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外包的陷阱:在「快答案」的世界,我們如何重建常識、擴充思維?

中文書
商業理財
9折$ 450
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33%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我們不可能精通所有領域的知識,所以尋求不同觀點是好事;然而,我們應該讓專家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掌大權。深度的專業必須與寬廣的視野達到平衡。」

今年 AI 議題打的火熱,猶如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所說:人工智慧的「iPhone時刻」已經來臨。然而在充斥著 ChatGPT、各方技術與專家的時代,「讓專業的來」是否為唯一的正解了呢?本書給了不一樣的解答。

《#思考外包的陷阱 》一書表示:專業知識容易伴隨著過度聚焦、獨立分化的問題,導致專家或技術所持有的視野過於狹隘,僅專注於解決某個問題,而忽略了身後其他千百個問題。我們身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世界,但當我們無腦外包思維與決策權給科技與專家時,也間接放棄了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利。我很喜歡書中強調的一個思維概念:科技與專家對我們不可或缺,但他們的建議不該是我們唯一奉為圭臬的遵旨,就像 Google 導航有時會把你送進湖裡一樣,我們應當奪回自主思考的權利、並聰明運用專業知識,拼湊屬於自己的人生路線圖。

👇🏻很有感的兩個面向:

🔹專才教育的隱憂🔹
「我們培養了數個世代的人去研究樹皮,他們許多人對樹皮的起伏、型態、顏色、紋理有深入的理解,但很少人明白樹皮僅僅是樹木的最外層,又更少人意識到樹木是森林的一部分。」

關於為了研究樹皮而忽視樹林的比喻真的很好的體現專才教育的盲點。其實也不是說專才教育不好,而是若只鼓勵大家傾盡全力專注於某個領域,很容易導致「隧道視野」的症狀,並且培養出過多的自信,盲目相信自身與他人的專業,造成許多出乎意料的判斷。因此我特別喜歡作者引用的馬克・吐溫的一句話:

📍「給世界製造麻煩的,通常不是人們不懂的事,而是人們自以為懂、但其實誤解了的事。」

作者提倡:深度跟廣度應當兼具,過度強調深度不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問題解決方式,僅會導致集體的盲目與固執己見。

📍「深厚的專業必須與寬廣的視野互補。若做不到這點,專家面對互相衝突的數據時,通常就會用高難度的思考特技合理化自己的觀點。」

🔹專家為輔不為主🔹
「知識不平衡的權力關係可能顯而易見,但並不會改變「只有你才能全盤了解自身所處的脈絡」這個事實。他人給予的建議和指引都只是你用來創作馬賽克作品的磁磚而已—是你做決定的材料,僅此而已。」

書中有非常多關於思考外包的精彩故事集錦,包含了醫生因嚴謹依循數據而對病患過度診斷、機師因習慣使用自動駕駛模式而導致意外等。作者認為:除了深厚的專業知識,我們也需要多元的觀點以及經驗去輔助我們做決策。不要被專家的學經歷與知識所震懾,也不要侷限於體制內的固有作法而不知變通。能掌握未來的人,必須是能善加利用專業知識且能整合多種概念的人。因此,專家之於普通人是種合作交流的關係,反之亦然。唯有保持開放、謙遜的態度去面對世界,我們才能在科技與資訊高度發展的時代中,主掌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也應該守住我們對問題和決策的掌控和主導權,並在需要時運用專家的協助。而專家也必須了解,自己看到的只是全貌的一部分。由於他們的觀點並不完整,他們與客戶之間應該要是合作關係,而不是由他們主掌一切。」

IG:valerie_the_bookworm
展開
劇透警告
首先,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這本書運用大量淺顯易懂的例子證明現代人思考外包的現象,在讀這本書時,我不時不時會想到康納曼的《快思慢想》與《雜訊》,這本書可以當作康納曼的入門。

因為網路普及,資訊快速爆炸,在這樣的時代出現了以前沒有的名詞: 數據窒息、認知負荷、數據氾濫、資訊疲乏症候群,還有近期大量書籍提到的FOMO,錯失恐懼症,因為人腦有限,無法在短時間內吸收全部的資訊,所以會使人產生焦慮、恐慌,害怕會錯過更重要的事物,擔心下一個東西會更好,人類想要達到效益最大化,但以人類大腦來說根本不可能,作者建議,人類應該接受「已經夠好了」,而非一再追求最大化。

因為希望效益最大化、資訊不對等、服從權威等因素,我們漸漸忘記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當去看醫生時,我們完全地相信權威,不曾懷疑過醫師給自己的任何建議,但我們忘記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身體的人;我們把自己的選擇權交給演算法,任由科技代替我們選擇,但我們忘記我們曾有選擇的權利;我們把控制交給一些死板的規定、表單,有時候明明覺得規定很死,但我們還是無意識地服從。

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便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想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必須有意識地知道自己是有控制權的,當權威、專家給自己建議時,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專家的話讓我們更快找到參考點,但是做決定的人是我。」並且透館反覆思考與問自己「這個目標是對的嗎?」就如同環保人士多倡導開車會排放廢氣破壞地球,但其實在製造汽車的過程所造成的汙染占了60%,開車造成的汙染遠比製造的小,但因為著眼於眼前看到的,而忽視了真正的問題。
這正是作者一再強調的: 「不要贏了戰役,輸了戰爭。」

《思考外包的陷阱》一書沒有艱澀的理論,透過大量例子佐證,唯一美中不足的我認為本書在探討到人類把思考能力外包時較少考慮到心理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不反對權威、規則,多是因為人類需要歸屬感與認同感 (這又可以介紹相關的書了),這方面作者就沒有多做說明,略為可惜。但是的確,在現代日常有太多盲從的例子了,人類因為種種原因將自己的大腦外包出去了,甚至說得嚴重一點,如Noreena Hertz 所說:
「我們對專家上癮了,他們提供的確定性、安全感和保證使我們上癮。我們放棄責任感,拿自己的智識換取他們所謂的智慧,我們交出了自己的力量。」
現在是我們拿回去的機會。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5/08
劇透警告
退一步拿回思考的主導權,不在盲目信任專家!
而是讓專家隨侍在側!
綜合客觀去看待事物的各種面向,避免過度的專注而移失了週遭的資訊!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