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與賬簿: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東亞世界

簡體書
商業理財
87折$ 256
4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9/07/19
應該是在網路上看朋友推薦的書單時,無意間看到網路電商利用大數據推送的建議《火槍與帳簿: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東亞世界》。
 
書名中的火槍和帳簿兩個無直接相關的名詞,怎麼會結合成為一本書的主軸?它馬上吸引了我,雖說在台灣買簡體字書已經很方便。但是家中實在堆積太多的書,所以把簡體字書單丟給在雙十一瘋狂購物的朋友:省錢、省運費。加上在兩個月後參加一場中研院海洋史的研討會「海洋亞洲的中心與邊緣」,兩者定有相互作用的內容可以吸收。
 
作者是要透過火槍(軍事、劫掠)與帳簿(貿易、白銀)——白銀對於全球化的影響幾乎和船堅炮利可以相埒。《銀線》一書有更完整全面的描述——的交互作用,來把當時的中國與東亞置入「全球史」的框架之中。
 
這個主題很有意思,歷史陳述的有趣與否往往取決於切入的角度,而非內容的陳列。視野的角度就是內容的框架限制,脫離過去單一區域或國別的縱軸,把時間的縱軸扁平化,打破狹隘的區域範疇,就會發現許多在課本中許多不相干的細節其實都是相互深淵影響的要素。
 
書中也描述了絲路對歷史結構的強度和力道都不若以往陳述般的重要。還有明清海禁的強度與影響力,也不是如教科書所強調的悲劇。此外,現如今所謂「全球化」的過程與肇始絕非以地理大發現作為開端,而是個是許久以來不斷演進的過程。同時「船堅炮利」也絕非自地理大發現之後,促進全球化的主力。也解釋了這樣的帝國作為一直都出現在人類歷史之中,為何其它帝國並未促成全球化?同時對於全球化vs世界化的差異也提供了解釋。
 
因為把十六世紀以後的整個東亞(馬六甲海峽以東直到日本海)都放在全球化的框架內分析,我這才發現日本白銀的挖掘和貿易流通,對於結束日本戰國時期與豐臣秀吉發動進行了七年「壬辰戰爭」的影響,以及因為白銀的流動把台灣(荷蘭人與鄭氏家族)帶入了當時全球化的舞台。
 
這書雖然是學院派的寫法,但是作者為了讀者考量:註解影響了閱讀的流暢度。因此整本書有26萬字,卻完全沒有任何註釋。可是編排與寫作方式還是學術著作格式,內容上也比較偏近史普書。我才看到一半,便覺得應該推薦給朋友。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