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與猛獁

79折$ 355
5 /5
4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5/03/26
本書作者書寫幾種孤獨經驗,囊括都市關係,乃至於個人幽微的孤獨感。
是好看的小說,同時封面也蠻美。編輯的工夫不錯,能把這幾篇按次序編好,
讓人感覺看了一場當代孤獨展覽。
user-img
5.0
|
2025/01/21
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的是敘事人稱的選擇
《烏鴉與猛獁》只有最前兩篇採用第一人稱
儘管心底那熟悉到不行的讀者戒律反覆提醒自己,
無論敘事者的樣貌再怎麼貼近作者本人,我們還是要狠心地當作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
這是對作品最基本的禮貌。

知道是知道啦,往往還是會忍不住去參照、比對,
哇是這樣啊,原來這樣想......
多了很多因個人熟悉而獨有的趣味。


先聊聊作者,有個我很喜歡的新人特點
Stay True

與過往的文學觀有點出入,我一直深信小說才能讓作者比較真誠
而這本小說集,相當坦率地暴露出「弱」的地方。
從一開始就反覆想著,想了非常久怎麼更精確逼近這本小說的亮點
從內向、敏感、過敏到哀仔到示弱。
我覺得那是很棒的一件事,內裡有比我更年輕一個世代的人一種微妙的共性
不武裝、不害怕呈現出「我」的憂慮、困境、煩惱、厭世,或躺平,或規模更加巨大的無能為力?或如同言叔夏序文中提到的「脆弱」。

這點很棒,作者沒在跟讀者裝,不逞強也不耍花樣,就讓你好好看看一種令人嘆氣的現實。
在這個基礎上,以第一人稱敘事的兩篇,我覺得稍微多出一些更直面人生的勇敢。
不過這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偏讀,就第三人稱旁觀的位置,隱約有一點點想閃什麼的意圖在。

「好弱啊!」
這本小說聚集了一群這樣內在或許不甘或許有過不甘而平靜接受的人。

當然描寫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是項艱險的挑戰,取決於寫作者自身的位置,很容易就會讓讀者覺得討厭
有些寫作者追求距離拉遠對人物殘酷無情、有些寫作者會拉近距離同情。

作者的選擇是唉,我能有什麼辦法呢?生活本就如此啊,就是這樣吧。

而這樣吧我們的生活,仔細凝視下透出或奇幻或荒謬的迷人色彩。
很喜歡這本小說集以同名的〈烏鴉與猛獁〉開篇,相當討喜,略帶奇幻的輕盈感稍稍沖淡了一點生活苦悶的本質,張弛有度讓讀者緩步陷入其中。
其實一邊讀心底一面暗暗心驚,是不是忘了什麼?能不能過要看最後結尾了!很好,作者還記得,繞回來完完整整收官,我在心中暗喊了一聲 SAFE!
後面幾篇則或多或少都帶著輕微的荒謬氣息,情節的設計上巧妙引渡了許多生命中讓人無言以對的時刻,在一定的文字水準下,保有滑順的閱讀樂趣。
其中更有諸多讓人記憶深刻的名場面,捉住了讓人難忘的一瞬光景,奇妙的是都與母親有關。

我想獻上最持平公允的祝福
《烏鴉與猛獁》是一本值得讀,好看的小說。
期待作者未來的新作!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1/05
從書名讓人好奇,想到上次聽到猛獁一詞是什麼時候到翻開書頁後的各種驚喜。明明讀到應該會引起各種不適反應的段落,在作者筆下,卻讓人得以在直視苦痛之時,卻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溫柔。可是作者明明就很年輕⋯導致一向放任閱讀速度的我,反而想要先停下來,讓自己的感受再多一點時間、空間發酵。不只是在等紅燈時,好奇的想再多看幾眼會不會就看到什麼跑出來,更想要知道是不是有什麼被刻意安排的巧思還沒發現,或是哪些細膩的情感正巧妙的建構於作品中,才讓讀者在經歷荊棘之處,得以安全的繼續前進。我以為這裡應該要先見血嗎?畢竟我都準備好要痛跟大叫😱⋯

當時是在先讀完《像這樣的小事》後,直接繼續讀這本《烏鴉與猛獁》前半本。欸⋯怎麼很好看耶!都忘記突然想到會不會因為這樣的閱讀順序,而影響自己無法給這本書一個公允的評價。所以,後半段,就改採讀一篇就停好幾天,讓作品可以好好消化。結論是,我更偏好後面這種慢慢閱讀的節奏,非常適合忙碌的上班族。直到讀完後記,了解到這本書的問世過程。一個上班族的日常消耗,要能夠有餘韻的持續創作,必須得要花上多少無法計量的心力。上班族要能夠靜下心來,打開一本無關成功財富考試的書籍,就已經不簡單。更何況是要創作及不斷改寫,到交出稿子,最後讓自己的作品呈現到各式各樣的讀者面前?《黃色臉孔》描述過的各種心情轉折,我們好像可以想像作者此時的心情,天天都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中渡過吧。如果說,《進烤箱的好日子》是讀過之後就逢人就問對方讀過沒的作品,這本《烏鴉與猛獁》更是想要推薦給大家。無論你在生活裡曾遭遇過什麼傷痛,透過閱讀這本書,可以發現一個未曾發現的視角與空間。希望有機會讀完而走到這裡的你,也會覺得能讀到這些故事的自己是何等幸運。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未來能有相關新書活動,可以跟其他讀者一起討論與分享更多那些還沒有被明講的部分。當然,這樣精彩的作品,會讓人更希望下一本作品,可不要讓我們等太久啊⋯
user-img
5.0
|
2024/12/31
某日看到時報出版的貼文,單純因為喜歡封面的設計就帶回家的書《 烏鴉與猛獁 》 ,沒想到很對我的味,ㄧ翻開就停不下來⋯  趙鴻祐的文字沒有距離感但卻對情感有深刻又特別的描述,喜歡他在前幾頁對「社畜」的形容: 
  
/⋯成爲大家戲稱的「社畜」。這個詞很有趣,尤其是「畜」。人將自己比喻成馴養的動物,是遭到凌遲的畜牲,且相信有ㄧ天會被宰來吃。 /
  
這本書雖然有蠻多奇幻的氛圍與懸疑的元素,但選擇的場景卻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日常,或許是因為少了距離感,感到熟悉之餘也覺得好看。
  
/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思緒不斷飄回到自己的過去。趙鴻祐的文字,看似平淡,卻能直擊人心,讓我不自覺地聯想到自己的經歷。
  
/ 我這麼討厭回我媽老家,有ㄧ些原因。我覺得人ㄧ多,山就不再是山,只是換一個地方,把城市給搬上去。/
  
/ 除夕、初一、初二,每天都只是複製著昨天。我顧著吃,顧著笑,顧著假笑打招呼。/
  
前日跟朋友聚會才在討論著要不要回老家的話題。 ㄧ直以來跟原生家庭的疏離,結了婚以後也不喜歡各種年節,但很奇妙的是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回憶卻怎麼樣都割捨不掉也忘不了。
  
裡面有一段阿罵殺雞,我看到的時候不小心笑了出來,因為我也看過雞這樣在我眼前流了很多血😆 每年回老家那ㄧ桌油膩膩的菜,還有少不了的放鞭炮! ( ps: 我是被鞭炮嚇到的那個) 
  
讀到補習和用功讀書的片段,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那段日子雖然已經離我很遠,但趙鴻祐的文字像是無形的召喚,輕輕喚醒了塵封已久的回憶。這種感覺很奇妙,仿佛與過去重新建立了某種連結,儘管記憶久遠,卻並不讓人感到沉重或不快。
   
我想,這也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吧?它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讓我們在看似陌生的情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情感出口。
   
-
  
/ 所有的不幸,也許始於人禍,也可能肇因於大自然的無情⋯ 車禍、詐欺犯、風災⋯/ 
  
唯一讓我覺得有些可惜的,是這本書的簡介。書背上的介紹過於沉重,讀起來像是在強調某種苦難或嚴肅的主題。雖然故事本身確實涉及一些嚴肅的議題,但實際閱讀過程卻並非那樣壓抑,反而充滿了愉悅與思考。與其在簡介過多闡述或引導,不如讓讀者自行進入故事的世界,無預設地體驗,這樣的閱讀感受或許會更加自由與暢快。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