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打工族 (電子書)

88折$ 197
4 /5
5位讀者評分
5
0%
4
80%
3
2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5/02/13
日本有不少的飛特族
或許是變態的職場文化
或許是個性使然不喜歡整天被綁在公司
也可能是被公司淘汰無法回到正職
當然部分企業傾向聘雇兼職員工也是原因

而這也是造就日本少子的的元兇之一
user-img
4.0
|
2021/06/08
「被日本社會拋下的273萬人,經歷就業冰河期,成為中年打工族。他們和其他414萬可能作為撫養人口而未被列入統計的人們,只因為找不到一份穩定的正職工作,被迫放棄戀愛、婚姻、生育、人際關係、房產,不斷失去一切的人生,看不見夢想和希望。」

「中年打工族無法成為正職員工的原因在於,經濟不景氣時,正職員工的名額很少。一旦成為非正職員工之後,『學不到技術』或者『就算有專業也不被認可』的狀態會持續一直下去。」書中道。

作者忠實地在書中寫出日本的現況,訪問各種類型的中年打工族、調查並製作圖表,分析造成此一現象的成因為何,又該如何改善及避免此狀況。

⭕第一章:以中年打工族為中心,訪問了許多人物。「從他們的身影中,可以知道這不是歸咎於個人責任就能簡單解釋的事。」
⭕第二章:懷孕歧視、懷孕解雇等女性在職場更是弱勢,似乎懷孕與工作只能取其一。
⭕第三章:介紹了認真培養人才、重視勞工權益的企業,讓中年打工族的不幸不再重演。

「2004年勞動者派遣法的修訂,出現了『三年規則』。也就是同一名派遣員工從事同樣的工作三年以後,要派公司有義務以正職員工或約聘員工的形式直接雇用該員工。但實際上員工不會直接被錄用,而是出現『三年後棄之不顧』的現象。」書中道。

從許多的日劇或許就能看出一點日本職場的眉角及壓榨員工的端倪,此書更是赤裸裸給你看數據,讓我不禁也擔心起中年危機這個相似的概念。想要改變大環境但屬於社會中小小一枚螺絲釘的我,似乎有些扛不動啊。😢
-
展開
user-img
2.5
|
2020/12/27
看這本書的原因是,我自己也算中年打工族(?)。以書中定義就是35歲仍非正職員工,疑我符合啊~雖然我是派遣公司的員工,月薪制有勞健保有提撥6%勞退有特休假等等,但這是有採購到委外服務標案所以把我聘為正職再派駐服務機關,一旦這個勞力服務案結束,大概會要我自願離職吧?總之做一天算一天~
因為想知道「為什麼派遣這麼盛行」,而且文案滿聳動的,就買來看看。書裡舉了幾個採訪力,我發現有幾個共通點:1、日本的勞基法是不是整體比台灣更不利於勞工?2、多數採訪例是大學畢業沒有立刻找到正職,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找派遣或打工,之後就很難再回到正職,因為年年都有大學畢業生,再加上本身都沒有什麼特殊專長。3、這些公司都有個話術「哎呀表現得不錯,明年應該可以轉正職了」但明年就把人辭退???4、派遣工對於自己在公司裡的角色認識也不清。這可能是我有點檢討被害人,但我想到前2年剛做目前這個勞務委外工作時,同樣一起「被採購」的同事就真的認為自己是該機關的員工,有的沒的。我雖然從沒做過派遣,但至少看了也知不是這樣,我就說「我們的薪水在會計預算項目裡不是人事費而是業務費,所以我們不是人而是東西啊」,薪水是派遣公司給的,所以要負責對象是派遣公司而不是派駐機關。大概一起工作的不是剛碩士畢業就是一直都在大學兼課,有時候覺得就~哎~明明我也是個不怎麼社會化的單純分子啊~
由於大半篇幅是採訪低薪派遣打工的案例,後面一點點篇幅開始講作者認為表現還可以也試圖改變就業市場的企業時,就顯得很業配。而且明明問題是「中年打工族」,但講到要改變勞動環境的公司時,講的都是他們怎麼樣從應屆畢業生去尋找、培養這些年輕人找到適合自己志趣的職缺,從而降低離職率。那中年打工族呢??我沒看到對應的解決方式啊???前面案例講那麼多???固然作者認為中年打工族的形成與早年日本經濟泡沫+人口數成長太多+就業活動時沒有好好選擇到與自己志趣相符的工作是有關聯的,可是試圖提出的解方還是得犧牲掉「已經存在」的這個群體,就覺得這書讀到後來很支離,還不如把前面的採訪例當成獵奇經驗談來看。
風氣不好的、一直想鑽法律漏洞以達到利益最大化的公司比比皆是,可追根究柢果然還是人口太多了吧……古早至近世,全世界有戰爭與大規模傳染病去平衡人口,20世紀以來就很難這樣了,人又是很有創造力的生物,所以消滅的是工作機會。哎好複雜喔~
如果想看派遣員工在職場上遭遇的不公例子是可以看這本書啦,想找解方就不用看這本了。不過以我看過幾本日本作者寫的社會議題相關書來說,我發現他們除了找到問題與闡述過程,也會嘗試提出解決方式,無論這個解方是否可行或可笑,但不會是「社會學家只負責描述問題而不需要解決問題」的態度(對,我看過有自認為是社會學研究者的人這樣說,很想知道是不是這個研究圈的常態如此),所以還是很可佩的。
展開
user-img
4.0
|
2020/10/28
劇透警告
被封面吸引而注意到這本書,
台灣很多企業風俗文化是跟日本學習的,
所以也認為現在在日本遇到的問題,不意外,過不久也會發生在台灣身上,固引以為戒。
書中講述日本中年人口,只能約聘、打工,明明做的事情、負的責任、工作時間都與正職一樣,但薪資差距大。

這本書帶給我對於自己未來的焦慮:害怕被取代。
雖然裡面沒有提及AI是否會再改變就業形勢,
但在沒有不可取代的能力之下,企業還是比較喜歡應屆畢業生的。

是個可以讓沒家庭背景、沒志氣的人警醒的一本書,哈
user-img
4.0
|
2020/06/17
一如往常,買書先看封面,封面不錯.
最近算有被這類主題吸引到,
可能是因為也覺得身處的環境也快開始"日本化"了吧.
作者是記者出身,挖掘事物的能力是不錯的,確實寫出許多的可怕現況,
總覺台灣也有漸漸日本化的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