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思考讓我自由,學會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做對的決定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人文社科
224
4.5 /5
2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1/02/11
劇透警告
因同事看完這本書覺得不錯,於是借我閱讀,之前曾有一次想去聽褚士瑩老師的演講,但可惜錯過了。褚士瑩老師向法國哲學大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哲學踐行】,透過一連串問題直視自己的盲點,讓你跟心中生出來的想法「剪斷臍帶」進行分離,學習理解問題->拆解問題->享受問題,最後重新發現自己。

書中提到的很多面向頗值得玩味,打破了迷思,其中也不乏親子關係或教育本質的部分,我把對我很有感的稍微整理一下列出來與大家分享:
1.限制🆚自由
➡️有時限制不見得會限制自由,反而會帶來自由。
OS:在一定的規範內,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2.金錢🆚物質享受(不是因果關係)
➡️重視物慾的人,就算沒有錢也是會如此。

3.輸🆚贏
➡️人生不需要勝負,也不可能有勝負,因為人生的本質並不是競賽。因為「贏」的人並沒有得到除了「死」之外的結果,「輸」的人最終也不會有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在人生裡所有我們自以為的勝利,其實都沒有獎賞。
OS:到底是誰發明人生勝利組或者敗犬這類的字眼?

4.驕傲🆚虛榮
➡️驕傲是確信自己擁有某一方面的突出價值,發自內在的直接的自我敬重。
➡️虛榮是從外在間接地努力試圖獲得自我敬重。
OS:適度驕傲沒有不好啊!哈!

5.回到語言的原點
➡️如果被自己心目中的價值觀影響,有意或無意加入了個人的闡釋,無論意境多麼美好,聽起來多麼有道理,其實都是一種誤解。

6.主體🆚附屬品 (眾多角色的平衡)
➡️我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自己的「主體」,還是別人的「附屬品」?
➡️人際關係不過是角色扮演,既然是扮演,就不是真的。如果上台太入戲卻忘了下台,那麼「自己」在這齣戲裡就不知不覺不見了。
➡️善用「刪去法」:即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可以確定一定不要的。
➡️重點不是這個自己是否完美,因為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跟人生,重點是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OS:在眾多角色之間,還是要適度保有「自己」,不要太貪心想要取得平衡點。

7.等待🆚結果(等待的錯覺)
➡️「等待」本身,可不可以是一種結果?我們從出生以後,到死之前,就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本來就不會有什麼結果?
➡️人生的「等待」,可能根本沒有結果,「等待」本身,搞不好就是唯一的「結果」。不如停止自欺欺人,我們活著並沒有在等待什麼,只是在等待而已。
➡️以歲月為酵母,以期盼的心情,預約未來的美好,其中融入希望與喜悅。因為「等待」之故,讓一切變得更有味道,更有彈性,更有想像。我們可以說,所謂的人生就是一個「等待」的人生。
OS:「等待」真是一門學問。

8.重點🆚細節
(有客觀重要性的事🆚有興趣知道的事)
➡️完美主義者更要學習如何區分「重點」和「細節」。
➡️重要性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重要性是要有客觀性的)

9.平靜🆚安靜 / 教育🆚訓育
➡️鼓勵孩子思考,要創造一個他們覺得「自在」的狀態。
➡️真正的秩序與和平不應該來自規定與賞罰,而是相互的觀摩與尊重,決定自己和別人的合理界線,才是合乎自然規律。
OS:站在教育現場第一線,這真的是有點難度,但我們應致力於營造平靜安適的環境。

10.改變自己🆚改變孩子
(雙向道的親子哲學課)
➡️很多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獨特,期許自己的孩子表現卓越出色,但是要學習接受孩子真正的模樣。

11.貪心🆚恐懼
➡️覺察「追求完美」的背後,其實往往是「貪婪」跟「恐懼」的化身。有時候學習放自己一條生路,認識適可而止的「夠好」,可能比「最好」更值得追求。

書中也提到人生充滿未知,所以無需過度準備。爵士樂大師Stefon Harris曾說在爵士樂中,每一個「失誤」都是一個機會。團員彈錯音,但你隨即因應,這樣就不算是失誤了,而且更延展了藝術的可能性。就像當我們去旅行,迷路了反而遇到更多驚喜,每一次的意外都可視為一個禮物一個機會。

話說書中對於奧斯卡.柏尼菲大師著墨甚多,令我瞠目結舌,比如他覺得花錢去餐廳吃火鍋為何還要自己煮?他不重視物質享受但卻很愛錢,他對於「莊子」經典文本一字一字拆解研究也令人佩服。撇開這不談,哲學大師奧斯卡.柏尼菲與褚士瑩老師所提倡所堅持的邏輯思考原則就是用簡單的想法,來面對困難的事。這真的讓我打破盲點,我試著不斷對自己質疑、提問,從中理出悟出些什麼,我知道這只是個開始,我希望可以一直練習,進而運用在教育、生活及人際關係等各方面。

看完此書,我試著用第三者的角度看自己,也發現學習哲學思考可以改變我看待人事物的方式。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6/03
劇透警告
本書是作者在法國向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哲學的經歷,以及應用在自身工作上的經驗闡述。
文章讀來輕鬆,某些篇章中還有導入作者的哲學諮商流程,閱讀時會跟著作者的引導問句一邊思考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文中另一個關注點是作者的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令作者又愛又恨的奧斯卡秉持著自己哲學思考態度並運用在人際以及生活上面,導致眾人對奧斯卡的評價是「難搞、不饒人、堅持己見的傢伙!」雖然這些個性讓身邊的人以及門下學生很不能理解,但是奧斯卡對哲學的熱情與態度讓作者以及讀者只能感嘆道:「難怪是哲學權威!」而作者也因為在奧斯卡門下學習多年的哲學所以漸漸的摸清老師的個性與稜角,有點令人羨慕這樣的師徒關係呀。

這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的哲學生活應用書,其中有個橋段是奧斯卡要求作者翻譯《莊子》的〈應帝王〉篇,奧斯卡一如往常的提出「不要翻譯句子,給我逐字的英文譯稿!」於是翻譯就變成了這樣:南(South)海(Sea)之(of)帝(Emperor)為(is)儵(SHU-literally'rapid’)⋯⋯看到這一段在馬路上直接笑五分鐘,真的太有趣了讓人印象深刻。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