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_加碼
本地 The Place 01:桃園

本地 The Place 01:桃園

  • 作者:
  • 出版日期:2019/04/24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埤塘

深邃的桃園之眼


從桃園機場乘著飛機起飛,在日光的照耀下,桃園地區的埤塘如同一隻又一隻小小的眼睛,閃爍著光芒的同時,也映照著湛藍的天空。擁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埤塘不僅是農業與水利設施的重要環節,如今也成為藝術與人文的文化養分。

桃園地區之所以需要埤塘,主要是受到降雨、河川、地下水、以及土壤等因素的影響。首先,桃園地區因為雨量集中,如果沒有妥善的保存雨水,便容易造成用水短缺的情況。其次,桃園地區的溪流以荒溪的型態存在、再加上地下水資源的缺乏,對於農業來說水量相當不足。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人工開鑿的蓄水設施,成為解決農田用水的唯一手段。正好桃園地區的土質屬於透水性較差的紅壤與黃壤,使得人工挖鑿的埤塘不會有漏水的疑慮。雖然水文惡劣,土質卻為埤塘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再加上桃園台地的適當坡度,有利於埤塘之間「上流下接」的物理原理,使得埤塘成為桃園農業發展最重要的水利設施。

根據日本時代的官方調查,1910年代以前,桃園地區的埤塘數量就多達上千。這些埤塘大多由私人興建,服務的人群數量較少。這種形態的埤塘,在1916年開始遭遇巨大的改變,此時日本人開始興建「桃園大圳」,希望能夠以現代化的水利設施,解決桃園西北地區的農業用水問題。戰後,國民政府也延續日本水利技師八田與一撰寫之「昭和水利計劃」,興建了石門水庫與石門大圳。這些大圳串連了灌溉區內的埤塘,將這些埤塘作為儲蓄、調節水圳水量的蓄水池,從此讓千埤百塘的風景不復存在。

存續至今的埤塘,功能其實已經相當多元。桃園有名的龍潭大池和慈湖等觀光熱區,過去其實也都是星羅棋布的埤塘之一。埤塘除了具有蓄水的功能,也牽連了社會的許多面向。埤塘不僅僅作為一種特殊的地貌被認識,也成為歷史與文化的一個記憶所繫之處;透過埤塘,我們可以看見更多的地方故事,從中勾勒出桃園獨特的「文化地景」(cultural landscape)。從地景到文化地景,埤塘讓我們能夠從農業、教育、觀光等面向,對桃園有更深入的認識。

-------

我是中壢人

「人類雙腳所踏,都是故鄉」——向陽《立場》

對話是這樣開始的:「你是哪裡人?」「我是中壢人!」

「你們中壢人好奇怪喔,明明就在桃園裡面,為什麼你們不說你是『桃園人』,會堅持說自己是『中壢人』啊?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