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中文書
自然科普
9折$ 405
4.5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11/03
劇透警告
「想了解等在我們前方的東西,就像要了解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東西般,絕對不能忽視傳染病所扮演的角色。我們能改變巧思、知識以及整合組織,但是不能消除人類容易遭受寄生生物侵入的特性。傳染病在歷史上出現的年代早於人類,未來也將和人類天長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一定會和從前一樣,是人類歷史中的一項基本參數和決定因子。」

※※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人類很少面臨大型流行病的威脅了,直到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流行性傳染病才又成為世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大大地改變了你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然而,翻開歷史,傳染病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傳染病早就存在了。人類如何和傳染病交鋒、共存,傳染病如何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和擴張,是這本《瘟疫與人》所要探討的主題。

這本書以「寄生」的概念來解釋人和傳染病原,以及人和文明體系間的複雜互動。傳染病原和宿主之間,是一種寄生關係,病原倚靠宿主所提供的養分生存,這種發生在微生物和宿主之間的寄生,被稱做「微寄生」。與之相對的,是另外的一種寄生關係,存在於人類和文明統治制度之間,即被統治者和統治者之間的關係,作者稱之為「巨寄生」。對於寄生關係的各方來說,如何避免兩敗俱傷,進而達成一種穩定的相互適應是相當重要的,這可以確保各方都能夠永續生存。人類、微寄生和巨寄生,如何在漫長且複雜的互動下相互調適,最終達到穩定的平衡狀態,也就成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挑戰。

從智人出現的史前時代起,一直到文明高度發展的二十世紀初,人類歷史上多次遭遇傳染病的威脅,這些曾帶走大量生命、甚至改變一個民族或文明命運的疾病,像是天花、鼠疫、霍亂等,現在的我們並不陌生。然而,歷史學家在探討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時,傳染病的影響卻常被低估,或是缺乏詳細可信的資料去推論其中的因果關係。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不該忽略傳染病的影響,尤其是在醫藥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傳染病是影響人口成長的關鍵因素,而人口成長又必定涉及了帝國統治的效率,以及文明社會在宗教、經濟、文化等各層面的發展。追溯各個歷史時期疾病的流行模式,探討流行病是如何影響人類命運,是另外一種看待人類歷史的方式,也可以是人類重新檢視自己和大自然關係的方式。

瘟疫常常不是平白無故的發生,人類自己究竟該為瘟疫負起多少「責任」?這本書追溯了十四世紀歐洲鼠疫的流行模式,藉由發生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的鼠疫,試著重建中世紀「黑死病」的傳播途徑。蒙古帝國的軍事和貿易擴張,也許正是鼠疫得以傳播到歐洲的重要原因。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征服者將許多歐洲人已經習慣的疾病帶到美洲,對於缺乏疾病經驗的印第安人而言,不只是帶來滅族式的災難,也帶來了信仰和社群的崩潰。人類文明的「巨寄生」在擴張勢力時,不可避免也帶來了疾病,在發展科技、追求利益時,也將許多的病原帶出原本的生態區位,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

人類一直到十九世紀才發展出有效對抗傳染病的醫學和公共衛生模式,因此有很長、甚至大部分的時間,人類是透過生物調適的歷程,以及一些透過嘗試錯誤所發展出來的風俗習慣,讓傳染病漸漸降低其傷害性。十九世紀歐洲爆發了霍亂,由於症狀極為可怕,致死率非常高,科學家開始積極思考防治策略,並將科學方法運用到防疫和治療上。隨著公共衛生條件的改善和醫學的飛快進步,許多的傳染病都得到了控制,人類的生命和數量開始不再那麼受到傳染病威脅。當然,病毒和細菌也會自尋生路,也許在人類自以為是之時,它就將捲土重來,而這正是發生在今日世界的事。

這是一本寫於1976年的書,當年國際間的公共衛生和醫學方面的交流,使得許多落後地區成功擺脫傳染病威脅,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絕跡,此一長期影響人類的疾病就此消失。然而,回顧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國際公衛組織的失靈失能,各大國政府的隱匿與疏忽,這一切實在是難辭其咎。也許災禍的本質不在於微寄生,而是巨寄生的腐敗與永不停歇的彼此角力,而犧牲者依舊是平凡無辜的每個個人。

而在回顧了傳染病和人類漫長的互動史後,若跳脫出人類中心的角度,重新思考地球上這一群小小生物,我們或許會發現,人類族群本身也是一種寄生--對於大自然,我們已經要求太多,很多的生物因人類的肆虐而滅亡消失,地球本身也是處於生病狀態。也許很久很久以後,會有另外一種智能生命為人類寫一部興亡史,我們將在其中呈現出什麼樣的感染和症狀?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5/21
本書試圖以流行病的面向重新剖析人類歷史的因果,可謂是《槍砲、病菌與鋼鐵》的老前輩之作(本書完成於1970年代,早於該書二十多年)。作者以「巨寄生」及「微寄生」雙軸來論述歷史事件,例如以都市盛行文明型傳染病導致人口會持續衰減並需要由鄉村人口大量移入以填補缺口,闡釋蘇美語最終被阿卡德語代換、匈牙利及捷克的近代民族主義崛起的成因;又例如提出草原民族(蒙古人、賽爾柱人等)的頻繁征戰必然會密集接觸傳染病而導致人口銳減,在無法補充兵員下反被農業民族推翻並吸收的觀點。凡此均與主流歷史學說的解釋大相逕庭,可見作者欲以全新觀點挑戰既有框架的野心。
不可否認地,本書多數觀點仍僅止於「假說」,尚未有堅實的證據支持,在學界也受到諸多抨擊。但無論如何,其所提出的分析面向仍不失為提供讀者認識歷史的新工具,而自有其獨特的價值!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