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img
陪你讀ReadwithU

121則書評

121本書評分

3位追蹤者

148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21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新版套書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過怎麼樣的人生,決定於自己的每一個選擇。
.
一開始看還一邊納悶,明明是常常會聽到的外遇的故事,
為什麼可以經典這麼久?為什麼可以讓人這麼著迷?
最讓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我也無法自拔的著迷!
.
過了些日子消化然後,我想作者列夫·托爾斯,
不只寫了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故事外,
也寫出了我們每一個人很容易被現況困住的自己。
.
可能是對生活沒有熱情
可能是愛上了別人卻不敢面對
可能是沒有放棄一切的勇氣
可能是也想要一個充滿魅力的人對自己瘋狂追求
可能是被現實逼的懂事成熟,已經忘了狠狠去愛捧腹大笑的自己
.
不管是在哪一個角色裡看到自己的影子
雖然我一點也不認同外遇,但不能否認的是,
心中有那麼一點點羨慕女主角安娜,有勇氣去承認、去改變。
我想這是這個故事是令我著迷的地方。
.
故事的收場,讓我花了一點時間消化這個結尾,
但我覺得這樣的結尾很完美的。
轟轟烈烈的愛了以後,也提醒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展開
只是想活得漂亮:敬每一次得到或學到、每一個失去或擁有、每一種恐懼或快樂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第一次知道許允樂這個人,是從一個朋友的Facebook上看到的,
對她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很漂亮的女生。追蹤了她以後,多發現了她的樂觀和善良。
這本書也是同一個朋友送我的,說實話如果不是別人送而且又真心推薦,
我可能不一定會打開這本書。讀了以後,有了不少改觀……
.
不像是外表給人"像是被保護的小公主"的印象,從書中認識她,反而是個經歷人生的殘忍,卻硬咬著牙堅忍生存下去的人。也許有些人經歷過更悲愴的人生,但讓我覺得最寶貴的是她就算灰心,對人生卻不至失去盼望。
.
從她書中的文字,不意外為什麼別人會稱她:樂哥
她很清楚什麼是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事,
若是能改變的她會用盡全身的力氣去努力;
若是不能改變的,她也會接受,然後頭也不回的離開。
看到這,我不禁覺得⋯⋯
是要經歷多少的眼淚,才能練就這一身的果斷
是要承受多少的煎熬,才可以如此堅定地決定要好好保護自己。
.
這本書集結了很多許允樂自己的故事
如果只是當成看故事來讀這本書,
我自己私心覺得有點太可惜了。
若是可以在書中每個事件發生時,
先暫停一下,仔細想想如果是自己會怎麼做以後,
再繼續讀下去,我想你可能也會跟我一樣忍不住欽佩,
這個女孩居然年紀才30出頭。
.
我不知道哪件事比較讓我欽佩,
是看起來只有大學生的臉,實際年齡居然是32歲
還是她待人處事有點太過成熟,實際年齡居然才32歲
.
她的故事激勵了我,讓我也忍不住想跟你們分享,
就算命運的狠心的重擊你,擦乾眼淚後,
也要像小樂一樣用努力和善良來回擊。
展開
下班當老闆:15個步驟教你賺更多,打造財富自由、時間自由的理想生活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作者是其中之一的身份是成長顧問,這點讓書中的內容扎實不少。從有副業的想法到取代正職成為自由工作者,中間普遍可能讓你想打消念頭的原因,都一一列了出來,不外乎就是恐懼,還有用謙虛包裝自己不行動的恐懼。
.
作者一條龍的把幫你找興趣到靠著興趣賺錢的建議都列了出來。最壞的狀況?如果真的做不下去你在面試下一間公司就好了,說不定薪水還比你原本工作高。
.
其實,就算不是真的想找副業的人,我覺得這也是一本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的書。不是為了賺更多錢、不是為了在咖啡廳工作,過”看起來”過很棒的生活。做真正想做的事時,就算整天時間都塞滿,內心會是滿足的。人生有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在工作,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吧。
展開
喜樂,是一帖良藥:55個翻轉人生的清新思維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會拿起它的,如果不是施以諾教授的書迷,大概就是覺得自己在「喜樂」上還有一些進步空間,作者可能知道怎樣的內容讀者容易消化和繼續讀下去,每篇讀起來都非常輕鬆。每個故事才3頁,文字不多,標題就佔了大半頁,真的非常好讀。
.
我想,真正有實力的人是像他這樣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強調自己做了什麼,而是將讀者的需要用簡單又好理解的表達出來,讓別人受益。
.
每個小故事好像彼此毫無相關,甚至有些主題跟「喜樂」沒有直接關係,但作者非常細膩地,把那些可能會不小心堆積在心裡,讓喜樂流失掉的小小因素一一地寫出來,在問題中溫柔地告訴讀者上帝的眼光。
.
就算對聖經了解不多,也完全可以看懂書中使用聖經故事引用的涵義;對聖經很熟的人,小故事可以檢視自己生命的狀態,一樣受用。
.
喜歡❤️
展開
好想大聲說出心底的話。(01)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不是「我愛你、你愛我,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少女漫畫,覺得劇情不錯就借回來看。看了才知道,原來這部有拍成電影上映,難怪精彩。
.
最深刻的是,
因為傷害,主角們關閉了自己的心。
比起受了傷就大哭大鬧的,
編劇細膩的詮釋,真的很貼近讀者們。
.
但那些沈默不想給人添麻煩的心,
⋯⋯會不會其實更希望有人可以懂呢?😌
.
細膩又青春的漫畫
好看👍👍👍
展開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花了一個半月才把這本看完,中間停了很長一段時間。不是內容太硬,這本寫得非常輕鬆好讀,但……太真實,選擇逃避了一下。好像不知不覺用來騙自己的行為,在他面前都只是浪費生命的打空氣。內容大概打趴了不少人吧?我也鼻青臉腫。
.
前陣子有些需要整理的情緒,什麼積極正面的話都不想聽;什麼努力向上的事都不想做,把這本書擱在床頭好久好久。過了陣子在拿起來,覺得奇怪,這本明明就很好讀,而且不會有壓力。大概是書名《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這幾個字讓我想逃避吧(笑)
.
作者好幾次體會到什麼叫做人性,卻依然帶著希望迎接未來將要認識的人,真的好佩服。
.
讀書能讓人富裕,但不一定會變有錢。
他說:讀書是為了成功,但太多人以為成功是賺大錢,才會讀的很苦。
心靈上的安靜,也是一種成功。
.
「我身邊有很多人,明明窮得叮噹響,還在不停地讀書,邊讀書邊感嘆為什麼書中沒有黃金屋。要讀書做學問,就不會暴富,只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得體的生活。你要看看,這樣的生活你是否喜歡?這樣的選擇你是否滿意?弄明白自己要的,才能知道讀書對自己是否有用。」P286
.
若把「讀書」這兩個字拿掉,套上在任何你渴望的事情,
好像……不一定真的這麼想要這件事了?
是真的喜歡?還是別人有所以你也想要?
.
嗯……臉頰痛痛的。
展開
女中醫給忙碌上班族的第一本養生書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看到時覺得這書名也太長,不過一句話就清楚的表達內容
.
還算年輕,但卻漸漸感到腰背的不適、代謝變差,讓我對養生的出現了點好奇
不過畢竟書的內容也是一些問題讓讀者自行判斷自己的體質,書中的建議還是當 #參考 就好,如果真的長期的老問題,還是去看個醫生比較好喔
.
也有給男性的養生建議✔️
.
覺得很棒的是內文真的像是書名說的
<忙碌上班族>:
中醫普遍都說要11點前睡,但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忙完一整天躺在床上時,已經是12點以後了,又或者可能是大夜班、輪班制、常出差的職業,作者除了告訴大家為什麼”理想上”11點前睡以外,也給了這些狀況”實際上”的建議。
<第1本養身書>:
在這之前我還沒看過中醫的書,這本整體上淺顯易懂,雖然還是有少數一、兩頁的內容不太懂外,其他都很好理解。
.
昨晚看完這本,想照著醫生的建議11點前入睡
還特別早早回到房間,晚上10點半就關燈只留壁燈
刷完牙後,一個恍神發現自己又在滑手機,
而且已經11點半了,習慣真是可怕啊
展開
十二國記(09)圖南之翼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我不太愛看小說
也不特別喜歡奇幻類的故事
對中國風的故事也是完全不會伸手拿來看的那種,
#十二國記 這套書集結了這三種元素,
但用"超級喜歡"這四個字,也無法形容我對這系列書的熱愛。
.
比起編寫出來的小說我更喜歡真實故事,
我覺得人都不一定能了解自己了,更何況是用想像寫出來的角色故事,
要怎麼可以把人類這麼複雜的個性寫得完全? .
最一開始會知道十二國記是國小在電視上看到動畫開始,
實在太喜歡!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完整看完一本的小說
,也是唯一一套讓我學生時期一口氣整套全買下來的書(雖然故事還沒完結)。
去年我再次去找了動畫再從頭看過一遍,還是忍不住直呼:太精彩了!
.
到底要怎樣的作品才可以讓國小生和上班族,都瘋狂著迷呢?
真的不經讚嘆#小野不由美 老師,實在太厲害了。
繪師#山田章博 老師,也是一個影響我很深的人,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
十二國記,就如書名的意思,是十二個國家的史記。每個國家都有一隻麒麟,由麒麟來選擇王。但這本書的世界觀實在太完整、太大了,細節就要從書中慢慢體會了。《圖南之翼》是其中一個國家的故事,主角是一個12歲珠晶,一位很有正義感的富家千金,後來離家出走,冒險去尋找麒麟,後來當上王的故事。
.
若天命真如此,即便在困難、不可能的事情,也一定會迎刃而解的。
既然如此,那何必害怕此時的自己會喪失甚麼呢?
.
“之所以可以過著比別人更好的生活,是因為肩上擔了更多的責任。如果沒有負好該付的責任,人民很快就會反叛。”
雖然這不是出自於同一本,是《風的萬里.黎明的天空》裡的珠晶。
這些話非常震撼小時後的我。
原來,所有美好的生活,不是理所當然。
.
⋯⋯我負好自己該負的責任了嗎?
.
本來想要讀完所有作者的小說,
但查了一下作品居然是恐怖、驚悚類型……,我完全不敢看阿(哭)
不過有個太令人開心的消息,事隔多年後,小野不由美老師總算出續集了,感動到要落淚了。不過看不懂日文,等翻譯出來大概又要在一些時間了……。
展開
一流商業人士都在用的行事曆‧備忘錄‧筆記活用術:上班族必備!工作不失誤、不遺漏、不延遲的關鍵技巧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這是我由史以來讀過書名最長的一本書(笑)
.
你有在使用行事曆的習慣嗎?
我有,而且是需要行事曆才能活下來(?)的人(笑)
期待能有一些不錯的技巧就拿起這本書來看了,
但我使用的是Google行事曆,這本書對我實際的幫助並不大。
如果是喜歡紙本行事曆的商業人士,作者給了很多小技巧和建議。
我很喜歡日本的書,常常都有小插畫,
讓讀者可以非常快速的抓到這段文章的大鋼,讀起來很輕鬆。
.
如果是喜歡"記錄生活"的手帳,或者如果你不是商業人士,
這本書可能就不適合你了。
其實……我也不是商業人士,
奇怪,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怎麼沒仔細看書名(笑)
.
防衛醫科大學的西田育弘教授,他說:「如果所有大小事情都詳細記在腦中,通常就會有『憂鬱症』傾向。另外,就如同罹患『亞斯伯格症候群』的人所呈現的那樣,碰到異於平常的事情就會感到驚慌。想要維持大腦功能的正常運作,『遺忘』其實是很重要的機制。」P142
.
有時候會直接把大事的截止日期記在行事曆上,其他時間空了,覺得好像這週滿清閒的,就鬆懈了。但因為事前沒有先把細項分配在每一天的進度,到了截止日期焦頭爛額。
這點有時我也會犯這個錯,對於不是使用手帳的我,也挺有幫助。
展開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非常細膩的描述讓人著迷。
如果期待看到迪士尼系列電影的劇情,是可以直接跳過這本。
.
由七個故事組成,既然書名都直接指出男人和女人了,
好像劇情或多或少圍繞著愛和性也是必然。
雖然我之前在選書時,不會特別留意作者的性別,
但不知怎麼地,讀過書還是以女性作者居多。
第一次讀到由男性作者描寫,不免羞怯些。
.
很喜歡村上春樹在描寫人物方式,非常細膩又栩栩如生。
先前我說過,我不太喜歡看小說,可能是因為我看的小說不多,
我覺得人太複雜了,更何況是用想像的,要怎麼能把人描述的完全?
讀完這本書,實在讓我改觀。
.
某天下午讀完〈獨立的器官〉,讓我悲傷了滿久,
到了晚上動動臉部的肌肉,當停在笑臉的表情時,
臉上的肌肉全是緊的,才發現原來我喪著臉一整天了。
不能否認地,讀到這些故事的確讓我想起一些人。
一些正在為自己選擇付出代價的人。
.
用沒有太多文謅謅的文字,卻直直地切進心中的憂傷。
展開
遇見100%的女孩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比起《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我自己更偏愛這本《遇見100%的女孩》。
甜甜的帶一點點淡淡的哀傷,像是鹽之花一樣!
不管是《遇見100%的女孩》還是鹽之花,都非常美味。
我的確比較不喜歡悲劇一點,人生的重擊往往都是苦痛的,
爬起來都已經需要很多心力和時間了。
.
村上老師的描寫的方式,沒有先從環境描寫,
而是故事中主角眼睛看到的東西。
第一句話就勾住人,讓人很想知道:他想說什麼?
非常喜歡。
.
我身邊喜歡村上春樹的書的朋友有兩個人。
有趣的是,他們有幾個共同點:都養貓、語言能力強、帶給身邊的人歡樂,心裡的憂傷卻自己藏。
或許,這也是村上春樹的魅力吧?
像風一樣輕輕的,卻可以輕鬆的避開剛硬的牆,從縫隙吹進到不想被打開的房間裡,那上了鎖的抽屜裡封藏的東西。
.
從第二本村上春樹老師的書,
好像又多認識老師了一點點點點。
展開
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會知道杏林子這個名字,是出現在學校的課本裡,內容講了什麼其實也不記得了,但就記得這個名字。
巧妙的是,把這本書借回家後,還沒翻開,隔天居然在詩歌的作詞中看見她的名子。
.
真不愧是作者的第十本書,喜歡她的精準地使用詞句和標點符號,詞優美細膩……但有好幾個我不會唸的字(笑)
.
之前提過,我喜歡讀一些年長者的書,
若自己在困境裡,透過他們經歷人生甘苦的眼光,好像更容易跳脫侷限。
.
30多年前初版。字字精簡,把主題以外的內容都拿掉。
不是現在書寫或演講的風格──講者在切入重點前,常常會風趣幽默的鋪陳,讓大家想繼續聽下去──若不是喜歡這樣風格的人,可能會覺得稍稍乏味。
但是,科技的進步和娛樂產業的發展,好像讓現代人好像比較喜歡有故事包裝,多於直接聽道理。(實際是不是就不得而知了)
.
作者除了對文學貢獻外,還創立了伊甸基金社,幫助社會上需要的人。
.
書中提到了一些與鳥和植物的觀察
一邊讀一邊覺得,會寫出這樣描繪的作者,應該是個長期坐在椅子上的人吧?
雖然國語課裡,好像有提到她是長期坐輪椅的人,但記憶太模糊,還是好奇地查了一下。果然。
展開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新版)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如果在書堆當中,只能推薦一本書,我會選擇這本松浦彌太郎的《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
被書名中的「兩件事」指的是——恐懼(不安)和孤獨。
.
別人怎麼樣我不確定,但是我自己本身是非常害怕恐懼和孤獨的人,常常會被兩者而絆住腳,因為「想太多」而動彈不得,什麼都還沒開始做,就還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聽到恐懼和不安,逃都來不及,居然還要去愛它們?
就好像咳嗽表示生病一樣,我曾以為是因為”受傷了”才會覺得孤獨和不安,但事實上,只要身而為人,終其一生很多時候都是孤獨的,甚至,每一天都有可能會感受到不安。不安和孤獨像是影子,雖然怎麼甩都甩不開,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跟它們共存。
.
其中我很喜歡松浦彌太郎的一個觀點:
「令自己舒服的事情很可怕。」
舉凡我們想得到的那些容易讓人著迷的事,像是玩樂、睡覺、性、看電視、吃或看書,又或是任何讓我們逃避「現實」的工具。當自己想停,卻停不下來時,你以為自己在享受快樂,但其實是被支配了。(P42~P46)
.
與其費盡心力的逃避孤獨,何不擁抱孤獨。
又或者說,接納會孤獨的自己。
.
這本書又薄又小,留白處多,甚至還有不少插畫,卻有滿滿扎實的內容。輕鬆溫柔的文字,像是一盞燈,在療癒的同時,也向讀者指出走出困境的方向。
.
感謝好友推薦,亦師亦友般的存在,每次交流的東西都拓展我的眼界,真心感謝。
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本《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展開
新手作家求生指南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這本書一窺了全職作家、兼職作家的生活,也約略談到編輯、記者,紀錄著作者在切換不同身分發生的故事。
.
前陣子去了解一些採訪寫作領域的皮毛。
引言的人問了個問題,說:「娛樂產業越來越興盛,看書的人越來越少,為什麼還要開報導寫作課?」大家沈默了一下。「無論是電影、遊戲或Youtuber的影片,都需要先用文字來傳遞、溝通,才能創作成作品。」在台下的我們還在驚奇時,他繼續補充:「文字,不會沒落。」
.
的確,沒落的是”拿起書本”的閱讀方式,而不是閱讀文字本身。我們並沒有因為不看書就停止閱讀,而是轉變成臉書或PTT上的文章。時代的變遷,讓我們從主動的閱讀變成更偏好被動的看影片、電影。
.
這本書排版和字數非常好讀,又加上作者直接了當的不怕得罪人的寫作風格,讓人很想繼續讀下去。
.
雖然是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串起來,但其中真的提到了非常直接作者會面臨到的問題:
-不同的付款方式,到底一個月有多少收入?
-合約要注意哪裡?(附合約範本)
-作家會有哪些職業傷害?要如何避免?
-若為接案寫手務必要注意的事?
-如何對付剝削的業者?
當然不只這些。
對於自由工作者——無論是不是文字工作者——這本書也能學到很多技巧。
.
<採訪投入的成本>
-了解被訪者、看被訪者的作品:耗時3天
-搜尋網路資料,看被訪者以前的報導(才能報導到別人沒報導到的事):耗時2天
-採訪當天,來回通勤、採訪2小時:耗時1天
還沒開始寫報導,就已經花了6天的時間。
但⋯⋯有些雇主卻覺得2000元就可以買一則報導。
.
後記寫到,有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看完這本書,覺得專職作家很可怕,思考是否應該轉行?
我自己是認為,這本書的確會澆熄一些夢幻的粉紅泡泡,但如果看完會想放棄,那就趁早吧,哪個行業不辛苦呢(笑)
.
知道它的不好還想去做的話,才是真愛吧?
戀愛是如此,工作亦然。
展開
莎士比亞故事集:莎翁四百周年紀念版:全新譯本、附莎劇人物關係表、莎劇豆知識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莎士比亞/原著、蘭姆姊弟/改寫
.
作者序寫到:「以下的故事是為了年輕讀者而寫的,期能作為他們研究莎士比亞劇作的入門。」
光《哈姆雷特》1948年版本的電影就要兩個半小時了。能用400頁的內容,萃取了20個故事,真的非常適合初步想要了解莎士比亞的讀者。
.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故事乏味又千篇一律,這本書推薦給你。
(我是有點看膩,現在不是英雄打壞人、小蝦米奮鬥,再不然就是霸道總裁的角色設定。)
.
非常驚嘆16-17世紀的莎士比亞,對於感情的描寫,可以憤怒又不失優雅,每個角色的個性非常特別又鮮明。
這20篇的故事裡,彷彿從童話故事、宗教議題,到描寫人性的慘烈都有。每讀一篇,都令我非常驚嘆,怎麼可以寫出這麼廣又這麼好的作品。
.
照慣例,還是會聊聊關於書以外的事,
或者說純粹只是愛閒聊也好(笑)。
.
這是之前參觀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時,導覽員分享的事:
在現代,莎士比亞的作品好像高不可攀,
但在16、17世紀,沒有電視、電影的年代(電影發明於19世紀),莎士比亞的戲劇是大眾的娛樂。
從社會底層到皇室貴族,都看莎士比亞的作品。
.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是露天的。
有趣的是,現在我們所謂最靠近舞台的「搖滾區」,在當時是最便宜的站票。比較不富裕的人,會拿著啤酒站著看整場戲劇。但因為一場戲劇幾個小時,站票擠滿了人,出不去,當時又沒有中場休息,所以人們會看戲到一半就隨地小便。
.
那麼,當時最貴的票在哪裡呢?
每每去劇院時,最靠近舞台的兩側二樓,幾乎都有特別華麗裝飾的包廂。那裡視角非常的不好,常常看完兩、三個小時的戲劇後,不是頭痛,就是脖子痛。
那為什麼以前的人願意花比較多的錢,去一個視角不好、又離舞台中間有離的位置呢?
導覽員說,因為他們想要更清楚地聽到「台詞」。
直電影出現以後,觀眾們才開始慢慢重視畫面。
這樣想想好像也是,如果在吵雜又髒亂的搖滾區,在二樓的包廂的確能更專心的看完(聽完)整場戲劇。
.
後來,戲劇搬到室內演出。
但當時有個有趣的現象來了,戲劇太長,超過一根蠟燭燃燒的時間,所以戲劇會演到一半會暫停,把所有照明的蠟燭換新後,才會繼續演下去。這也是中場休息的由來。
(19世紀才發明燈泡)
.
早期的電影也有類似的狀況。
當時用膠捲播放的電影,因為電影長度需要替換膠捲,也有了中場休息。但現在普遍電影沒有中場休息,而劇院還是保留了下來。
.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
台灣的演藝廳通常不能喝水以外的飲料(甚至我還去過有影廳連水都不能喝),但我在倫敦看的《獅子王》和《悲慘世界》時,這兩個劇院不只可以喝水,還能把酒都帶進去。甚至廳院旁邊還有一個有酒吧的交誼廳。完全呼應了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導覽員說的,人們帶著酒在看戲。
.
經典,真的不愧是經典。
就算過了四百年再看這些作品,
我也依然覺得大勝不少現代作品。
.
若要講究細節和當時詞彙的細膩,
的確,這本不是第一優先的選擇,
如果是這樣我更推薦 #朱生豪 的譯本。
但此書能快速又基礎地了解莎士比亞的作品。
.
讀著讀著不禁思考,
要多轟轟烈烈的愛過,才能寫出《羅密歐與茱麗葉》;
到底要多浪漫,才能寫下像童話般《仲夏夜之夢》;
要多會辯駁,才能寫出《威尼斯的商人》;
要體會多少人生的抉擇,才能寫出《哈姆雷特》;
又要對多人性多失望,才能寫出《雅典的泰門》。
而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
這些都集結在同一個人身上--莎士比亞的腦袋裡。
.
最後一張照片是在劇場外的街道上非常大幅的噴漆,
用印象派的方式噴畫出莎士比亞的肖像
(居然連塗鴉都是這麼藝術的印象派畫風,真不愧是藝術之都孕育出來的人阿......)
.
這是第一本讓我讀完以後,
還準備再買一本回家收藏的書。
非常喜歡,推薦給大家。
展開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情商是什麼?
情緒商數,通常簡稱為情商,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詞,稱作EQ。
.
這書名,我個人覺得很厲害。
同時吸引了三種人的注意,聽過「蔡康永」這個名字的人,想了解「情商」的人,最後一個字「課」,會吸引喜歡學習的人。
前陣子看了好幾本很長的書名的書,再看到用七個字可以吸引三種族群,覺得佩服。
.
這本書光圖書館預約,我等了9個月以上。而現在還有40個人再排隊預約,每人可以借30天。這數字實在太驚人,天曉得當第40個人等了三年多後,快拿到書時,這本書會不會已經遺失了?
.
《蔡康永的情商課》第235頁中寫到:「那我們訓練情商,追求的是什麼?不是追求冷漠,而是追求冷靜;不是追求無情緒,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緒;不是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因為做自己做得很自在,令身邊的人也放鬆了,而討人喜歡。」
.
這本書不少篇幅都提到「和自己的分身說話」。雖然我不太喜歡「分身」這個說法,但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是常常這樣和自己談話的人。
.
不曉得大家怎麼想的,但我暗自覺得能和各種類型的人都得相處得來,才是最厲害的人。
這世界上有很多職業,越被人尊崇的職業,通常越少人能達到,而越少人能達到的,通常越需要一個團隊,像醫生、當紅藝人或導演……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都無法靠自己一個人完成工作。
就連幾乎可以獨立作業的作家、漫畫家,也都需要不停與編輯和出版社溝通。
.
書中有一段提到,問五個非常有名的導演(包含李安)有沒有摔劇本走人的經驗?五個導演裡,只有一個摔劇本離開片場過。但當時因為沒有人留他,他就頭也不回走了。接下來呢?因為每天拍攝都是在燒錢,隔天導演只好摸摸鼻子自己又回到現場了。至於其他四位導演為什麼不會呢?書中的解釋是說,每天拍攝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了,不需要自己也成為那個「問題」。
.
這跟之前分享的李尚龍的《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和正在看的老楊的貓頭鷹寫的《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有點像,內容上,個人還是比較偏愛李尚龍和老楊的貓頭鷹的書,但他們的文字會讓人的武裝赤裸裸的都被看穿,像忠言逆耳,不一定舒服。從小在台灣長大的蔡康永,文字沒有這麼直接,反而還多了不少台灣人的溫柔。
展開
顏分析:穿搭左右你的顏值!照鏡子就變美的最強時尚法則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看過很多搭配的書,但分析五官來給搭配的建議,這倒是第一次看到,新奇不過還真的有內容!
通常我們都是用抽象地詞來形容一個人的長相,像是「可愛」、「漂亮」、「有個性」。
這樣的評斷會被很多因素左右,像自身氣質、偏好的風格、崇拜的對象、談吐、習慣的穿著⋯⋯等等。
作者用非常簡單像心理測驗二選一的問題,透過比例方式來告訴讀者自己屬於哪一類的臉型,適合哪一種風格。先撇除掉其他的因素(其他因素後面才討論)針對讀者的臉孔,進行分析,並提供適合你的風格雜誌、服飾品牌和類似風格的日本藝人做為參考。
.
這本書給的建議比較細膩,如果不太在意衣著細節的人可能吸收有限,但若是平常就有在注意穿搭的人,我倒是很推薦。不過,建議終究只是建議,如果看完,照著打扮會讓你非常沒有自信,那就先把書放一邊吧(笑)
.
我不太能穿休閒衣服,只要一穿T恤看起來就會很邋遢,在照片裡尤其明顯,所以我的衣櫥非常少T恤,或是卡通圖案的衣服。分析完我的臉孔後,給我的風格建議,書裡是這樣寫的:「容易把休閒風的裝扮穿出邋遢感。就算想讓自己看起來隨性一些,也要加入細緻高雅的元素,為整體穿搭做出適合的收束。」
.
天啊,這分析也太厲害了吧!(驚嚇)
.
再說說另一個讓我學到的事。
一直以來我都不太穿有荷葉邊和柔和的衣服,對胸部比較有肉的女生容易看起來顯胖,上衣若非襯衫,則是以小V領居多。顏分析的結果,居然是建議我少穿線條俐落的衣服,建議U領而非V領。昨天讀完,今天套上V領的洋裝,再站在鏡子前仔細看了一下,還真的有那麼一點不協調。⋯⋯不過我還是就這樣出門了。(笑)
.
除了顏分析外,還對於骨架分析和膚色分析(非黑白與否,而是指皮膚的色調),後面的兩個分析都建立在顏分析的基礎上。書的最後有附錄紙卡,讓讀者分辨自己的膚色色調。讀到這裡,正在看電子書的我有點傻住⋯⋯我是要把手機擺在臉旁邊比對嗎?(笑)
.
自己天生的臉孔和自己喜好的風格,若有點不同也是難免,後面有不少的技巧可以接近自己喜愛的風格。但作者也強調,盡量不要和分析出來的風格差太遠(圖二),否則難免還是有突兀感。
.
跟大家分享這本《顏分析》
滿喜歡這本書的,學到不少東西。
展開
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在愛因斯坦還是一名26歲默默無名的專利局職員,他用業餘時間思考光和時間關係。1905那年,他用半年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費曼說那一年他至少應該得到三座諾貝爾獎,接下來二十世紀的物理學大樓,都涵蓋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基礎上。(P52~53)
反覆練習、學習後,突然某一天忽然想明白了、想通了,
這就是書名所說的——躍遷。
.
不限於任何的身分和行業。
雖然商業人士可以在這本書中的到最大效益,
但作者聊的是屬於比較全面性的知識。
.
書的內容很新,非常趨近於時事。翻開版權頁一看。2017年著作完成,2018年4月出版,2019年4月已經第五刷了。對於在大陸一線城市工作的人,書中少部分談到時事的內容,可能就已經太舊了。
.
【任何偉大而卓業的事情剛開始時,喝采少而冷嘲多,因為大部分的人不能理解P44】1825年火車剛試車成功時,有很多人駕著馬車和火車賽跑,每每都能把火車比下去。近200年過去了,再也沒有比火車快的馬車。
.
【解決那些無解的問題P230】
我們常常會陷在循環內,書中的例子是:
1.不陪-分手-陪-和好-不陪
2.減肥-少吃-瘦-忍不住吃-胖-減肥
作者對於前面的循環的答案是:1.為什麼一定要陪?不能一起玩、一起休息嗎?2.不吃,身體相對應的是”省電模式”,不是變瘦,是變虛弱;吃,身體馬上蓄電儲存能量。重點是提新陳代謝,像睡飽、多動。
這兩個問題,我也自己試著回答當作練習:1.如果一天兩餐才能達到的理想體重,怎麼會恢復成一日三餐後還依然可以維持?2.女生會因為不陪而起爭執,重點是孤單和已經沒有得到另一半的注視,跟實際再同一個空間多少時間,好像沒有太大關係。
.
書中提到,答案根本不在循環的裡面。
我們若沒看見事情的全貌,就算做出改變,
也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
.
【兩點之間,最近的不是直線,而是阻力點最小的那條線最快。P280】
這是整本書我最喜歡的重點。想做什麼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想要衝,想要立刻就達到/完成。如果你要去家門前方那個湖,但你家和湖中間有一座山,繞過的確會比穿越快很多。
.
【善良和聰明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P338】
頂級的善良,需要頂級的聰明去理解。
.
關於這本書的編輯和翻譯,我個人覺得有點可惜,雖然都是中文,但少數名詞感覺起來只是從簡體字直接轉換成繁體而已。像是:公眾號(官方社群帳號)、銀行卡(提款卡)、路由器(Wifi分享器)、北上廣深(中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還有非常知名的APP(像是”得到”)和節目常出現在各篇幅,若對這些有些理解,會更幫助整本內容的吸收。不過,就算看不懂這些,這本書能學習到的還是非常的多。
.
「高手並不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只是因為他們思考比我們深、見識比我們廣、他們看到了更大的系統。」P226
.
如果在自己的領域內,沒有突破很久了,那不是專業不夠,可能是廣度不夠。非常適合閱讀今天分享的《躍遷》,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低水平的勤奮。
展開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劇場動畫特典版】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我死了,你要把胰臟吃掉喔。」
「如果壞掉的地方沒了,妳是不是就不會死了?那我現在就吃掉吧?」
「你希望我活著?」
「非常希望。」
P289
.
打開電腦打完這段話,先生就探頭過來。
他模仿異形的聲音和動作說要吃胰臟。我笑了。
闔上筆電、放下小說,用了一個多小時跟他說這整本書的故事。

對於恐怖、驚悚領域不敢涉略,所以吸引我的完全不是書名。某天在書店裡拿起它時,封底最後寫了一段話說:「讀過之後,必定會因為這個書名而感動!」
這就有趣了(笑)。
.
「或許吧。我不喜歡講自己的事。」
「為什麼?」
「我不喜歡自我意識過剩,囉哩吧唆地講些別人毫無興趣的事。」
「你怎麼知道別人毫無興趣?」
「因為我對別人毫無興趣。當然也有例外啦。但我本身並不是會讓別人產生興趣的人,所以沒興趣說對誰都沒用處的事情。」
「我有興趣喔。」
我拂去念頭上的灰塵,重溫入手的經過和回憶,一時沒聽懂她說的話。我驚訝地抬起頭,她表情豐富的臉上明擺著一種情緒。就算是不善跟人往來的我,也能一眼看出她有點不高興。
「怎麼了?」
「我說我對你有興趣。我才不會約自己沒興趣的人出來玩呢。你不要把我當傻子。」 P67-68
.
這本書,非常輕鬆好讀,在一天之內就讀完了。
原先還會擔心這樣的速度能吸收多少,
但居然可以把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完,還數度口渴暫停。
只有男女主角講的關鍵詞句,才又把書本打開用朗讀的方式說書。
吸收程度,應該還行。
.
人和人一生之間相交的時間或長或短。
短暫的四個月內,女主角的出現震撼了男主角的生命。
就算停止交集了,卻深深地改變了他的一生。
.
非常清新脫俗的作品,卻結局卻有辦法如此出乎意料
而且,在中後段戳破我盲點的論點。(P309-310)
或者說,他搓破了很多讀書人的盲點。
但這部分真的就需要從頭看到尾,才能體會了。
請拿起這本書來閱讀吧,真的非常喜歡,推薦給你。
展開
除了死,都只是擦傷:一個狂熱編輯的革命工作哲學
讀者評分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這本書的作者箕輪厚介
是日本企業家、名人最想合作是日本百萬暢銷書編輯,
年度排行榜前10名有4本出自他手。
如果是在現實生活認識這個編輯,
大概會覺得他是個瘋子吧(笑)
.
箕輪厚介剛進入出版社時,所有新進職員都必須參加禮儀課程,他非常想學,但結束後,箕輪交了一篇感想文,標題是「名叫禮儀課程的鬧劇」全力描述課程有多無聊、多荒謬,建議公司這種浪費時間又浪費錢的課程,明年還是別辦了。
.
不過,這本書對我而言是挖到寶藏。
.
如果有一個體制在那裡,我不只會完全遵照體制,假設體制只要求到60分,我還要求自己”在體制內”做到90分。會被老師選來當幹部或班長,畢業展被選來當年級總策劃。大概就是一種讓人放心會把事情完成,又不會出太大差錯的人吧?
.
箕輪厚介完全相反。
「我曾公開表示#堀江貴文 的《#多動力就是你的富能力》,只是網羅堀江貴文本人說過的話,整本幾乎都是我寫的。」(P84)而極大的輿論直接轉換成這本書的銷量。
上台演講時,穿著T恤、短褲,不止沒穿鞋子,手裡還拿著一杯調酒。在禁止副業的公司,他把副業做到正職的20倍薪水後,還說服社長,說他是替公司試水溫,讓他繼續做下去。社長也同意了。
.
完全不把規定和世俗眼光放在眼裡。
.
他的行徑完全打破我腦袋裡所謂的「應該」和「正常」,先姑且不論在關注等於影響力的時代,他用什麼方法吸引大眾的眼睛,但在這樣荒謬的行徑的腦袋底下,箕輪厚介確是有非常宏觀的視野和高效能的執行力。
.
他破壞體制,再創造新的體制。
.
其中有個非常有趣的詞 #網路沙龍(原文:#オンラインサロン) ,出現在很多篇幅,我不太理解它的意思,又Google不到任何資訊,所以我就寫信問翻譯了。翻譯老師非常快速回信,實在太令人開心了!(圖二、圖三)非常新奇的東西,人們要花錢才能得到工作機會。雖然用原文查維基百科,對網路沙龍的理解還是有限,但至少在腦中還是有初步的架構了。(再次感激翻譯老師的回信。)
.
「手機就能免費獲得文字資訊了,大家不必透過出版社或媒體,也可以在臉書或部落格,對全世界發送文字訊息。......講句極端一點的,我認為只要能改變別人的行動,就算整本書都是白紙也沒差。如今資訊已經沒剩多少價值了,書本只能販賣體驗。」(P164)
.
延伸文字資訊這個主題,箕輪厚介在後面的篇幅提到,現在的時代,在社會上功成名就的人和小屁孩(書中就用小屁孩這個詞)能得到的資訊是一樣的。他們兩者的差別在於「付出行動」的程度。(P179)
.
讀完最後幾篇,深深地覺得:「天啊,箕輪厚介的朋友們連被關進監獄都覺得沒什麼,那我生活中的事到底有什麼好焦慮的?」書中的誇張行徑實在太多了,讓整本書好笑又充滿獨特的人生觀,讀這本書的體驗太有趣了(笑)。
.
如果你的人生跟我一樣,有很多的「標準」和「應該」,那推薦你也來讀,非常喜歡這本《除了死,都是擦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