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1
user-img
熊爸

40則書評

40本書評分

8位追蹤者

100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40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打開科學書-講理就好2(二版)
讀者評分
4.0
|
2024/08/22
本書為作者洪蘭女士自其回國十二年來,針對心理、教育、腦知識及收命科學類專書所寫之譯序、導讀和推薦。

在科學探究盛行之際,我們更應該加強人文素養、人性光明面的培養,如果只偏重智育、知識培養,而忽視德育、品行養成,世界總有一天會毀滅在我們人類手裡。

如同但丁(Dante)的名言:「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我們現在缺少的不是知識,而是良心,一個有知識但沒有良心的科學家對社會的禍害遠超過作奸犯科者。
用心動腦話科學(3版1刷)
讀者評分
4.0
|
2024/08/19
寰宇內外,古今中外,人類、動物、植物、無生物…等生存演化,皆有其道,然此「道」並不易為人探查,不易表述,如同信仰一般,難以驗證其存在。

以科學方法,有邏輯有脈絡,中立客觀的方式,逐步解讀此「道」,原來並非絕頂神秘,是可以記錄表達的,我們一般人只要學習科學方法、專業知識,亦可以探其奧秘。
科學向腦看:我們正在用還在演化中的腦去理解那演化而來的腦
讀者評分
5.0
|
2024/08/19
e時代的研究,從農耕、開礦到漁獵,一直到知識的發現,世事的理解,反映的正是文明進展的歷史。心知所向,行之所往,人的行為,由我們所謂的「心」決定,這「心」其實就是大腦。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所有腦的運作,並非莫名,透過科學方法,窺其奧秘,究其規則,了解自己,才能放眼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
讀者評分
4.5
|
2024/08/18
教育目的,放諸四海,初始時應都相同,無論種族,無論男女,教育,其實只有一個最簡單的考慮點,就是盡力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人生最適當的位置。以孩子為中心,才不會迷失教育的方向。只是為什麼最終,在不同的地方的教育成效,卻有優劣良窳高低之分?

在每個國家,相對應的政策與社會風氣是否能夠支持教育初衷,影響著教育的走向,功利或著公義。一個社會的普遍心態和風氣是什麼,就會反映在它對於「教育」的基本要求。

「基礎教育』的真諦是什麼?一句話以貫之,就是為每個學生找到最好的未來生活(Good life for all)!
話說對了,孩子就會了!
讀者評分
4.0
|
2024/08/18
孩子的年紀小,不僅是身體的尺寸小,心理層次亦未成熟,他並不是一個身材很小的成年人,因此他心中的想法,我們成年人並不寧以自己的心思去揣摩。透過傾聽,才能真正了解他對事物的看法,而這個看法、價值觀引導他的行為走向,因此我們在引導孩子行為時,一定得了解他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才能找對起始點,才能有正確的方向。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致命情報
讀者評分
4.0
|
2024/08/18
平常的生活習慣,會導致不同的身體反應,就連流汗也分為三種,一種是調節體溫的流汗,一種是因為緊張或興奮的神經性發汗,還有一種是冷汗。由於流汗的起因不同,因此汗液所含成分與性質也不同。神經性發汗,汗的性質是黏稠的,而調節性發汗,汗的性質是清爽的。原來汗液有此類的差異與不同。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讀者評分
4.0
|
2024/08/14
讀書可以改變生活,可以改變我們面對問題的的反應與觀點,讓我們從容的面對變化,不慌亂。講書,又提升了讀書的價值,非得有透徹了解,否則不能將書介紹給其他人,這得強迫講書的人,對於書中的內容,百分之百了解,且教學相長,從講書者與聽書者的互動,可以激盪出問題之外的問題,更是對於彼此有更大的啟發。
不得已的鬥士: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第一線紀實
讀者評分
5.0
|
2024/08/13
一路以來,沿途生命有著盛開繁花陪伴,路的盡頭在何方,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這是一本我拿起又放下,又拿起再放下的書,一個小片段,我都得分好幾次來讀。或許是我也罹癌,對於案例的身體與心理變化,有那麼一股貼身的感受,不忍心中的想法,真被文字一字一句血淋淋的揭露。坦然面對,那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但他人的真心關懷與陪伴,確實能在抗癌路上,心裡踏實許多!
我的存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被拒絕,不代表自己不夠好。有人不了解你,不代表你不值得被了解
讀者評分
5.0
|
2024/08/13
我們始終無法贏過世界,也無法達到每一個人的標準。但真的不需要贏過它,因爲當你知道你是誰時,你不是誰就不再那麼重要了。

或許我們都想著照世界的規則走,但若在不影響他人的情境下,我的選擇,就是我訂的規則,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標準目的地,因此只要能走出一條路,方向就由我自己決定!
還煩惱嗎?:樊登的人生智慧解答,100+應對生活、突破思考困局的清醒指南
讀者評分
3.5
|
2024/08/11
「如果你只想生活在自己過去的存量中,那生活中的任何改變都是痛苦的。」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改變他人,改變局勢,改變氣場,但沒有人可以詢問,本書針對職場生存、生活啟示、家庭氛圍、情感問題、社交、教育等六大面向,提供詳細問題解惑,並列出相當多的參考書單,讓面對問題手足無措的讀者,能有底氣面對。
權變:通曉《孟子》成事法則,駕馭不確定的世界。學會權變,掌握成功的關鍵!
讀者評分
4.5
|
2024/08/07
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是學歷高低,不是機遇好壞,而是耐心。唯有耐心,才能沉的住氣,在事物的發展過中,等待最佳時機,才能夠有著力之處。乘勢待時,需要耐心,觀察問題,抽絲剝繭,將問題分項化,如此面對問題時,不必面對一整個平面,而僅需針對點來突破。

權衡局勢,變通應變。
1位思考:與其跟別人直線競速,不如學會如何彎道超車!後來居上,成為職場No.1的高成長習慣
讀者評分
4.5
|
2024/08/04
關鍵六大習慣-「優化、價值、學習、分解、求精、偷懶」,其中「對1%精益求精的習慣」,有時不僅是品質上A到A+的距離,更可能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戰國策.秦策五》裡,有一段話「行百里者半於九十」,一百里的一半應該是五十里,怎麼會是九十里呢?我們了解到,在邁向成功的路程上,越接近目標,每一步都比出發時還困難,行九十里,只能算是完成目標的一半,但若沒有走完一百里,將前功盡棄。

舉例來說,曾經因屋頂排水孔堵塞,不巧又遇到颱風來襲,天降雨,淹大水,於磅礡大雨中,拿著水管疏通條拼命的疏通排水管,將近一個小時的努力,仍未能突破,原本已放棄再努力,收拾工具準備離開,後來不死心,又返回再試一次,終於成功,積水快速排除。整體來看,前面一小時的努力,已完成99.5%的工作,若無最後再次0.5%努力,是無法突破的,因此「對1%精益求精的習慣」可能是品質的關鍵,更可能是達到成功的鑰匙。
穀倉效應:為什麼分工反而造成個人失去競爭力、企業崩壞、政府無能、經濟失控?
讀者評分
5.0
|
2024/08/04
組織成長過程,為爭取任務完成時效,總會因為任務特性分隔出不同任務取向的單位,工作分割,同時進行,終取得其整體完成綜效。只是,人性所致,如此模式運行總會產生與原先預期相悖的後果。各分支單位為求維護自身單位效益,減少外界干擾因素,只著眼與既有之工作,同時也會有既有之成見,此即任務區隔完整後,最不良的結果。

為維持成果,總排斥變革,以不變應萬變,排斥其他單位需求,不喜他人突出,而影響到自身。制度化的區隔,造成徹底的區隔分岐。如若透過人我互動,讓組織成員能捨棄本位主義,轉而能夠易位思考,則此「穀倉效應」,或可減少其影響,畢竟世界上所有的問題,其根源其實與人際關係有關。
成大事者不糾結
讀者評分
5.0
|
2024/08/04
《成大事者不糾結》一書裡,對於人如何面對煩惱、挫折、紛亂、糾結,有不同的看法,總歸就一句話-「專注於當下」。為人處世切忌「目光遠大」,一定要「鼠目寸光」,把眼下該辦的事辦好。這樣所有的衝突,都會在你往前走的過程當中自然化解掉。
第一次見到「鼠目寸光」用在正面的思考模式,其實就是不要想太多、太遠,就把眼前該辦的事處理好,無法控制的外加力量,既然無法預測,就也不必杞人憂天。人的思考與行為,往往受到環境的羈絆,不能自由地發揮心性,主要來自兩種限制-對過去的貪戀,以及對於未來的恐懼。

#未來不迎
#當時不雜
#過往不戀
戰天京:晚晴軍政傳信錄
讀者評分
3.5
|
2024/07/27
能成非常之功,必是非常之人。「非常」就是非比一般人,能超乎常情之外,不必事事都出以個人恩怨,而要行所當行,止所當止。

在本書中,我們看到清末骨幹菁英分子,面對國內戰事、政局紛亂,進退有度,攻守有節,他們突破窠臼,改變局勢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底氣:掌握《孟子》7大智慧,活出坦蕩的人生!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7
人生成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無論處在命運起伏波動的哪一個位置上,都要能就地展開行動,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最大的努力。無論在人生哪一個階段,少年、壯年及老年,都要拚盡全力向上,這樣的人生才會持續不斷成長。

「孟子」在一般人的感受裡,那是一本古籍,是文學作品,樊登老師將其白話註解,貼近我們每天日常生活,讓孟子的想法深入我們的行為與思想,在我們對於未來方向迷茫懵懂時,有關鍵的智慧指引,真可謂是我們行事的準則與底氣。
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讀者評分
4.0
|
2024/07/25
人生最值得的事,莫衷一是,簡而言之,以「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八字代表。或許有點高調,但我們可以衡量自身的能力,有不同層次的作法,小由做好自己的角色,進而正面影響他人,或者更甚者,目標更大者,改變社會。

做好自己的教育,以及下一代的教育,可以說是「最值得的事」選項之一,而且是有「品格」的教育,如同《禮記》所說「德,人之本,政之根,國之基」做好教育,就是承先啟後,即是繼往開來,不枉人生。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5
人生成就,沒有捷徑,成就自己的,不是選擇,而是習慣。習慣的建立,僅靠自己的意志力是不足的,人性不足倚,天命不足依,惟自我身分認同,由內而外的動力,能夠建立習慣。

書中強調,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雖說乘勢待時,事半功倍,但時、勢來臨時,能否御風而上,全憑平日習慣累積的能量。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音檔QR Code)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5
「人生的豁達與從容,大都來自於毋須去堅持非此即彼,而是能夠優游於生命的變化裡,耐心地看待某一段時間中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意義。」

古今中外,吾人外求飛黃騰達,內求豁達從容,數千年來,雖人事更迭,雖時代變化,外求的目標,或許變動,但對於內心的成長的渴望,則千古不變。透過文字,即使是千年以前,古人的豁達從容,至今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每一篇目的閱讀,都讓人沉浸於詞人的生活空間,感受他的處境及心境,以及他內心的轉折。
我的選擇,是把生命活得更好:從換腎少年、創業青年到偏鄉教師,總統教育獎得主徐凡甘的甘苦人生
讀者評分
4.0
|
2024/07/25
蝴蝶振翅,並非為了紀念浴火新生,而是在絕望中渴求飛翔與渴求活著,成為蝴蝶身體的使命、活著的意志。

活著,簡單活著,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是自然天成,不假外求,但對於生命鬥士來說,活著,簡單活著,是內心深處的渴求。凡甘老師將他面對生命挑戰的能量,透過教育,傳遞給年輕的下一代,協助孩子們實踐他們自己的夢想。

#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貢獻了什麼,而不在於他能得到什麼。
#凡事願意相信
#甘心情願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