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Lv.5
user-img
請搜尋RichMaple富楓部落格

88則書評

88本書評分

4位追蹤者

249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88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1.致富的難度
所有成功公開上市的企業中,有40%的企業股票價值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
平均來說,《富比世》400大富豪榜每10年的汰換率大約是20%,原因卻與死亡或將財富轉移給其他家族成員無關。

想要致富就得冒險,還得保持樂觀,勇於踏出舒適圈。
不管是你在本業上努力升官往上爬,或是多學習高收入技能兼職副業,更或是創業自己當老闆,都不是輕鬆簡單的事。

2.守財的簡易度
但守財需要與冒險相反的技能,你得保持謙卑,還要擔憂可能很快失去你所獲得的一切。
因此你會開始想要存錢,在這疫情肆虐的日子裡,誰能保證自己絕對不會得到肺炎?

如果真得到了,不僅需要龐大的醫藥費,沒上班的日子更沒有薪水入帳,不斷減少的銀行帳戶數字,會將恐懼感不斷放大。
守財必須節儉,並且接受你的成功至少有部分得歸功於運氣,所以不能仰賴過往的成功經驗,重複使用相同的方法。

就像是現在的虛擬貨幣非常夯,特斯拉的馬斯克公開表明可以用來購買車,於是就大漲特漲。
但他一發現虛擬貨幣一點都不環保,於是又取消了這項政策,造成大跌。
你覺得如果你投資虛擬貨幣會賺錢,是靠你的實力,還是靠別人喊喊抬轎才高漲的?

3.巴菲特的致富原因
複利是違反直覺的數學,唯有讓資產年復一年的成長,複利才會發揮效果。
這就像是在種橡樹,只種一年看不出明顯的成長,但10年後就可以看到有意義的變化,50年後可以創造出非比尋常的成果。

但是,想要獲得並保有這種非凡的成長果實,就得熬過所有不可預測的波瀾起伏,這是人終其一生都無可避免會經歷的過程。
在最近的台灣,因為疫情加劇,導致股市接連大跌,你是選擇認賠殺出,還是堅持不動,又或是大膽加碼呢?

巴菲特如何賺到如此龐大的投資報酬?
找出最好的企業、便宜的股票與最頂尖的經營團隊。
我們要學習是滿困難的,但是可以找出他沒做過哪些事。

1.他沒有背負債務。
2.他一生經歷14次經濟衰退,但他都沒有驚慌失措的拋售股票。
3.他沒有敗壞自己的商業聲譽。
4.他沒有死守一套策略、某一種世界觀或某一個過時的趨勢。
5.他沒有讓自己過勞,以致於得離職或退休。
6.他只是活下來,他從10歲開始投資,直到89歲仍未間斷,徹底展現複利的奇蹟。
展開
赤字迷思(博客來獨家限量精裝版):現代貨幣理論和為人民而生的經濟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專家說了一個故事。

他擁有一個附設游泳池的海邊房子,過著舒服的豪奢生活。
他有2個小孩,他告訴他們,希望他們打掃家裡,有修剪草坪、鋪床、洗碗、洗車等雜物。
如果他們有做到,專家會給小孩幾張名片,但幾個禮拜過去,房子越來越亂,小孩根本沒有去做家事。

專家問:「為什麼你們不做家事呢?我給你們幾張名片阿」
小孩說:「爸,我們才不想累的半死,你的名片根本不值錢阿!」

這時專家突然醒悟,孩子沒有做任何家事,因為他們不需要他的卡片。
因此,他告訴孩子,他不需要孩子做任何事情,他只需要他們每個月付給他30張名片,否則不付款的話就會喪失特權,如不能看電視、用游泳池、去購物中心。

專家徵收了只能用他的名片支付的「稅」,現在這些名片有了價值。
小孩開始做家事,來收集各種卡片,曾經一文不值的名片,突然變成有價值的代幣,為什麼?

專家根本不需要名片,幹嘛收回自己的代幣?
他已經得到他真正想要的東西:乾淨的住家!

那為什麼他還要小孩繳回名片呢?

因為專家拿回了名片,所以小孩在下個月就要繼續做家事來賺名片,他發明了一種良性的供給系統,良性就是可以不斷重複。

所以政府可以根據自己獨特的幣值(美元、日元、英鎊)來定義貨幣,然後要求人民以此貨幣繳稅,讓本來一毛不值的紙鈔產生了價值。
身為貨幣發行人的政府想要的是實質的東西,而不是資金而已,政府並不想要稅款,而是人民的時間,為國家生產。

納稅人沒有為政府提供資金,而是政府為納稅人提供資金。
現代貨幣理論的出發點是一個簡單且無可辯駁的事實:美元,美國的國家貨幣,來自於美國政府,美國財政部及美國聯準會均有權利發行美元。

當一個國家發行自己不可兌換的法定貨幣,並僅以本國貨幣舉債時,該國即享有貨幣主權。
擁有貨幣主權的國家不必像家庭那樣管理預算,它們可以利用其貨幣發行能力,來推行可以維持充分就業的經濟政策。
展開
高手學習:「精英日課」人氣作家,教你學精、學廣,煉成別人拿不走的超強自學力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有人害怕股市的波動,股價的上上下下,如果投資辛苦的錢進去,就有可能變得一無所有。
於是把錢都放在銀行活存裡,眼見為憑隨時可以領出,而且不會大幅波動,這是「脆弱」。
這時的「脆弱」就是害怕風險。

而「穩固」就像是完全不怕風險,高風險的投資都想玩一遍:期貨、選擇權、權證等等。
認為就是要大肆投資,才會有高風險高報酬,但可能就會引來破產的危機。
而我認為「反脆弱」就是合理的理解股市風險,並且運用適當的工具去控管,讓資產隨著波動逐漸向上增長。

人如果只有靠單一薪水入帳過活,就會陷入「脆弱」的狀態,像是發生意外,如車禍、生病等。
停止工作就沒有收入,生活就會陷入「脆弱」的狀態,談錢好像很庸俗,可是沒錢就無法存活下去。
所以要如何逆轉「脆弱」,就是要將工作部分薪水存起來,有了6~12個月的生活費當緊急預備金後,接下來就是要投資。

而在投資的世界裡,最適合一般人的就是使用ETF的投資方式。
或許有人會投資自己工作的公司,自己在公司內,最了解財務狀況、賺不賺錢,但這會產生偏誤現象。

任何一間偉大的企業,都有可能倒閉或殞落。
就像諾基亞曾經是手機市場龍頭,於2000年輝煌時期市值近2500億美元,市值僅次於麥當勞及可口可樂。
1997年,諾基亞擊敗了摩托羅拉登上全球手機龍頭寶座,自該年起連續蟬聯了14年銷售冠軍。

但面對蘋果公司於2007年推出的iPhone和三星為代表的安卓陣營夾擊,加上諾基亞緩慢的改革步伐,全球手機銷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蘋果及三星雙雙超越。

由於日漸衰退,整個2012年諾基亞都在以裁員、停止派息以及關閉工廠等做「垂死掙扎」,獨壓Windows Phone戰略全盤皆輸,市佔率每況愈下。
於2012年第三季更是將旗下在俄羅斯的40家手機專賣店全數賣給三星並由三星電子接手。

我們無法預測公司的未來,因為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每家公司的優勢很可能過幾年後就消失了,所以將資產單壓一家公司是不合理。

其實買入指數型ETF,反而是確保自己買到帶來絕大多數報酬的飆股。
一個股票市場指數的上漲,常常是少量明星公司帶動的。

美國股市自1926年以來的投資回報,都來自於表現最好的1000支股票,這些股票只占所有上市公司的4%。
4%的公司提供了100%的回報!

代表我們如果進行指數化投資,就不是單純買入全部公司而已,而是自己「一定」能壓中飆股。
你可能認為自己有辦法買中那4%,並且忍受持股長期不上漲,陪這些公司度過好幾年或十幾年不上漲的苦日子。
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遠離個股、買入大盤分散投資,其實才是更理性的選擇。
展開
資產配置投資策略 (全新增訂版)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成功的終生投資經驗取決於3個關鍵步驟:
1.穩健投資計畫的擬定
2.投資計畫的徹底執行
3.無論時機好壞都堅持並維護這個計畫的紀律

如果能擬定一套理想的計畫,並依照計畫行事,將更有可能獲得財務上的自由。
投資計畫就像是一張引導你獲取合理長期投資成果的路徑圖,而資產配置決策就是投資計畫的最重要步驟。

資產配置就是
決定要把多少資金投入每一種不同的資產類別,例如股票、債券、不動產和現金。

你目前的投資政策是什麼?
來看看你比較符合哪一種?

A計畫:
買進我預期未來幾年將創造良好績效的投資標的,如果其中某一項投資標的的績效不好,或它未來期望轉差,就轉而投資另一項標的,或改抱現金,等待更好時機來臨再出手。

B計畫:
建立一個分散投資的投資組合,買進且持有不同型態的投資標的,不理會這些標的的近期表現,如果一項投資標的的績效不好,就加碼買進更多該標的,讓投資組合回歸原始的平衡配置比例。

如果你和多數投資人一樣,那你應該會覺得A計畫看起來很熟悉,好像就是自己的投資想法。
A計畫的目標是「創造好表現」,但「創造好表現」並不是一個可量化的財務目標。

「創造好表現」的意思又是什麼呢?
漲10%?
漲30%?

A計畫沒有針對「購買那些標的」及「買進時機」提供具體的指導原則,也沒有說何時應該基於投資標的表現不好或前景轉差而賣出。
學術研究更顯示,根據投資標的近期績效而頻繁買賣資產的人,經常錯賣事後投資績效常好轉的標的,買進新的投資標的相對遜色。

成功的投資流程分為3個步驟:
1.擬訂計畫
2.執行計畫
3.維護計畫

一個良好的計畫應具備長期作戰的能力,所以它必須能在無需大規模修正的情況下通過多年的考驗,年度檢討和修正是適當的。
千萬不能因市場情勢不好而隨意調整計畫,更不要因為電視名嘴的評論而動搖。

你想想,你不會因為自己陷入低潮就辭掉工作或轉換跑道,所以也不應該因為投資組合受空頭市場重創,就隨便改變慎重擬定的投資計劃。
這種低潮本來就會發生,你要學習的是如何和這些低潮和平共處。
展開
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21招理財建議教你過上一個不缺錢的人生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為什麼要存錢?

在這投資盛行的年代,每個人都嚮往炒股,好像只要買點股票,就會快速致富。
但若要我在精明的投資者與勤奮的儲蓄者之間選一個,我會選擇勤奮的儲蓄者。

如果一個人每年固定把收入的20%儲蓄起來,那他的理財成果將會比他那些幾乎不儲蓄的同輩好得太多。
就像是朋友存到10萬元就不存錢了,開始瘋狂投資炒股票,而你每個月穩定存1萬元,即使存到10萬元也繼續存錢。

朋友可能因為他亂投資造成10萬元越來越少,而且又不存錢當月光族,反而資產越來越少。
而你因為穩定的存錢,雖然一開始的資產比朋友少,但時間拉長就會相當驚人。
朋友的本金10萬元,若要賺到你一年存到的12萬元,一年報酬就必須達到12%,那可是不容易的事。

想要追求高報酬,勢必會承擔高風險,心理承擔的能力必須有要一定的程度,可是存錢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就是看你要不要做而已。
若你又將每個月存到1萬元持續投入到投資組合中,一位專注於儲蓄的人更能夠讓他的理財投資組合成長。

而慢慢存錢加投資滾到有100萬本金的你,與只有10萬本金的朋友相比,同樣都是簡單5%的報酬率,你可以得到5萬,朋友卻只有5千元。
這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單純就是如果沒有最初的儲蓄,就不會有日後的投資報酬。
展開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延後上學時間救了小孩
對9歲兒童來說,近日節律會讓他們在晚上9點開始想睡,但對16歲的青少年,需要再過幾小時,才會感受到睡意來臨。

但父母就是合理認為小孩要在晚上10點上床睡覺,早上7點就要起床,就相當於父母自己要在晚上7、8點就寢,早上4、5點就要起床。
爸媽辛苦吼叫命令小孩起床,還要要求他們表現聰明、優雅、心情好,可能要先想想自己是否能做到。

在美國超過80%的公立中學在早上8點15分之前就要開始上課,更有一半是在7點20分就已開始。
為了要趕7點20的上課時間,校車就要從早上5點45分開始接學生,青少年在清晨5點15分就要起床,一個禮拜5天,相當悽慘。

就如同大人每天3點15分起床,日復一日,應該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學習任何東西,更不可能心情好。

青春期是最容易發展出慢性精神疾病的生命階段,上學時間過早導致的長期睡眠剝奪,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推孟,在他的研究中發現,無論是幾歲的兒童,睡得越久智力就越高,和睡眠時間有強烈連結的,是合理的、較晚的上學時間。

而日本也有針對5千名學童研究,較聰明的兒童比IQ較低的兒童多睡了40~45分鐘。
美國許多地方已經把第一堂課的時間延後,卻發現學生的平均成績得到顯著提升。

疲憊、睡眠不足的腦,就像充滿孔洞的記憶濾篩,無法接受、吸收或有效保存學習內容。
堅持很早上學的做法,等於是用某種程度的失憶症來阻礙下一代的發展。

而家庭社經背景較低的小孩比較不可能由家長開車送到學校,父母常常是服務業,一大早就要去上班,所以小孩就需要校車接送。

他們總是比富裕家庭的小孩睡得更少,結果造成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的惡性循環:
爸媽窮→早上班→小孩早起坐校車→睡不飽→學業成績較差→出社會發展較差

而上學時間延後,放學時間也會延後,這反而是有益的。
下午3點到6點是青少年的「危險時段」,學校已經放學,但家長還沒回家,這時無人看管之下,就容易涉足犯罪、酒精、藥物濫用。

美國的明尼蘇達州把上學時間從7點半延到8點,16歲到18歲的交通事故降低了60%,其他州更是延到8點55分,肇事率竟降低70%。
相對防鎖死煞車系統(ABS)可以降低20~25%,光是充足睡眠就對青少年超過2倍效益。
展開
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價值投資的理念聽起來很簡單,也很符合邏輯,但在真實情況中,真正的價值投資人在整個市場所佔的比例是少之又少。

投資的大道根本沒人,交通一點都不壅擠、冷冷清清,人都去哪裡呢?
旁門左道上車水馬龍!
絕大多數的人走的是小道,為什麼?

因為康莊大道非常慢,聽起來能走到頭,但實際上很慢。

1.公司成長需要全方位努力
價值投資人買的時候正好市場對公司的內在價值完全不看好,給的價格完全低於內在價值,但你也不知道市場何時會變得理性。

而且公司本身的價值需要靠很多方面來成長,需要公司管理階層不斷努力工作,需要時間,還有運氣,這是很艱難的。
延伸閱讀:公司管理階層,是觀察企業成長力的關鍵指標

2.未來判斷很難
投資的本事是對未來進行預測,真正要理解一個公司、一個行業,要能夠去判斷它未來5年、10年的情況。
若要你說出你現在投資的公司,未來5年的情況會是如何,這大概是你很難判斷出來的事情。

在決定投資之前,至少要知道10年後這公司大概會是什麼樣、低迷時什麼樣,否則怎麼判斷這公司的價值不低於這個範圍?

要知道這公司未來每年產生的現金流反映到今天是多少,還要知道未來10幾年、20幾年這公司大致的現金流。
問問公司創辦人,說不定都沒辦法這麼準確預測,不確定因素太多,有些公司就是沒辦法預測這麼長。

你真正努力後會發現在某一些公司、行業裡,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可是這需要很多年不懈的努力,刻苦學習,才能達到這境界。
當你能夠做出這判斷時,你就開始建立自己的能力圈,一開始這圈子一定很狹小,而建立的時間很長,這就是為什麼價值投資是一條漫長的路。

雖然肯定能走到盡頭,但絕大部分的人不願意走。
你不會去財經頻道上張口評價所有的公司,馬上告訴別人股價應該是多少,如果你是真正的價值投資人。

你也不敢隨便講美股3萬點太低,大多頭馬上要開始,現在就要抄底。
凡是把圈畫得超過自己能力的人,最終一定會在某一個市場下把自己徹底毀掉,市場就是會發現你的弱點,無限放大的摧毀你。
展開
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讓你不迷茫,突破盲點的33則人生指引(二版)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每本書都教你要不斷努力,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成功,可以努力了好幾個禮拜、幾個月,怎麼都還沒辦法過上好日子、發大財?

在這個什麼都要追求快速致富的時代,如果做一件事沒辦法快速賺到大筆大筆的財富,會讓自己開始懷疑是不是「努力無效化」?

而有另外一種人,會覺得「我就不願意變得更好,我很滿足現在的狀態,幹嘛要努力成功不可,我就爛!」。
但其實不是你不想變得更好,是不想付出成功背後的代價。

變得更好不代表一定要變得更有錢,讓自己的家庭變得更溫馨、讓自己變得更健康,也是「想變得更好」的範圍。

有一個很妙的比喻,可以形容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境界。
你往一個永遠看不到頭的山頂推著巨石,只有不斷施力才能把巨石往前推行,就算你想要停在原地休息,你也要必須用力撐住。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巨石就會往下滾,要把石頭推回原位,就要花費數倍的力氣。
不論你是有錢人、中產階級、窮人,你想過現在的生活,都必須要努力,乞丐也要在寒冷或炎熱的街頭在地上乞討,才有飯吃。

當然,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很努力汲汲營營的賺錢,但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自己卻還達不到想要的目標呢?

因為要達成一個小目標也需要很多條件,大目標更是需要很多小目標所組成,而成功所需要的三個因素則是:
1.運氣
2.智慧
3.努力

努力只是其中一個要素而已。
而重要的先後順序則是運氣→智慧→努力→智慧→運氣。
展開
與家人的財務界線:富媽媽教你釐清家人的金援課題,妥善管理親情的金錢漏洞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金錢界線」就像後院草坪的籬笆,有籬笆有能知道自己的草坪有多大,才能在自己的範圍裡澆水、施肥、修剪,分清楚什麼是「自己」的責任,什麼是「別人」的責任。

在金錢界線裡,就是你本來應該要擁有的生活,失去了界線,你會失去你本來應該擁有的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動了憐憫之心,用錢幫了一些人,卻讓我們變得憤怒、不滿,這時,你的金錢界線就是被侵犯了。

就像李雅雯男友的哥哥欠下的卡債,就是他「花園裡的草枯萎了」,他自己應該承擔,沒有「澆水」、「施肥」的後果。
反而男友踏進他的後院幫他照顧草坪,荒廢了自家的後院,雙方都失去了金錢界線,最終,兩塊草皮都奄奄一息。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長篇故事。
理財,不是自己做到極致,就能成功,更多時候,要處理好「親密的人」,才能前進。

每一個人的故事裡,都有一個「家人」。
奢侈的太太揮霍儲蓄,賭博的公公會疊加債務,沒安全感的婆婆會提領獎金,投資失敗的小叔會預支退休金。

每一個「家人」,都成了理財路上的「關鍵人」。
解決不了關鍵人的問題,理財路上,只能匍匐前進。
理「財」,必須先理「人」。
展開
習慣致富 人生實踐版:在關鍵時刻下對決定,讓你成功達陣,樂享財務自由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當此書作者 湯姆‧柯利巡迴全美各地,對高中生與大學生講述致富的精準方法時,總是先問大家下列三個問題:

「有多少人想要成功致富?」
「有多少人認為自己將會成功致富?」
幾乎每一次問前兩個問題時,底下每一隻手都會舉高,然後,他會問第三個神奇問題:
「有多少人曾在學校上過如何成功致富的課?」

關於第三題,從來沒有人舉手。

很顯然地,每個學生都想要成功,也認為自己終會成功,但他們的父母或老師卻從來沒傳授過任何方法。

不但學校沒有提供成功致富守則的基礎課程,就算有,也不多,而且都只是教導基本的財務管理,於是我們把小孩養成金錢文盲,無法成為人生贏家。

為什麼有很多人成天被帳單追著跑?
為什麼大多數人擁有的債務比資產多,還有許多人一旦失業就保不住房子?
為什麼工業化社會裡大多數人無法讓下一代讀大學?
這樣想來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展開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2002年,一位西藏僧侶明就仁波切來到了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參加一項靜心時的腦波活動實驗,此時他已累積6萬2千小時的靜心經驗。
就在他開始靜心時,研究人員發現腦電圖突然出現大量的活動波峰,這現象只會出現在改變姿勢或做其他活動,但他卻處於靜止狀態。

10多年後,另一項腦波研究發現,41歲明就仁波切的大腦,比年輕人還要年輕10歲,且伽瑪波活動頻率是科學研究有史以來最高的紀錄,被封為「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為什麼要培養僧人的心態?

如果你想籃球場上成為高手,可以學習麥可.喬丹。
如果你想創新,可以研究伊隆.馬斯克。
但如果你想訓練心智,找到祥和、平靜和目標呢?

你就應該以僧侶為師了,僧侶就是一個時時刻用心活在當下的人。
僧人有能力抵擋誘惑、遠離是非、處理痛苦和焦慮、平撫我執的躁動,建立有意義的生命。
我們為什麼不像地球上最平靜、快樂、有目標的人學習呢?

或許你認為要僧人保持平靜、安寧與放鬆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他們隱居山林,不必面對工作和伴侶的煩擾,或是煩人的塞車。
僧人心態對活在現代世界中的你有什麼好處?

首先,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僧侶,他們來自各種出身、背景,出於個人意願,選擇轉化自己。
有人是出家前是生物學家、馬戲團員、金融經理、搖滾樂團成員,來自各式各樣的人都有。

你不用在家點蠟燭,打赤腳走路,或張貼在山林做瑜珈的照片,僧人心態是一種任何人都能採取的思維模式。
展開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作者楊斯棓高中是讀台中一中,是個相當會念書的人。

當時他想要考國軍的醫官,但因為那時候的醫官錄取名額越來越少,於是競爭相當激烈。
可是醫科畢業生的國、英、憲法只要有翻過書,彼此的分數相差不大,關鍵就在計算機概論,因為全國醫學生都沒有修過這學分。

楊斯棓觀察就算有1%的強者不用準備,也可以輕鬆考上,但其他人沒有本錢這樣裸考,還是要用心準備計算機概論,只要這科目分數在前1/3高分,就較容易錄取。
楊斯棓收到成績單時,其他科表現不錯,但計算機概論的分數真的較差,但還是有錄取了,跟大家比也不會太差。

他回想以前的人生,20歲前是個定型心態的人,隨著挫敗經驗變多,因為身邊高手太多,讓自己變成了成長心態的人。
如果是定型心態的人,相信智力、解題能力是天生的,所以就會裸考,夠聰明就會過,不夠聰明的話,努力也沒用。

但他的成長心態不斷告訴自己:「用功會提升聰明程度」。
這個考試要通過,需要夠聰明的人,但先不用管自己夠不夠聰明,只要有方向的持續努力,就會變得比原本更聰明,聰明到跨過原本跨不過的門檻。

楊斯棓用他自身的例子來推薦《心態致勝》這本書,裡面講到,定型心態認為人的素質無法改變,成長心態認為可以改變。

作者說:
你可以透過努力、策略與他人的幫助,培養與加強你的基本素質。
如果你一直困在定型心態裡,很可能一生都無法釋放自己的潛能。

如果你內心搭著一艘名為成長心態的快艇,雖然遇到低潮,也能找到方法脫困,你會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
到人生終點時,你會問心無愧的說,一生中該努力的、該嘗試的,你都沒放棄過。
展開
斜槓青年【實踐版】:成為內控者,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所謂「關鍵問題」,就是要時常問自己「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很少人會主動問自己這個問題,除非遇到人生某個特殊事件,遇到意外、遭受重大挫折,導致原有價值體系發生崩塌,也就是「關鍵時刻」。

例如自己拼命努力工作了2、30年,想帶給家庭優渥的生活,但卻極少陪伴或關心家人。
直到兒女與自己疏遠,父母身體得了癌症,才發現對自己最重要的是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逐漸衰老。

如果你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那就能邁向下一步。

所有機會都是自帶成本的,因為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把時間花在一件事上就代表失去做其他事情的機會,而那些事情說不定能帶來更大的收益。

想當一個斜槓青年,下班時間和假日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把時間大都花在與朋友聚餐喝酒、玩手遊或追劇,肯定對自己來說沒有進步的空間。
不管面對什麼樣的邀請或機會,都把頭腦中的默認回覆設定為「不」,如果可以找到足夠的理由來說服自己把「不」變成「好」,那才能接受。

對於我來說,同事在上班休息時間會去抽一根菸,我會說「不」,因為我注重健康,也寧願將時間花在閱讀好書身上。
或是同事在假日時約吃高級餐廳或喝酒唱歌,如果不是公司所辦聚餐或同事離職歡送會,我也會很少去參加,而是選擇在家撰寫文章。

陳果導演曾說:
人的成熟和強大,恰恰在培養起了這樣一種能力,那就是學會承受失去的能力,然後承受這種失去,再帶著這種失去繼續生活,繼續去創造美好。

人這一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懂得捨棄,才會懂得專注,部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糾結上。
展開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我們景仰聰明人,認為他們的思想、決策都會是正確的,但實際上真的都是如此嗎?

愛迪生名下的專利超過1千多件,他的腦袋顯然格外多產,一旦他構思出某個概念,就很難改變想法。

在1880年代,愛迪生發明出世界第一個商用電燈泡,他想要在美國的一般住家導入電力。
但對手喬治●威斯汀豪斯發現了比較便宜的電力傳輸法,就是現在普遍使用的交流電。

直流電是單一電壓,交流電是在兩種電壓之間快速交替,就算是遠距離輸電也不會損失能量。
愛迪生主張交流電很危險,因為更容易觸電死亡,但只要正確絕緣並控管就能降低風險,在經濟上更是較能普遍到一般住家。

愛迪生底下的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建議利用新技術改善安全性,而不是繼續研究直流電,但愛迪生反駁他並切斷他在交流電的研究經費,特斯拉就轉而去西屋電氣研究了。
愛迪生不願承認失敗,於是投入激烈的公關戰,設法讓輿論轉而反對交流電,一開始還公開示範電死流浪狗和馬。

後來他聽到法院在研究要不要用電椅處死犯人,他就建議法院研發電椅,讓大眾想到交流電就會聯想到死亡,弔詭的是他曾經宣稱致力廢除死刑。
但到1890年代,愛迪生不得不承認失敗,最後把注意力轉到其他專案上。

如果他懂得沉默成本效應、偏見盲點、動機型推理等認知錯誤,就能讓他自己這樣的聰明人,不會繼續走在悲慘的道路上。
展開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闕又上在課堂上常問學生:
你喜歡豔遇還是外遇?

多數人回答是喜歡豔遇,可能是外遇比豔遇有許多問題要處理。
但闕又上卻說,在投資路上,多數人想要有驚豔的相遇,但偏偏走向了投資的外遇!

就像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所說的:
股票市場充斥著一群了解關於「價格」的所有事情,但卻對「價值」毫無所知的人。

價格是外顯而見的,一如動人的外表,特別是股價像脫韁野馬飆漲時,讓人如此興奮。
但當價格如自由落體般墜落時,也是讓人心驚膽跳的。

股價如網路上的網美正妹一樣,都是大家會想關注的話題,於是我們會常常把重點放在股價,成為決策時最容易參考的指標。
可是投資標的的內在美就不重要嗎?

當然重要!
不管是帥哥美女,即使你擁有一個外表耀人的另一半,但如果他是愛亂花錢、脾氣差、有公主病或王子病,肯定會讓你的生活一蹋糊塗。

股票亦是如此,你只買會飆漲的股票,這個禮拜漲了100元,下禮拜或許就跌了200元,因為這支股票根本沒有內在美。

你不一定要跟美麗的維納斯在一起,小家碧玉的女孩讓你的人生更加快樂。
好股票不一定是讓你點石成金的財神爺,但絕對會讓你的投資帳戶金光閃閃。
展開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作者設計了一個測驗,測驗後14個國家後的結果,平均12題裡只答對2題,沒人全答對,15%的人得到0分。
而受測對象包含各行各業:醫生、老師、教授、科學家、投資家、企業主管、記者、社運人士、政府高層。

甚至有些最慘的測驗結果,還是出自於諾貝爾獎得主和醫學研究員。
這測驗無關智力,但人人似乎對世界抱持奇糟無比的認知。

作者假設把測驗拿去黑猩猩的籠子外,拿出3根香蕉問牠們問題,牠們的答對率應該也有33%,12題答對4題,可人類只答對2題。
為什麼大家比隨機亂猜的黑猩猩還答對更少?

作者認為大家都具備知識,卻是過時的知識,往往過時數十年的知識,大家對世界的認知來自老師,老師的知識是建立在他們在學校讀書那時候。

我們時常看到新聞上種種戰爭、暴亂、天災、人禍和貪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地球環境越來越糟糕,這是過度誇大的世界觀,其實有誤。
事實上,世界越變越好,不是每年都在各方面變得更好,但目前都有大為進展,這才是合乎事實的世界觀。
展開
加速你的FIRE人生:打造致富體質,提早贏得財富自由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在你爸媽的那個年代,認真地為一家公司付出一輩子,工作到60歲,公司會給你一筆豐厚的退休金。
但是在我們這個時代,這樣的想法已經不管用了。

在全球化的情況下,技術快速變遷,科技如此發達,死守一份工作不一定能讓你做到退休。
因為老闆可以使用全球各地的人才來取代你,就像在台灣,便宜的外籍勞工多的是,而且還不用付給他們退休金。

如果你是容易被取代的一顆小螺絲,沒有讓老闆覺得失去你會感覺痛失英才,覺得你是無可取代的話,把你資遣都是遲早的事。
更何況許多人是快退休時,遇到金融危機或公司營運不佳,一被裁員的話,想要在50歲在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在國外,提早退休的觀念越來越盛行,甚至有一個FIRE的觀念,意思是
Financial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
也就是提早在財務上達到可以退休狀態。

許多人將存款投資到大盤指數上,平均年報酬為7~10%,達到財富自由後,每年提領4%來支付生活開銷,其餘的錢繼續錢滾錢,成功提早退休。
當你擁有自己的退休金後,不用依靠政府、公司給你的退休金,你就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工作不再是不得不的事情,你可以做自己喜歡且有熱情的工作,薪水低一點也沒關係。
你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興趣,充實你那獨一無二的人生,不該做無聊的工作到60歲退休,還得期望勞保勞退到那時還能給你一點錢來過活。
展開
生活槓桿:短時間發揮最大生產力,讓事業、生活、財富達到完美平衡的工作哲學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4
劇透警告

吳宗憲的女兒Sandy說:
「這世界上有2種事情,一種是你喜歡的事情,一種是你擅長的事情。
最好的職涯選擇就是,你做一個你喜歡的事情,同時又是你擅長的事情。

第二個是你喜歡,但不擅長的事情。你可以獲得快樂,但不一定賺到很多錢。
第三個是你不喜歡,但擅長的事情。有點像工程師,工程師也不喜歡每天熬夜報肝,但他們就是擅長那些工作。
第四個是你不喜歡,可是又不擅長的事情。而大部分的人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我開始思考,目前的工作是我喜歡的嗎?
老實說,不是。
我只是比較擅長這個工作而已。

而在這本書中內提到,你的工作時間比睡覺還多,超過了玩樂、創造、分享、生活、學習、與愛的總和。
為什麼你長久以來都在做這些你所痛恨的事,花這麼少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樣一點也不均衡。

每個人工作了5天,才能換得2天的休假日,去做我們喜歡的事情,這是社會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週期重擔。
早上8點開始工作,下午6點下班,是公司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重擔。
要工作才能養家糊口,是資本主義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重擔。

領了一年的薪水,還要繳稅給政府,這是正府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重擔。
我們一定要根據別人強加在我們身上的規則過活嗎?

當然不用!
如果你知道別的方法,你就還有選擇,所以你必須了解什麼是「生活槓桿」哲學。
能夠掌握時間與生活的人早就突破既有規則,創造出自己的一套生活之道。

我們從來不會看到超級成功的人跟我們談工作與私人時間的均衡,他們不是非常熱愛工作,就是非常不喜歡工作。
但不是因為成功的人感覺不到痛苦,或是無時無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是他們有明確的目標。
所以能滿懷感謝的付出,且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從而達成想要的長期目標。
展開
實現財務自由的被動收入計畫:不再用時間、勞力換取金錢,打造自動賺錢的多重開源大全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很少人會滿足自己現在擁有的財富,錢沒有在嫌多的,當然是越多越好。
但為什麼我們會想要更多收入?

如果我們沒有仔細思考,就會永無止境的追求金錢,想要手裡握著大把大把的鈔票。
有人想要更多收入是因為想買房子、想每年出國3次、想要買很多包包或手表。
有人想要更多收入是因為有足夠的錢就有安全感,可以支付養育子女的費用、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

你想過要更多收入嗎?
那又為什麼想要呢?

其實擁有更多財富的最終核心原因是:
擁有自由

擁有自由後,就不需要賺更多錢、更勤奮的工作、努力出賣時間去賺更高薪的職務。
如果能創造被動收入,就可以緩解這些壓力,壓力減輕後,才能在人生的關鍵決定上,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例如家人生病或車禍需要開刀,但是手術費用需要自費30萬元,你有沒有辦法拿出錢來?
或者在工作上遇到各種不順遂,實在做不下去了,想要離職換工作,但家裡依靠你這份收入生活,下一份工作的薪水沒這份高怎麼辦?
如果你只有單一收入勉強過活,當遇到某些意外或不順遂時,更沒有辦法有餘裕去應對。
展開
理財就是理生活:90%以上的人對前途迷茫,本書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四百萬人付費學習的FIRE課程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4
劇透警告

我們來認識一下2種窮人思維:

1.財富上的窮人思維:追求一夜暴富

有調查顯示,美國大樂透中獎者的破產率每年高達75%,他們的教育水準和理財知識有限,沒有擁有財富的能力。
有個英國節目叫《富人家、窮人家》,節目讓貧富差距大的2個家庭互換一週生活。
互換後,窮人超開心的出去大吃大喝,進行各種奢侈的享受,但一周後,他們回到原來的家庭,還是像以前一樣貧窮。

富人互換後沒有沮喪,而是開始分配手上少少的金錢,先存錢並考慮消費,雖然只有一週,但他們已經開始考慮更好的開源節流。
所以,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沒有長遠而明確的規劃,只注重一時的享受和眼前利益。
富人之所以富,靠的是思考問題的角度、清晰的規劃、堅定的意志和高級的財商。


2.學習上的窮人思維:追求一勞永逸

此書作者的朋友在大學工作,他帶的學生有一部分家庭條件優渥,其他表現一般,也不參加活動。
其他人在畢業季都忙著寫履歷找工作,他們卻悠悠哉哉的,認為只要拿到畢業證書,就能靠關係去好公司上班。
把獲得文憑和工作劃上等號,以求一勞永逸的心態,不考慮這份工作能帶來多大的成長和價值,是很危險的。

清閒的工作並不能成為鐵飯碗,從來就沒有什麼工作可以一勞永逸。
一勞永逸的最後是永逸這個詞,代表就是懶惰、懶於競爭、思考、學習,就是這種懶惰才會讓我們被社會淘汰。

我們需要的不是找一份可以依靠一輩子的工作,而是發掘自己可以依靠一輩子的學習力。
你唯一的資產就是你自己,最好的投資也是投資你自己。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