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why的所有評鑑

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2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以我初入門的佛教徒來看,
這本我看完蠻有收穫的李連杰真的很坦然的寫出他修行過程,




我所知佛教徒來說,
修行原則依法(經典)不依人,
以藏傳上師的選擇,
也要自己先懂基礎戒律,
觀察你選擇的老師,
至少守五戒(殺盜淫妄毒),
言行一致。




但這世道風險太高!!!
想安全的用佛法修行,
自己就可以做的,
就是看看「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藥師經」「地藏經」「楞嚴經」,
用功的方法即「清楚放鬆的念佛」,
祝福自己和他人,
乾淨簡單,一句彌陀法直至解脫。








——————————————————




這本李連杰寫的書,一開始在電視上看見新書發表會,各台電視新聞報導,李連杰在訪問中開玩笑地說,大家都說我死了,你看我現在是不是活得好好的。












因為自己也在這幾年成為佛教徒,好奇的開始搜尋YouTube上李連杰的訪問,其中覺得陳文茜訪問李連杰的片段,是最能看出現在的李連杰。也到書店想要看看這本書的內容,但這本書是以包膜的狀態,只能買回家了。












很驚訝李連杰跟我想的不一樣,在電影裡跟新聞中是強壯的人,沒想到在書中提到他拍的每部電影,不是手骨折就是腳骨折,要不然就是脊椎骨折,每部電影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來休養。再加上本身的大小疾病,胃病,到後期的甲狀腺亢進,以及內臟摔傷導致去高山時嚴重高山症,差點奪取性命。












我只知道他是練武奇才,電影《龍之吻》非常好看,非常富有,家庭美滿,以為他接觸佛教,只是一種休閒追求潮流。沒想到他是可以入深山一連幾10天不梳洗,閉關修佛法的修行人,一個為了超越生死超級努力的佛弟子。












以他本身的社會地位,堅定的意志力,得以接觸最有地位的漢傳、藏傳的法師、仁波切、法王,並接受其直接的教法。福報因緣不可思議,再看20年前他與《聖嚴師父》的對談,那時40歲的他看了大量的佛書,還創立了中國第一間民間的慈善壹基金會,與高僧可以侃侃而談。但20年的今日,他坦誠那時還處於知識的階段,並沒有扎實的修行體驗。












私下都會問所遇到的高僧大德,是否真的沒有分別心,喝水喝尿可以是沒有分別的。他想知道是否真的有人能夠解脫生死,曾問聖嚴師父,你生病這麼重會不會痛苦,師父回他,「會痛但不苦」,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自己就沒有事了。現在李連杰明白了聖嚴師父的心境,其中又20年的修行,成就了不少福德智慧。












低調到只能由媒體側拍的李連杰,連死亡的訊息滿天飛也自顧自的到深山修行,或做公益,對於世俗間的名聲已經不在乎了,曾多次詢問上師可不可以做一個專職的修行人,上師回答他,他的使命不是這個,因為如果他出家了,人們會認為佛教毀掉一個令人稱羨的偶像,但如果他以現在這個身分來講自己的修行之路,可以讓更多人理解佛法,藉此減少許多煩惱。












李連杰說最開心的是小女兒跟他一起在《詠給明就仁波切》下一起當同學,能夠為小女兒的對於人生虛幻而產生的重度憂鬱症給予陪伴,女兒對他說:「學佛使我感覺回到家了,我知道如何找到快樂,也找到失去很久的滿足的方法,人生有重新有了希望」,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李連杰走出自己的關房,想要把幫助到自己女兒的方法介紹給他關心的人們的原因,因為菩提心,願你離苦得樂,少煩少惱。












李連杰說死後,如果知道他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願意的話就念三聲「阿彌陀佛」,就好,為彼此種下解脫的善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關係結束後,成為更好的自己【薩提爾專文推薦暢銷經典版】:分手、離婚、喪偶,重建自我的19段旅程

關係結束後,成為更好的自己【薩提爾專文推薦暢銷經典版】:分手、離婚、喪偶,重建自我的19段旅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05

這本書讓我回憶起不同時期失戀時的心理狀態,可以當作戀愛前的教科書,當作分手失戀離婚的預防針,就像新冠肺炎,從一無所知,到他人的病程分享,你越了解自己是走在哪一個階段,減輕了未知的痛苦,也更有力量一步步的復原,因為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有這種痛苦,更棒的是有方法可以讓你更快的好起來。

即使很多階段已經度過了,但跟著這書再走一遍,有種導航回顧的感覺,像一段出國旅行,回來之後看看照片回憶當時情況,很有療癒的效果。

我覺得更因為這是專業的心理師,專門輔導更強烈的婚姻分手,數十年來的大量的回饋,都讓裡面的內容更全面,更真實,是真的有療效的,並非一般東抄西寫抒情文般的勵志戀愛散文可以比擬。

你終究會需要看一本治癒自己分手的書,何不一開始就看教你,即使離婚有小孩,還能獲得自由的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心。人生皆為自心映照

心。人生皆為自心映照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0/3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心。人生皆為自心映照》稻盛和夫20221031

在2022年離世的稻盛和夫,這本書應該是老師在世時的最後一本,也可以說是離世前對於自身生命的體悟和對於世人關愛的書信。

老師說活了這輩子,現在想留給大家的,大概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凡事皆由心起」。

如此宗教性質,神祕學性質,道德學性質的體悟,需要能夠時時「靜下心觀照」自己動機想法,說話方式,行為動作,才能體悟現象環境和自己起心動念的因果關係。這「靜下心觀照」的能力也是得力於稻盛和夫對於禪修專注當下的練習。

好心得好報,壞心得壞報,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真實的因果道理,常常變成一種自己說出來也不相信的口頭禪。只有擅於反省觀察試驗的稻盛和夫,才能因此獲得「深信因果」的修行,才能真誠地說出「凡事皆由心起」,心念創造了現實,並讓現實卻確實地運轉存在的心裡話。

一生只遵守將身為人該做的「正確的事 」置於經營原點,而成為經營之聖。
身為人該做的正確的事,有「正直」、「不欺騙」、「為人著想」等,做任何事一切判斷標準是在於「身為人來說」是對是錯;而不是對於公司來說,也不是對自己來說是對是錯。

老師說存著「利益他人」的心去做任何事,讓他擁有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力量,就像護身符一樣。所以經營公司的目的從「展現個人能力和技術」轉化為「是為了員工活得幸福」,更進一步「讓一起生活的人們活得幸福」,因此擁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石,而這「利他之心」就是「鍊金石」。

因為實行知足、感恩、精進、利他、以及心生萬法的總總業果,都展現在稻盛和夫生活中,在本書可一一看見。

再用佛教獨有的「緣起觀」、「因緣生滅觀」、「因果業報是通達無限的過去,當下現在以及無盡的未來的」,就更能完整呼應稻盛這一生的經歷和體悟。

心生則總總法生,心滅則總總法滅,阿彌陀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2 人(66.67%)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繪圖本】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繪圖本】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6/2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O Alquimista》20210621

本書被法國文壇喻為足以和《小王子》一書並駕齊驅,我認為本質更像基督、天主、回教版本的《流浪者之歌》,也融合了一些佛教「悉達多」的悟證。作者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年輕時住精神病院時,因女友送他《流浪者之歌》,看完後感受深深被理解因此病情好轉,或許是本書的誕生的「緣起」。

這本在2008年買的書,當初只想知道如何得到寶藏,光羨慕主角得到「天地之心」的秘密,一大筆財寶和一見鍾情命中註定的伴侶,其實可貴的是那勇於放下已有的成就和勇於提起夢想的精采歷程。我像書中有些眼裡只有金子的煉金術師,忽略了最重要的價值在於「提煉純粹」物質的過程,連帶淨化了心靈和四周環境。

我更像只會讀死書的英國人,想從書本獲取煉金術的捷徑,崇拜複雜的戲論,鄙棄簡單真實的道理,例如因果、行善、孝順,所幸遇到已有成就的老師(真正的煉金術師),一眼看出英國人所欠缺的,就是「覺察」實際的生活和環境那非語言文字能闡明的智慧,「去做」才是最積極的行動,做了才知了解多少,才能修正行為想法,獲得煉金術的哲人石和長生露。


書中曾說幸福生活的秘訣在於「拿好手中的那一匙油,也要欣賞途中的美麗風景」;

身為讀者,那一匙油代表,用「功利的心」想知道主角獲得寶藏的秘訣,但也要以「欣賞的心」將自己帶入,如同主角一樣從西班牙到非洲到埃及冒險,現在還用Google地圖查看出現的地標街景,想像自己待在這些地方的感受;我們一同體驗走過這些城市的冷漠、沙漠的遼闊、遇過的好人壞人,當遭遇困難的痛苦,勇敢解決困難後的快樂,用這種方式閱讀,帶來更深刻的樂趣,這種「想像力」也是「天地之心」。

人生旅途上,那一匙油代表生存或是夢想,但隨著時間空間的推移變化,一定會遇到種種人事物,欣賞它、享受它吧!

人總是喜歡「擁有夢想」,更勝於去「實現夢想」。因為實現夢想代表要改變目前習慣的生活,還有面對未知的恐懼,但唯有勇敢去做的人,才能體悟到未曾見過美麗豐富的境遇,和「問心無愧」的快活。

現在看來,主角是個很勇敢且願意向環境學習的人。為了「旅行」放棄當神職人員,從事逐水草而居的牧羊人工作,又為了「夢中的寶藏」去詢問解夢者,賣掉所有的羊群,去金字塔找尋他的寶藏。再放下命中注定的伴侶,在啟程越過戰亂的沙漠尋找寶藏。一再放下原有的成果,一再提起更高的目標,真勇者。

書中也提醒不要承諾給別人你還沒得到的東西,會阻礙你踏出去,應該先努力於目前能做的事和付出代價,這樣才更有動力和決心去完成你的目標。


書中我覺得這一段是最重要的奇蹟,「轉換想法」的能力,可以讓自己繼續向目標前進。

就是當主角冒險賣掉所有羊追夢,剛到陌生的非洲卻被第一個主動搭話的陌生人騙走所有的錢,他正處於一個抉擇點上,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偷的受害者」,或者把自己視為一位「探險家」,正探尋著他的寶藏。

主角決定這樣想「我是個探險家,我正要去尋找我的寶藏」,這也是「天地之心」的力量,我們的感受來自「想法」,能夠自由自在的解讀事物,便能「自己做主」。

其中能成功「轉換想法」關鍵在於,主角聽過許多冒險家克服更困難的情況,且他還見過一位有神力的老國王,且相信他的祝福仍在,這是「信仰的力量」。

轉換了看法,心裡的感受完全不同,現代心理學發現,「緊張」其實跟「興奮」的生理反應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刻意認為這是興奮,就更能接受自己,繼續向前。

主角也把觀察羊群需求和行為的能力,使用在觀察陌生的環境和陌生人的需求上。主動幫助糖果店老闆開店而獲得食物;幫助水晶店老闆擦拭水晶球,而獲得食物和一份得以重新出發的工作。

「用心觀察」的能力正是《小王子》書中所說:重要的東西唯有用「心」看,才能看的見,光憑眼睛是看不到的。主角不斷應用人類都有的「覺照、觀察的能力」,也用來聽自己「心的想法」,發現它是變化無常,生住異滅的,但這「能觀察的心」的本質是純粹的,藉由這樣的訓練,一步步的貼近「天地之心」。

因為作者也是赫賽《流浪者之歌》的書迷,所以書中有許多「禪」的觀念,如放下過去,不幻想未來,專注於當下;唯有專注於當下,才能改善現況,就會改變未來;踏實於現在,就是和過去未來同在。吃飯就好好吃飯,走路就專心走路,睡覺就只管睡覺,因為沙漠會把漫不經心的人毀掉,所以要專注於正在做的事上,如同武士對戰時,專注於自己和敵人的一舉一動,才更有機會獲勝。

我認為煉金術師的「哲人石」可以點石成金,代表是因為了解其事物所需的「因緣條件」,就能轉化生成各種現象;「長生露」可以長生不老,代表專注「活在當下」,就是真正的永恆。

書中認為這一切都是由「上帝」同一隻手所寫成的,但也說「人人」皆有能力創造這一切。這融合佛教中的「如來藏、真心」,能生萬法,一切因緣所生,「只要條件具備必定發生」的性質,也是書中所說的「天地之心」。

更進一步說人、動物、樹木、石頭、宇宙都為一,更像佛說的「平等心、無差別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依愛因斯坦「質能互換」的發現,解釋了一切物質、想法,本質都是「能量」,無形無相,我們感官所見之相是「夢境、幻覺、水泡、殘影、露水、閃電」。

關於「愛」,
主角遇到法蒂瑪一見鍾情,這沙漠的女人說,因為你愛我,從此我便屬於你的一部分,我會等你追尋到寶藏後,從沙漠外面回來,我會滿心期望著。

如同《小王子》書中狐狸說的「馴服」就是建立關係,包含了陪伴、付出、聊天,一旦花過時間和精力,從此狐狸便是獨一無二的,跟其他的千千萬萬的狐狸不再一樣。用心、用愛照顧灌溉,就能賦予事物獨特意義,「真愛」是真心無我的祝福付出,希望他一切都好,而不是互相綑綁,佔有。


只要有愛便跟宇宙有了聯繫,當用「善良純粹的真心」全神追求一樣東西時,是最接近「天地之心」的時候,「整個宇宙」將會幫助你得到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小王子【中英法對照版】

小王子【中英法對照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6/1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小王子》20210615

從2006年第一次看小王子到現在也15年了,那時並沒有太多的感想,現在重讀時發現這本書神奇之處,在保有「赤子之心」的人看了感到被理解,而在失去想像力只懂得數數字、服從命令和不再問為什麼的「奇怪的大人」,看了會感到遺憾。所以可能第一次閱讀時我正處於「赤子之心」轉換到「奇怪大人」的矛盾時期。

如今發現以前小王子旅行星球上的奇怪大人們,都有我的樣子,佔有、一味服從、只懂查資料閱讀不去親身體驗、頑固、麻痺自我、不聽人說話、只關心金錢數字卻不會創造價值、只關心編號名號、虛榮心、只想指揮、懶惰、退縮膽小...。我覺得這段真的很精彩,只有一個人的「國王」、只要聽到鼓掌就脫下答禮的虛榮人、「酒鬼」想用酒忘掉酗酒的可恥、認為數到的星星都是他的「企業家」、一個無法拒絕命令的「點燈人」、一個不出門的「地理學家」、還有有最多奇怪大人的地球。

小王子代表我們的行動力、想像力、天真、善良、好奇、付出、用心建立關係和一顆願意愛人的心。但這些最美的人性,有著極為脆弱的一面。書中會破壞星球的巴歐巴巨樹,需要在它幼苗時就即早拔除,就像壞習慣都是由一個微小「壞念頭」開始養成的,直到毀壞整個人生;小王子細心澆水、為她擋風的玫瑰,是我們的「愛人」需要滋養照顧;而野生小狐狸因為偶遇、聊天、陪伴訓服成為夥伴就如我們交「朋友」的過程;而毒蛇的存在一直提醒著我們生存的「危險」,生命終有時,我們只能試著留給別人美好回憶;我們要保持小王子令人愉悅的笑聲,以及建立親密關係,心存希望,時時仰望美麗星空,其實我們也是無窮無盡的。

其實這本書挺感傷的,身為法國低空偵查軍的作者是在二戰中隨時將會死去的憂慮和痛苦下所寫的。但這本書安慰著他和我們,希望永遠都能和小王子當朋友一起聊天,聽聽他令人開心的可愛笑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全新插圖.30萬冊暢銷典藏版】

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全新插圖.30萬冊暢銷典藏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6/1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GOOD LUCK 當幸運來敲門》20210611

當初買它的原因是封面寫行銷學之父科特勒譽為媲美《小王子》的經典之作,有緣的是修通識課的時候,老師也用這本書分析「運氣」和「幸運」的不同,還因此多買了一本改版的珍藏。

本書認為運氣短暫不可靠,要靠努力「創造條件」結合「運氣」才會長久的「幸運」。

故事主軸是尋找四葉幸運草,在貧脊土地且黑暗的歡樂森林中,藉由誠懇請教在地居民幸運草的生長條件,努力打造一方適合生長幸運草的環境,鋪上牛家莊的肥沃土壤;從仙女的湖泊開闢活水小溪濕潤土壤;修剪枯枝始有一半日照、一半樹蔭;以及沒有碎石阻礙的土壤,當這些條件俱足後,只等風神準時的遍播神奇的金色四葉幸運草種子,遇到合適的生存條件便能生長。

以植物的生長最重要的就是陽光、空氣、水、土壤,各種所需的條件都有細微差別。

簡言之,首先心中要有個善的目標,要成事就是去全面了解它所需要的條件,誠心有禮的請教過來人,相信過來人的經驗並多問為什麼給這樣建議,先湊齊準備目前能辦到的條件,今天能做該做的事先完成,專注於當下的努力,當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當看似條件都俱足了,也要注意似否有沒注意到的細節。

以佛所教的觀念不外乎,因果、因緣、緣起,當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我們可以努力促成因緣,但一時間無法完全掌握所有條件,需要等待時間和空間的熟成。所以只能專注於能做的、該做的,多關心他人,幫助彼此創造共同利益,心存善念,盡力而為,從現在開始就能越來越「幸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20週年擴充新版)

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20週年擴充新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6/0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當初看到這本書時覺得很興奮,認為找到人生秘笈,我只要花20%的力氣就可以獲得80%的好處。教我們專注最有價值的目標,採取最直接有效且令人開心的行動,就是簡單粗暴。

現在重讀發現,一直以來我誤用成投機取巧,便宜行事。忽略它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你的行為路徑是要深思熟慮過且試驗改進,用力最少,收穫最多的地方。以科學管理術語就是PDCA(PLAN、DO、CHECK、ACTION),設立核心價值目標,標準系統化用來複製放大。

更像日本整理專家的「斷捨離」,其本質是「禪」的生活應用,禪的放鬆身心,清楚感覺。禪的安心的不動,是為了更精準正確的動,清楚放鬆省力的動,而不是盲動、躁動。也是「一門深入」修行的概念,把一件有價值的事做到極致。

「先養成七個好習慣」,
例如:1.每天運動。2.日行一善。3.將收入的百分之十用於儲蓄和投資。4.絕不說謊。5.冥想放鬆。6.下定決心,絕不煩惱:你可以立刻行動,也可以無所作為,就是不要再煩惱。7.養成習慣常常自問如何以少創多。

「80/20 人生法則」

步驟一:一個你希望到達的境地(工作、金錢、人際感情、簡單美好生活)
步驟二:一條直通目標、最好走的路、壓力和緊張最少,樂趣最多,挑條有信心有能力可以走完的路
步驟三:沿著路徑、踏出開始的幾步最重要,寫下依序三項的快樂行動,寫下開始日期但不要有截止日期,先完成一個才能採取下一個行動,只要有所進展即可,直到完成,如果真的不順利也可以改選路徑和行動重新開始。一定會受益的。

你的目標是否簡短到能讓你時時牢記在心? 【每見一個人,都想他需要什麼?我能給他什麼利益?並祝福他】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5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禪修地圖

禪修地圖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6/0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禪修地圖-Stages of Meditation》20210601

曹興誠先生在「科學與佛法」的演講時推薦這本書《禪修地圖》,內容很精彩,裡面的論述的《修行次第》更是《菩提道次廣論》的修行骨架。以下幾段節錄和心得分享

在夢境當中雖無離開夢識而獨立存在的外境,但卻彷彿有離開夢識而獨立存在的外境呈現出來,讓我們對它起貪、起瞋,產生種種苦樂,除非從夢境中醒來,否則這些外境對做夢的人來說,是非常真實的。

同樣的,被「實有執」的無明大夢障蔽的凡夫,所見的外境也是如此,雖然這些外境事實上並非離開心識之外而獨立存在,但凡夫卻執為離開心識之外而獨立存在,而對這些外境起貪、瞋,造種種業,受種種果報。除非從這個無明大夢醒來,否則凡夫永遠不會知道這些外境與心識的本質是相同的,並不是離開心識之外而獨立存在的。

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佛法的根本原理,例如持三種修持,即出離心、菩提心,以及了悟空性的智慧。出離心,指脫離如牢獄般的三界輪迴與痛苦的決心。因此,它是一種從輪迴的所有狀態中解脫的願想。菩提心,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為一切諸佛之種子,淨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當得速成無上菩提。空性,佛陀於二轉法輪時開示到:一切外在和內在現象及「我」的觀念,都沒有真實的存在性,因此是空性的。

《想到火之三角,可燃物,助燃物,燃點,三個條件(緣)都有時,「必定」燃燒,佛講的「緣起」、「緣聚而生」,當這些條件俱足必定發生的性質且少了任何一樣則無法發生的性質,就是「空性」,也是如來藏,能生萬法。進而體悟到任何現象,絕對都是因為在條件俱足下所產生的,我們要接受它後面所代表的必然性,並用專一分析的心試著找出我們能控制的條件。這就是科學家,哲學家...等,所在努力的功課。》

「以正面的動機學習佛法」
心中想著:「為了滿布廣大虛空的眾生來證得無上佛果,我應該聆聽蓮華戒大師《修習次第》中篇的教授。」任何身、語、意業的品質,主要取決於動機。因此,任何以良善動機所行之業(行為),都能帶來善與快樂,種下證悟成佛的因。另一方面,如果缺乏良善或健全的動機,即使是修行也會帶來負面的結果。由於其中的分際非常細微,每一個人必須更加提高警覺。

通往成佛的究竟目標的道路有二,一是方便,二是智慧。
這兩個特質產生出色身和法身。色身代表為了利益其他眾生所行的圓滿事業,法身代表一切自利的圓滿。

這個智慧應該是毘婆舍那(即「觀」)與心專一安住於空性這個對境的奢摩他(即「止」)兩者的結合。

在「奢摩他」的階段,不必殫精竭慮地思索每一個細節,而只要將心專注在基本性質或教法,不論是空性或無常的重點上,並思維其本質即可。
另一方面,「毘婆舍那」的修習是屬於分析式的,因此這時禪修者必須仔細思索禪修所緣境,例如:蘊、界、處等的自性、起因及其他種種特性。

印度寂天上師曾說,我們看到所有痛苦在世間生起,乃是因為我們是如此地以「自我為中心」,只希望自己獲得快樂。我們看到所有安樂在世間生起,乃是因為我們「造福其他有情眾生」。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從內心深處去培養希望利益他人與其他有情眾生的心,那麼我們將建立強烈的信心,使我們的心安適自在。

《在分析修中,主要確認「人無我」和「法無我」,利用分析、推論以下的本質和起因如:五蘊(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等,就會發現一直變化、生住異滅的身體和心理,其實和我們認為不會變、永恆單一的「我」是相矛盾的,所以「我」是藉由身心作用所假安立的名字,是虛假的概念,因此確認「人無我」。

再深入思考,那能辨別的「心」和外面的「環境」一開始會認為是分離的,是不同的兩種實體,但進一步去推論分析外面的環境,就像夢境中的事物一樣,都是幻化出來的,即使伸手摸的到的石頭,都可以分析到最單純無法再分割的純能量,如愛因斯坦所發現的質能互換公式,E = mc²,物質即是能量,所以一般心認知事物表面的形象和它實際存在的樣子是不一樣的。那不可測量和找尋不到的心,是無來無去,無生無滅,如同幻化,所以心和境界是一體的。我們是用幻化的心看幻化的物質,有這種體悟了解,就能發現一切現象並沒有實體,均是幻覺,便能開始「平等心」去看待一切現象,不再分別執著,就是「法無我」。》

阿彌陀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5/1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20210516

這是一本回答人生問題的書,侯文詠老師用一個一個故事來代替教條式的回應,所謂善於教學者,一定是一個很會舉例、比喻的人,尤其好的故事讓人感動真實可信。這也都是因為侯文詠曾經沉迷一年看三百多部電影,和深厚的文學底子,藉由閱讀文學已練成他最想練的能力,自在優游的在別人的內心世界穿梭,並用慈愛的心給予他人幫助。

他母親曾失望指責不做醫生改當作家,這輩子到底想救人還是害人?
我想侯老師從未改變他想救人的初衷,以醫生身分轉職作家,就像馬拉松最後需要衝刺的那段最重要的路,前面的努力都是為了讓你擁有得以突破的決勝點,醫生作家救的人層面更廣,時間更長,影響更深。因為《危險心靈》的出版,漸漸矯正了畸形教育,透過新聞知道因此讓一位學生免於獨坐教室之外時,他終於敢跟母親說:「媽我救了一個人了。」其實,看到這段的我們,也漸漸從自我中心的困擾中鬆綁了,開始相信一切都能變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中有太多值得一再練習成為習慣的思考方式,
下面用教條式的節錄,便於複習。

一件事讓你內心矛盾的困擾,是因為你選擇了一個不能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

我們的主觀的想法就是一個開關,後續的情緒都是隨是開是關或喜或憂的。

當你徬徨憂慮,無法決策時,可以想想當初做這件事的初衷和本質。
初衷可能會因為當初不認識自己而改變,但事情本質是不會隨外境改變的。

你真的很愛錢嗎?如果真的愛應該會不顧一切的去追求,並且甘之如飴。會不會其實那都是社會外加給你的價值觀。

追尋內心的招喚,就像外野手接球一樣,憑著經驗直覺和不斷的觀察,努力的接近,過程中並不會有如果接不到怎麼辦的煩惱,只是一心盡力把每一球都接到。

關於上台前的緊張,都只是因為太關注於自己,改用想與人分享的心情,而且大家是為了欣賞而來,沒有人是為了來嘲笑你而來。那個怕出錯失敗的心,是虛幻的無用的,只有當下的努力練習才是真實有用的。

遇到失敗之後會有兩種人,一種是認為運氣很差努力沒有用然後就放棄了,另一種會檢討如果這件事達成需要100分,自己的努力已佔其中的幾分,是不是有其他分數沒有注意到,繼續改進堅持下去。

想要成功堅持是必然的,而放棄需要一個理由,這個放棄的理由,最好是因為找到更好的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太多微妙的體悟和感動實在無法用條列式的方式寫出,靜靜的讀,會發現其中似乎有股非常暖的力量安撫著你的心,那力量充滿著慈悲和智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歸程(四版)

歸程(四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1/03/2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歸程」20210324

聖嚴法師38歲時在朝元寺的閉關房中,寫下童年生活、狼山出家當小沙彌、上海趕經懺、讀佛學院、台灣從軍十年,到提前退伍重披袈裟。

這一路上繞了必經的一圈,回返佛陀之路。

這一路上貧窮、戰爭、刻苦、病痛、哀哀的父母之情、悲憫、勤奮、不服輸、好學、迎難而上。

聖嚴法師親筆寫的傳記,情感深刻、字字誠懇。

看完珍惜現在的富足,感謝父母的恩德,懺悔自己的懦弱,慚愧自己的努力不足、付出不夠。


以下節錄印象深刻的一段,如身入其境。

「到了臺灣」

同船的,還有二十幾個女孩子,她們是北方的流亡學生,從北方流亡到上海,上海靠不住時,她們又集體從軍,都是十幾、二十歲的高中生,也算是我們這個團的新兵;另外還有一些軍人眷屬,多半也是年輕的女人。據說,有些年輕女人,是從戰場中撿到的,並且要撿幾個就有幾個,但在戰火猛烈之中,誰還有興趣撿女人呢?唯其仍有少數的軍人,藉著偶然的便利,好心地撿個把女人帶出戰場來。女人可以像拾荒貨似地拾到,也只有在慘酷的戰場之中才會發生,這也是人間的一大悲劇!

女人,尤其是年輕的少婦與少女,無不有一種天生矜持的特性,那也是女人之所以能惑人的誘力之一,也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種可愛可敬之處,否則便與下等動物一樣,根本談不上人的尊嚴了。

但是,一般人的羞恥與矜持,只有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下才能維持,如果生活的環境,有了大變大動之後,羞恥與矜持的藩籬,便很容易崩潰。比如船上的少婦們,因為暈船嘔吐,沾污了衣服而不得不換之時,她們可以當著大家把上身脫光而不以為羞;少女們找不到專用的女廁所,大眾廁所只在甲板面的船邊上欄了一條麻

繩,略有象徵性的隱蔽,她們逼於「內急」,也只好擠在這種廁所「出恭」,而不感到臉紅,女人的矜持,到此竟已一掃而光了,人的尊嚴,到此也是破產了。當然,除此之外,船上不會發生其他的意外。但僅此等情景,已足我人為此戰爭的殘酷,而覺痛心,若非戰爭的驅使,這種景象是不會出現的,這種景象的出現,實在是戰爭的罪惡所致。一般的觀念,少女與少婦是美麗的象徵,但是再美的女人,當她顧不得羞恥也保不住矜持之際,看來又該是多麼的醜怪與可憐!

船上的生活是單調的、枯燥的、厭煩的。每天兩餐糙米飯,像是餵小鴨小雞的浸飽了水的麥子,一粒粒地、硬挺挺地;一盆鹹菜湯,圍上十多個人,當菜吃,菜太少,當水喝,又太鹹。船上的人多,淡水不夠充分的供應,整日在船上看到汪洋無際的水,卻又整日不容易喝到一碗水。看海、看海,海看久了,總是一片悠悠起伏的海水,沒有風景,平淡無奇。在長途航行中,能夠發現遠處海面的船隻,也會感到「並不孤獨」的欣喜。同船的人雖多,交談的人很少,沈悶乏味的生活,大家沒有交談的精神,也沒有交談的興趣。於是,下艙倒身睡覺,睡了一覺又睡一覺,好像每次睡得很久,醒來卻只片刻工夫,把頭睡昏了,把氣睡塞了,把眼睛睡紅了,把面龐睡浮了,睡得太多,也不是味道。


阿彌陀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41234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