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_加碼
LPA的建築札記:邁向「立派」建築家之路

LPA的建築札記:邁向「立派」建築家之路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LPA = Little People Architects
  細漢的(台語)、小人(物)建築家

  立派(りっぱ/Li Pa)日文的意思是
  「已成長的、邁向成熟的、有能力的、了不起的」


  Little People Architects(簡稱LPA)於2009年由作者謝宗哲所發起,集結了一群熱愛建築創作的好友,成員包括王喆、方瑋、方新樵、林建華、哈塔、翁廷楷、陳冠帆、彭文苑、楊秀川⋯⋯本書記錄他們從初出茅廬邁向能獨當一面的「立派」建築家,並精選這十多年來的各自作品,以創作自述、設計圖面與攝影的方式完整呈現。

  LPA概念援引自村上春樹小說《1Q84》的「Little People」,其反面的「Big Brother」則指各種具有「ism」的西方建築正統信仰與價值觀;LPA試圖掙脫來自「Big Brothers」的束縛,不服膺權威論述,為建築界注入一股新鮮氣息。

  為了迎接新的開始,我們決定以本書與這段建築抒情年代告別,將曾經全力以赴的青春歲月記載下來。也許每一位學過建築、曾從事過建築的人,或多或少都可稱為「Little People Architect」吧。謹以本書,提醒自己永遠不忘熱愛建築的初衷,紀念曾經參與過的那些無數徹夜未眠趕圖、在沉默與自嗨之間喃喃自語、笑淚交織的建築時光。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謝宗哲


  建築詠者,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現任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代表。前亞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2008 – 2015),並曾任教過交大建築所、東海建築系、中原建築系等建築名門。「Little People Architects」建築創作聯盟人,曾擔綱策劃「台日新銳建築交流展:自然系」(2012)、「Home 2025:想家計畫」(2016)並受邀出任南方建築三年展(2019、2022)策展人。持續透過翻譯、寫作、旅行、策展的方式來分享、推廣當代建築藝術文化與生活美學。

  重要著作:《HO!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另譯有《席捲世界的日本建築家群像》、《日本建築的覺醒》等多部著作。
 

目錄

Chapter 1 The Metaphor of Little People Architects
1.1 以LPA為名的時空背景與脈絡 2009
1.2 或可視為對抗主流的、屬於Little People的逆襲
1.3 歷史的共時性:那些年輕建築家挺身而出的年代

Chapter 2 進擊的LPA:以建築創作為名的空氣蛹三部曲
2.1 住宅建築的寓言與預言 2010
2.2 臺灣集合住宅的未來預想圖 2011
2.3 從集合住宅未來預想圖看見LPA的另類建築觀
2.4 臺南市合作大樓都市更新提案 2014
2.5 持續擴張境界中的空氣蛹

Chapter 3 原點回歸:LPA們的住宅創作表述
3.1 王喆|空間流動性的持續建築演化
3.2 方瑋|源自本質的嶄新風景
3.3 哈塔|行雲流水下的雕塑建築
3.4 林建華、邱俞鳳|由DOTS所續接出建築變奏的實驗性篇章
3.5 楓川秀雅|建築是變動的載體,事件是建築的質感
3.6 翁廷楷|信仰下的建築作為
3.7 方新樵|構建循環經濟脈絡下的建築新視界
3.8 彭文苑|在空間與環境之間編織出的流動場域
3.9 陳冠帆|建築構造美學二重奏
3.10 原點回歸之後的閱讀與省思2017 – 2021

Chapter 4 告別之前的反省
4.1 聆聽跨越時代的建築共鳴與迴響
4.2 再考LPA的身分與價值
4.3 後記

附錄
以「住宅的寓言與預言」的原點回歸聚集雜談
LPA 2021冬之祭/東海大學藝術街

LPA keep walking / working
 



▌Little People Architects 卒業式 告別自嗨與喃喃自語的青澀建築年代  
謝宗哲/LPA發起人、Atelier SHARE代表


  Little People Architects﹙以下稱LPA﹚最早的開始,是由東海大學建築系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M.Arch.1﹚一群熱愛建築創作的好友集結而成。在摸索未來的過程中,雖然一起挑戰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失利,但卻在因緣際會下獲得建築創作展覽的邀請,而有了逐漸突顯自身存在感的機會。

  從2010年以「住宅的寓言與預言」在臺北城中藝術特區URS 89–6粉墨登場,後續又在2011年獲臺南府都KIANTIOK之邀做出「集合住宅的未來預想圖」提案聯展、參與2013年「Urban Complex臺南合作大樓」的提案展,以及橫跨2015至2016年的跨領域建築大展「Home 2025:想家計畫」。LPA的成員在全力奔跑的這段路途中,也各自獲得「ADA新銳建築獎」的肯定,證明了原本的喃喃自語不再只是自說自話,而是已得到了主流建築學界與業界的肯定而站穩了腳步,自己的建築創作終於具體參與社會的語言,而進一步地厚植屬於自己的影響力,使得最初所預期的「蝴蝶效應」終於開始全面啟動。

  在LPA開始活動的這段期間,臺灣建築界也風起雲湧了開啟一連串建築文藝運動,除了持續辦理各類建築獎項﹙臺灣建築獎、遠東建築獎、臺灣住宅獎等等﹚,其中最具指標性、最能夠擴大建築相關設計科系學生及一般民眾參與的,就屬忠泰建築藝術文化基金會挺身而出所舉辦的各類建築事件。包括與臺北市建築世代會為了鼓舞年輕建築世代積極創作所合辦的ADA新銳建築獎、北美館所舉辦的X–Site地景裝置計畫、各公家單位所辦理的公共建築競圖﹙尤以臺南市為甚﹚等等,都突顯出臺灣在有志之士下的積極作為,而鼓舞了建築城鄉環境之改造行動的啟蒙作用;而LPA們也毫不辜負自己的期望,在這當中交出可圈可點的成績單,轉眼間也都逐漸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建築家了。

  坦白說從2009年到目前為止這十年有餘的期間,並不見得真的做了什麼直接與所謂的老大哥﹙Big Brother﹚這些原本所認定的假想敵「對幹」或「造反」的轟動事蹟,也不見得留下太多值得為世人所稱頌的建築實作。如果說LPA有創造出什麼價值的話,那可能就是集結了化為蛹之際的能量,在蛻變為成蟲時釋放出類似日本十九世紀中葉那些維新志士渴望文明開化、挺身而出「倒藩」般的爆炸性能量,顛覆既定建築生產系統的陳規,為這個原本曾經已經奄奄一息、宛如死水的建築業界注入一股新鮮的氣息,讓大眾看到了建築創作的彼方所存在的美麗新世界吧 。

  為了迎接新的開始,再加上要這群不再年輕的大叔們再繼續裝可愛也不是個辦法,所以決定以這本專書作為告別身為Little People Architects的這段建築抒情年代,將這段曾經全力以赴過的青春歲月記載下來,作為提醒自己永遠不忘記熱愛建築之初衷的札記。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27311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2.8 x 18.8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Chapter 1 The Metaphor of Little People Architects
 
1.1 以LPA為名的時空背景與脈絡2009
 
即便臺灣的建築環境因著經歷2000年的政黨輪替、在臺灣主體性的強調下得以擺脫從上個世紀五、六○年代以來便陰魂不散的「中國傳統建築現代化」的神話與迷思,而獲得某種轉化的機會;然而在高度自由化下、伴隨著成熟資本主義社會的來臨,建築成為人們累積資本的利器,而被把玩於開發商股掌之間的程度卻愈加劇烈。占建築產業總額七成以上的私部門住宅開發案,幾乎都只能基於經濟效益模式所發展出的格局﹙Layout﹚來建構,建築師幾乎淪為只能為建築物表層進行妝點的化妝師;而人們即便付出大把銀子,卻幾乎住在同質性極高的所謂「豪宅」之中。至於重要的公共建築,則在客觀面及主觀面的兩個向度上,均因國人對於外國建築名家有著較高的憧憬與期望而假手於他人⋯⋯總之,充斥著停滯空氣而讓人倍感奄奄一息的現況,實在很難讓人提得起勁。
 
面對這般百無聊賴的冷酷現實之際,一群甫完成建築學業不久、正準備開始摸索未來的年輕建築人,在2009年秋天組成了LPA﹙Little People Architects﹚這個如建築創作聯盟般的組織或說俱樂部,試圖角逐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代表權來一展身手。叫做「Little People Architects」的構想,來自於村上春樹在2009年所發表的全新小說作品《1Q84》中,那群齊心合力默默地製作著「空氣蛹」1的「Little People」。主要意圖一來是以台語「細漢的」「小人﹙物﹚」建築家自詡;二來則憑藉熱愛建築設計操作的癖好,打算在這個籠罩著無比憂鬱氣息的時空下,以初生之犢不畏虎、「啥咪攏嘸驚」的氣魄,搭配天真、浪漫的建築行徑,開創出宛如喃喃自語姿態般的生存之道。

會員評鑑

2.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2/01/07
劇透警告
巧妙地結合了村上春樹在1Q84中的little people的這個借喻手法,覺得相當貼切而幽默。而LPA們不落俗套的建築操作也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展開
user-img
0.5
|
2022/01/03
"即便臺灣的建築環境因著經歷2000年的政黨輪替、在臺灣主體性的強調下得以擺脫從上個世紀五、六○年代以來便陰魂不散的「中國傳統建築現代化」的神話與迷思,而獲得某種轉化的機會;".......是在講甚麼X話? 講北京話,福建話,也算中國的陰魂不散沒有之一?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從「格」的概念出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愛的繪本展
  • 台灣廣廈
  • 春季電腦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