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你的焦慮習慣:善用好奇心打破擔憂與恐懼的迴圈,有效戒除壞習慣的實證法則

中文書
心理勵志
7折$ 294
4.5 /5
7位讀者評分
5
57%
4
43%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7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23/02/14
本書雖然是以焦慮為題,其實更像是談論如何戒除成癮壞習慣。

焦慮與成癮壞習慣有何關聯呢?作者提出「習慣養成迴圈」來進一步說明。
以下就我的「習慣養成迴圈」來舉例:
1 觸發點:該做提案簡報了,但是害怕做不好 (不確定+恐懼)
2 行為:焦慮,不斷划臉書逛網頁
3 結果:即使焦慮對事情沒有幫助,但我總算做了點什麼,於是腦袋得到獎勵
從我的習慣迴圈可以看到,焦慮已經成為我的獎勵了,只要我感覺到不確定+恐懼,就會習慣用焦慮來獎勵自己。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基礎論據。接下來的篇章,不只適用於戒除焦慮的習慣,也適用於戒除所有你想擺脫的壞習慣。

作者提出的方法,許多都與正念、呼吸、覺察這類的理論相通;但即使你已經熟知正念覺察的應用,讀這本還是會有一些新的收穫。比如作者提出強大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駭入大腦、改變固有迴圈的絕佳工具。

此外,本書將「成長型心態」這個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好奇心、覺察等正念實務方法相連結,這部分讀來也頗為驚喜。

最後附上作者的TED演講,作為讀書後的補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W9jvvMr4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0/24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

A+

這本書讀起來相當的具有共鳴,照書中的例子看起來,我應該也是嚴重的焦慮者,其中作者舉了一個恐慌症的患者當成是全書的例子環繞說明,這個例子跟我有絕對相當的共同狀況。

我們所有的焦慮源自於大腦演化的生存保護機制,但是過多的焦慮其實是無法影響問題的結果,還會帶來更多的負面循環。

這些年一些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狀況,讓心中的焦慮無形當中慢慢增加,舊有的習慣迴圈也著實地讓自己吃了不少的苦頭,感覺生活灰灰的,一種心理侷限的感受。

自己陸續看了不少的書,關於正念冥想與覺察的方式,沒想到竟然與這本書多處地方不謀而和,在自己學習了正念冥想的呼吸練習後,確實在很多的時候幫助了自己舒緩焦慮的情況。

這本書讓自己在焦慮面上,更理解要學習拆解自己的習慣迴圈。透過理解結構,利用覺察、呼吸,便可以翻轉焦慮的習慣,強化獎勵型的學習機制,讓新的習慣迴圈養成,成為自動的導航系統。

這本書做了很多環節的深入說明,內容相當的豐富而且也結合了相當多心理諮商的實例,如果你有長期的焦慮習慣,它可以幫助你更理解這些焦慮習慣背後的運邏輯。

第一個步驟先理解內心的習慣迴圈,接著透過覺察,幫助自己從結果的感受反更新自己的習慣,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帶著好奇心以及呼吸,幫助自己更有效的擺脫舊的習慣迴圈。

第一步:釐清你的心理:學習機制
觸發 → 行為 → 獎勵 / 結果

第二步:更新大腦的獎勵價值:覺察結果的感受
覺察,行為所帶來的結果的感受是什麼?
將意識專注在行為所帶來的結果,以改變行為。

第三步:幫大腦找到更大、更好的機會:好奇心+呼吸
原先:觸發 → 行為(焦慮) → 獎勵 / 結果
原先:觸發 → 行為(好奇心) → 獎勵 / 結果
當焦慮出現時,用好奇心取代第一反應,而非讓焦慮操控。
呼吸練習:他只是單純幫助你跳脫出去,不會被困在習慣的迴圈當中,注意自己的呼吸,是一種具體的方式專注當下。
呼吸是停留在當下的直接體驗裡,而不是試圖跳脫出來逃避。

Action:
1.拆解席慣迴圈
2.覺察、呼吸

#推薦書單
#閱讀
#閱讀心得
#好書
#讀書
#書評
#閱讀筆記
#焦慮
#正念
#冥想
#覺察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
#時報出版
#missdragon
#dragonmiss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7/01
劇透警告
當焦慮成為了習慣➤《鬆綁你的焦慮習慣》


「即使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只會因為擔憂而不受控制,但這種『以為自己好像有在做什麼』的感覺,會成為一種獎勵。」—p.60


我很容易未雨綢繆而感到焦慮,時常會直接影響到我的生理狀態(反胃想吐、頭痛、肚子痛、有窒息感)

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唯一能做的事好像只有擔憂
我因此感到不舒服,但這樣彷彿成為唯一我能努力的事,在我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成為了習慣

看完這本書前,被作者說中我擁有錯誤的期待。

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緩解焦慮的答案,
而是傳授給讀者一套心理訓練的方式。
畢竟焦慮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
需要不斷的鍛鍊才能慢慢戒除。


以下將分享:什麼是焦慮的習慣迴圈?RAIN心理訓練,以及我的實作。



⠀ ▎什麼是焦慮的習慣迴圈?

習慣迴圈的組成:觸發點▸行為▸獎勵(結果)

我們常常在某些情況下觸發了行為,最後總結出來的獎勵與結果,促使我們下一次遇到了一樣的觸發狀況,又會付諸一樣的行為,不斷循環。

焦慮雖然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它卻是獎勵的一種。
因為無能為力,焦慮能彌補心中一點罪惡感,導致我們下意識不斷被焦慮吸引。



⠀ ▎RAIN心理訓練

①認知現在正在發生的事

焦慮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曉得自己正處在焦慮的狀況。
認知目前的狀況,知道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觸發了焦慮非常重要。


②允許並且接受它

不刻意逼自己不要焦慮,
刻意排斥反而會落入另一種強迫的迴圈。
接受自己目前焦慮的狀態,能意識到這一點就很棒!


③調查身體的感受、情緒、想法

覺察自己在焦慮時身體的反應?
腦中閃過什麼想法?心情怎麼樣?
也反覆思考焦慮觸發的行為,能夠帶來甚麼好處?

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是一種心理訓練。
透過不斷練習,多到讓心靈肌肉形成動作記憶。
當再次遇到觸發點,就能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變化!



⠀ ▎我的實作

· 觸發點:知道當天工作很繁雜,也不知道何時能結束
· 行為:想喝高糖份的飲料平衡心情
· 結果:變胖讓我心情更焦慮,而且沒改善工作進度讓我焦慮的情形更嚴重


原先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因為工作焦慮才想喝飲料,總覺得只是單純戒不掉愛喝飲料的習慣而已,卻沒有發現習慣背後隱藏的意義。

是我翻開記帳app,
發現為何買飲料大多剛好是星期一?

原來在焦慮工作時,我並沒有發現自己處在焦慮的狀況(觸發點),進而想說來買杯飲料好了(行為),接著站上體重機讓我更感到身材焦慮。

下次萌生想喝飲料的想法時,
我開始會閃過我現在是否正在焦慮?

當我確定自己是因為工作焦慮而想買飲料,想喝飲料的念頭就會打退了,畢竟喝飲料這件事不管是在身材或工作上都無法幫助我。


雖然目前我無法完全不喝飲料
(作者也提倡不是完全根除行為本身才是對的)
但藉由覺察自己,我的確大幅減少喝飲料的次數!

🏷️看更多閱讀心得IG:hi.louna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6/13
本書厲害之處,在於提供完整有系統性的見解,不是一堆罐頭資訊。
在內心有了疑問時,在之後的篇章就看到相關的主題,真的很感謝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5/25
值得購買
原子習慣是建立習慣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則是破除壞習慣
兩本書概念可互相交流 算是互補
這本書提到覺察的益處 能了解冥想為何常是商業人士的話題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4/24
劇透警告
【與其用意志力,不如透過好奇心來建立正確的思考迴圈。】

現代人的文明病是憂鬱、焦慮,及過多的資訊垃圾。
於是心靈類的書籍開始熱銷,不管正念、覺察、冥想、瑜珈等等指涉,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心能更加澄清,擺脫煩惱,叫我們專注感受當下,放下執著,進而鬆綁你的情緒壓力。

📝焦慮:「一種擔憂、緊張、不安的感覺,通常是針對某個即將發生的事件,或某個無法確定結果的事物」

📝「憂鬱的人執著於過去,焦慮的人則執著於未來。」

焦慮症跟憂鬱症有七成的重疊,嚴重的人甚至會以為就這樣永遠無法改變了。

快樂對患者來說很困難。焦慮成為一種經年累月的習慣,每天起床都讓人感到沮喪、恐慌,有些有明確原因,有些可能沒有。會藉由暴飲暴食、抽菸、追劇、拖延等來迴避,於是「這些癮頭被具體化、形成習慣,因此感覺起來並不像是成癮──反而更像是我們本身的一部分。」

而本書透過腦科學及佛學的正念,還有一部份原子習慣的內容,來幫你鬆綁焦慮。

📒策略一:利用意志力戒斷壞習慣,短期或許有效,但長期下來卻不會有用。(我要減肥!我不能吃!

📗策略二:替代品,想要X,就用Y替代,想抽菸就吃糖果,感到焦慮時就多看看可愛動物的圖片,轉移注意。但可能會因習慣而感受邊際效應。(但我自己很愛🐼

📘策略三:整頓環境,跟原子習慣講述的一樣,利用提示及把會打擾的物品挪開,還有獎勵機制,讓自己養成好的習慣。(e.g.看到甜食會想吃,就不要看到;看到手機會想滑,那就封印到遙遠的地方!(或請他人協助監督等等

📒策略四:覺察,「有意識地、不帶批判地注意當下感受所產生的察覺,重點在注意及好奇。」

覺察並不是停止、清空、排除我們自身的一切。我們之所以身爲人,就是因爲我們有想法、情緒、身體感受,覺察並不是要改變或消除那些讓我們有所體驗的想法及感受,而是改變我們自身與那些想法及感受之間的關係。(讓自己感受並瞭解)

🔖《圓覺經》裡有一段話,「知幻即離,不作方便」我們要斷煩惱,要先有覺知,如果沒有覺知,就不可能超越它。譬如我現在起了瞋心,自己不知道,或現在起了貪心,也不知道,不自覺怎能超越它!──慧光和尚

總結:凡事都是需要練習的,不可能豁然開朗地學會或擺脫焦慮,成癮時代、資訊時代 、疫情時代更有許多的煩惱,本書談的面向圍繞在「關於焦慮」、「關於習慣」、「關於正念練習」,還有一些腦科學上,從最一開始的檢示紀錄,到後面的學習改善習慣,最後是練習保持信心、重視呼吸及覺察。

佛家常說人生六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講求無罣礙,講求捨,講求慈愛,很多修行的觀念其實也能幫助我們擺脫日常焦慮。

切勿把負面的能量當作一種常態,雖然是理所當然的情緒,但實在是無益個人的,焦慮並不能把你推向成功,不能讓你有好的藝術創作,如果可以也是你本身就很好,絕非單純的因果──因為A而產生B。

焦慮跟憂鬱不是禮物,
只是影響了你而已。

曾去過法鼓山舉辦的活動,也是透過好好走路、好好吃飯、好好學習,藉此觀照自己的狀況,並專注在禪修本身。萬物靜觀皆自得,然後,都是需要慢慢修行的!

慢慢地讓我們的心能更有自信地面對世俗的煩惱。



摘錄句子:
📝「如果父母想要送給子女一份禮物,最好的做法是教導子女喜愛挑戰、對犯錯感到好奇、尋求新策略、享受努力,並且不斷學習。如此一來,他們的子女就不會淪爲讚美的奴隸。」

📝「觀察你的想法,它們變成話語。觀察你的話語,它們變成行動。觀察你的行動,它們變成習慣。觀察你的習慣,它們變成性格。觀察你的性格,它們變成你的宿命。」

📝「寬恕,是不再期望過去可能變得更美好。」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4/18
劇透警告
「匱乏好奇心」是當我們面對資訊缺口,陷入不安、不愉快、必須知道的狀態。對於匱乏好奇心來說,得到答案才是重點。這種好奇心令人避免不確定性,進行特定目標的探索,是一種傾向「表現導向」的學習。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