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之書【博客來獨家雙書封】(經典增修版)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文學小說
294
5 /5
47位讀者評分
5
68%
4
19%
3
11%
2
2%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47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4/01/06
雖然大家通常把重點放在這本書改寫了哪些童話故事,但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描寫童年身處平行世界那種錯置感,以及要不要回去、怎麼回去那個原來的世界,那些永遠沒有回來的人也預示某種可能性,某種回不去的可能性。而在每個平行世界的原型中,都有他者的存在,他者往往跟原來世界有某種關聯性,彷彿是來自原來世界的某人的分身。於是平行世界變得不像是自己頭腦內的劇場,而更像是其他人以某種方式也參與著、運作著的世界。
展開
user-img
4.0
|
2023/11/30
故事中的故事,穿插得有些刻意,有的還與主故事情結沒有銜接感,很是突兀。

但故事改寫的很有創意,小紅帽與大野狼、白雪公主與七小矮人,反差感極大的改寫很有意思。

作者描繪悚動情節的功力很好,有些情境讓人覺得有噁心感,很厲害的文筆。
展開
user-img
4.0
|
2023/10/28
劇透警告
內容非常精彩,作者描寫的方式讓讀者宛如身臨其境,看不懂宮崎駿的<蒼鷺與少年>可以翻閱這本書,或許就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電影裡的某些片段。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0/08
成長,是不停『失去』的過程。一路上我們遺忘了『純真』,捨棄了『無知』,拾起了『真相』,那些大人曾經不願分享的答案,成為養分得以接受社會不對孩童低吟的故事,這時的我們長大,年紀大的足以面對殘酷的現實,但我們是如此幸運地有充盈的光陰應對,然而對於那些沒有時間消化卻提早面臨真實的孩子,又是何其殘忍。

每篇耳熟能詳的童話,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陰暗角落等待發現,他們快樂建立於一種天馬行空的想像之上,這不是騙局也不是隱瞞,而是給予準備等待聽者心靈成熟之時,有辦法因應成人後遭遇的挫折和苦難。

有時真愛不會走到最後,有時家庭遭逢意外悲劇,故事裡的插曲就是活生生的寫照,但之後的順遂和冒險,並不會恰巧發生在身上,甚至否極泰來的之後也不是一定的結果。

作者用全新的角度審視每則寓言裡不同的樣貌和際遇,有些反派是主角本身,有些根本是沒有英雄,在這些看似變調的故事裡有各式各樣的寓意存在,關於人性的黑白、情感的是非以及親情的聯繫,並以尚在接受新家庭樣貌的孩童大衛作為切入點,進入這個黑暗的夢幻國度。

路途上的際遇與冒險是如此可怕與駭人,但為了回家必須拿出心中的勇氣,把過往的單純全部拋開,因為純真是無法生存。如同正在長大的孩子們,緩慢的留意現實生活處處的鋒利,過往大人會抹去銳角以防幼子們受傷,但隨著時間更迭忽略只是杯水車薪的舉動罷了。

成所有人都在努力達到所謂的成熟,可是經歷了一連串的失去後才發現赤子之心是何為珍貴,遺落不等於無法獲取,當我們不再糾結細微,便會發現大局是多麼的完整和圓滿,也許不盡完美但也足矣。

人生不也如此,失去中獲得誰也無法奪去的珍寶,感慨中感謝誰也無法抹去的相遇,直到吐出最後一口氣,迎向屬於自己編寫的結局,好壞操之在己。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29
有些人說「《失物之書》是寫給成人看的故事」,我覺得這句話並不是非常精準,與其說是寫給成人的童話,倒不如說是寫給有故事的人看的故事。

《失物之書》對於我來說是個很棒的作品,那是因為有些描述我懂,我能夠體會大衛的感覺,我也曾經失去過最重要最心愛的人,我看過可怕的忌妒,所以懂得尾聲的劇情想要表達些什麼。

而這些並不是每個成年人都會有的感受,但「故事」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解讀,隨著每個人的喜好、成長環境、對事物的懼怕以及經歷過的事情等等,在解讀故事的內容時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就像大衛其實看過的童話,其實與我們看過的作品都一樣,但大衛有另一套詮釋方式,所以在他的眼裡,整個所有我們所熟悉的童話,都換了一個模樣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我很喜歡這種表現手法,因為那除了是主角所看到的世界之外,同時也是作者對於這些故事的詮釋,可以用新的角度探索我們已知的世界,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嗎?
展開
user-img
2.0
|
2015/09/26
老實說2007年入手後一直到現在2015年我都沒看完..
記得最一開始看到前兩章就看不下去了,到最近想拿來看,也是看到一半就讀不下去。
故事太沉悶無聊,也有些地方翻譯不通順。這本書讀起來的心得就是硬要帶入一些改編的童話故事,讀起來一段一段的,不是很流暢。
硬要加入改編童話就算了,還要加入一些寓言在裡面...整個感覺就是什麼都想寫進書裡但是又協調不好,變的很零碎,故事性不夠。要看沉悶的故事,會有比這本書更好的選擇。
展開
user-img
4.0
|
2015/01/17
失物之書
是給成年人看的童話故事
帶有一點殘酷格林的味道
卻又不失童話的真諦
就像是一個大雜燴甚麼都有
有守林人、公主、巫婆、王子、小矮人、野狼、騎士、城堡、怪物、國王..............
和我們孰知的情節卻出入甚大
但我覺得跟現實的人生更為貼近
該有的人性醜陋、殘酷殺虐、貪婪無度只有更多沒有更少
但主人翁的轉變也象徵了人性的光明面

大衛經歷許多冒險、生死關頭
利用他的智慧及勇氣克服種種難關
也在其過程中迅速成長
慢慢尋回失去的真我跟新我

那個奇異世界的歷險就如同我們的現實生活
有苦難、有挫折、有生死、有各式各樣的關卡得過
只有不逃避,勇往直前,我們才能尋回那些原以為失去的自我


跨越層層的黑暗考驗,我們將學會智慧、寬恕、容忍。
遺憾不在,失落的終將復得。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9/03
我覺得這本書很棒,讓人很有看下去的動力。故事的主人翁大衛是一位失去母親的悲傷的孩子而失物之書是描寫他在異世旅途中成長的歷程。
故事中大衛的際遇彷彿是他在與自己的內心進行反復的辯證,像是:「要回家嗎?」、「媽媽死了嗎?」、「要說出弟弟的名字嗎?」。在旅程中,他學會了接受,接受生命對他的殘忍,接受不完美的新家庭,學著珍惜他所擁有的,學著原諒自己也原諒他人,這些使他更加成熟、勇敢。
大衛的結局不是永遠幸福美滿的日子,\"他的一生充滿大悲大痛和無窮的喜樂,受苦與懊悔、勝利與滿足。\"他在一生的不同時期面臨同樣沉痛的失落,他的父親、弟弟、妻子、孩子,他悲傷,但我想他懂得寬恕自己的悲傷、接受生命的不溫柔,並且他也相信,如守林人所說:「到最後......大多數人都會回到這裡」,那個「這裡」是他的天堂,因為「...人人皆能依夢想打造自己的天堂,因為所有失落的全已再度尋回...」
而我也要特別摘錄幾段序文內的佳句:
1. 人生有漫漫時間可透過種種磨難來教導我們;童年卻該有自己天真與平安的時刻。
2. 盼望人生對你溫柔以待。(這是我見過最溫暖、真摯的祝福)
3. 我們永遠在學習、永遠在摸索。沒有「一夜長大」這回事:長大是一種延續終生的狀態;是一種自由和解放,從今以後只對自己負責。
這本書是我為數不多想收藏的書,我想十年後看又是另一番滋味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2/20
這本書絕對不是孩子的童話書.它隱含很深的層面,刺穿的是大人的心.假如,您看完這本書沒有感到心臟糾結,恭喜,您的內心還沒有被世界磨得蒼老.

比方,小孩在母親死亡前規律的重複某些動作,認為只要照做就可使母親不受傷害,這種看似可笑的邏輯,其實存在每個人內心深處,只是用什麼型態來表現.那是一種無力的不安,當人類無法掌握命運時,企圖寄託鬼神或冥冥之物的心態.

\"我每天早上磨利刀子,因為刀子可以保護我.\"守林人打破了小孩的這個規律.養成的動作,必須要有其真實的目的,而不是寄託於茫然.

這本書有太多各式各樣的隱意,一層深過一層,看完之後讓我覺得很想很想哭.

孩子的天真與勇氣,成長之後逐漸失去,最後還能找回失去的嗎?這就是失物之書...你我每個人,都在心裡擁有這本書,人生失去的東西於是逐漸佈滿泛黃的紙,我們合上書本,放進墳墓.

當孩子變成老人,走回當時那個秘密石洞前死去,他的靈魂仍找到回孩提時的勇氣與純真.也許\當我們每個人老去時,也能在孩子般的微笑裡夢回樂園.

如果要讀這本書,請用你的靈魂去共鳴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10/08/10
老實說這本書是以前有人送我的禮物
當時其實我對書本並不感興趣

等我想看的時候已經過了2年半了
或許\是書本對我無聲的呢喃吧

好看不在話下
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小說
展開
user-img
3.0
|
2010/03/31
原本以為會是比較神秘的故事
閱\讀之後發現內容有許\多童話改編融入現實層面
中間段落有點冗長無趣
後面結尾有倉卒的感覺
我個人並沒有很喜歡這本書
雖然大家對他的評價都很不錯
展開
user-img
4.0
|
2010/03/15
主角是一名叫大衛的男孩,年僅十二歲的他,在面臨喪母之痛、父親的另結新歡及同父異母的弟弟來世,他那內心深處的不滿與憎恨讓他一腳踏入了一段殘酷、血腥的旅程。而在跨越層層的黑暗考驗中他學會了唯有「寬恕」及放下過去的傷痛,才能突破心魔,找回心中那本早已被遺忘的「失物之書」。
書中充斥著小孩面對即將蛻變成大人的矛盾感,當我們發現現實狀況並不像童話故事美好時,那份矛盾感便會開始膨脹壯大,使我們不斷陷在痛苦的輪迴裡,但此刻,我們是否都忘記,唯有放下失去才能緊握手上現有的幸福呢?
「失物之書」裡寫著每個小孩要變成大人的路程中所會失去的東西,而這些「失去」卻不是完完全全的消失,而是跟你一起成長、蛻變成嶄新的樣貌繼續出現在你的人生旅程裡。就好比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曾經痛失至愛或是失去一位重要的友人。但當你願意停止悲傷,仔細環顧周遭的人、事、物,你便會發現,原來生命早已安排好新的禮物給你,只差你沒去發現它、拆開它。
這本書至今已經閱\讀過好幾遍,每次它都帶給我新的感受與新的想法。但我始終難以忘懷第一次閱\讀時,它所帶給我的驚喜。當時的我,像是被裡頭的文字下了咒語般,給了失志的我很大的慰藉。也讓我學會如何忘卻悲痛、走出陰霾。
「一生的時光在此地只不過是一瞬間,而人人皆能依夢想打造自己的天堂,因為所有失落的全已再次尋回。」這是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面對挫折時可以激勵我的動力,因為我深信生命自會給予每人最好的安排。
展開
你是否也曾在失落迷惘的時候,希望自己能脫離這個紛擾的世界呢....
去年看過一部土耳其的電影-羊男的迷宮,時間背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劇情大致在敘述一個喜歡看童話故事的小女孩,因為外在環境的不順利與生活上的壓力,使得她躲到了童話世界之中,幻想自己是地底王國的公主,故事最後,小女孩永遠留在童話故事中,再也不用回到這個殘忍的現實世界。

這本小說的主人翁也是一個熱愛童話故事的小孩,經歷了親愛的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在半年內便為他迎來一位擁有如城堡般大房子的繼母(最近的小說裡,好像一定要有間城堡才會賣錢,難道是吉祥物嗎?呵呵。順帶一提,城堡與懸疑是哥德式小說的主要元素,下次再來討論這個部份),而時代背景同樣是在二次大戰期間。小男孩無法接受父親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與其他女人結婚,更不願意接收後母對他的愛,因為他太愛她的母親了,他不願意像父親一樣背叛母親。於是他開始逃避,心漸漸的進入了童話世界中,但這個童話世界,並不比現實世界來的單純,甚至更加危險。

記得很多年以前,曾經有一本小書相當的轟動,該書宣稱現今普遍流傳的格林童話其實是加以美化的,真正的格林童話是殘忍且充滿情色的。姑且不論真正第一版的格林童話是什麼樣子,但從這麼多的電影、小說都參考了格林童話來加以發揮,證明了童話故事不只對小孩,對成人也是充滿著魅力的。

這本小說算是中上水準之作,但其中仍有些缺憾不得不講。當男孩剛到童話世界時,森林管理員向男孩與讀者說了幾個在這個童話世界的故事,先前已提過,是成人的格林童話,由於格林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這個做法能使得讀者更進入狀況,更有興趣持續的閱\讀下去,可是到了故事的中段,已經不再對童話世界的異象做解釋,也不再暗示此書中人物是從那個童話故事所演化出來的,讓人感到有點困惑,讓人覺得後面的故事已獨立出來,與我們熟悉的童話故事已經不相干了。這樣其實也不是不好,畢竟若所有的人物都與已存在的童話故事有關,那作者可能就會綁手綁腳,無法隨心所欲的創作了,只是覺得前後的故事組成架構是不同的,就像蓋\房子蓋\到一半,原本都是參考別人的作法,到後來卻又用自己的手法將建築完成。不是很喜歡,若一開始就不要把小紅帽等故事透過森林管理員來提醒,而是假裝沒有參考童話故事的方式來創作,或許\就不至於讓人覺得故事前後架構的落差。有一點點上當的感覺。
展開
user-img
4.0
|
2009/07/21
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
這是一本很難看的書。
書中運用大量的童話故事的某些片段與人物,很有趣。
但就好像商業片一樣,集結人們所喜歡的情結,然後再硬是諸加某些涵義進去,看似有深度。
能增加閱\讀的樂趣就是好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7/09
本書讓我著迷不已,
儘管結尾部分些微匆促,
但結構性完整,
不失為一本上乘佳作!!

綺麗新穎的童話故事,環環相扣著
童年轉變為成年的際遇,
種種自我磨練,
才有自我成熟圓融心靈。

的確,
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
\"每個大人心裡住著一個孩子;
而每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
或許\,
在每個小孩心中,
有自我想追求的成人特質,
進而如沐春風地
塑造成完整獨特的成人。
展開
user-img
4.0
|
2009/05/22
這是一本描摹成人緬懷童稚世界的書,作者以類自傳的手法,借由一個遭逢母逝、父親再娶的小孩,因為對後母與同父異母弟弟產生妒忌、憤懣、甚至報復心態,因而一直夢想逸出不快的現實到另一個世界與慈母重逢為開場,接著統御夢境的駝背人出現,誘引小孩大衛走到墜機現場的後花園,借道樹洞一腳跨盡了第四度空間。於是童話故事中的變體版人物、角色紛紛出場,守林人、野狼路波、駭比、齷爾、惡龍、怪獸、女巫、國王、騎士等等,連白雪公主與七矮人都來了,各自在殘害或保護大衛的情節中上演一幕幕的爾虞我詐、欺矇詐騙、嘶牙裂嘴、刀光劍影...,最終當然是邪不勝正,大衛戰勝心魔,由男孩蛻變為男人,以其堅毅、智慧及勇氣一路克服萬難,終能回歸他來自的熟悉天地,與鍾愛自己的家人團圓,在淚\光中體悟亡者已矣,惟有擁抱現實、好好活著才是以愛回報的真理,這不也是每一位走過青澀歲月,叛逆、衝撞,但隨著歲月推移逐漸老去,卻也變得更加圓熟的我們,好一次回味、審視童心的心路歷程?
展開
user-img
3.0
|
2009/05/14
宮崎駿在動畫《神隱少女》中,企圖讓嬌縱的千尋透過種種磨難,變成有禮貌、應對得宜的小孩。而《失物之書》的約翰‧康納利似乎也想讓故事中的大衛,在邪惡的童話王國中得到救贖,一開始恍惚的交界猶如進到納尼亞王國的衣櫃,巧的是這它和《納尼亞傳奇》的背景相當,都是二次大戰時的倫敦,也許\面對歐洲戰爭的孩子,把心靈寄託在童話之中,是克服未知與恐懼的方法。


失去母親的大衛,無法接受內心強烈的失落,更無法面對生活中多出來的繼母和弟弟,因此劍拔弩張的日子讓他一頭栽進書中的世界,已然被怨恨和憤怒控制住的大衛,無意中進入一座邪惡森林,為了找到回家的路,於是他開始學習到勇氣、包容、犧牲、甚至原諒,末了也讓他知道孩童的內心可以有天使,也可以有魔鬼,唯有掌管自己的心及情緒才能超越恐懼,就像騎士羅蘭所說:「你一定得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刀劍在世上並無其他目的,如果你不控制它,它便會掌控你。」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故事,但它仍有自己的社會意義。即使希望顛覆童話,我原本期待作者用一種委婉和內斂的鋪陳,帶領讀者前往不一樣的思考方向,而非走進如此的醜陋與血腥。約翰‧康納利藉著一個個故事表達大衛的思維,往心靈深處看去,如同封面那埋首在自己膝間無助的小孩,他引導出一條血路,告訴你什麼是可取的、什麼又是足以借鏡的,怎麼保護自己保護別人,或是犧牲者的價值何在。


不管本書帶了多少自傳的成份,在小孩的世界裏真實的惡魔不一定比夢中的恐怖,尤其會因為心理因素產生某些所謂的強迫症。記得我國小曾和同學到溪邊攀折夾竹桃,後來得知這是一種有毒的花後,我不但把雙手洗破,也擦遍每一個我摸過的地方,然後想像家人因為接觸我摸過的桌椅而死亡,我躲在棉被裏痛哭失聲,以為天亮之後會變成孤兒〈怪了,竟沒想到自己才是摘採的人,更可能死掉!〉。孩童的邏輯是單純,二元對立的,非黑即白,非生即死,因此大人的循循善誘是很重要的管道。


雖然一幕幕驚悚的故事躍入紙上,但這終究是過程,結局非但給大衛完美的人格,更讓他在過世的那一刻回到了森林,見到慈愛的守林人,說明了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心中都有一片淨土,那才是我們真正嚮往的應許\之地。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5/11
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

就是這句話讓我二話不說下了訂單。

失物之書是一本屬於每個大人心裡的童話故事。
小時候讀安徒生童話,總是喜歡童話裡的奇幻世界,
還有最後那個充滿溫馨的happy ending,可是長大後,
我們才發現原來童話故事之所以叫童話是有原因的。
那是專屬於兒童的故事,卻不適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童話故事裡的怪獸總是看似充滿危險,事實上卻完全無害,甚至不值得畏懼。
但大人的世界卻恰恰相反,許\多人生的挫折逆境所遇非人,
在一開始看起來總是風平浪靜,事實上卻危機四伏。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失物之書,那本可能在別人眼中一文不值,
對我們卻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意義,收藏著證明我們擁有過單純美好的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3/31
我一直對排行榜有著一股天生反骨的排斥感,加上近幾年實際投入創作出版後所聽所聞下,更是對排行榜抱著更大的「質疑」,對於榜單的內的書更是抱著「敬謝不敏」的態度。


你或多或少都買過或看過這些書,參考排行榜的結局就是踩到那些地雷,而排行榜熱門書的地雷比率還真是高的離譜,沒辦法!到底是讀者被媒體過度行銷所影響,還是沙丁魚群聚血液所致,反正不重要!然而可惜的是,讀者買書的預算就被消化在那些看了以後會大嘆「讀書無用論」的書,於是造成台灣讀書與買書人口的日益萎縮,「爛書消滅讀者、讀者造就爛書」的惡性反智循環從此降臨。

直到這本「失物之書」後,終於讓我消除了一點排行榜爛書的恐懼。

作者約翰.康納利對本書的自序獻辭:「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康納利為《失物之書》中文版所寫的序,不免要嘆一口氣。他說:「人生有漫漫時間可透過磨難來教導我們;童年就該有自己天真與平安的時刻……盼望人生對你溫柔以待。」

看到結尾精華之章「失物之書」時,令我不禁聯想到了《失竊的孩子》這本書。同樣是小孩消失在童話或精怪世界遊歷成長的小說,失竊的小孩書中是自我救贖的的輪蛔,而本書是無窮的嫉妒所造成的。故事總是在尋找被人述說的方法,透過書與閱\讀而產生了生命,然而故事卻被壞人利用,利用孩童的善妒憤怒和不知節度,而將孩子推進扭曲的故事當中。


故事的本身的結構非常簡單,簡單的故事一向是最迷人的,主角大衛是一個歷經戰亂與喪母的小男孩,大衛的母親死後,爸爸另與後母羅絲共組家庭,而大衛又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爸爸再婚對大衛而言無異是爸爸對母親的背叛與遺忘,大衛理所當然地把羅絲當成邪惡的後母,時時反抗、找碴;弟弟又是個取代他地位的新生命,於是大衛的自我定位因而完全失焦,生命毫無寄託,只有新房子的所收藏的奇幻故事書讓他見識一個新國度,就在一場敵軍(德國)飛機失事的事件,讓他越界進入奇幻世界,去拿到那本傳說可解決萬事的《失物之書》。

這是近年來常見的坎坷童年的成長之書,如哈利波特、納尼亞傳奇,有小孩的奇幻童話冒險,卻又呈現童話的醜陋一面。這本書裡面提到的一個觀念,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渴望被訴說,如果無法被說出來,故事就失去了他本身存在的意義了,一旦失去意義,就容易被心魔入侵。

在失物之書的奇幻世界,大衛遇見照顧他的守林人、偽善的駝背人、欲取代人類的狼人軍團、把獸身與人頭結合成怪獸的女巫獵人、類似魔戒雙城奇謀情節般的全村通力對抗怪獸的戰鬥、無產階級又無助的七矮人、壓榨七矮人又懶惰無禮的癡肥白雪公主、同性戀的騎士羅蘭,作者更改了大家熟知的童話故事,少了童真卻多了現實。

正如同作者自訴,這本書裡頭的深切意涵,恐怕祗有大人才能體會,所以這是本寫給大人的童話;也是一本關於原諒和被原諒、接受與被接受的故事,在經過重重冒險的旅程後,男孩學會接受母親的死亡,並真心接受羅絲的關懷和新生的弟弟,原諒了羅絲取代母親的地位,也被羅絲原諒種種之前不禮貌的行為。

「失竊的孩子」與本書都是講失落的童年,都是精彩與令人深思的小說,正是這個小說所建構的思想世界,可以讓讀者短暫地進入作者或所鋪陳之角色的腦海中,可以用很短暫的時間就建立同理心,而這同理人正是人與人之間的靈魂媒介。

評:五顆星。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1/25
對這本書我熟的很,因為在他出版一下下我就買了,
前年7月我逛書店,他的封面令我駐足,因為...
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失去目標迷迷惘惘
就好像封面的小孩
無助地沉陷在黑白之間
所以我想從這本書得到什麼
如今我覺得前途希望
也是從中獲得啟發
因為我不時就會翻一翻看
劇情雖就像童話故事
原本遺忘普遍不變的道理
就從這本書拾起
我覺得不管看幾次
劇情的精采度都讓我身歷其境
時常在主角動作的表現也呈現在我的感受
例如主角喘不過氣自己也會跟著如此
令自己會心一笑
有人說我太離譜了
但你如果真的投入就把主角當作你自己在尋找方向.挑戰命運.突破幻影
那真的很過癮很有收穫
我想這本書出了也有一陣子了
到現在還那麼有名
我想那就是這本書有讓人感動的魔力~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