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尼斯特‧葛爾納 (Ernest Gellner) 是著名社會人類學家,此書由兒子 David N. Gellner 整理遺稿而成,以英文出版於 1997 年,手上的版本為繁體中譯本,由聯經於2000年出版,亮點是由前總統蔡英文博士導讀。故全書主旨在於反駁國族主義的必然性、普遍性和偶然性,同時國族屬於現代主義,不是原生主義,而「國族主義乃是一種政治信條,主張文化的相似性就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連帶」。
而且作者認為文化和組織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兩大支柱,而且兩者瓜不可分,組織需要文化支撐,同時亦在制掌文化。而國族主義正以文化相似性,尤其是 high culture,來判別一個人是否屬於一個團體的成員。可是國族主義為建立一種文化、一個國家(one culture, one state),將政治單元與「族群的」單元一致,卻導致極端暴力。因為社會經濟條件改變、文化/組織傳統因素或意識形態,當然宗教也會有一席位。而作者在第十六章中展望將來,指出先進工業主義帶來更大的政治單元、地方自主兩大趨勢。一來文化結社組織脫離領土(deterritorialisation),二來政治單元再次與文化單元不一致!
此外,Ernest Gellner 的另一本《Nations and Nationalism》,也順道推薦給讀者!
作者 Michael Hardt 和 Antonio Negri 分是來自美國和意大利的政治哲學家,此書原以英文出版於 2000 年,後來被翻譯多國文字。全書主旨為無形的帝國在全球形成中,如此秩序下形成新的主權、國家與人民,作者尋求另一種政治典範來取而代之。書中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分別探討:現時政治的構成、主權來時路、生產來時路、帝國的衰落與覆滅。
其次,語系的出現是由於相信語言相近的民族,可能出於同一個祖先。大概可以分為在東亞和東南亞的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在歐亞大陸的閃米‧哈姆語系、印歐語系,以及其他非洲、美洲語系等。比如英國語言學者 William Jones 提出,梵文和英語的字語和文法有相通之處,試圖說明古印度與歐洲人可能擁有同一個母語系統。後來「亞利安人」的印歐語系一說,更被納粹德國利用,為了保留其純種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