯林的迅速擴張,往亞洲的發展進而導致中國的安史之亂,在此時期巴格達成為了世界中心:知識、音樂、時尚都在此獲得充分發展。
第三章則是在阿提拉領導下的匈奴入侵波斯與羅馬,這是因為當時的氣候變遷導致遊牧民族西移,當波斯與羅馬有了共同敵人,他們才聯合起來見了長城防禦,在他們之間也有了宗教寬容,因此基督宗教內部開始系統化,但也導致羅馬教會與東正教之間的詮釋衝突。
第六、第七章的主題與貿易商品有關:作者在第六卷談到皮草在絲路貿易中取代錢幣的用途,以及是可薩人在絲路的貿易角色。第七章則是位於北歐的維京人也加入東方貿易鏈,維京人主要做人口販運,奴隸的主要來源維斯拉夫人,這也是為甚麼英文的奴隸稱作「slave」。
第八章進入十字軍東征:土耳其人攻打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國王因而向羅馬教宗求援,羅馬教宗以宗教之名派往亞洲的十字軍真的獲得了勝利並且拿下耶路撒冷,但同時也回過頭掠奪了拜占庭帝國,並且與阿拉伯人建立貿易關係,在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歐洲人也在阿拉伯人中重拾許多知識。
第九第十章則是談論蒙古帝國四位大汗的破壞與建設:成吉思汗(開始擴展蒙古勢力)、窩闊台(打下蒙古大多數的領土)、貴由與蒙哥(在中國北京建立元朝),蒙古的出征幾乎沒有失敗的經驗(除了攻打埃及以外),每次蒙古停下擴張的腳步都是因為可汗之死,蒙古人要回家選汗。由於這些戰爭的緣故,黑死病也在歐洲迅速擴張,蒙古人將黑死病死亡的屍體扔進敵軍城內,這也就成了歷史上第一批生化武器,即使蒙古摧毀了大多數城市,但也是有貢獻的,例如:蒙古建立完整的貿易與行政系統、取消各部落間的自我認同以凝聚勢力、對各個宗教也採取寬容的態度,此外,黑死病也重建歐洲經濟結構,人民變得比以往富裕進而帶動了日後的工業革命。
第十一、十二章的主題是地理大發現,當十五世紀西班牙穆斯林與基督徒之間的寬容越來越低,哥倫布建議穿越大西洋到亞洲與蒙古談合作以拯救耶路撒冷,最終他沒有成功來到亞洲,但他到了美洲。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想非洲購買奴隸送往美洲工作,他們攻擊美洲原住民並獲取金、銀。接著達伽瑪找到前往印度與中國的海上路線,歐洲人打從美洲得來的財富拿去印度與中國購買奢侈品,使印度變得富有並且建造許多宏偉的建築,例如:泰姬瑪哈陵,然而大量白銀的流入卻造成中國的經濟危機。

讀完試讀樣本後,仍然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思考(或許作者在本書後半段有提到):近、中東在當代世界中的地位為何?本書提到即使在地理大發現時期,海上貿易仍然不足以威脅阿拉伯人與義大利之間的貿易,因為海上航行風險過高,然而現在我們提到近中東的時候經常只會想到石油與戰爭,但我們仍可近一步探究介於歐亞的近、中東在資訊化以及全球化的年代中是否仍有其重要地位。接著,由於筆者研究柏拉圖與孔子間比較哲學的緣故,閱讀本書的同時也在思考自己的研究主題,筆者發現柏拉圖與孔子間的哲學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也知道柏拉圖哲學受到近東與埃及文化影響,也就正好是本書作者研究的地區,因此我們可以近一步思索近、中東是否有連接兩者的哲學理論。最後,筆者十分好奇本書作者如何以近、中東既不是歐洲也不是中國的觀點解釋近年中國提出之一帶一路。本書翻譯十分順暢,閱讀過程中都不會被譯文卡住。本書作者使用的文字也不會太深(適合社會大眾學習歷史),但仍需一定程度的文化常識來讀懂這本書,例如:歷史人名以及地理位置。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1/07
一眼就覺得封面好美!!書名絲綢之路,本來以為就是在講一帶一路(差點就滅火了XD),
看完作者前言就決定買了,也才發現以前學的歷史有這麼多被遺落的地方,
內容很扎實的一本書,雖然還沒看完,但一年用這麼一本精彩的大書開始真是太棒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1/06
絲路大概是這幾年最熱門的詞句。雖說這都是拜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所賜,但其實,它本身也是充滿魅力,只是華文圈給予的關注相對少。畢竟,想像著一支支商隊,在沙漠綠洲中穿梭,來往於不同文化之中,體驗異國風情,也是挺浪漫的。(其實是充滿危機跟艱辛)作者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自述從幼年時就看著歐亞大陸的地圖而心嚮往之,相信應該也有不少人抱持同樣心情吧。

不過,人們對於這條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命名的「絲綢之路」,實際上,與其說是一條刻意打造出來的商業通道,不如說是生活在這塊大陸上的各個文明社會之間,按照需求配合地理環境自然塑造出來的一條貿易軸線。畢竟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難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自給自足,交換彼此所需之物才是合理的情況。按照亞當‧斯密的說法,就是那雙“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這一切。作者在他這本書中,就是想跟讀者述說在這條商道上來來去去的人們與此起彼落的帝國種種互動經過,文化、財富、夢想、災難,不停地在這之中激盪著。

本書給我的感受跟之前閱讀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的《地中海三部曲》一樣的輕鬆愉快,兩位作者同樣的都是歐美那些有著雅俗共賞文筆的歷史作家,擅長用流暢的筆法講述龐大的故事,架構清晰,條理分明,穿插著有趣輕鬆的奇聞軼事引人入勝。例如作者說到一段,伊斯蘭文明興起後,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為了貿易當然也開始打造自己的貨幣。一開始他們學習隔壁的基督教拜占庭的樣式,也在錢幣上放了人像,據說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面容,但很快又拿掉了。因為這引起了許多認識先知的耆老們的不悅,而伊斯蘭的教義是反對偶像崇拜,禁止把先知穆罕默德的面容用任何形式呈現的。類似上述這樣的,都是容易讓讀者印象深刻,又能見微知著的小細節,也是這類作品吸引人之處。雖然本書比較偏向大眾,但它可以當作一種指引,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深入的去探索這個主題。


我曾經拜讀過譯者苑默文兩三部作品,他的知識跟譯筆都是足以令人信賴,之前在廣場推出的《中斷的天命》就是備受好評的佳作。相信這本《絲綢之路》,也不會讓大家失望。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1/05
許久沒讀到能如此引人入勝的歷史書籍。與其說是在講述絲路的歷史,不如說是在講述人類文明全球化的開端,同時讓人聯想起這世紀世界各地的政經發展,讀著讀著唏噓感嘆是很正常的事。

雖然世界各地很早就開始有交流這件事大家都知道,但「全球化」其實很早就開始的這個事實仍易被遺忘。絲路的定義到今天已經變化太多,但作為連結世界的象徵這點卻沒有變過。在清晰梳理各帝國文明的興衰之餘,作者本身的文采、文學知識和其不斷變化的觀點,讓本書可以被看作是人類文明史入門,更可以是人類史預言入門;內容包山包海。

本書另個可貴之處在於,作者時時刻刻提醒(隱晦或直接)讀者不同史觀能帶來的影響。從注釋和前言皆可看出其態度嚴謹。繁體中文版翻譯通順流暢,非常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1/05
這真是一本很不同以往的一本書,作者都寫作方式讓你很容易就進入書中的情境。感覺歷史一直是活著的。小時候讀歷史都以為同個時空只有一個國家統治全世界,比如希臘接著羅馬,其他地方都有如太陽照不到的地方一樣,不被看見跟忽略,而作者就是那個點燈人,他把很多地方重新照亮。很多以前覺得斷裂的歷史片段,都一一補足了。看到這麼多各領域推薦人推,就覺得應該是本好書。買來看後,真沒有失望。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1/04
 大約在兩年前
 我第一次讀到某本世界史的簡體書
 叫做絲綢之路
 
 心裡大翻白眼
 想這個名詞要用多久
 沒想到一翻開
 就大開眼界
 
 因為世界歷史的線性故事
 或者應付考試的大事摘要
 早就是大家熟悉的寫法
 
 可是作者透過《絲綢之路》這個東西交會的中心
 卻整理出如同數學般的公式
 進而解釋:世界上所有的大事件
 其實都跟這條隱形的區域有關(以耶路撒冷為中心)
 
 因為資源和權力、領地的遷移
 就是國家演化的途徑
 
 於是,這樣的邏輯
 可以套用在世界的各種大事件裡
 
 我們好像獲得嶄新的思維工具
 能夠分析、進而判斷未來的動向
 簡直神奇
 
 讀完之後,我就一直在想
 連歷史都能夠挖掘出新的邏輯
 那麼,其實任何領域,都可以是成長的產業
 
 絲綢之路,就是這樣一本精采的作品
 不論你認不認同作者的觀點
 都能夠在這本書的基礎之上
 發現自身領域中,還沒開出的花
 
 現在,繁體書終於完成
 就推薦給大家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