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img
ponian wang

179則書評

179本書評分

1位追蹤者

482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79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阿道夫.H:希特勒,一個獨裁者的一生(新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3/31
常有人說讓希特勒成為藝術家或讓他不僥倖被暗殺,德國就不會成為二戰的罪魁禍首,我不這樣認為。在看完這本精彩的希特勒一生傳記後,我發現希特勒有幾個特點:他一直對藝術與建築保持高度興趣、喜歡接近人群、樂於主宰他人、不顧別人的感受、堅持自己的想法並貫徹到底。若說他的天分是演說並蠱動別人,事實上是反映一戰後德國人民的屈辱及將猶太人當成替罪羔羊的一種群眾心理。若用時間的脈絡分析,可以看出希特勒崛起的時間軸正好與德國往外擴張、迫害猶太人的腳步是相符的。我們一直認為希特勒的獨裁主宰了納粹德國的戰爭步伐,忽略了德國群眾、國防武力在背後的推波助瀾。當希特勒走向垮台時,他們也逐漸銷聲匿跡,從納粹的身份轉為士農工商。希特勒的獨裁與暴行正是戰機身上最大的「倖存者標記」,讓我們誤認為他代表了所有的罪惡,讓其餘部位完美無瑕—那些當日助紂為虐的眾多德國民眾。
展開
海風酒店
讀者評分
5.0
|
2024/03/24
文字,承載了很多的記憶與情感,但不是唯一。
許多太魯閣族的歌謠裡保留了更多的智慧與歷史,讓我們見識到這本從族群為出發點的史詩級鉅著。
從卡拉OK到酒店
從山林到水泥廠
從傳說的時代到巨人的死亡
從部落到都市
我們習慣從進步的歷史軸線觀看與評價,反而失去了最真實的自我定位
當我們放棄了最純真時,換取了物欲的那一剎那
傳說的年代就一點點的消逝
年代表上只會剩下文明的標記與不會感動人的神話傳說
這個了主題而主題的年代,為了台灣而台灣的敘述,消滅了各族群的真相
海風酒店反而是重塑了從日本入據以來,漢人文化在台灣東部的擴散歷史
花蓮,是今日各族群相容最和諧之地,表面上一團和氣
但在過去,族群間的爭戰與衝突不斷
海豐地名的由來,從太魯閣語才會發現其真相
水泥廠,決不是一座休息站就可以抹除其過去所帶來的撕裂
在看完小說後,重新思考一下:沒有山豬的地方,是要如何生活?
展開
剩餘靈魂的收藏者:巴西日常革命的田野筆記
讀者評分
5.0
|
2023/08/14

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說是《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下集。相同的是,兩位作者都是記者,且都記載拉丁美洲的實況;不同的是,上集控訴的是新帝國主義的壓迫,這本《剩餘靈魂的收藏者》是讓無數巴西人民自己的聲音讓讀者明瞭:新帝國主義的壓迫沒完沒了,滲入人民的血液中,不斷地殘毒無辜的人們。作者厲害的是,能讓這些數不盡的悲劇人物向他傾吐一場人生的高低起伏,無窮無盡的惡夢在這些下層人民的靈魂深處翻攪;更厲害的是,作者彷彿透明人般不帶一絲評價與控訴,就讓讀者心中明白這些罪惡的根源;最厲害的是,作者在讓這些底層人民訴說無盡悲苦的人生哀歌時,讓讀者發現這些可憐靈魂的高貴之處。在讀完後,發現每一個可憐人都有其動人的一生及可貴的故事—端看你如何或從哪一個角度陳述。作者除了讓受訪者發聲外,還盡量以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及看待問題。這才是最難的,也難怪國外最厲害的史家很多都是第一線的新聞記者,而不是坐在圖書館裡的學者(例如我)。
展開
北京法源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珍藏版)
讀者評分
5.0
|
2023/08/10

雖然只是一本小說,在看完後,卻讓我更瞭解戊戌變法。從康有為、梁啟超到譚嗣同,彷彿就在我面前述說整個驚心動魄的事件。
康有為是先知,梁啟超是志士,譚嗣同是烈士,各自在中國轉型期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譚嗣同死時才三十三歲,卻已擁有透徹的思想、成熟的見解、高超的品格。他的決命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見證他赴死的氣魄與期許。
往後的中國,有的因譚嗣同之死,知道改革不可行而走向革命,如蔡鍔;有的堅持君主立憲而走上復辟,如康有為;有的從君主立憲走向文化改革,如梁啟超。
也許有人說譚嗣同是為了怕牽連家人而赴死,不全是為了改革失敗而赴死。但在刑場上,他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讓我更相信他是為改革事業而赴死,將自身當火炬,期許照醒世人的迷濛之眼。
小說裡穿插很多歷史人物的交遊及思想的辯證問答,融會了作者的高超功力與想像。相信讀完後,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歷史課本中少了譚嗣同這號人物呢?
展開
大江大海騙了你:李敖秘密談話錄
讀者評分
5.0
|
2023/08/03

先後看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與《大江大海騙了你》兩本書,其實可以約略看出一九四九的重要性;前書描繪出了時代的氛圍,後書則將時代中的故事聚焦並還原其意義。在讀完《大江大海騙了你》後,大概可以看出中華民國失去大陸的原因。而真正影響我的,是作者的史觀與史論,姑且不論其對錯,卻是我們重讀歷史、還原歷史的一個重要起點。不要被國家、黨派、族群賦予的意識形態操弄,不要對不起自己最純真的良心。反觀現在社會,成群結黨,互相安慰,依偎取暖,黨同伐異,將學術視為工具與武器,違背了知識與真理,甚至成為謀財成名的利器,真對不起文字的發明者。另,很多知識背後的虛假被揭穿後,人才會得知真相,才會成長並佇立在遼闊的天地之間,無愧於萬物與生民,這才是一個知識份子的起碼認知。書中有許多作者對他人的評價,我們可以看看,不一定要盡信,也切忌不要模仿,因為這把大刀可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的。
展開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新裝珍藏版)
讀者評分
5.0
|
2023/07/29

一九四九,從長江退守到大海上的島嶼,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痛的記憶,卻已逐漸消亡在歷史的洪流中了。書中羅列許多戰爭及逃難中發生的悲慘故事,作者以文學性的筆觸將這些人、事、物兜在一起,讓我們在想像與證據兩大翅膀的承載下,回到那滿目戰火、遍地災民、成群餓殍的殺戮時空。在書中,國家、黨派、族群、職業等「人為印記」都被抹去了,剩下一個個「人」的故事:他(她)離開了家鄉,被迫在戰爭機器下做違心之事,親離子散、生離死別,轉瞬數十年寒載,只剩下破碎的人生與悲慘的境遇。在時代巨輪的無情碾壓下,成千上萬個悲歡離合,造就了任誰也想像不到的人間慘事。七十四年前,三大戰役已近尾聲,太平輪已在小年夜沈沒,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第七艦隊載著美國海軍陸戰隊駛入馬尼拉灣基地。誰也沒想到這悲慘的故事只是上集,續集正在島內醞釀上映。如今,當年這批少年兵及其家眷已凋零殆盡,但這些故事應會被後人用含著淚的聲調不斷訴說下去。
展開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讀者評分
5.0
|
2023/07/29

一九四九,從長江退守到大海上的島嶼,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痛的記憶,卻已逐漸消亡在歷史的洪流中了。書中羅列許多戰爭及逃難中發生的悲慘故事,作者以文學性的筆觸將這些人、事、物兜在一起,讓我們在想像與證據兩大翅膀的承載下,回到那滿目戰火、遍地災民、成群餓殍的殺戮時空。在書中,國家、黨派、族群、職業等「人為印記」都被抹去了,剩下一個個「人」的故事:他(她)離開了家鄉,被迫在戰爭機器下做違心之事,親離子散、生離死別,轉瞬數十年寒載,只剩下破碎的人生與悲慘的境遇。在時代巨輪的無情碾壓下,成千上萬個悲歡離合,造就了任誰也想像不到的人間慘事。七十四年前,三大戰役已近尾聲,太平輪已在小年夜沈沒,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第七艦隊載著美國海軍陸戰隊駛入馬尼拉灣基地。誰也沒想到這悲慘的故事只是上集,續集正在島內醞釀上映。如今,當年這批少年兵及其家眷已凋零殆盡,但這些故事應會被後人用含著淚的聲調不斷訴說下去。
展開
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
讀者評分
5.0
|
2023/07/27

在讀完這本書後,深感考古與文獻結合的重要性,又讚嘆作者超強的綜合解釋能力。歷史理解是在深度閱讀、考察、研究的過程中相隨而生的,就像書中對墓葬、甲骨文、青銅器的理解。歷史解釋更是史家在繁瑣的考證、無窮的辯難後,窮畢生之力讓古代幽微史事揭露一絲若隱若現的面貌。尤其艱難的是,在龐大的人祭、人殉、奠基殉人的考古現場,連起一條條強有力的線索,重塑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朝的神權統治與統治手段,重新詮釋商周之際的重大變革。作者先蒐羅考古證據與近人的研究後,再以謹慎委婉的筆調寫出震撼人心的結論,讓人不得不重新反思商周歷史中各個啟人疑竇之處。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跟著作者親臨商人的殘忍祭祀現場,聽聞人牲悽慘尖厲的呼號,浮現墓坑中絕望哀痛的垂死掙扎。在那個神靈主導人事的世界中,周人從追捕羌人到推翻帝辛,以天命取代上帝,學習商的文字,抹去不堪與殘忍的記憶。這本書,把這些都補上並還原其面貌,真可說是研究中國歷史必讀的一本好書!
展開
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全新審訂版)
讀者評分
5.0
|
2023/07/17

作者以說故事的口吻帶領讀者回到1661年春末的一場歐亞大戰:鄭成功率大軍進攻台灣。看似老生常談,卻從史料考證中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史實,打破很多傳統看法。首先,十七世紀的西方科技並非決定戰場勝敗的關鍵。雖然文藝復興城堡與側舷火砲在戰場上具優勢地位;但軍隊紀律、戰術與天意仍佔有決勝負的作用。事實上,主帥的性格及人際關係是整個戰局中的靈魂。以往,在講述台灣史往往忽略了地形對熱蘭遮城之役的關鍵作用,也省略了糧食補給對兩方的重要性。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原住民似乎抽離了戰局,成為近乎獨立的第三勢力,讓我隱約找到從原住民觀點觀看歷史的一個起點。最後,讓我體悟的是:影響歷史的因素是相當複雜的,後人往往從結果回溯歷史,自以為找到所謂的史源或脈絡,然後發展成一家之言,這可能是作者在花費無窮心力,盡可能描述的攻台之役後,所能粉碎的歷史命定論。
展開
1661國姓來襲
讀者評分
5.0
|
2023/07/13

以往的歷史教育,是以建立或培養民族意識為主要目的。但在超越國界及以培養人文素養為訴求的現代,訓練學生或引導老師從多元史觀的角度思考應是當務之急。有別於以往民族英雄面貌的正氣凜然,書中的國姓爺戴上奇特的鐵面具,隱藏其奇特的面容,打破一般人心目中白面書生的美好畫像。作者憑著末代長官揆一、測量師梅氏及其他記載,加上富有想像力的漫畫技巧,重現了第一場決定台灣政權交替的生死戰。有別於歷史課本的生硬與抽離,作者創造了一個真實與想像交融的時空,賦予主角生命力,再度將歷史事件重新上映。從荷蘭人的角度來看,國姓確是入侵者。在荷蘭人的筆下,國姓是令人畏懼的、兇殘的。這些敘述再度引起我們思考:鄭成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十七世紀明清之際的戰爭塑造了他,他戰勝了熱蘭遮城守軍,卻在約五個月後猝然離世,留下後人心中許多謎團。讀歷史的樂趣在於發現問題、思索解答與重現歷史。這本漫畫可以提升研究歷史的興趣,不僅讀史的樂趣更上一層樓,更實踐了現代人文素養中的多元史觀。
展開
古斯特洛夫號的祕密
讀者評分
5.0
|
2023/07/02

這是一本呈現二戰後期平民苦痛的小說,有別於以往從戰爭的腳步或時局的變換來鋪陳戰場的殘酷,作者從不同人物心中小劇場的形式來交織戰爭的氛圍。在我還沒看之前對本書有兩個誤解:寫給青少年閱讀的、一場平凡的船難事件。讀完之後,才知道作者花了十數年心血蒐羅資料,訪問當事人,重構波蘭、立陶宛、東普魯士人民被希特勒、史達林兩大極端戰爭機器碾壓逼迫的血淚史。更精彩的是穿插納粹黨徒使盡各種手段掠奪各國藝術珍寶的敘述,讓我知道這是本給專業史學家閱讀都不為過。且這不是一般船難,卡斯特洛夫號的死難人數是鐵達尼號的六倍,是史上最大的船難事件!更不用說這些死難者在溺斃或凍僵之前,都是長途跋涉避開蘇聯鐵騎或盟軍攻擊的悲慘人民或傷兵。書中四個主角心中都有秘密,這些秘密都是戰爭迫害下的內心傷痛。在戰爭結束後,卡斯特洛夫號的秘密沉入海底,九千多個死難者的秘密更有待世人挖掘,揭開戰爭的殘酷面紗。
展開
柏青哥(Apple TV+ 同名影集原著小說)
讀者評分
5.0
|
2023/06/25

以柏青哥遊藝店當成書名真是寓含韓籍移民在日本生存的辛酸:
一是日本人非常風靡柏青哥但卻對韓籍移民大加歧視;
另一則是韓籍移民再怎麼優秀在日本社會上只能憑著幹勁在邊緣行業中謀得出路。在讀到三分之一後,才陡然發現這就是一○八課綱東亞史中所講的韓裔移民,
才體悟要三言兩語講出他們的故事真是非常天方夜譚,這本書可與《軍艦島》並列為高中東亞史課外閱讀資料。
在日本出生的朝鮮第二代,即使會說出一口流利的日語,也會盡量隱藏韓裔的身分。
相當矛盾的,日本人在現代化成就上可說是非常成功,在歧視非日本人的手段也非常到位,所以才會出現《柏青哥》的悲離故事。
故事中的日本,呈現出對外籍移民極度不平等的社會,韓裔移民可說是被隱藏在日本社會中的角落默默吞忍在生活著。
這本書滿足了我的歷史感,也啟發了我的歷史哀愁:那在日本的台灣人呢?他們是否也過著與日本人不一樣的生活?那一種店名可以代表他們呢?
展開
門牌下的真相:地址,能告訴你什麼?一場橫跨身分、種族、貧富和權力的反思
讀者評分
5.0
|
2023/06/11

門牌不只是一個號碼,在世界各地擁有一個門牌不僅是一種身份也是種責任。作者麥斯葛揭露門牌背後的權力運作與文化脈絡,從給門牌、找門牌到改門牌,背後皆有複雜的政治、種族、階級、歷史淵源。在讀完後,我發現門牌背後影藏了深層的歷史,不論是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的、法西斯主義的,甚至是烏托邦社會主義的。更改路名也是一場看不見的政治巨力運作,也是一次長期的全民無形洗腦運動。每次在看到門牌上的路名時,不由得進入那個被刻意建構的歷史時空中,想像某種偉大的過去,而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比較不會被激怒的造神運動。嚴格來說,門牌下是找不到真相的。對一般平民來說,門牌下能找到的不過是一個郵遞地址、一個徵稅地點、一個徵收水電費的地方。但是對長期住在這個門牌內的居民而言,它給予了法律、公平、權利、教育等福利,與這輩子永遠的生活回憶。
展開
拜占庭帝國:324-1453拯救西方文明的千年東羅馬帝國
讀者評分
5.0
|
2023/05/06

本書以拜占庭為主體,帶領讀者將目光從西方轉移至東方。在歐洲中心論出現的一千四百年前,拜占庭成為羅馬帝國在蠻族入侵下的中流砥柱,與蠻族肆虐下的西歐形成強烈的對照。我喜歡作者回到歷史現場述說真實事蹟的寫法,有別於依自己喜好的推論、解釋與分析。作者告訴我們:歷史不只是故事,而是一場生命在歷史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史實很重要,詮釋的能力也很重要,但只有綜觀古今的心胸才能做出一番動人心弦的解釋。在這場歷時1119年的歷史解釋中,發生大大小小數以百計光怪陸離的故事,每一場都可看出人性淋漓盡致的演出,無論是激情、嫉妒、慾望、殘忍、仁愛、親情、愛情…,都有別於正史的閃閃躲躲、稗官野史的道聽塗說。在一場拜占庭必敗的歷史趨勢中,最後讓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衝向敵陣、消失在歷史舞台,留下一場落幕的傳奇,也在我們心中刻下一道時代的光輝印記。
展開
《神射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繪圖本】紀念版》閱讀經典套書
讀者評分
5.0
|
2022/10/15

人永遠必須面對來自他人的挑戰,且這世間不斷有更優秀的對手出現。若不能精益求精,很容易就會被擊敗,無法保有往日的輝煌成就。其次,表面上的挑戰來自對手。實際上,真正的對手是自己內心。能在極度艱危的環境下穩住驚恐不安的內心,展現以往的才能與訓練,才是真正神射手與一般神射手之間的差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上有許多在太平盛世下不斷吹噓的領導人或天才,但是在危難關頭,他們一一被打回原形成為昏庸俗才,無法發揮才能。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真正的宗師是在困頓中學習與成長,而不是紙上談兵。現代與未來的教育,尤應賦予學生在失敗中學習的機會與勇氣,才能夠在日後人生重要的轉折處,贏得榮耀與光輝。
展開
散靈堂傳奇:幽情三部曲之三
讀者評分
5.0
|
2022/08/07

這部小說猶如主角的自傳般,將其曲折離奇的一生呈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最引我關注的是人與自然的感情,即使是草木,也有自己的靈魂與想法,其提供成為草藥只不過是人類的利己行為之一。即使是利己,大多數人將之視為牟取功名利祿的工具。唯有小說中的主角,從草木之靈出發,進而修鍊人類之靈,再進而照顧家庭及鄉里,發揮人應有的德行。對照宗教,其實也是為了照料人的天性而設,不純然是追求來世或天堂。台灣這片土地,甚至世界上大多處人群聚集處,往往承載太多的苦難與不公義。人不當為過去而活,也不能將希望都放在未來,盡量活在當下之外,應重新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關心草木、動物、人群、社會,才能調整自己的步伐,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非盲目的追求世間的虛幻榮耀。不懂得生民疾苦,只知聚黨營私,在自然界中反而是一群害馬,只能憑藉小說中期許的天理來加以懲治了。
展開
林肯 DVD
讀者評分
5.0
|
2022/07/18

一個偉大的心靈操煩人民的長遠利益,而非部分團體的既得利益。身為政治人物,用賄賂的方式拉攏選票通過憲法修正案,在自命清高的人眼中可能是齷齪的行為,但是,此舉卻能讓美國一舉廢除陳腐落後的奴隸制度,令四年來血腥的內戰與六十多萬條的人命得以塵埃落定及安息。林肯憑藉其聰明的心智與無礙的口才展現其悲天憫人的聖舉,雖然被一顆子彈奪去其生命,但已經是不朽了。在第十三條憲法修正案通過後,非裔美國人獲得了自由,美國展開重建之路。但這些非裔美國人即將面臨種族隔離的悲慘命運,卻不是林肯所能改變的了。就歷史的脈絡觀之,美洲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天地,在白人來到之後逐漸失去其生活空間。非裔人士在之後以奴隸身份來到美洲,自然是低人一等。美國號稱是自由民主國家,卻長期實施種族隔離的歧視政策,直到1960年代以後才走入地下化。黑白不平等的觀念由來已久,已內化於美國社會裡。吾人應緬懷林肯廢除奴隸制度的初衷,重新檢視種族之間的問題與衝突,已完成其未了之心願。
展開
攻敵必救 BD
讀者評分
5.0
|
2022/07/18

一位全力展現自己遊說才能的女強人,把生活都融入工作之中,犀利堅強且面面俱到。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站在正義的一方,不畏權勢。在看完影片後,才會發現世間的真理不是不證自明的,而是站在天秤不同一方的超人在絞盡腦汁、犧牲小我才讓世人看見一道道的法律與秩序。表面上,這部片給觀眾帶來的是絕妙的策略與必勝方針,實際上,它在訴說免除利益追求眾人最大利益的艱難。世人看到的都是媒體帶出的效果與風向,很難有人明白其中隱藏巨大的利益與鬥爭。或許,還有很多人看到的是最後的掀開王牌的直接對決,精彩度爆表。若看到更進一層,彷彿遇到的不只是孫子的圍魏救趙,還有馬基維利的實力政治學:要比敵人更勇猛與狡猾,才能坐穩權力的寶座。當然,再進一層的複雜人性分析,充滿不同角度的看法,見仁見智,就等著觀眾看完後再自行評價了!
展開
小偷家族
讀者評分
5.0
|
2022/07/01

親情,是否建立在血緣關係的基礎上?家庭,是否必須要有血緣關係?這是書中人物譜出的兩流主旋律。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只要在一個屋簷下,自然扮演著家庭一份子的角色。身份低下的社會邊緣人,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只要彼此有情份,也能享有一般家庭的歡樂。在小偷的眼中,社會的不公平已經造成,「神明在睡覺」,一切只能靠自己。一般人很難想像:所有的身份、地位、學識、財富、住所、職業、親情…等,占得越多,等於偷走越多社會其餘成員該得的。唯一偷不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份。因此,六個彼此之間沒有血緣關係的成員組成的家庭,擁有比一般家庭祖孫、夫妻、父子、母女、兄妹更多的幸福與真情。家庭,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小說虛擬出自己選擇的家庭及家人,打破「沒有血緣就沒有期待」的迷思。讀完後,讓我再度喚起對人類真情的回憶。放棄,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許,我們擁有太多的外在與虛名,才讓親情與血緣關係出現裂痕。即使是在破舊的庭院裡,一個家庭仰望夜空的情景,仍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想望。
展開
正史的誤導: 烽火戲諸侯、焚書坑儒、項羽自刎於烏江……看完這些翻案證據,你會驚呼,歷史課本誰編的?
讀者評分
5.0
|
2022/06/30

本書打破以訛傳訛的固定史觀,培養對歷史存疑的習慣與態度。眾所周知:歷史課本上的內容充滿條列式與標題式,且與考題相互關連,往往失去讀史的樂趣與智慧。今日的歷史研究,幸虧有許多認真的學者考證與耙梳,故與舊日的講法有很大的差別;昨日的稗官野史,具有批判性與思辨性的疑問,很多成為今日重新檢視歷史議題的起點。書中提到:「項羽可能不是在烏江畔自殺」,打破正史《史記》的記載。在37年前己有一位住在安徽定遠的中學老師提出質疑;在15年前也有一位史家發表考證。他們從距離及文獻推斷,皆認為項羽應死於今日安徽定遠縣南,而非烏江。作者寫得好:死不死在烏江,關係的是項羽有沒有東山再起的雄心,會連帶影響其歷史評價。歷史沒有標準答案,學習歷史的目的在訓練思維能力。跳脫正史的格局,打破歷史課本的限制,在沒有疑問的史實中找到破綻,從而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會人云亦云,我想,這是這本書能帶給有志臺灣歷史教育改革者的重要理念。
展開